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陈高(1315—1367),字子上,元延祐二年十一月诞生在平阳州(元代元贞元年平阳县以户逾五万,县升为州,隶温州路,明代洪武初仍改为县)金舟乡咸通里(经考,今为苍南县钱库镇三秀桥附近的小河川底,为今还有陈高故居遗迹、陈高次子慈童坟等)
陈高先世从福建搬来。高在所撰《族谱序》中云:“陈氏自虞帝以来,不知其几百世矣。而吾族则在五季时(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系动荡不安之岁月),自闽之长溪赤岸,避乱己迁居平阳……入宋为乡之望族。”
高少年时,聪颖好学,日诵千言。既冠,即以诗文名州郡,所请问,则出人意表。
陈高则满二十岁,即结识同里林齐、何岳等友人。经常游山玩水,相互至酬唱,三人皆工诗文,时人称为“瀛州三杰”,其中尤以高最为杰出。
1343年,面临东海之巴曹港阴均棣被暴风骤雨大潮所毁,次年又逢海溢地震,屡修治弗克完,数乡之人,岁以荐 。州人陈君国英素有好义名, 闻之奋然以为已任,终于旧规复。于是文士遂相率为诗以称道之。陈高为撰《美陈国英修堰诗序》。
高彦平于至正五年乙酉(1345)以无锡知州,转知高邮府。高邮界长淮以东,比年以来,蝗旱相仍,民困于 ,俗浸以偷,0盗滋炽,其为理殆难。陈高以歌诗此钱其行,并作《送高彦平知高邮府序》,激砺其勇直前,以惠黎民。
次年,陈高为乡贤史文玑著述《四书管窥》作序。史氏苦求于学,笃信坚守朱子之说,反复研究殆三十年方成。
同年十二月,陈高客寓吴中舍馆,林希颜到来,握手道故,感慨畴昔,随撰《林希颜归永嘉序》。
这时,蒙古族人台哈布哈,曾参与修辽、宋、金史成书,授秘书卿。陈高应行省试,病时文体卑下,即-秘书卿合哈布哈,请变更积弊,使所试之文,必欲其理明辞确,议论有余,格律高古、典雅精深,一切屏去浮华偶俪之习,振起文风。虽未被采纳,但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与文风的振兴,起了极其深刻的作用。
1347年与陈高同邑孔克表赴戊子举人试,陈高为其作《送孔子充赴戊子会试》诗,有“先师之后悉贤良,今子秋 复擅场”之句。次年,陈高又作《送孔 夫赴会试》诗,期望“把文南省已惊俗,对策明堂定绝伦。桐树朝阳鸣彩凤,桃花春浪化金鳞”。孔君果中进土。
1348年,陈高客旅台州一带,陈高客旅异乡,在《戊子元日客中有感二首》中有“慈乌绕树声哑哑,新年见汝更思家”。“馆阁只今招隐逸,吾曹何日见飞腾”之感。
是年正月初七日,与黄岸商尚敬、施谦到临海凤屿访朱伯贤,次日,伯贤与其季伯良,持酒邀高登丰山,上绝顶,望巨海,在浮图寺欢 ,席既撤,复举杯松树间。酒酬,赋《同诸友游宴丰山》二十八韵,此诗选入《元诗选》。
《感兴二十五首》是“客居无事,读书余暇”所写,最后有“胡不崇明德,早使勋业昭”之汉。前又有“君子力为善,空达宁复论之观点,这是末中进士前,旅游在外时之心情。
1349年正月初一,陈高坐船从广陵出发,向淮楚方向飘游,但时刻在思念故乡。“悠悠思故乡,游在环顾南阳”“羁旅岂之恤,但念骨肉疏”。
陈高在吴中一带漫游竟年,于1351年7月回到故里。附近有渔村盐亭(就是当今的苍南县炎亭镇),元代时建有潜光院,明教浮图之宇也。明教就是摩尼教,公元三世纪时,波斯 珊王朝摩尼所创。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这里的明教从福鼎传入。潜光院东边,有楼曰“竹西楼”,石心上人之所居也。能文之士如章庆、何岳、林齐、郑弼等常来此赋诗歌咏。是年十一月望陈高撰《竹西楼记》。潜光楼与竹西楼虽已淹没,如今来到依山而海,风光秀丽的遗址上,仿佛重现昔日情景。
