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黄宪文(1676~1735)又名承琏,字元美,号简亭。清康熙十五年农历四月廿四日生。岁贡,考授司训。黄守仁,又名卜铨,字孚品,一字纯夫,号静山,监生,黄宪文长子。黄好仁,又名卜錀,字孚选,号知园,庠生,黄宪文第五子。他们的故乡水口,古为德化县东部重镇,有“水口关”,为通永泰县至省城福州通衢。其地处戴云山主峰之东,东南距石牛山风景区十数里,浐溪、石牛溪、涌溪流汇于此出永泰县,故名“水口”。四面群山环抱,诸溪汇合,水深而平,昔可通舟楫,河畔坡阜较缓有坂,登山鸟瞰,村犹似湖,因称“湖坂”。其间峰峦蜿蜒起伏,交错纵横,层林苍郁,滴翠凝青,山明水秀,风景优美。诗人黄宪文、黄守仁、黄好仁父子兄弟等,当年出生、生活在这幽雅如画的环境中,孕育了他们的敏悟灵性与文思才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清流如带汇长湖, 掩映云山入画图。
一叶轻舟时泛月, 风光得似剡溪无?
平湖水碧又沙明, 错落人家两岸生。
夜静楼头闲徙倚, 溪声隐和读书声。
(以上黄守仁之作)
百里东流又转南, 湾环如带碧拖蓝。
渔舟晚唱前汀去, 月满湖山影满潭。
沿溪深处石磋砑, 松竹阴森间野花。
错落烟村多傍水, 西湖风景是非耶?
(以上黄好仁之作)
以上诗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自然、对故乡山水的无限深情与热爱,其立意构思、艺术文采,堪谓“巧夺天工”,是他们诸多诗篇的代表作之一。
黄宪文出身于书香家族。祖父黄遂权(1621~?),字可中,号永茂,县廪生,文武全才,著有《七松楼记》、《纲监摘要》;其诗作《登石牛山绝顶》、《飞仙亭》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长伯祖黄遂梁(1603~1650),字可揆,邑增广生。次伯祖黄遂桂(1604~1650),字可弼,明隆武拔贡,有诗作流传后世,《承译锦园斋》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其外曾祖父林朝垣《1582~1654),德化桂阳人,县廪生,为进士林模伯父。宪文幼年失恃,5岁丧父,由母林氏笔娘(1642~1718)抚育成长。他自知勤奋力学,师事仙游举人彭帝时;弱冠,府试第一,督学汪棣园拔其入邑庠,后考选司训。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勤于著述,工诗赋,善书法。著有《西山小草》、《省斋外编》、《家训十则》,选编有《历科墨萃》、《闽海元灯》、《元明诗隽》。艺文选登《永春州志》、《八闽通志》。
黄宪文耽山水,好旅游,全县名山胜迹皆有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均留下诗篇。《登石牛山》、《石牛山天台岭》、《游石壶》、《秋声园》、《飞凤山》、《雪山登眺》、《盖德溪》等10余首收揖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
黄宪文生前建秋声园(又称植香斋),筑栖宁堡,倡修湖山祠。他学识、德行兼优,退隐后乡居自持,诗书自娱,非公事不至公门,历任县令每登门过访,屡次赠予诗章、匾额。雍正十三年(1735)农历正月廿二日谢世,终年60岁。县令黄南春手撰祭文,举人、桂阳林昱为其撰墓志铭。
上一篇:黄宗仁
下一篇:苏如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