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重修三祖宝塔碑记
稽昔宝志公卓锡故事,兹山来之旧矣。既而三祖鉴智师隐迹示灭于斯。河南尹李公常素仰祖风,传终于舒之山谷,循谪州别驾,遂访祖墓,启真仪化得舍利,乃捐奉建塔,模像于其中。盖唐肃宗乾元初年也。神化一昌,显应四达,遐迩咸尊崇焉。自唐殆宋,敕寺谥号,隆礼源源不替,遗迹尚存,迄今八百有年。中间寺之兴废,亦有不常,而兹塔屹立无恙。神龙绕洗,宝光照现,禽鸟不栖,藤萝不蔓。较之寻常浮图,似有异焉者。岁嘉靖癸丑,塔院僧名了莹者,自谒南海印大乘,塑十王愿毕。仰观塔久自敝,顿有一新之志。蓄之有时,一日翻然禴祖,失心必求修建,请疏于予,以为募缘之举。先捐己资若干施出为之倡,继持疏叩四方。檀那若上舍赵希晋者,威欣欣协费,无不如意。积累就绪,乃抡材贮石,蠲日鸠工,次第修葺,日新月盛。至岁庚申,乃获莅成,金碧相辉,仑焕眩目。早暮钟磬声寐之余,灯光与毫光腾耀,青翠阴中,若霞突出,真别是一方景界。远近观者,莫不兴叹曰:“三祖塔之中兴也”。猗欤休哉!兹塔自在昔始建之隆,以至今日重修之盛,固自有不可逃之数。而僧之谋建之志,与夫檀那协助之功,亦有不可诬者。事竣仍征予言,以勒诸石,镌施材名姓于碑阴,示不忘也。时邑侯封山罗公政成废举,观风来塔院,适命工树立,乐观厥成,故并纪之,以垂不朽云。
现嵌于三祖寺大门西墙壁,明丁嘉□于嘉靖四十三年立,楷体阴刻,右起13行直书。高190厘米,宽80厘米。
山谷禅寺重修塔院碑记
梁武帝天监四年乙酉岁,金陵宝志大士开山建立,额曰:“山谷禅寺”。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岁,三祖僧璨大师涅槃于此,葬于山后,唐玄宗赐号曰“鉴智禅师”。后河南守李常素仰祖风,因谪为舒州别驾,乃开师墓,取真仪阇维之,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出己俸而建塔焉,奉旨赐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即乾元元年戊戌岁也。唐代宗大历六年,赐塔号曰“觉寂”之塔。金宗时,有圆智禅师节奉圣旨,修理其重楼大厅,甚都赐田地千十余亩,蠲其租,每年降御香紫衣器物等件,不能枚数。至我朝以来,僧自筑室住活。宣德间,檀越葛君永绶者于金陵灵谷寺举淳云之高师祖善达、曾师祖福照来寺住持,乃捐己资建造殿宇佛像。景泰间,县令吴公孝春出贷鼎新天王殿一所,至今俱存,但塔院殿宇年深朽矣。成化间,推府潘公鉴捐俸命淳云之师祖□□、师智俊,诸师智傧协诸檀越,鼎新规模,流传于淳。自近年以来,仍复倾颓。淳亦募化修理鼎新塔前拜殿、邮亭二所,东厢楼房一所、门亭一所,工今完矣。征余为文,勒诸于石。□□□□。余不能文,但常览本寺事迹,而颇知历代之由,乃书于石,以便后之观览云。嘉靖四年岁次乙酉姑洗月清明前三日。
现立于觉寂塔西侧,碑质青色花岗石,楷体22行直书。高142厘米,宽103厘米。
继志永远
曾思天下无久而不敝之物,亦无久而不忘之事乎。敝而无以修之,则敝者越敝,忘而无以继之,则忘者终忘矣。因之而有感焉。盖我八世祖经堂公,同太空禅师朝南海儒释错谈,相得益彰,归来遂以此山田相与,诛茅凿石,建造屋宇三进,修缮佛像。太空禅师祷地涌泉,此明万历丁酉年事也。迨康熙甲午岁,阨遭回禄,屋宇尽烬,神像仅存一二。我高曾祖父随造屋宇数间,请三祖寺禅堂僧远锡、琛融一指居焉,以奉香灯。越二年二月,应庵道能至。雍正五年建造大殿,随作山门、东西屋宇,修大佛一尊、诸佛神像。今僧见空募修二尊,满堂佛像焕然精彩,历时不为不久。其间兴废,不一敝而复振,多历年所能,必久而不忘乎?因是立碑,以垂不朽云。本庵始建于大唐开元间,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吉日。山主彭守全立。
