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一节 天然林

一、针叶林
针叶林主要由裸子植物松杉类树种为建群种,形成的单优种乔木群落。此类树种多数叶为针形,部分种类叶为条形或鳞形,所以统称针叶林。
安徽省山地及丘陵,针叶林分布面积大。马尾松林、杉木林分布于淮河以南的中山下部、低山丘陵地带,中山上部海拔600~700米以上黑松林与侧柏林主要分布在淮北及江淮之间的丘陵岗地。水杉林、池杉林则以沿江平原圩区河岸、低洼处为多。火炬松林、湿地松林常被栽培于淮河以南的丘陵地区。此外,还有一些珍稀特有针叶树种小片成林,星散分布于大别山区,如大别山五针松林、金钱松林;以及分布于皖南山区的华东黄杉林、南方铁杉林和金钱松林。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中山上部海拔600~700米以上,分布有黄山松林。以上所述各种针叶林,多数均为人工栽培,只有最后所述的几种面积有限的珍稀特有针叶林和黄山松林为天然林。不过,金钱松多有栽培,在岳西等地也已人工栽培小片成林。马尾松在大部分地区,大多任其母树“飞籽”成林。金钱松、水杉、池杉都是秋季落叶树种,所组成的是落叶针叶林。
〔马尾松林〕
马尾松:马尾松(Pinus m assniana)为阳性树种,耐瘠薄土壤,生长快,适应性强,是淮河以南广大酸性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也是中国亚热带东段地区分布广泛,资源量最大的典型代表性针叶林类型。
安徽省淮河以南到皖南的低山丘陵一带,广泛分布有以马尾松为建群种的森林群落类型。马尾松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年平均气温14℃以上,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的地方,方能正常生长。因此,不耐过低气温,如冬季低温达到-15℃以下时,针叶有枯黄现象,特别是在沿淮地带,或是较高的山脊和北坡迎风面,冻害现象较为明显。其垂直分布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一般在皖南山区,向上可分布到海拔700米;到皖西大别山区,向上只可到海拔600米。马尾松林分布的上限与黄山松林相接。马尾松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各种酸性基岩发育的黄棕壤、黄壤及红壤,PH值4.5~6.5(以5.5为最好),都适于其生长。但不耐盐碱土或石灰性土。淮北少有马尾松的分布。概与气候和土壤有关。
由于气候、土壤、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差异,马尾松林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生长情况也有明显不同。
皖南低山丘陵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尤其是黄山山脉以南,水热条件优越,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PH值一般在5.5~6.5左右,是马尾松的适生地区,典型的为木、映山红、五节芒马尾松林。该类型具有生态指示作用,它是酸性土的指示群落。皖南山地丘陵区的马尾松林,伴生有苦槠、青冈栎、木、格药柃、乌药、连蕊茶、乌饭树等常绿阔叶乔、灌木树种。
皖西大别山地丘陵区,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较温凉,雨量充足,土壤主要为黄棕壤,肥力较差。马尾松林伴生较多落叶阔叶树种,主要为栎类,如短柄枹、白栎、栓皮栎、茅栗、黄檀、枫香等,伴生的常绿阔叶树种很少,如短柄枹、白栎、淡竹叶马尾松林群落,生长情况尚可。
江淮丘陵区,冬季易受寒潮侵袭,土壤以粘盘黄棕壤为主,土质差,下部具粘盘层,影响透气、渗水和根系的生长。主要为黄檀、馒头果、白茅马尾松林,混生少量落叶阔叶乔木树种,如黄檀、山槐、化香等,缺少常绿阔叶乔树种。林相稀疏,生长很差,下层有喜光耐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灌木有馒头果、奴柘、芜花、美丽胡枝子等。草本层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如白茅、菅草、鼠曲草等。除自然条件外,群众修枝打杈过甚,管理不善,“小老树”现象较多。
马尾松适应性强,天然更新容易。它的种粒小而且具翅,能随风飘扬,种子发芽力及幼苗生活力强,“飞籽成林”十分普遍,是荒山荒地的先锋树种。但是马尾松林在其分布区内,只是木本乔木群落的早期阶段,因为在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特别在马尾松开始成林后,林内条件有所改善,很多阔叶树种都可侵入并得到发展,林下植被及枯枝落叶稠密,飞籽在林下难以萌发更新,一些较耐荫的阔叶树种便得到进一步发展,以致逐步形成松阔混交林,最后淘汰马尾松,而演替为阔叶林。在土层瘠薄、阳光充足、干燥的山脊岗地,这种演替过程缓慢,其上的马尾林显得比较稳定,但生长不良,林相较差,应加强管理,特别应养护林内的阔叶树种和林下的植物,以增加郁闭度和有机物质的产量。
马尾松林一般管理粗放,因此,质量低,产量不高,病虫害危害严重。为提高和充分发挥马尾松林的生产潜力,必须重视经营管理,同时逐步改造或营造松阔(如麻栎、栓皮栎)混交林,以提高产量,并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黄山松林〕
黄山松(Pinus taiw anensis)林是我国亚热带东部中山地带上部有代表性的常绿针叶林,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等省及湖北东部、河南南部等地。垂直分布海拔600~2800米,由此向南逐渐升高。在皖西大别山区,限于海拔600米以上;皖南山地,在海拔700米以上,都有大面积分布。
