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安庆府(路)
南宋置安庆府。设知府1人,掌管府政。另设通判、推官、府丞、司法参军、签判、教授各1名,各司其职。
元初裁府,设安抚司,置达鲁花赤1员,安抚使1员,同知、副使佥事、经历、知事各1名。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安抚司为安庆路,设达鲁花赤1员,总管1员,同知、判官各1员。另设推官1员,专治刑狱。下属尚有经历、知事、照磨、教授、学正、学录、司狱及安庆路提领等。
明朝改安庆路为安庆府。置知府1员,正四品;同知1员,正五品;通判1员,正六品;推官1员,正七品。另有经历1名,正八品;知事1名,正九品,均负责案牍。照磨1名、从九品;检校1名,未入流,均负责案牍的校核。教授1名,从九品,总管教育;训导4名,分授课程。司狱1名,从九品,掌管刑狱;仓大使和副使各1名,负责储存;驿丞1名,专司传递;所大使及司大使各1名,分司候裁与榷裁。此外,府内还设有阴阳术1员,医正科1员,僧都纲1员,副都纲1员,道纪1员,副道纪1员。
清代沿用明制,设知府、同知、通判、推官各1名。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知府正四品为从四品。府衙内还设有经历、知事、照磨、教授、训导、司狱、仓大使、驿丞、阴阳、医正科、僧都纲、道都纪等官职,与明朝体制相仿。府辖各县的政权机关称县衙,主官为知县,统揽县内军政和司法大权,授正七品衔。知县以下设县丞、典史、教谕、训导各1名,驿丞、把总各1名。衙内有三班六房建制,班分皂、壮、快;房分吏、户、礼、兵、刑、工。县内较大的集镇设巡检司1处,为县衙派出机构。沿大路每10里设1铺,每铺设铺司1名,铺兵4名。
二、安庆郡
太平军进驻安庆后,咸丰四年(1854年)开始建立地方政权。太平天国实行省、郡、县三级体制,遂改安庆府为安庆郡。郡的行政长官为总制,县为监军。总制、监军受命于朝,其主要职守是督率乡官办理政务。他们的职权,远比清代的知府为重,“虽大辟不以上闻”。县以下的农村、集镇,则实行乡人治乡的乡官制度。“以五家设一伍长,二十五家公举一两司马,百家公举一卒长,五百家公举一旅帅,二千五百家公举一师帅,一万二千五百家立一军帅。”乡官的职责是:清查户口,维持治安,征收赋税,听理诉讼,供应军需,协助作战。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