在战乱中,陈高怀着不安的心情于1353年赴京参加进士考试。次年,刚好是他四十岁,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坷道路,终于得中进士,出晋陵张翥之门。这时,张翥官太常礼仪院判,与翰林学士承旨欧阳玄,吏部侍郎贡师泰等人都是元代有学问有著作的名臣,看到陈高是个有气质、有才华的人材,随推荐陈高留在京城国史馆,将来还拟重用,但高以母亲年老,坚辞不受,要求外授,就迫照顾0。
张翥等诸名臣,深深体谅陈高殷切之孝心,随外授庆元路录事。高谒谢张翥等诸名臣,即南还。在故里拜见了0、父老亲友以后,稍作停留匆匆又上征程。此时局势混乱,张士诚寇陷杨州,方国珍复梗海道,经过崎山区曲折的历程,方抵庆元路任所。在庆元路录事任内,明敏刚决,吏不敢易,民不敢欺,声名赫赫。
八月,撰《栖云巢记》。命名为“栖云巢”之屋,极其精巧壮丽,主人系 华亭杨 君伯成也。记中作了玄妙之譬喻,又富有人生哲理。是高的散文中很具特色的作品。1991年上海三联书店将此记收入《历代小品文大观》。七百多年后的今天,其作品尚能与全国读者见面,实在难能可贵也。
1356年2月,张士诚攻下苏州,高在《送朱惟敬奉合还京十首》中有“盗贼起襄颖,延蔓梗江淮”“粟数百万,惜哉 群凶”“君去当努力,吾将逐樵采》”“执手溯青天,英雄岂终滞”,等诗行。鼓励他莫滞留,直向前显示英雄本色。在《留苏诸友分颜得日字》诗中有“佳会不可常,岁宴政廖粟,居者成淹留,行者念家室……人生如浮萍,乾坤渺萧瑟”。透露了高挂冠离任的心曲。陈高在1357年作《丁酉岁述怀一万颜》系五言排律。此乃高对元末战乱状况的高度概括,也是他自传式之述怀吟咏。诗虽百行,百读不厌。“厄运丁阳九,何时见一匡”“归欤理衰笠,从些钓沧浪”。高为避艰危,思循世,度时不可为,是显坚决辞去庆元路录事的职务。
此后,陈高全家逗留在庆元路慈溪,1358年三月二十三日,妻生下次子,故名慈童。“得”诗云:“得子虽云晚,开怀始自今。敢夸万事足,聊慰一生心。”
五月,方国珍为浙行省左丞,招陈高,无从得;再授慈溪尹,亦不赴。
于是高上黄山游历,作《客黄山三首》。天寒鸿雁满南国,岁晚梅花开故园,客里漫捋诗慰藉,遣怀不用酒盈樽。“他乡作客经时久,沧江买船何日归。堂上慈亲鬓发白,天末故人音信稀”。虽在黄山漫游,一颗殷红的心还悬在故乡。
入冬,陈高携妻儿回故里,经过迁回行程,到温州时却受阻,因吟《自明回温留寓郡城不得遂归田之愿述怀有作》一诗。并作《思亲词》:“泪滴东瓯水,思亲欲见难,水流终有尽,儿泪几时干!”字字血泪,令人悲伤。《寓鹿城东山下》亦作于此时。
时,方明善据温州,与州守周嗣德迭构兵,高尝一出而解其难。于是州郡争欲得之,而高终不应。
此时,高过着归隐的生活“朝看白日出,夜睹明星流,西风木叶下,;四壁蛩声愁”他思考为了禄仕混饭吃,反增加长辈的担忧,还是“ 然空屋中,经月成淹留。潜栖绝内外,孤坐自吟讴”。毅然作深刻的反省:“独醒众所忌,谗搆生戈矛……知几睐睐疑作味)前训,省躬思远猷。安得委天运,吾道方悠悠”。对人生的荣辱观他也作了反省:“贵贱竟何为,愚哲各有终。或云树名誉,可以垂无穷。讵知犹飘风。……谁能契兹理,吾与访崆峒。”“归来向衡宇,幽情托 辞。“这在《惩愆》、《达观》、《题陶渊明归去来图》等诗作中都有独醒之见解与体味!