黄山松为强阳性树种,喜温凉湿润多云雾气候,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PH值4.5~6最为合适。但也耐瘠薄严酷生态环境,在峰峦峭壁之上,能扎根岩罅,毅然生长,抗风傲雪,适应力很强。因此,或粗壮、高耸挺立,顶平枝展,如行云流水,像黄山北海狮子林的“万松林”;或匍伏偃卧,虬枝盘结,宛若出海蛟龙,像始信峰的探海松。其它像迎客松、蒲团松、黑虎松、连理松、卧龙松……如此等等,诸多名松景点成为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中的“一绝”。其实在皖南的牯牛降、清凉峰、九华山,大别山的天柱峰、天堂寨等处,黄山松或单株,或成林,都构成了山上独特的风景点和风景线。
黄山松材质优良,是安徽省中山地带的重要用材树种。黄山松林多系天然林,在高海拔的山脊陡坡地,其他树种甚少生长,往往形成黄山松单优种群落,一般更新良好。但在部分地段林下杂木过密,特别是遇有华箬竹丛生,竹鞭盘根错节,黄山松的籽粒难以萌发,阻碍正常更新而致衰败。在土层较为深厚的山谷坡地,生长条件较好,黄山松常与落叶阔叶树或常绿阔叶树混生。
因此,黄山松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中山地带的用材林资源和风景资源,同时对保护和改善山地的生态环境也有重要意义。
〔黑松林〕
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属暖温带针叶林类型,在安徽都为人工林。黑松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约在70多年前,中国引种到山东青岛。现在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等省沿海丘陵石山及长江中、下游沿岸及杭州等地,多有栽培。黑松生长快,抗风抗寒,耐海雾,耐干旱瘠薄,耐轻度盐碱,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的功能,是中国东北营造海岸林和沿海荒山荒滩造林的先锋树种。
黑松树形高大,针叶青翠,四季常绿,冬芽灰白色,姿态挺拔,是城市和庭园绿化观赏树木,也可盆载或作砧木,可嫁接五针松等。材质优良,是很好的建筑、家具、矿柱用材,也可作薪材或采割树脂。省内从1915年开始引用,目前全省黑松林面积约8万公顷,大部分是60年代后营造的人工林,90%的黑松林分布在江淮丘陵、沿江岗地及淮北部分岛状残丘上。在合肥、蚌埠、淮南、马鞍山、芜湖等城市,也有成片栽培。黑松喜温暖凉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比马尾松耐寒,分布偏北,在年平均气温14~1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都能正常生长。适生于中性至微酸性轻盐土,喜阳,垂直分布一般在600米以下。为此,在淮北可以生长,而在皖南则生长不良。
黑松林大部分在江淮丘陵地区,一般以纯林为主,但也常见与马尾松、麻栎、栓皮栎、刺槐等混交成针阔混交林。
黑松天然更新能力很强,幼年期生长健壮,超过马尾松。后期生长不良,难成大材。所以不宜大面积营造用材林。但它枝粗壮;针叶粗硬,生物量高,抗病虫能力较强,可在江淮丘陵、沿淮岗地及淮北部分地区,营造薪炭林,绿化、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火炬松林与湿地松林〕
火炬松(Pinus taeda)与湿地松(P.elliottii)都是原产于美国,一般通称“国外松”。20世纪30年代才引入中国栽培。安徽省马鞍山林场和泾县马头林场,于民国36年(1947年)引种栽培,当时与马尾松及其他树种混植。
火炬松生长迅速,干形圆满通直,适应性较强。据1985年统计,全省火炬松造林面积约在1.5万公顷以上,主要栽培北纬33°以南低山丘陵地区,淮北局部地区也有少量栽培。其栽培的垂直分布,以海拔500米以下生长较好。水热条件,适应较广:年平均气温14~16℃,极端最低气温-9~- 23℃,≥10℃的积温在4600~ 5300℃之间,年降水量750~1700毫米,生长期210~240天,土壤适宜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的黄棕壤、黄壤。石灰岩山地,土壤呈中性或偏碱性反应的地区,不宜栽植。
火炬松经济价值高,用途极其广泛,木材是工业、农业上的重要用材之一,可用于建筑、家具、车厢、桅杆等,是制板和胶合板、纸浆等的重要原料。也可提供松脂、栲胶、松焦油。种子可炼工业用油。叶可制成很好的饲料。在省内北纬33°以南地区,生长较快,干形良好,且抗松毛虫性能好,可以发展。做为城市绿化树种,也十分优美。
湿地松在原产地就比火炬松偏南,要求温湿度较高,耐寒性较火炬松差。所以,湿地松林在江南低山丘陵区及江淮丘陵南部生长和更新良好,在其栽培区的北部边缘区,要注意避风防冻。不过湿地松比火炬松更耐瘠,可生长于砂地。湿地松林同样是安徽省重要人工林之一。用途同火炬松。
〔杉木林〕
杉木(Cunningham ia lenceolata)原产中国南方,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为重要的优良用材树种。杉木林广泛分布于中国秦岭山脉、淮河流域以南,约当东径102°~122°,北纬22°~44°之间,是中国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之一。
