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月
1日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凤凰山铜矿正式投产。采选和电器成套技术设备均从瑞典引进。设计能力日采选3500吨矿石。
14日宋佩璋任安徽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050人,列席代表有61人,代表全省党员944237人。李德生代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向大会作了《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安徽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79人,候补委员12人。委员和候补委员中,不脱产的党员(群众代表)33名,地方领导干部30名(第二届省委委员和候补委员12名),军队干部28名。这次代表大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6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转《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纪要》。指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投机贩卖竹木等破坏山林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要求全省林业战线学大寨,赶鄢陵,苦战三五年,实现《纲要》规定的绿化任务。
21日中共安徽省三届一次全会举行,选举产生该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军队干部7名,领导干部5名,不脱产党员3名(2名为“文化大革命”中造反起家和帮派思想严重的人)。该届委员会未设书记处,设第一书记、书记、副书记。选举李德生为省委第一书记,宋佩璋为省委书记,李任之、梁辑卿、郭宏杰为省委副书记。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省委革命化建设的决议》、《关于开展反对骄傲自满、提倡谦虚谨慎的自我教育运动的决定》。

2月

1日安徽省直机关和合肥市直机关逐步开展反对骄傲自满、提倡谦虚谨慎的自我教育运动。随后在全省各地机关开展了这一运动。
10日零时,安徽省革命委员会自行组织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为39396457人。

3月

2日中共安徽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开始在全省县以上党的领导机关分批开展“批陈整风”运动。到6月底,全省已有9万多人听了传达,有8.8万人已经参加“批陈整风”学习班的集中学习,揭发、批判陈伯达的反革命罪行。
24日芜(湖)铜(陵)铁路全线通车。全长87.4公里。
29日安徽省阜阳等9个专区改名为地区。
△中共安徽省委批转了《淮北20个后进大队第二次赴京座谈会纪要》。指出,只要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改造人,任何后进大队都可以很快向先进转化。
30日濉溪市改名为淮北市。

4月

7日为保护森林资源,遏制乱砍滥伐歪风,安徽省革命委员会颁发《安徽省木竹管理试行办法》。
22日至30日安徽省第三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首次四好单位、五好个人代表大会在合肥举行。
4月安徽省第一条220千伏淮(南)合(肥)输电线路投入运行。

5月

17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印发《关于农村收益分配的讨论纪要》。强调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逐步增加集体积累;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家庭副业等。
18日张春森任安徽省军区第四政治委员。
23日将军山大型渡槽竣工。这是淠史杭灌溉工程中的一座双曲拱大跨度渡槽,槽内可通过20吨船只。可引长江水系灌溉安徽江淮分水岭两侧90万亩土地。
5月安徽省淠史杭灌区主体工程及主要配套工程基本完工。2条总长145公里的总干渠、30条总长1238.9公里的干渠和分干渠,以及大量支渠已全部通水。
△合肥钢铁公司炼铁厂第一座100立方米高炉竣工投产。10月,公司炼铁厂第二座100立方米高炉也竣工投产。设计能力年产10万吨生铁。

6月

1日合肥大蜀山电视调频发射台新组装的7.5千瓦电视发射机开始工作,使安徽电视台的覆盖面扩大到全省1/3地区。
7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宣布撤销全省各级群众专政指挥部。对关押的5万余名“群众专政对象”进行清理:有一般“问题”的人教育释放;“问题”较大的交回本单位作党纪政纪处理;有严重“问题”的人,交当地人保机关依法惩办;纯属外流人员,交民政、劳动部门处理。
13日至23日安徽省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传达全国外事会议精神,讨论贯彻《毛主席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指示》、《周总理在全国外事会议上的讲话》。
22日至28日中共界首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界首县第三届委员会。至此,全省9个地区、6个省辖市、73个县(市),全部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重新建立了党委。全省88个县以上党委,共有成员3479名。其中,军队干部占19.8%,地方领导干部占40.5%,基层党员占39.7%。

