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自然变动
人口自然变动是人口总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建国前,人口自然变动的统计残缺不全,仅存民国23年(1934年)的一份统计。
表38民国23年部分县人口自然变动

建国后,区内人口变动始有较科学、较全面的统计。1949年底,安庆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8.3‰,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率为11.1‰。1949至195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左右。1953到1958年,为建国后第一次生育高峰,净增人口152177人,年平均净增30435人。1957年人口出生率达到30.0‰,死亡率为11.2‰,自然增长率为18.8‰。1959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出生率下降,最低的1960年,仅为11.5‰,死亡率上升为30.4‰,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即-18.9‰。
1962年,农村实行“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政策,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人口增长加快,出现第二次生育高峰,并且持续到1972年。1962年出生率上升为51.1‰,死亡率为9.7‰,自然增长率为41.4‰,为建国以来生育最高峰。7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才缓缓下降。1975年统计,全区出生率为25.7‰,死亡率为7.6‰,自然增长率为18.1‰。1978年后,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至1982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5.8‰,死亡率为6.3‰,自然增长率降为9.5‰。80年代初,全区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三低”时期。1987年,人口出生率为16.8‰,呈回升趋势,死亡率为6.2‰,比较稳定,自然增长率为10.6‰,亦有回升。
表39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统计




二、机械变动
据《安徽省二十三年度行政成绩报告》,民国23年(1934年)左右,安徽省内由于工业发展,大批农民迁入城镇,区内人口机械变动显著。
表40民国23年部分县人口机械变动

建国后的1953年,国家颁布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全区人口迁移幅度不大,但也有阶段性的波动。1954年,因受特大水灾影响,人口流动较多。据年底统计:迁出人口为93513人,迁入人口为79315人。1959年2月因受自然灾害影响,全区外流人口共15977人。三年困难时期,又有大量人口外流到江西、湖北一带,人数无从统计。1964年5月,区内组织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当年下乡524人。1968年,全区又掀起上山下乡插队落户高潮,至年底共下放高、初中毕业生19200人,社会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1600多人。全区累计下放总人数为36000余人。1970年4月,通过重点户口清查,查出外流入境人口10160人。据安徽省人口普查,1970年安庆地区(不含安庆市)10县迁入49346人,迁入率为10.29‰;迁出46188人,迁出率9.26‰;净迁移3248人,净迁移率为0.67‰。
1975年以后,下放的城镇人口陆续回城。
从全区范围看,1954、1964和1979年,迁出大于迁入。其它年份的迁入、迁出人数相对平稳。80年代,迁入略大于迁出,故机械变动对区内人口变化影响不大。
表41部分年份人口机械变动统计单位: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