杉木是喜湿、喜温、怕风、怕旱的树种。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15~23℃),以16~18℃最适宜。年平均降水在800毫米以上(800~2000毫米)。安徽皖南和大别山山区,栽杉历史悠久,古书多有记载,早在8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以商品木材“徽木”而闻名于外。至今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仍是省内两大主要杉木林基地和产区。皖南山区的杉木林,在好的立地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接近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水平。皖西大别山区是亚热带的北缘地区,为杉木的边缘产区。在杉木分布北缘的江淮丘陵地带,引种的杉木,由于冬季低温寒冷、旱季长、土壤质地差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普遍生长不良。
杉木林的垂直分布因地理位置、山体大小及地形情况不同而有差异。就全国而言,杉木林在其中心区,垂直分布海拔多为1000米上下,在西部随地势抬升,其垂直分布也随之增高,在云南最高可分布到2500米以上。杉木林在皖西大别山北坡,其垂直分布多在海拔700~800米上下,南坡达900米左右。皖南杉木林分布的上限,多不超过1000米。最适宜的生长高度为海拔400~800米。
杉木林主要是人工纯林,极少混生其他树种。由于人工林多系同龄林,结构单一,为单层纯林,林相整齐。林下植物因经营集约程度,林分生长发育阶段,郁闭度大小,以及立地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随林分的发育,郁闭度增大,林下的植物逐渐稀疏,而耐荫、常绿植物增加。在边远山地,由于放弃抚育管理,也有小面积的半自然状态的杉木林,往往也能形成复层林结构,并与马尾松、栎类、枫香、山槐等阔叶树混生,在皖南则有苦槠、青冈栎、甜槠等常绿阔叶树混生其间。实践证明,人工杉木林,也应以针阔混交类型,对生长、防病虫害,改善立地条件及大环境,都是十分有利的。
杉木干形好,出材率高。木材纹理直,结构均匀细致,材质轻韧,强度适中,不翘不裂,易于加工。木材有芳香味,含杉木脑,不受白蚁蛀食,抗虫耐腐,是建筑、造船、家具等的优良理想用材,也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和商品。
〔侧柏林〕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系中国温带广泛分布的常绿针叶林,它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中心分布区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是中原古老的栽培树种,所以留下不少著名的古柏。
侧柏适应性强,在干冷及暖温气候,年平均气温8~ 16℃,年降水量300~ 1600毫米的气候条件下可生长正常,能耐冬季-35℃的低温。喜钙质土,但在微酸性致微碱性,甚至在含盐量0.2%的土壤上均能生长。对光照要求中等。浅根性,侧根发达,耐干旱瘠薄,所以能生长在干燥阳坡及保水性差的石灰岩石缝中。不耐水涝,在低洼积水的地段,易烂根而致死亡。怕风,在背风地生长快,迎风坡生长较差,往往顶梢干枯。
安徽侧柏林多系人工栽培,分布在28个县、市,主要在淮北萧县、宿县、五河、怀远等县,其次是滁县、全椒、凤阳、凤台、淮南等地。全省侧柏林约近1万公顷,多数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营造的。
侧柏林因系人工栽培,多为单优种纯林,四季常绿,林相整齐,但其外貌结构和群落组成随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立地条件好,土层深厚之处,木林挺直,树冠尖塔形,色泽深绿,郁闭度大;立地条件差的石砾山地,林木稀疏,生长缓慢,呈矮型老林,树冠浅绿或黄绿色。在林相稀落,光照充分的侧柏林中,常混生落叶阔叶树种,如黄檀、山槐、黄连木、盐肤木、山胡椒等。
侧柏材质优良,致密匀细,有香味,易加工,耐腐经用,油漆和胶粘性好,是建筑、造船家具、雕刻、细木工等上等用材。种子、枝、叶、根、树皮均可药用。种子可榨油,出油率20%左右,供制肥皂,在医药和香料工业上用途颇广。石灰岩荒山,其他树种不易生长,侧柏林可以进行绿化,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侧柏与刺槐、紫穗槐等豆科阔叶树种混交造林,比纯林更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侧柏生长。侧柏树形优美,呈尖塔形,为园林常用的风景树种,用于美化环境。
〔华东黄杉林与南方铁杉林〕
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是华东地区特产的珍贵稀有树种。在省内原来仅见于黄山云谷寺前有一株大树,为人工栽培。1978年以来,陆续在歙县三阳坑、休宁六股尖发现一些天然植株和小片天然林。
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同为华东、华南特产的珍稀树种。在皖南分布比华东黄杉稍广,除黄山、清凉峰、休宁等地外,在太平、宣城也有发现,多零星散生,只在绩溪县清凉峰有小片纯林,约数百株。
以上两种树种,主要都分布于海拔800~1600米的中山地带。它们材质虽都很好,树形也很优美古雅,但目前母树稀少,繁殖更新力差,只宜保护和进行人工繁育。
〔水杉林与池杉林〕
水杉(M 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古代的孓遗植物。水杉属原来只发现化石,达10种之多,在冰期后几乎全被冰川摧毁,仅残存现在的一种,即水杉,在川鄂边境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民国33~35年(1944~1946年)间,中国学者发现后,曾引起世界植物学界的轰动,誉水杉为“活化石”。
