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缪云台生平

 发布时间:2000-01-01 04:32:00

1.png

缪云台(1894年3月23日-1988年9月3日),名嘉铭,字云台,以字行,云南昆明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缪云台于清末在昆明方言学堂英语班学习,1912年后,入学留学预备班。1913年,获官费赴美国留学。他在堪萨斯州西南学院、伊利诺伊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均学矿冶。1918年毕业,在纽约供职钢铁公司。

1919年10月,缪云台归国回乡。不久,被云南都督唐继尧任命为个旧锡务公司总理。那时锡务公司财务亏损,但缪清理债务,采用西方新技术,公司面貌大为改观。1924年,任云南富滇银行会办。1928年1月,龙云任云南省政府主席,次年5月,缪被龙任省农矿厅长兼省政府委员。1930年秋,任云南省整顿金融委员会委员长,1931年夏,兼任云南劝业银行总经理。同年12月,农矿厅改成实业厅,缪继续担任实业厅长。

1932年冬,缪云台任云南炼锡公司总经理。在缪领导下,滇锡品质被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市场的标准。1934年春,任富滇新银行行长。缪把以鸦片为中心的省金融体系变成以滇锡为中心的体系,而且富滇新银行发行的纸币(新滇币)的价值也被增强。同年12月,龙云创设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缪任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贡献发展地方实业。抗日战争时,云南省成为大后方,以物资支援国民政府,这方面缪的功绩也较大。

1979年,缪云台回国定居,邓小平亲自接见在国民政府中央也担任资源委员会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职。但他在云南更活跃。他的政治思想立于无党派,同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双方保持距离。他还参加了与美国的外交交涉。

1946年1月,缪云台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那时,缪表明反对内战。然后,因为对前年龙云被迫下台不满,缪辅助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采取了对抗国民政府中央的方针。1947年5月,缪创设云南人民企业公司,在经济、财政、金融方面支援卢的“滇人治滇”方针。1949年12月,卢汉在昆明宣布投共,但是缪既不想追随共产党,也不想跟随国民党,遂先赴香港,后去美国。

1955年,缪云台获美国永久居留权;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1973年,缪云台外甥朱希贤由香港赴美,给缪老带来了周恩来总理对他的问候:“周恩来总理邀请你回国看看,费用全部公家承担”。闻听总理邀请,缪老高兴异常。同年,缪老带着几名亲友,回到阔别24年的祖国;回国后,缪先生参观了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山纪念堂。并到东北参观了大庆油田,长春汽车制造厂等国内大型企业。看到祖国能自己制造汽车、飞机、缪老高兴地说:“祖国变化大、进步之快,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1973年8月4日下午5时许,周恩来会见并宴请缪老一行。这次宴会在愉快的气氛中举行。宴会上,周恩来向缪老介绍了祖国的建设成绩。此次回国,缪老心情愉快,亲眼见到了祖国的建设,人民的生活情况,缪老高兴地说:“中国站起来了。”

回到纽约后,缪老积极从事中美联谊及祖国统一活动,向众多亲友讲述回国见闻。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在纽约,华人举行追悼会,缪老被公推主持追悼会,其后来回忆:“追悼会上,每人都走到遗像前敬礼,泣不成声。周总理一生为人民,一生为革命,我永远不会忘记。”同年10月,缪老第二次回国参观,全面了解了祖国建设情况。此时,适逢“四人帮”被粉碎,看到各界群众上街游行,缪老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开心不已。这次回来,缪老参观了新疆、四川、云南、广西及南海岛。途经昆明时,缪老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接待。

缪云台经过两次回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经过慎重思考后,决定回国定居——1978年,缪老向中国驻联合国使团提出回国定居的请求,当即得到同意和欢迎。

1979年6月12日,85岁的缪老和夫人离开纽约经香港,于16日飞抵北京。回国前,缪老声明:“我这次回国定居的目的,最主要是开始新的生活。我没有参加共产党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是我要参加中国人民的新长征。”豪情壮志,溢于言表。回京第二天,缪老便和夫人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声明放弃美国国籍,并交回护照。

缪云台回国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邓颖超等先后接见了他,盛赞他的爱国之举,欢迎他参加现代化建设。6月中旬,全国政协邀请缪老参加全国政协五届二次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缪老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随后又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部(后改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也特聘他为特约顾问,任中国国际投资公司董事;1983年,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缪老又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8年9月3日,缪云台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上一篇:缪云台简介
下一篇:缪云台事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