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设36郡,后增至46郡。今安庆地区江北地分属九江、衡山2郡;江南地分属九江郡和彰郡。
汉承秦制,仍为郡、县两级。汉武帝为加强地方治理,创建十三刺史部,设州级监察区,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东汉末,州的权力加大,成为郡以上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构成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高祖时,改九江郡为淮南王国,其领域包括今安庆地区。高后四年(前184年),在今宿松境内设松兹侯国;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王国为淮南、衡山、庐江3国;景帝四年(前153年),迁江南的庐江国王到江北为衡山国王,直到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因衡山王反,乃废国置郡。江北设有庐江郡和衡山郡,今安庆地区江北地属庐江郡,郡治舒县(今湮没),领皖县、枞阳、湖陵邑(今太湖县境),隶于扬州。江南地先后设置石城(今贵池县灌口乡)、彭泽、鄱阳(含今东至县)3县,分属扬州丹阳郡和豫章郡。东汉仍沿前制,但松兹、枞阳和湖陵邑已废,其地分属舒县、皖县、龙舒、六安。江南地领属未变。东汉初平末年(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袁术势力,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为今安庆地区设郡之始。三国时,改松兹为松滋县,属庐江郡。
西晋年间,庐江郡治又从皖迁舒,皖县仍属庐江郡。江南石城县,改属宣城郡。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在今安庆地区江北地置晋熙郡。于皖县旧址设怀宁县,又分原皖县地置新冶县(今望江)。另按“侨寄之法”,在江北置南楼烦和阴安2侨县,同属豫州晋熙郡。
南北朝时期,政区更迭频繁。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析旧皖县地置太湖左县;废舒县置吕亭左县,同属豫州晋熙郡。此时,松滋县则改属寻阳郡。南朝齐晋熙郡属豫州,领怀宁、新冶、太湖左县及阴安、南楼烦2侨县,吕亭左县改属庐江郡。南朝梁时期,在怀宁县置晋州,辖晋熙郡和枞阳郡。枞阳郡领枞阳县,吕亭左县并入。江南地,新设南陵郡于石城,属南豫州。另在今九江市设江州,领10郡,其中高塘郡高塘县位于江北松滋故地。大同年间,侨立南太原郡于今东至县境,领和城、晋阳、天水3个侨县和鄱阳县。进入北齐,改梁时的晋州为江州,与江南的江州并立。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复改江州为晋州。晋州治怀宁,领高塘、晋熙、枞阳3郡。后又设大雷郡于新冶。改江南南陵郡为北江州,州治石城。北周强盛时,曾攻下南陈江北各州郡,晋州归周,治怀宁,领4郡5县。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