水杉对气候的适应幅度很大,能耐湿,抗风力强,年平均气温大致为12~ 20℃,但耐寒性强;降水量为10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但充沛的雨量对它的生长更为有利。因此在发现后,国内、外广为引种,现已遍及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内也广为分布。安徽省民国37年(1948年)开始引种水杉,从北到南都可栽培。而以淮河以南,尤其是沿江、江南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土壤肥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冲积土上,生长更为有利。在干燥、粘重、碱性砂姜黑土上生长较差。
水杉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速生用材树种。安徽省沿江、沿淮的冲积土上及水网地区,都可广为栽植。他树姿优美,冬季叶与无芽的小枝一同脱落,第二年生出新叶。因此,其初春的新绿,晚秋的黄,独具特色,常被用作庭院、公园、城乡水边或洼地的绿化和风景树种。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原产北美洲东南部,同是珍贵孓遗植物。50年代起引入安徽。池杉喜水湿,耐湿力极强,长期淹水,也能生长。适应温暖气候,温度偏高更有利于他的生长,因其原产地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但耐寒力也很强,冬季能耐短期-25℃的绝对最低气温。
池杉也是良好的速生用材树种,并且冠形秀美,可在沿江、水乡、湖边营造防护林、用材林,也可作城乡绿化之用。
〔金钱松林〕
金钱松现为中国用材和观赏兼优的珍稀特有树种,树干高大端直,叶条形,扁平而柔软,簇生于短枝上,轮状平展,其状如钱,秋季叶落之前,叶色金黄,所以有“金钱松”之称,树形与色彩极美。
此属植物,是著名的古老残遗植物,曾在世界上有广泛分布,现在各地都已灭绝,只在长江下游少数地区有少量保存至今,野生的也日渐稀少。金钱松在安徽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有零星分布,仅在九华山、黟县深山中及岳西石关有小片成林。目前多分布在海拔300~800米之间,在黄山可分布海拔1000米左右。他喜光和温暖湿润气候,要求土层深厚肥沃,不耐干旱,石灰性土及盐碱土中均不能生长。
〔针阔混交林〕
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成林的针阔混交林类型,在安徽一般不是自然植被的稳定类型。在亚热带地区,自然状况下针叶林向阔叶林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针、阔混交林而成为一种中间过渡类型。在多数情况下,针阔混交林则是人工营造的一种林型。针叶树种的纯林,林地土壤结构差,肥力不高,并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蔓延。针阔混交林能保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可改善环境、提高地力、促进林木生长,不易发生病虫害。
安徽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马尾松、麻栎、栓皮栎混交林,马尾松、山槐、黄檀、枫香混交林,杉木、檫木混交林,杉木、油桐混交林,侧柏、刺槐、黄连木混交林。
二、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在阔叶林中,安徽省落叶阔叶林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蓄积量多、用途广泛,在自然环境与林业资源方面都有十分重要地位。
按纬度地带性,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暖温带的植被类型。它由春夏生长、冬季落叶休眠的落叶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群落,以适应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旱的不利气候条件,也称夏绿林。落叶阔叶林分布甚广,除在温带、暖温带作为地带性植被普遍生长以外,在热带、亚热带的山地的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也作为垂直带谱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同时,在热带、亚热带森林遭受破坏后,落叶阔叶林则是森林恢复,植被演替中的一个阶段。
栓皮栎林:栓皮栎(Querous variabilis)为中国特有树种,在全国有广泛分布。安徽省栓皮栎林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北坡六安地区,是全国中心产区之一。省内其它各地也都有分布。
栓皮栎生态适应力强。对温度的适应幅度较大,年平均温度为8.5~22℃,最冷月平均气温-2~6℃,绝对最低温度达-20~-25℃。中心产区的年平均温度13~18℃,最冷月平均温度-2℃以上,绝对最低温度-18℃。广大分布区内,降水量的差别很大,年降水量为500~1600毫米,最高达2000毫米(黄山)。它适应较强的抗旱性,喜阳不耐荫,在阳坡或半阳坡生长好。能适应各种土壤,对土壤酸碱和质地要求不严,酸性、中性还是微碱性土均能生长。栓皮栎为深根性,不耐瘠和水渍,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在安徽的垂直分布,从淮北海拔10~200米到大别山北坡海拔300~1000米,大别山南坡及黄山一带海拔400~1300米,以400~800米地段生长最好。
