当前日期:

目录

塘堰是安庆地区最早的小型灌溉工程。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扬州刺使刘馥创建的潜山县吴塘堰,经过历代整修扩建,至今仍能灌溉耕地1.47万亩农田。建安十九年(214年)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开乌石堰以灌稻田,建国后经过整修扩建,仍能灌溉耕地1.4万多亩。
建国初期,区内农田灌溉全靠塘堰蓄水。1949年全区10县共有塘坝14.92万处,蓄水4.1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98.33万亩。按全区359.5万亩水田计算,平均每亩有蓄水114.2立方米。江河自流引水9处,有效灌溉面积11.5万亩,占全区水田面积3%。1949年夏季,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堤溃殆尽,水利兴修全力投入堵口复堤工程。1950年堤防基本修成之后,1951年专署即提出:“山圩并重,标本兼治,全面兴修,重点掌握,分别缓急,民办公助,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统一计划,统一领导,搞好水利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水利建设方针,全地区普遍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1952年全区共增开塘坝工程5129处,扩大灌溉效益17万亩。1955到1957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按照《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要求,区内的小河治理和各种水土保持工作,都由地方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负责。到1957年全区塘坝比建国初期增加12853处,蓄水量增加1.87亿立方米,塘坝总蓄水量达到5.58亿立方米。同时,重点进行了小水库工程建设,共新建小水库21座,总库容为353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25.26万亩,比建国初增加67.27万亩。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水利兴修“大跃进”,区内重点兴建了一批大、中型水库、涵闸等骨干工程,占用劳力、经费、器材较多,小型水利工程一度停滞不前。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全国水利会议提出了“巩固提高,加强管理,积极配套,重点兴建,并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的水利近期方针,因此全区社社队队出现整修塘坝的新高潮。东至县万年大队,新建塘坝10处,增加蓄水量10.6万立方米,超过1957年三、四倍。1965年与1957年相比,全区增加塘坝工程2万多个,新建小水库305座,塘坝蓄水量增加1.5亿立方米,小水库蓄水量增加2.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增加57万亩,旱涝保收田增加85万亩。1966到1976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仍在继续进行。1966到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水利工作方针是:“大寨精神,小型为主,全面配套,狠抓管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1970年全区塘坝达到18.85万处,比1965年增加4455处,总蓄水量达到7.31亿立方米,比1965年增加1550万立方米,按全区337.8万亩水田计算,平均每亩水田可得水216.3立方米。1970到1975年,农村大批劳力、资金投入水库除险加固和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小塘小坝工程则放任自流。1977年根据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所提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地区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各县、社普遍进行山、水、田、林、路、电、村的治理规划,全区在连续4年的冬修高潮中,每年冬季上工劳力均达100万人以上。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水库灌区和较大的自流灌区,有不少地方改塘造田,因而塘坝数字有所减少。以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改革,生产经营单位到户,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一时不能适应,因而小型农水工程效益有些萎缩。到1988年全区塘坝共有184651处,比1970年减少3829处,塘坝蓄水量7.12亿立方米,比1970年减少1870万立方米。在此期间,国家补助举办的骨干工程效益猛增,1988年全区水库总兴利库容达到16.64亿立方米,比1970年增加12.12亿立方米,为1970年的2.69倍。
表112农田水利工程典型年统计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