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林之濬,生卒年不详,字巨川,号象湖,黄塘乡林口象坑湖村人。其父林可梁,字胜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
之濬幼时,隽颖聪慧。16岁时,曾于学使汪棣园门下受业,后跟从其岳父宦燕学习。遍读古籍,精通“六书”,融会贯通百家书籍,其文章自成一家言。于诗词文章尤其是对策都有颇深的造诣。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之濬为岳父宦燕分担评选京城考场试卷,检得刘岩(大山)卷,对其才华叹赏不已,遂加推荐而中高魁。发榜之后,大山前来叩见道谢,宦燕告诉刘:“你的文章被评为特别高的等级,名登黄榜,乃吾婿所推荐”。于是请与之濬会面,彼此一见如故,恨相见晚。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京城大考,大山分任北闱试,之濬以太学生资格入大山房,参加考试,受推荐得中。刘岩对其文章也深为推崇。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之濬入南宫参加殿试。宰辅张京江见到他的对策写得翔实明确,字又端正秀丽,堪称楷模,拟定以一甲排列进呈。张京江将此事咨询于泉州人李光地,李答道:“我在外作宰多载,故乡后起士子,少有相识。”由之,林之濬只以二甲第三名录取入翰林。
惠安每年应童子试者百人,仅取秀才18名。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之濬以“捷南宫者比南安更多其数,登乡荐者较同安且倍其人”,“人材倍加蔚起”为由向朝廷上奏,呈请增加6个名额。朝廷准奏,自此惠安每年秀才名额增至24名。
尔后,之濬历任翰林院编修、春坊中允。嗣出任贵州正考官,选取人才皆极公平得当;转为提督江南学政。尚书彭启年、侍郎凌如焕都是他所选取的士子。
上一篇:张勇
下一篇:孙胤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