栓皮为国产软木重要资源,质轻而软,比重小,富弹性,不变形,不透气,不透水,不导电,隔音、隔热、耐磨、抗酸、防震,用途广泛,现代火箭、飞船等设备上也需用。大别山所产栓皮,质量在国内居于上等。木材质硬而重,韧性强,耐磨、抗冲击,较耐腐,可作家具、车辆、枕木、航船、农具及工业和运动器械等特殊用材。木材火力强,是优良的薪炭用材,又可培养香菇、木耳、天麻、猴头菌等林副产品。栓皮栎林既是珍贵的经济林,又是重要的用材林、防护林和薪炭林。在自然状况下,栓皮栎常混生不少阔叶树,以及马尾松、毛竹等。
麻栎林:麻栎(Quercus acutissim a)为安徽历史悠久的主要造林树种。1949年以后,在江淮和皖西地区发展较快,广泛用于丘陵和荒山造林。该树种适应性广,广泛分布于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长江流域及黄河中下游分布较多。能耐干旱瘠薄,稍耐低洼积水,所以也可生于河岸、荒溪、田畈、冲地和村旁。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000米,但以400米以下栽培较多。
麻栎木材优良,与栓皮栎有相似特性,用途广泛,枝材可烧制优质栎炭,曾大宗出口日本。叶可饲柞蚕,果实可充饲料和制取酒精,树皮可提取鞣酸,木材可培养优质香菇、白木耳和黑木耳。
麻栎生长较为迅速,萌芽力极强。除人工林外,也有部分天然麻栎林和散生大树。与其他树木如檫木、刺槐、杉木、马尾松、毛竹等混交,有良好的混交效果。麻栎林除提供良材和林副产品外,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短柄枹林:短柄枹(Quercus glancl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林在安徽分布较广泛。在大别山区北部的金寨县白马寨、马鬃岭,霍山县白马尖、汤家湾等地,海拔1000~1400米山地近顶脊部位,有大面积纯林,或与茅栗、化香等组成混交林。在大别山南部的潜山、太湖、宿松、岳西等县短柄枹常与其他树种混生成小片丛林。皖南山地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脊及其两侧也常有短柄枹林分布。在江淮丘陵和皖南低山丘陵地带的短柄枹林因不断遭受砍伐,而呈灌丛状态,现在不少地区经过封山育林,也有小片形成幼林。
短柄枹适宜于片麻岩、花岗岩上发育的山地黄棕壤上生长,又常分布于丘陵及山地,对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有良好作用。短柄枹适应力强,实生和萌生均能成林,在植被生态景观方面有一定地位。其果实富含淀粉,壳斗可提取栲胶,大树可作用材。
茅栗林:茅栗林:茅栗(Castanea sequinii)为亚热带先锋树,但有耐寒特性。它喜光、耐旱、耐瘠薄。木材和果实两用。木材结构细致,加工容易,刨面光滑,耐湿抗腐,供建筑、家具、农具等用。果实甜美,也可酿酒、制豆腐。壳斗可提栲胶。在低山丘陵地区,茅栗林颇为普遍,但常与化香、短柄枹、黄檀、山槐等混交。由于长期滥伐多呈灌丛状态,常停留在1~2米高。海拔较高的深山地区,可以成林。在霍山、岳西、金寨交界处的白马寨,海拔1000米左右,尚可见到残存的小块茅栗纯林。在黄山可分布达海拔1700米,常与上述落叶阔叶树混生。在中山上部,也与黄山栎、黄山松混生。茅栗是短期可收益的经济林木。省内资源丰富。低山丘陵地带的茅栗灌丛,可封山育林,逐步恢复林相,防止水土流失,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或安排作为薪炭林经营管理。高海拔地带的茅栗林,也应加强抚育,促进林木的生长、结实和更新。
枫香林:枫香(Liquidam bar form osana)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为喜暖的阳性亚热带树种。由它组成的枫香林,是常见的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之一。在安徽分布于淮河以南的山地丘陵,与马尾松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同。
枫香为深根性树种,适应性广,分布广泛,喜光,生长快,萌芽性强。土壤以普通黄棕壤、山地黄棕壤为主。其垂直分布,皖南在海拔800米以下,大别山南坡在海拔600米以下,大别山北部在500米以下。在皖南黄山、牯牛降、清凉峰,及大别山金寨、白马寨等地,枫香分布的上限可达海拔800米处,才开始出现缺萼枫香(L.acalycina),替代了枫香,向上可分布达海拔1100米。
枫香纯林很少,大多与其他树组成混交林。大别山北部枫香只零星散生,大别山南部与皖南低山丘陵地区,枫香常与多种落叶栎类(如白栎、小叶栎、栓皮栎、短柄枹、麻栎)或马尾松组成混交林,并成为优势种或建群种。
枫香木材纹理细致,色泽美丽,抗压耐腐,是很好的建筑家具用材,尤其适合制成高级商品,如茶叶、茯苓等的包装箱和上等胶合板材。根、叶及果实称路路通,可入药,能祛风除湿,通络活血。枫香耐火力强,枫香林可成为防火林带。枫香寿命长,在皖南村口水边,常保留散生的枫香古树,树龄达七八百年,高数十米,千姿百态。枫香林入秋叶色变红,可成为风景林。
青檀林: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 ii)是一种喜钙树种,在安徽石灰岩丘陵山地常有分布,并形成石灰岩地区独特的森林植物群落,青檀林与其他非钙质基岩或土壤上分布的植物群落截然不同。
青檀是一种榆科的落叶乔木树种,在安徽南部的常绿阔叶林地带内却有一定面积的青檀形成的落叶阔叶林的分布。泾县、宣城境内则将青檀作矮林经营,使其萌发枝条,以便剥取树皮,作为制作宣纸的原料之一。