陈高在故里,并非专事饮酒赋诗,而是亲自耕耘栽种,极其关怀农夫疾苦。其西园闲地,高用来引种橦花。一行行橦花,经精心培育,高三尺,“鲜鲜绿叶茂,灿烂金英黄,结实吐秋茧,皎洁如雪霜。及时以收敛,采采动盈筐。缉治入机杼,裁剪刀为衣裳。御寒类挟纩,老雅免凄凉。”其实这种橦花就是棉花,据说宋末从印度引种到中原,在《种樟花》一诗中,他还针对富贵人家种花卉发出感叹:“豪家植花卉,纷纷被坦墙。于世竟何补,争先玩芬芳。弃取何相异,感物憎惋伤。”昔日机抒声声,如今机声隆隆,苍南县纺织业相当发达,看来渊源出此,陈高之功不可没也。在归隐躬耕的生活中,见到的是父老们缴不起田赋悲愁的苦脸,听到的仍是元末盗贼四起的杀声。在高之心中,经世济民之念未减,仍发出“怀居岂余心,时乎复何言”“世间谁是知音者,青眼相看只故人”之叹。就是在暇日整理书册之时,他还是说“山妻向我语,丧乱日侵迫。一身尚为累,挟此竟何益”。高又是处于进退两难之心境。
1360年3月,南台监察御史易羔刺金、孔汭行部闽广,取道温州。来到平阳州,考察学宫。陈高陪同。州官具以膳禀空匮奉先,二公征周嗣德同意,爰拨官田若干亩归学宫,用以充实学宫。陈高于是年秋七月望撰《平阳州儒学增田记》。
八月,陈高游荃湖登东阜观新龙湫,次日同诸友游西濑旧龙湫。还去看葡萄泉,看到泉喷的水,“仿佛秋架上,累累佳实悬”因而为之起了“葡萄泉”之美名。陈高说:“我欲酝为酒,饮之应得仙,勿令濯尘员,污此清旦涟”。以上数处,陈高皆有诗,葡萄泉就在荪草湖,为今叫荪湖,就在苍南县燕窝洞一带。新旧湫就在今苍南县望州山东麓,为今荪湖、葡萄泉还在。这里还修了道观,建了寺院,还拟在葡萄泉旁建亭,近人偷了陈高《葡萄泉》诗意,撰联曰:“小隐荪湖、泉涌葡萄酝美海;欣逢盛治,壑规亭阁通灵源”。
永嘉郡城之南三里(今温州市大南门外)是进士林伯恭所居之园,园中种植果蔬。1361年,所种石榴生五实,并蒂其四,在下四向相对,大小如一。林伯恭时为-行枢密院都事。于是在园内邀宾友饮酒赋诗,对华萼相辉,乔梓并秀的五实石榴,众皆称赞。特请陈高撰《瑞榴记》,此乃战乱0于无奈之闲情地。
1362年大年初一,陈高弃官归田已经五年,但他济世之念未绝,因而作《元日醉歌》。表达了爱国忧民的情怀。并于四月二十一日,上《与张仲举祭酒书》,张仲举就是上文提到的张翥。书中表达:遭时多故,众醉独醒,弃官归田,今五年矣。或徜徉乎山谷之间,或浮游乎江湖之上,任情自适,无所系留当道者虽欲牵挽而不能羁絷,因自号为不系舟渔……。张翥接到此书后,即赋诗《不系舟者陈子上自号》以赠。
八月十六日,陈高于深夜追思往事,突然想到少时挚友何汝樵、林希颜,怅然伤情:“月满空阶独自行,思君偏动旧时情。少年相见今头白,几度中秋看月明。”“昔年曾忆夜相过,共赏清光对酒歌。天上明月还似旧,故人分散奈愁何。”
九月士六日,日出时,慈童因感染寒热疾(或许是恶性疟疾)不幸夭折。陈氏一家又非常悲伤,乡里不少人为其痛惜,死之日敛以小棺,瘗屋东竹坞上,实平阳之金舟乡咸通里。高撰《瘗殇子慈童铭》并作《悼慈童》五言古诗,诗计二十四行,行行血泪,最后四行是“汝魂尚有知,念我当来还。再生为父母,慰兹衰暮年!”慈童埋葬地就在陈高故居东边隔河陈氏宗祠前面。在小河环绕中有一方丈略大的野草丛生的稍高与河的草地上,边砌矮墙,面对故里有一底座颇高的小小庙,里头有石灰制的小香炉,以有香灰痕迹。乡里父老叹曰:“不知多少年前,陈公的第二个儿子就葬在这里。”
年华易逝,陈高不觉已经四十九岁了,他说:“浮生近五十,多病老相将。诸事今年懒,闲居白日长,春阴连旧腊,杀气遍遐荒。何日干戈静,乘槎意不忘”。此诗题为《浮生》。
