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唐代以前,游人来天柱山多走水路。自浔阳顺江而下,或从枞阳溯江而上,入皖口,经皖河转航潜水,直达谷口,舍舟登陆。在野人寨一带观光游览,登山者极少。游人多为达官显贵、巨商富贾,他们走水路,一是探访汉武登礼天柱山的路线,抒发怀古幽情;一是沿途港岸商埠多,既观赏了山光水色,又可以随旅经商,相得益彰。
唐宋时期,天柱山佛、道二教兴盛。释道活动范围已由山麓向山上扩展,寺庙、宫观又随之增多。登山者可借宿寺、观寮房,吃释道斋餐。
游人不管是旱路来还是水路来,到了野人寨便有东西两条路线可登山。东线,从三祖寺出发,经真源宫到虎头崖白云庵。再从白云庵经天柱寺(太子阁)、芙蓉庵、毛女庵、莳茶源、下炼丹到马祖庵。沿途可观赏汉武封岳祭台、五岳祠、唐明皇应梦井,虎头崖的怪石,莳茶源的五色梅、左慈下炼丹台遗址等胜景。西线,也是从三祖寺出发,经天休观,沿九井河上,翻九曲岭,路过毛女庵、莳茶源到马祖庵。沿途观赏九井秀潭、飞流瀑布等,领略九井西风的奇特时景。
这一时期的游人多是文人墨客。在三祖寺西的石牛溪、寺前的天香台和虎头崖一带,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
元、明、清三代,天柱山不但是旅游胜地,同时成了兵家常争之地,特别是南宋以后,兵革活动频繁。百姓进山避难,樵夫、药农的生产活动,加之兵家建寨扎营,增辟了新的登山步道,这对于慕名前来游山的人提供了进入主峰的游路。前山登山的主要路线,除沿袭唐宋时期的东西两条路线外,在西北麓新辟一条登山路线。即从野人寨沿潜水到白水湾,再上鸡冠石岭,经黑虎庙,翻燕子岩到马祖庵。后山两条主要登山路线,一是从余井或潘家铺,经乌石堰、龙潭河,上皖涧寨后,沿走马岗直达东关寨;也可翻越埋怨岭,经莳茶源到马祖庵。另一条是从龙潭河经双河口,上长洼(茶壶)岗,过沉香崖到齐云道院,再上百花崖直入主峰区。
马祖庵是前后四条登山路的集合点,尔后,沿响水槽上蛇形坦。
从蛇形坦向西,经象鼻石过南关口,走牛马城,入司元洞府到总关寨。从蛇形坦向东北到良药坪后,上西关寨.过小心坡,登拜岳台,一览主峰雄姿。再向西,过三步两道桥到天池峰。从良药坪转向东,经迎真峰、飞虎峰、麟角峰到东关寨。
游人上山后,一般当日返回马祖庵。也有投宿飞来峰旁的飞来庵、惜字亭旁的慈庵,或露宿山洞。
元、明、清时期及民国期间,除文人墨客、流寓商贾外,多是军政要员和闲僚隐士。后山游人多是当地富裕村民、香客。他们饱赏天柱山旖旎风光后,欣然题刻,命(资)工镌刻于主峰峰体、小心坡石壁、虎头崖石壁、马祖庵狮子林等处。
民国九年,在修纂《潜山县志》时将历代游人留下的大量的诗、词、歌、赋、书画、碑记、游记,分六卷收录为《岳云集》,付梓传世。
天柱山的古代旅游也是山以文传。不因皇家封废而兴衰。汉封,游者不多;隋废游人剧增。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大量的史志记载,显示出天柱山古代旅游斑斓。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