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隋开皇初(581年),废郡为州,实行以州统县的管理体制。废晋熙郡,改晋州为熙州,治怀宁。改太湖左县为晋熙县,改新冶县为义乡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废枞阳郡,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废高塘郡,改高塘县为宿松县;废大雷郡,改义乡县为望江县;改晋熙县为太湖县。江南地,开皇九年废石城县入南陵。开皇十九年,分南陵县置秋浦县,属宣州。原侨置的和城、晋阳、天水3县废,分属龙城县、彭泽县、秋浦县和鄱阳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全国改州为郡,仿效汉制。改江北的熙州为同安郡,领怀宁、同安、太湖、宿松、望江5县,治怀宁。改江南的宣州为宣城郡,领6县,其中有南陵(位于今贵池县境)和秋浦2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州,法隋开皇之制,实行州、县两级管理。武德四年,改同安郡为舒州,九年,又改舒州为东安州,后复改为舒州。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设10道,神龙二年(706年)置巡察使,道成为中央的监察区。舒州隶于淮南道,道治扬州。天宝元年(724年),改舒州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再改同安郡为盛唐郡,直到乾元元年(758年)改回舒州。唐承袭晋以来的都督府制,在国内重要地区设都督府,分管数州军政事务。舒州曾设舒州总管府,后改为舒州都督府,均为军事机构。舒州领县如隋时同安郡,其中同安县于至德二年(757年)改为桐城县;在宿松县设置过严州,后废;在望江县设置过高州、智州,后均废。江南地于武德四年,以宣州之秋浦、南陵2县置池州、治秋浦,贞观元年又废,秋浦县属江南道宣州。唐至德二年,析秋浦、鄱阳两县地新置至德县,亦属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又分宣州之秋浦、至德等4县复置池州,属江南西道。
五代十国沿用唐制。后梁、后唐两代,舒州隶属于五代吴;后晋、后汉两代则属南唐;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舒州归于后周。江南地,五代·吴顺义二年(922年),改至德县为建德县,六年改秋浦县为贵池县,均隶于池州。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升唐置东流场为东流县,隶江州。江南3县均先属五代吴,后属南唐。
北宋初,舒州隶淮南路,熙宁年间,分属淮南西路。政和五年(1115年),赐德庆军军额,知舒州事兼德庆军节度使头衔。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宁宗即位,因他曾任安庆军节度使,故将舒州升格为安庆府,府治怀宁,属淮南西路,领怀宁、桐城、宿松、望江、太湖5县(见图2)。江南地,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东流县自江州割隶池州。在贵池县城东,另置永丰监,除管货务外兼理民政,与县同级,隶属池州。
端平三年(1236年),移府治至贵池县罗刹洲,后又移至杨槎州。景定元年(1260年)改筑宜城,定为府治(根据《宋史》及明嘉靖《安庆府志》记载。一说宋嘉定十年(1217年),黄干迁府治至盛唐湾)。怀宁县先迁至皖口,后随府治迁入宜城,为附廓县。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