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该区地跨长江两岸。土地总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1.2%,其中耕地1321.6万亩,占全省的19.7%。农业人口1117.2万,占全省的26.2%。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耕地1.1亩,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较少的生态环境区。
该区水热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多熟多产,农业生产水平居全省最高,是安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全区农田保证灌溉面积886万亩,占耕地的67%,其中旱涝保收田的面积达686.5万亩,占全区农田面积的51.9%,居全省的首位。但由于区内的降水变率较大,春夏水涝,夏秋干旱都较突出,尚有三分之一的农田属于易洪、易涝和易旱的范围。
由于长江河床不稳定,江岸崩涨交替,严重威协着长江两岸堤防和城市的安全。据1986年调查资料,长江北岸的同马大堤和无为大堤不但堤顶高程尚有三分之二的长度未到高出洪水位1.5~2.0米的设计要求,而且还有22处计28公里的堤防属于可能产生管涌水患之险工段,不能确保1954年型洪水的防洪安全。内河堤防矮小单薄,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质量差,因此这些堤防工程的安危将构成对该区生态环境最大威协。
该区南部为皖南山地,由于乱伐乱垦,水土流失严重,水冲沙压,致使该区河道淤塞,河床不断淤高,一遇山洪,极易破堤缺口。最为严重的是地处宣城地区的水阳江,1983年大水时,宣州市68个圩口溃破64个,成灾面积达122.95万亩,占全地区耕地面积的48.5%,其中宣州市耕地56.95万亩频临绝收,洪峰期间有30多万人被洪水围困,当年财产损失达3亿元之巨。
由于盲目围湖造田,全区湖泊水面缩小近1000平方公里,减少了蓄洪容量,许多地区的排灌工程都存在配套不全、管理不善,排洪水系混乱等问题,增大了圩区的洪水威协,“大圩怕涝,小圩怕洪,高圩怕旱,低圩怕渍”的现象很普遍。丘陵地区,尤其是宣郎广地区,水库塘坝蓄水量不大,骨干工程少,历来是全区、乃至全省缺水怕旱的地区之一。
位于沿江的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4个工业城市,尽管排放废水量占全省30%,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长江水量常年充足,自净能力强,且年际流量、年内流量变化不大,因此安徽段的长江干流水质良好,并保持相对稳定,除各排污口下游江段污染较重外,一般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地面水质标准。但长江的主要支流青弋江、水阳江、裕溪河、滁河、皖河、秋浦河和清流河等,其水质远不如干流,主要为有机污染。青弋江的16项监测项目中,有6项超标,COD、BOD 5、氨氮和酚的超标率在25%以上,其中COD的超标率达58%,而且年平均浓度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经马鞍山内流入长江的六汾河、雨山河与洋河,其污染物都严重超标。
巢湖由于湖岸崩塌和流域面上水土流失严重,湖内平均淤积速度是200万吨/年(即154万立方米/年),再过1000年,巢湖将被泥沙淤满。巢湖湖区的水质相对较稳定,监测项目的年平均值符合地面水二级标准。但巢湖的出入水道的水质明显差于湖区,尤其是南肥河,十五里河、兆河和派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年排放量16811.72万吨未经任何处理排入巢湖,见表6—2—5。
主要污染物为酚、总氮、总磷、氨氮、COD和BOD 5,重金属和农药等有毒害化学物质污染较轻。而且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废水量将继续增加,若不采取措施,水质将进一步恶化,危及城市近百万人口饮用水的安全。巢湖表层水总氮含量1.68毫克/升,总磷0.127毫克/升,每年在湖中氮和磷的蓄积量分别为16424吨和1543吨,这表明巢湖水域已发展到富营养化阶段。巢湖闸在防洪、蓄洪、航运、灌溉及城市供水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工程效益,但由于冬春水位规律,使湖滩缩小而水生植物难以恢复和发展,丧失了自然种群“灌江纳苗”的自然补偿途径,降低水环境容量和增加泥沙淤积,因此需按照生态—经济水位曲线调控方案,在保持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前提下,可恢复重建水域生态平衡,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每年7000万元。
排入巢湖水系各河流及湖区的主要污染物一览表
表6—2—5(1985年)

(续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