石灰岩地区,不仅酸性土植物或树种不宜生长,往往只有青檀一类的喜钙树种为优势发育成森林群落。同时,石灰岩溶沟、裂隙、洞穴发育,水土流失常较严重,土层常较浅薄,往往也只有青檀等喜钙植物的树种的根系能深入岩石罅隙,茁壮生长成苍天大树,而成为石灰岩丘陵山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景观。这在安徽淮北的萧县皇藏峪和长江北岸滁县的琅琊山都可见到这一景象。在皇藏峪的青檀林内,伴生有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地锦槭(Acer m ono)、山槐、黑弹朴(Celtis bungeana)等。琅琊山的青檀林内主要还有大叶榉(Zelkova schnelderiana)、铜钱树(Paliurus hem sleyana)、麻栎、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黄连木等,并同样能见到地锦槭、黑弹朴等喜钙树种。值得提出的是琅琊山喜钙的榆科植物种类除上述的大叶榉、黑弹朴外,还有糙叶树(Aphananthe aspera)、朴树(Celtisinensis)、榔榆(U lm us parvifolia),更有两种榆树:琅琊榆(U lm us chenm ouii)和醉翁榆(U.gaussenii)为琅琊山地区的特有种。
青檀的树皮是制造安徽著名宣纸的主要原料,称为“檀皮”。其木材坚实细致,可作家具、建筑材料、运动器材等用。因此青檀一类树种是石灰岩地区植树造林适宜的有价值的优良树种。
黄山栎林:黄山栎(Quercus stew ardii)是华东地区中山上部的特有种。黄山栎抗风耐寒,接受强烈光照,在安徽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中山上部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顶、山脊或向阳坡普遍分布,形成一片片黄山栎林。分布在大别山的海拔高度为1200~1700米,黄山为1400~1700米,九华山为1200~1360米。安徽的黄山栎林,与分布在毗邻的江、赣、鄂几省比较,分布面积显然最大最广,是安徽栎林的中心分布区。
黄山栎林所处地势高峻,风力强劲,光照(尤其是紫外线)较强,生长缓慢,低矮,成为“山地矮林”,人为干扰少,保持一定程度的原生植被状态,而且较为稳定。
黄山栎木材较耐腐,轻软易加工。种子含淀粉,可食用。果壳可提栲胶。对黄山栎林,目前主要以加强保护,促进更新,保持山上水土,涵养水源,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为主。同时,黄山栎林景观独特,成为黄山等风景区山上部的重要风景线。学术研究价值也大。
刺槐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原产北美洲,20世纪初开始从欧洲引入青岛。20世纪20年代引入安徽省泾县马头林场、芜湖、安庆等地。刺槐适应力强,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不严,除积水洼地、重盐碱地不宜生长外,全省各地都有栽培。皖南多为零星栽培,用于四旁绿化。栽培较为集中的地方有宿县、阜阳、滁县等地区及淮南等地,常见到成片的纯林,其中混生的树种很少,主要有山槐、黄檀、臭椿、朴树、榆树、地锦槭等。
刺槐林常为用材林或薪炭林。也可作为水土保持林和堤岸防护林或四旁绿化。它耐瘠薄土壤和干旱,并能改良土壤。刺槐叶的蛋白质含量高,是良好的饲料和肥料。花可提取香料和食用,也是优良的蜜源。种子含油12~13.8%,可做肥皂和油漆的原料。树形优美,且能耐烟尘,所以也是城市和工矿的绿化优良树种。
擦木林:檫木(Sassafras tzum u)是亚热带树种,也是中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檫木在皖南山区海拔1200米以下有天然分布,大别山南部也有少量散生。天然成林的主要见于祁门、石台、东至、黟县等境内。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原徽州、宣城、安庆、六安等地营造了一定面积的人工林。檫木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山地雨量充沛、雾气重重、土层深厚、多腐殖质的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所以低丘岗地营造的檫木林往往因为水分湿度不足和土壤贫瘠而引起早衰,甚至死亡。实践证明,如能营造檫木与针、阔叶树种的混交,如与杉、金钱松、毛竹、樟树等混交,构成混交林,则有利于改善水湿条件,促进檫木的正常生长。檫木树形优美,叶形宽大多变化,绿化观赏也有较高价值。木材坚韧抗压力强,耐水湿,有芳香,是造船或防潮湿的优良木材。制作家具、箱柜,花纹美观,并能避虫防蛀。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是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在全国分布很广,成为世界一大特色。它北起秦巴山地,南到北回归线附近。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以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树种为建群种,是中亚热带的代表性植被。
安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地丘陵的低海拔地区。大别山南部,如太湖、宿松、潜山等地,因小地形影响,局部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可以见到小片常绿阔叶林。其垂直分布,在皖南山地,向上一般可达海拔1000米,褐叶青冈林可达海拔1250米;在大别山南部,只见于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谷地。