1663年,周嗣德败,平阳州归附朱元璋,即归附明。高自郡城回到州南(即现在平阳坡南),闻已失守,来不及与家人话别,仓卒同浙江行省都事王铨伯衡,连夜寻山径泥途中,畸岖行六十余里至麦城(即今鳌江口北之墨城镇),顾了一叶渔舟,浮海到安国(今瑞安)。此次仓卒逃循,眼看烽火连天,何日归来,能否归来,也很难说。拟浮海入闽。为了保全妻子与坟墓。高只得委托同乡好友代为照料。好友有谢泰来、林齐、何岳、章庆、郑弼、陈允心诸人,尤以谢泰来可作身后之托。因而高便遗书给谢泰来,拜托他委曲调护。
1664年2月,陈高奔波至乐清之玉环(当时玉环由乐清管辖)迤逦道途,随处留寓。《桥上》诗云:“落日清溪上,凉风梓树秋。北来船竟泊,南去水空流。宇宙终无极,干戈未肯休。野人无意绪,独立数归鸥。”
陈高来到梅湾,寓居在挚友赵彦名处。 赵 君尚志节,学问才器出众。高居数日,尽得梅湾小隐之趣,因为撰《梅湾小隐记》。赵彦名办的私塾很有成效,乡人皆称赞,高又为作《赵民书塾记》。
玉环岛屿萦纡,当时有佛寺宫八所,建于唐咸通间之灵山寿圣寺为之冠。后毁于灾。乡人献资重建观音大士殿、藏经楼,高认为在此战乱频繁之秋能重修寺宇,实属难得,因此为其撰《重建灵山寿圣寺记》
入冬,陈高游海到福建。他为福州城东之东禅报恩光孝寺重建作记。寺之西南隅隙地,寺僧营室三楹,旁辟两阁。前有池方可三十余步,莹洁可鉴;倚槛而咏,则清标可挹。高因作《水竹幽居记》,遂书于壁。第二年。陈高苦中作乐,又去福州临近之罗源县游览。同行者有:彭城葛良仲温,灵武王翰用文,沛郡米希文仲絅,东莱太史玄子玄,安钟元子初。罗源县治左有莲花山,多清泉怪石。上山百步,至圣水寺。佛殿旁夹室有白玉蟾题诗壁上。山上还有许多风景名胜。陈高因撰《游罗源县莲花山记略》。
1367年陈高趁海船,经历浪涛惊险,一路艰难跋涉,到达山东,在《行路叹》一诗中可以略知一二。诗中说“禽鸟各有巢,我行独无家。蔓草野多露,渺渺天之涯。”“岂无故乡念,兵革政交加、岂无骨肉情,节义乃所嘉。”
在怀庆,陈高谒中书左丞相,河南王库库特穆尔,与其论江南之虚实,陈天下之安危,当何以弭已至之祸,何以消未来之忧。这时,适逢关爽多故,高所陈天下安危之计,未被采用。但库库知道陈高的品德才华,欲授以官,加以重用,知非其志,不敢强。怀庆各地士大夫闻高其志,皆愿与友,前来拜望。
居数月,高得疾。库库留高在河南,遣名医诊治。高对元朝残局没有寄予幻想,对明军有些将领也看不上眼。既得重病,欲走不能,只得无可奈何地在等待,在等待……
至正二十七年(1367)八月十八日,陈高卒于怀庆寓邸,享年五十有三。丞相遣官致祭,赠赙甚厚。高之同年锁铸经纪其丧。四方之士,咸来参加葬礼,凡自南方来者皆会哭,刚正坚毅、爱国爱民、才华出众的陈高走完了极其坎坷惊险的道路。
是月二十日,高葬于怀庆城南,葬礼十分哀荣。时有《祭 陈子上 先生文》。秘书少监揭 为撰《 陈子上 先生墓志铭》。铭曰:“志非不在于用世,才非不足以匡时,是何节之苦而遁之肥。果人之为耶?抑天之为耶?”
陈高传世著作有《陈子上存稿》(后世易名为《不系舟渔集》)《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作了很高的评价:“文格颇雅洁”,“五言古体,源出陶潜,近体律诗,格从杜甫,面目稍别,而神思不远,亦元季之铮铮者矣。”
上一篇:吴襄
下一篇:吴第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