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该区位于安徽省的西部,行政区域上包括岳西、霍山、金寨、舒城、潜山以及桐城的一部分。人口264.79万,其中农业人口215万,占全省4.4%,土地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9.1%,其中耕地156.8万亩,占全省耕地2.5%,林业用地1307.5万亩,占本区面积68.6%,人均占有林地6.1亩,人均耕地0.73亩,是全省耕地最少,林茶生产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生态环境区。全区有林地面积703.1万亩,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26.6%,蓄积量1193.9万立方米,占全省的28.6%,一些经济林居全省前列。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植茶早于皖南,是全省外销绿茶的重要基地。蚕桑生产基础也较好,金寨产茧居全省首位。霍山、金寨列为全国耕牛繁殖基地。
该区水、热条件垂直分异明显,是发展主体农业的重要条件,但是气候条件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是降水集中,变率大,多暴雨,旱涝灾害严重。年平均暴雨日3—6天,一日最大降水量可达422.6毫米,常有山洪暴发,带来巨大损失;有时则又出现伏旱或秋旱,造成大秋作物减产;低温冻害严重,冬季寒潮侵袭曾出现极端最低温度-19.5℃的严寒,对茶树、油菜造成严重冻害。
该区是革命老区,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全区的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但与全省相比较,发展速度仍缓慢,生产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群众收入不能完全解决温饱,金寨、岳西、霍山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对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是造成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已为人们所共识。
长期以来,由于不重视对山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乱垦滥伐,森林覆盖率降低。解放初,仅金寨、霍山、岳西3县森林蓄积量为2455万立方米,可伐量为12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0%。至1976年,森林蓄积量只有1058万立方米,可伐量仅有249万立方米,分别比解放初减少56.9%和79.4%,森林覆盖率降到37%,减少13%。
森林资源的破坏,给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是多方面的。其突出表现为:
1、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全区水土流失总面积1135.3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9.6%。见表6—2—3。
皖西大别山地各县市水土流失情况表
表6—2—3

(续表)

每年有2090.65万吨土层流失,相当于水土流失区平均每年表土流失厚度约1.84毫米,也就是说全区有59.6%的地表,平均每亩每年要流失表层肥沃土壤1.84吨,在剧烈流失地区,每亩每年都将流失4吨以上。据潜山县塔畈乡新安村的典型调查统计,每亩每年土壤流失量高达6.76吨。以土壤总流失量2096.65万吨计,全区每年流失有机质31.4万吨(含1.5%计),氮2.09万吨(含0.1%计),磷1.26万吨(含0.06%计),钾31.4万吨(含1.5%计)。若以常用氮肥含氮量30%折算,每年要流失6.97万吨氮素化肥,正好与1986年安庆地区化肥厂生产氮肥产量相当。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要想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长此以往,松散土层越来越薄,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迅速扩大,土地生产能力丧失或大幅度下降,大面积农耕地沙化,大沙河沿岸的桐城县青草区,一次山洪暴发就水冲沙压耕地8000亩,占该区耕地64%,至今仍有4400亩被2米厚的砂砾压埋,全区耕地几乎全部沙化,就是旱地沙质土亦达90.2%,全区8万亩山地基岩裸露,响沙连片,草丛难长。据金寨县实地调查,水土流失强度同地表土层的养分含量成反比,见表6—2—4。
金寨县水土流失强度地表土养分含量表
表6—2—4

2、山区水库不断淤积,中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影响工程效应和寿命。大别山5大水库被泥沙淤积所损失的兴利库容就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的库容量,至于小型水库被冲毁或淤废更是习以为常。岳西县班竹水库,库容13万立方米,1969年7月15日一次暴雨,泥沙就将水库全部淤平。舒城县龙潭河长32公里,从50年代到80年代,河床淤积泥沙达1400多万立方米,使河床抬高3米;大沙河的尖刀嘴段,原业沿岸农田比河床高5米以上,现在河床反比农田高出2~3米。1970年六月竣工的尖刀嘴筑砌分水坝,高9.2米,至1982年实测,坝高仅剩4.9米,13年内被淤积厚度4.3米,平均每年淤0.33米。下游河床的许多河段均已高出农田3~4.5米,每至汛期非常吃紧。
3、水旱灾害加重。破坏森林,就失去了水源涵养能力,加大洪峰流量,减少枯水流量。据霍山县白连岩水文站1963~1980年的27年实测资料,洪峰流量约以10%的速度逐年递增,枯水流量却以10%的速度逐年下降。据史料记载,该县从明成化七年(1471年)~1950年的480年间,特大旱灾26次,平均18年一遇;特大旱灾20次,平均24年一遇,而从1954~1990年的37年间,发生特大涝灾5次,大旱3次,频率明显加大。1954年金寨县发生特大洪水,当年粮食总产比1953年减少115.3万公斤,减少1.1%;而1980年洪水较1954年小,但由于水土流失加剧,山洪暴发,泥沙俱下,全县淹没农田7.2万亩,水冲沙压农田3万多亩,冲毁桑园、茶园、经济林地6500亩,毁坏塘坝2200多处,倒塌房屋7000多间。粮食由1978年的1.16亿公斤下降到0.89亿公斤,减产23%,比丰收的1976年减产0.5亿公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