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庄田地租收入也是寺院经济一项来源。九华山寺院庄田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官府赐予的“口分田”和富户、信土的“施田”。据旧志载,唐代有“邑人章憼禧舍田五十亩于圆寂寺”。明洪武三年(1370)户部查天下百姓俱给户田帖,“青阳一户妙峰寺,沈德和尚,成丁僧二口,不成丁火头三口,田七十八亩七分五厘,瓦屋三间,基地一亩”,户田帖编号为“容字187号”。清乾隆年间(1736——1795)青阳名士陈蔚捐田数十亩于真如庵。九华山寺院庄田近1/3是被施舍的。

二是寺院购置。明、清以来,九华山寺院经济几度繁荣和发展,一些寺庙用香火钱、功德钱购置土地。如祇园寺自清嘉庆十三年(1808)至1917年,先后在安徽郎溪县等地购田223.15亩;甘露寺自康熙六年(1667)至光绪三十一年(1902),仅在本山境内就购置庄屋8所,菜园1块,山场17块,弓田72.13亩。据不完全统计,明、清至民国时期,九华山寺院购置庄田 2600余田。

民国时期,九华山有10余座寺庙有庄田,约计4000亩。现根据九华山佛教民国档案和九华山部分僧民座谈会调查资料,列表

表2
九华山寺庙庄田一览表



寺院庄田主要是出租给佃农耕种,寺院收取田租。为便利收租,寺院在庄田所在地购置部分庄屋,由“庄头”居住,代为收租。田租数额视年成好坏而定,一般每亩收100斤稻谷(可折款),最高不超过200斤。民国时期,祇园寺在郎溪县的庄田,每亩收稻谷180至200斤。“四大丛林”在本山的一些庄田,一般每亩收稻谷 100斤。民国初,九华山寺院庄田每年收租谷300至400担(多数折款)。
上一篇:第三节 募化
下一篇:第五节 其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