安徽常绿阔叶林在经济利用、生态保护和自然区划等方面有都有重意义。其主要类型有:
苦槠林:苦槠(Caslanopsis sclerophylla)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及陕西南部,西南地区不产。苦槠林是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常绿阔叶林之一。在安徽皖南山地丘陵十分普遍。大别山南坡下部也有小面积分布。大别山北坡的金寨、霍山的局部避风湿润的水库边,也偶尔可见。苦槠林是安徽分布最北的常绿阔叶林。在大别山区,苦槠林自下向上,可分布到海拔500米;在安徽南部向上可分布到海拔600米。安徽苦槠林的分布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土壤为酸性的黄壤、红壤和黄棕壤,PH 4.5~6.5左右。苦槠林在低海拔地区,常受人类的干扰,常使土层变瘠,有时较干燥,苦槠也可适应。
苦槠木材坚韧、耐腐、有弹性,是建筑、体育用具和家具良材。果可入药,种子含淀粉25~30%,为民间制做橡栎豆腐的上等原料,也可酿酒、制作糕点。果壳、树皮可提栲胶。叶密而常绿,树冠卵球形,可作观赏树,也是很好的造林树种和防火林带树种。
青冈栎林: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林是亚热带主要的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青冈栎在皖南山地海拔1000米以下,大别山的海拔900米以下,以及江南丘陵林木茂密的沟谷处都有分布,植被较好的石灰岩地区尤为常见。在这些地区如水湿条件较好和土壤比较深厚的地段,或经封山育林的沟谷陡坡上,常常可以见到青冈栎林的成片分布。青冈栎过去被用作薪炭材,砍伐较多。
青冈栎林分布较广,组成比较复杂,类型较多,这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关。在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是当地演潜发育较高级的阶段,有时是顶极阶段。所以青冈栎林既反映了当地的地带性气候条件,又维系着当地自然生态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甜槠林:甜槠(Castanopsis eyrei)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除云南、海南岛以外的广大地区内。甜槠林在安徽中亚热带范围内,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目前,仅残存于深山区、风景区及部分自然保护区。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别山南坡太湖县的薛义河及南洋河以东一带,以及宁国西北的高峰山下出现的甜槠林,是安徽及中国亚热带的东部分布最北的两处甜槠林。
甜槠林树冠浑圆,叶革质光亮,是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区内水热条件较好,密林中光照弱,湿度大,土壤多为酸性山地黄壤,PH 5~5.5。林下枯枝落叶层较厚,有机质丰富,有利于保持水土,改造生态环境。甜槠林是中亚热带指示群落,具有重要标识作用。
紫楠林:紫楠(Phoebe sheareri)林主要分布于皖南及大别山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或山坡地的下部,最喜沿湿润沟谷地带生长,成带状分布。林地湿度大,甚至短期有山洪浸淹,枯枝落叶层较厚,显示出阴湿的生态环境条件。
紫楠林中或在其附近常有薄叶楠(M achilus leptophylla)、青冈栎等树种,有时还可见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果树(Em m enopterys henryi)。
紫楠叶大美观,常在某些风景名胜景点成为引人注目的风景树。其木材为建筑、造船、家具的优良用材。根、枝、叶可提取芳香油。
〔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性类型。安徽由淮河向南,气候从暖温带逐步向亚热带过渡,水热条件逐渐对常绿阔叶树种的生长有利。如大别山的北部,在落叶阔叶林的林下,开始出现常绿或半常绿的灌木或小灌木,以至在林内落叶树种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如苦槠、青冈栎类较耐寒的常绿阔叶树种。大别山南部和皖南山地丘陵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地区常有落叶与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在皖南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此种混交林一般在海拔600~800米与900~1200米之间,形成由水平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向山地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山地垂直带谱中的一个过渡类型。
