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一章 沿革

第一章 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从1949~1994年这45年,安徽新闻事业总的来看是逐步繁荣和发展的,但中间由于“左”的路线的影响和工作中的盲目性,也使新闻事业的发展受到不少挫折,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事业才步入一个稳定、全面、迅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安徽有:《皖北大众》、《皖北日报》、《皖南日报》、《拂晓报》、《安庆新闻》、《蚌埠通讯》、《阜阳报》。1952年有:《安徽日报》、《皖北日报》、《皖南日报》、《安徽农民报》、《阜阳报》、《安庆报》、《六安报》、《淮矿工人报》、《芜湖大众报》、《蚌埠工人报》。1954年安徽公开发行报纸又减为《安徽日报》、《安徽农民报》、《芜湖大众报》、《徽州报》、《安庆报》、《阜阳报》6家。
1958年安徽报纸陡增到73种,其中省级报纸3家、画报1家、地市报纸13家、县报56家(占全省县的80%);1959年1月全省报纸又增加到83种,县县办报。这是建国以来安徽拥有公开发行报纸的最高峰。
由于报纸增加过多、过快,地、县财政承当不起,纸张不能满足需要,不得不采取压缩发行数和停办报纸的办法解决。1961年2月9日,中共安徽省委同意《安徽日报》发行份数在上年基础上压缩10%,《安徽青年报》、《安徽大众科学》、《每周广播》一律停刊;地委报纸发行数要求比上年压缩20%;市报除《合肥日报》外,其余一律停刊。后来随着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停办的报纸又逐渐得到恢复。
1966年7月6日,中共安徽省委发出通知:除《安徽日报》、《党员生活》外,其它暂时停刊。这个通知没有完全贯彻,不久各报又陆续复刊。1972年3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又以集中力量办好《安徽日报》为由,作了除《拂晓报》、《徽州报》外,其余一律停刊(实际上《徽州报》、《拂晓报》不久也都停刊)。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原有报纸逐渐恢复,并新办了一些报纸。由于有些地方新批准报纸放得过宽,报纸增加过快,有的偏离了“四项基本原则”,有的内容重复,因此1987年中央决定对报刊进行一次整顿。《科技咨询》报因舆论导向发生问题而撤销刊号。《富民报》因班子不团结、经费困难停刊;《农村周报》等因内容重复停办。整顿前安徽有公开发行的报纸46种,整顿后,有以下40种:
(1)《安徽日报》(2)《合肥晚报》
(3)《蚌埠日报》(4)《芜湖日报》
(5)《安庆日报》(6)《淮南日报》
(7)《马鞍山报》(8)《铜陵报》
(9)《淮北报》(10)《阜阳报》
(11)《拂晓报》(12)《滁州报》
(13)《皖西报》(14)《安庆报》
(15)《宣州报》(16)《徽州报》
(17)《巢湖报》(18)《贵池报》
(19)《安徽青年报》(20)《安徽工人报》
(21)《安徽法制报》(22)《安徽经济报》
(23)《安徽科技报》(24)《安徽日报(农村版)》
(25)《科技信息报》(26)《轻工信息报》
(27)《文化周报》(28)《安徽体育报》
(29)《安徽邮电报》(30)《安徽交通报》
(31)《安徽广播电视节目报》(32)《文摘周报》
(33)《农村孩子报》(34)《诗歌报》
(35)《安徽书讯》(36)《马钢工人报》
(37)《铁道建设报》(38)《淮南矿工报》
(39)《淮北矿工报》(40)《铜陵有色报》
报刊整顿结束后,为了合理布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又给安徽新批了两种报纸:《安徽人口报》、《群众卫生报》。
1989年至1994年,新增公开发行报纸17种:《安徽新闻出版报》、《安徽商报》、《安徽老年报》、《新安晚报》、《皖江晚报》、《工商导报》、《合肥广播电视报》、《淮北广播电视报》、《供销合作商报》、《安徽市场报》、《少年之友报》、《经济开发报》、《国际金融信息报》、《黄山广播电视报》、《皖江商报》,另外有两家县级报纸《巢湖报》、《贵池报》,升格为地区报,填补了安徽省两个地区无机关报的空白。截至1994年安徽有公开发行报纸57种,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创办的内部报纸172种。57种公开发行报纸报名及国内统一刊号如下:
《安徽日报》CN 34—— 0001
《合肥晚报》CN 34—— 0002
《蚌埠日报》CN 34—— 0003
《芜湖日报》CN 34—— 0004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