7月

1日座落在和县境内的驷马山引江灌区工程引江道提前竣工通水,引江道全长27.5公里。可通行百吨轮船的乌江船闸同时建成通航。1973年,驷马山引江灌区开始发挥效益。
△淮北矿务局朔里煤矿建成投产。设计能力年产60万吨原煤。
1日至6日中共安徽省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宋佩璋代表省委常委会作《以批修整风为纲,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带动各项工作前进》的报告。

8月

11日徽州地区港口煤矿3号井发生透水事故,23人遇难。
16日至9月18日安徽省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否定建国后安徽17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左”的政策,使知识分子长期受到严重压抑。
22日至26日中共铜陵特区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发布关于开展夺铜大战的动员令。会后,掀起了“学大庆,鼓大劲,大战9月万吨)迎国庆”的高潮。是年,铜陵特区矿山铜料产量猛升到30325吨,比上年增加11818吨,造成采掘比例严重失调。1974年,铜陵市铜料产量降至11558吨,比1970年产量下降了37.5%,比开展“夺铜大战”的1971年的产量下降61.9%。
8月安徽东风塑料厂建成正式投产。引进联邦德国的大型聚氯乙烯压延薄膜生产线,年产能力1.2万吨薄膜。

9月

15日中共安徽省委发出《关于全面深入地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的决定》。决定把加强企业管理作为学大庆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学根本,抓好典型,在全省掀起一个“学大庆,赶大通,夺取工业新胜利”的新高潮,加快安徽省工业建设的步伐。从这一年起,连续5年每年召开一次学大庆的会议。

10月

1日《新安徽报》恢复原名《安徽日报》。
2日至6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有关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文件,对林彪反党集团进行揭发批判。随后,全省逐级进行传达,开展批林整风。
10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组织各地、市革命委员会对40个工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11月上旬,省革命委员会召开全省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座谈会,交流了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随后,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抓紧建立健全厂矿企业规章制度的指示》,要求各地抓紧搞好试点,尽快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陈村灌区开工建设。

11月

6日至1972年1月17日举行安徽省文艺创作会演。共有20个专业文艺团体,演出创作剧目50余个。
19日至22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如何深入开展对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推动今冬明春工作。
26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合肥工业大学的采矿系各专业和地质系的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迁往淮南市,与原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成淮南煤炭学院。1981年6月,改称淮南矿业学院。

12月

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铜陵特区,设立铜陵市,由省直辖。
26日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轧钢厂630轧机工程基本竣工,投入试生产。
31日安徽省普通中学达到2178所,在校学生106.34万人,比1970年增加了87.6%。中等技术学校15所,在校学生0.1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25所,在校学生0.11万人。中等学校的结构比较单一。
△安徽省社队林场已有6807个。
是年安徽省社会总产值为132.95亿元,比1970年增长11.7%。农业总产值56.4亿元,比1970年增长3.8%;工业总产值56.5亿元,比1970年增长24.6%。
△安徽省有15个县、市办起了合肥钢铁公司炼铁厂、慈湖钢铁厂、芜湖铁厂、铜陵钢铁厂、繁昌铁厂、当涂铁厂等18个中小铁厂,先后恢复和兴建高炉29座,总容积1129立方米。18个铁厂从投产的1971年到1978年,累计亏损4.41亿元,而生铁产量一直在27万吨左右徘徊。
△安徽省钢产量突破50万吨,达到59.69万吨,比1970年增长33.9%。
△花凉亭灌区扩建。冬季,太湖、宿松、望江、怀宁4县组织6万人上工,扩建总干渠道,兴建渠首枢纽工程。1973年,4县又上民工5万人,开挖太湖至宿松县境的太宿分干渠和太湖至怀宁县境的太怀分干渠。
△座落在涡阳县城郊涡河中游的涡阳闸枢纽工程竣工。设计过闸流量3000立方米/秒。该闸是涡河梯级开发的第二级控制工程。
△安徽省铜产量达11330吨,比1970年增长1.4倍。
△安徽省出版发行系统图书报废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有1/3的新华书店亏损。

上一篇:1970 年
下一篇:1972 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