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由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两类树种,偶有针叶树种散生其中。常绿阔叶树多耐寒和稍耐旱的种类,如苦槠、青冈栎、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石楠(Photim a serrulata)、青栲(Cyclobalanopsis m yrsinaefolia)、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等。落叶树有枫香、锥栗(Castanea henry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短柄枹、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灯台树(Cornucontroversa)、木蜡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um)等。这一类型秋季外貌景观绚丽,在绿色的背景之中,落叶树的叶色转黄继而变红,参差融合,色彩班斓。
三、竹林
竹林在植物群落中,是一类特殊的独立植被类型。它表现在组成竹林的竹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一般树木不同,例如它有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下茎相当于树木的树干,地上茎(即长出地面的一秆秆竹子)相当于一般树木的分枝。一片竹林或一片竹丛尽管地上分生许多竹秆,但并不都是独立的植株,它们往往是发生于地下同一根地下茎上,或互相连接的少数地下茎上。所以一片竹林或竹丛,从地上看是许许多多“株”竹子,从地下看实为一株,或称一棵竹丛。此外,竹类茎的构造和生长的方式也与一般树截然有异。
竹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中国的竹林面积广,竹类种类多,利用的方式、方法和竹制品多种多样,在全球很受重视。
竹林在全省范围内广为分布,从南到北,无论平原、丘陵、山地、沟谷、河岸、山顶,以及村舍前后或城市里,到处可见。竹林常由一种竹类组成单优势种群落。安徽竹类植物共有9属、32种、8变种和变型,尤其以刚竹属(Phyllostachys)最占显著位置,如常见的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viridis)、桂竹(Ph.bam busoides)、淡竹(Ph.glauca)、水竹(Ph.heteroclada)等都隶属刚竹属。
竹林生长、发展快,经济价值大,在山区保持水土,在平原、城乡绿化、美化环境,形成独特景观。
〔毛竹林〕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中亚热带主要竹种之一。皖南是毛竹的主要产区之一。由于毛竹喜温暖湿润,安徽大别山区已是毛竹自然分布区的边缘,江淮丘陵区毛竹生长已很困难。毛竹在安徽垂直分布的上限一般不超过海拔900~1000米。
毛竹用途十分广泛,除家具、农具外,建筑、造纸、制人造丝、工艺品等都用作原料。竹鞭可固土、保水、护岸,竹林四季常青,挺拔秀丽,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所以毛竹林多人工栽培。皖南及大别山的重点产地,由于集约经营、管理精细,林内其他树种难以侵入,所以多为单优种的纯林。由于地区环境及管理方式不同。往往也不同程度地混生有少量杉木、枫香、黄檀、青冈栎、板栗等树种。
〔淡竹林〕
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又叫粉绿竹,适应性较强,既耐寒又耐瘠薄或水湿,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处,生长良好。所心淡竹在安徽南北各地分布,栽培甚为普遍,从山地、岗丘,直到平原及河漫滩上都可生长。滁县花山乡、宁国东津河沿岸滩地、庐江县汤池沿河岸,都有大面积分布,少者4000~5000亩,多者40000~50000亩。
淡竹高8~10米,径5~6厘米,上层无其他林木侵入,下层有一些灌木和草本植物。
淡竹成材早,伐期短,产量较高,是工业、农业和制作日用器具的优良材料。鞭根发达、耐水湿,除美化环境外,更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岸护堤。
〔桂竹林与刚竹林〕
桂竹(Phylloslachys bam busoides)林与刚竹(Ph.viridis)林的分布和生长环境基本相同,都较耐低温(-18℃),安徽省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和栽培,适应性较强,在酸性土、中性土及微碱性土上都可生长。
桂竹林和刚竹林一般都呈单优势的纯林,高都在10米以上,上层盖度较大,林内灌木、草本植物稀少。
桂竹和刚竹都为中小型竹类,广泛用作建材、农具及家用器具,也可作取笋供食用。
水竹及其他竹林: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林在安徽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都有分布和栽培,呈野生状态,多生长于山区溪边、或农村沟边,耐水湿,常为单一优势群落。一般生长较矮小,但若加强经营管理也可培育成较高大的竹林,高3~4米,竿径1.5~3厘米。防止雨水冲刷,保持水土,控制浅层土壤滑塌有很大作用。
水竹竹竿通直,节间长,篾性好,适于编织“舒席”,销往国内外。
此外,箬叶竹(Indocalam us longiauritus)分布于大别山及皖南山区,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沟谷林阴坡和半阴坡地带。群众用叶包粽子、编斗笠,秆可作竹筷和毛笔秆。还有阔叶箬竹(Indocalam us latifolius)、华箬竹(Sasam orpa sinica)分布较前者为高,如华箬竹生于海拔1100~1700米林下或灌丛中,如黄山北海黄山松林下,华箬竹丛生,常影响黄山松种子的萌发和更新。
上一篇:导言
下一篇:第二节 人工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