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林木种子采集量较少,自古多沿用“杉树多子多孙,松树飞籽成林”的习惯,处于自发状态。建国后林业生产发展较快,由于林木种子生产制约着造林的数量和质量,因此,采种工作成为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一、发动群众采种
50年代初期,为了鼓励群众植树造林,国家收购少量种子提供给群众使用。1950至1954年,收购林木种子5.13万公斤。1955年,随着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植树造林运动。为适应用种量日益增加的需要,遵照林业部推广的山东省“发动群众自己采种,自己育苗,自己造林”的经验,区内实行了由国家无代价提供和群众自采种相结合的办法,鼓励群众以种换种,以粮换种。1955年全区采种6.66万公斤,1956年达到32.41万公斤。后由于采种数量指标盲目扩大,甚至提出“人人采种,采光拾净”,从而导致采种母树严重破坏,种子质量差,数量也逐年锐减。1961年全区采集林木种子3.25万公斤,直到1965年才有所回升,达到37.66万公斤。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大规模群众造林活动广泛开展,用种量又迅速增加。1966年林业部确定了“自用自采,积极支援缺种地区”的种子经营方针,调整了种子价格及实行奖售粮食、布匹等措施,种子供应状况才有所好转。1966年全区采种36.16万公斤,除满足区内用种外,还调给滁县、六安等地区马尾松种子6.50万公斤。1975年后,每年都要调剂近10万公斤的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栓皮栎等种子,支援滁县、六安、巢湖、池州、芜湖等地(市),缓解了全省缺种的紧张状况。
二、建立种子生产基地
1978年,在全国林木种子会议上,提出了林木种子生产必须实行基地化、专业化、良种化的目标,决定建立一批林木种子生产基地,搞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经过省林业厅的调查研究,确定了贵池县高阳、桃坡、丁香、石保4个区及东至县官港、昭潭2个区为栓皮栎母树林区;东至县官港、利安为杉木母树林区;怀宁、宿松、潜山为马尾松母树林区;岳西县为黄山松母树林区。1984年在原规划母林区的基础上,又选定出优良采种树,建立母树林。当时在东至、贵池、岳西、潜山等县,建立了杉木采种优良林分母树林12处,面积达1713亩,其中杉木母树林393亩,国外松母树林1000亩,黄山松母树林20亩,栓皮栎母树林200亩,池杉母树林100亩。后又采取部、省合资办法,在东至县金寺山林场建立马尾松母树林3000亩。1985年在东至县梅城林场和潜山县苗圃,再建杉木种子园100亩,杉木优良无性系采穗圃15亩,到1986年培育出无性系扦插苗3.50万株。1988年将无性系采穗扩大到贵池、岳西、太湖、东至、潜山等县社队林场,共建圃57亩。经省林业厅验收,符合标准保存面积的达42亩。通过建立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和杉木优良无性采穗圃,提高了区内种子品质和造林育林的技术水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育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