立于上峰庵门前,楷休阴刻。右起18行直书。高80厘米,宽48厘米。
三修三高亭记
自古高人逸士,抗节肥遯,原不肖为传世计。而珠光剑气,常辉映于川泽斗牛间,终有不可磨灭者,此子陵之钓载诸志。并先代簪缨世胄,斑斑可贵。而三人之超群轶类光照史册者,前人之述备矣。奈历年渐久,风雨剥蚀,余心伤之。适有公裔诸生锡公昌国等,集族鸠工,复移建亭于立化亭左。落成索序于余。余以关中末学,于三君子之行,未能窥其万一。窃嘉其后嗣昌炽为远祖发潜阐幽,永垂不朽。是又乐得而记之者,余因之有感矣。江南古名胜地。间尝登天柱,游祖塔,东望庐阜,北指淮海,知必有隐君子者湮没不闻,恨不得一一而表扬之。兹何幸三高亭成,俾数君之贤,不至零落于荒烟蔓草。余亦得挂名其石,将后之采国史访逸民者亦有所凭焉。至于重建书院,大启祠宇,是有待有志者续成云尔。是为记,赐进士出身敕受文林郎知潜山县事关中任铨谨撰。皇清嘉庆十七年岁在壬申孟冬月谷旦立。
现立于三高亭南檐下,楷体阴刻,右起13行直书。高183厘米,宽85厘米。
炼丹台碑记
我皖麓有台名炼丹者,其间石坪一座,蟠居亭亭,乔木数株,蒙茏勃勃。盖仙人之遗迹,由来久矣。山明水秀,常留太古之风;路转峰还,宛入桃源之境。此高人逸士所以娓娓称盛焉。今因□□三祖名山重修殿宇之兹,紫攘之材搜括崖阿,得此白果之木,辛当年之美植,□林拔入禅林,借此日之良工道法,蔼持□待,□历多年。所视等荒芜,爰建立斯碑,聊书数字,嗣后仍须珍重,勿懈兹培。庶古迹长存,神灵永托,此固斯台之幸,而亦还丹之意也。同治三年孟冬月谷旦立。
现立于茶庄西汪家畈白果林中,石英质碑休,楷体阴刻,右起11行直书。高74厘米,宽52厘米。
重修胭脂井亭记
予邑潜阳,幸民训易治。时习其风土人情,亦既熟知复之矣。今禾稼有秋,薄领间暇,披图史,得乔公墓于彰法山麓。策骑往游,出郭北,阡陌交横,溪流纡折。行3里许,至广教寺。山门破落,残僧迎门外,小憩禅室,供茗饮。僧导出寺后,绿野平芜,荒冢累累。辄指一小阜,不封不树,曰:“是墓矣!”碣石题:“后汉乔公墓”。粤稽乔元,汉光和元年迁太尉,二年以疾罢,避地于潜,卒葬此。历有防护,乃乱后荒凉有如是耶。《汉书·乔元传》“字公祖,梁国睢阳人”。《魏志》“曹公军谯,遣使以一太牢祀墓”。墓似在睢阳,何又葬此?然则乔公或竟别是一人耶?抑或即元琐尾流离迁徙来潜耶?迤东南不数武,见眢井,井栏石泐认若“建宁元年十月”。相传为二乔梳妆所,水恒作胭脂色,因号“胭脂井”。井既乔公故址,后人建亭名“秀英”。黄山谷诗:“松竹二乔宅,雪云三祖山”是也。按二乔为太尉女,皆国色。《一统志》亦谓是元妾,似非无据。因不能谓二乔定是元女,亦不能谓二乔必非元妾,正不必考其乡里,定为何处。今井废亭圯,流览古今,不禁沧桑之感。是以重为浚治。瀹井及泉,井上仍覆以亭,颜其额为“秀英”,沿古迹也。偶与二三父老憩于亭,汲于井,井泉犹带残红色,古称“胭脂井”有自来矣。亭既成,复之为记。光绪七年辛已秋八月。诰授中宪大夫知潜山县事岭南陈慎容。涵川民撰。
现存于潘铺乡王湾村杨树峰宅内,石英质碑体。楷体阴刻右起直书。高88厘米,宽52厘米。
白鹤泉碑记
潜之真源宫,为萧梁时代白鹤道人托钵之地。历隋唐宋元明清,迄于民国,千四百余年。邑志载:“宫前有白鹤泉”。年久湮没,无从探寻。自县立农职校舍迁建于宫侧后,询诸士人,斯泉究在何处?皆茫然无以对。全校饮水,惟取汲于宫前小池。今秋久早不雨,玄总长校务,虑兹杯水难供饮,惄焉忧之,亟谋疏浚,冀畅其流,以救眉急。乃距池尺许,入土丈余,忽发现砖石叠砌古井一口。出其瓦砾而深掘之,四周清泉涌注,色味俱佳。且于泥淖中掘出铜帽顶、玉手镯、杯筷等物,古色古香,殊堪珍贵,是即白鹤泉之仙迹也。此数千百年具有历史性之仙源,重新掘现,无异珠埋玉蕴,再吐辉光。一点甘泉,不籍耿恭之拜;千年灵液,犹留竹叶之香。苏固辙之鲥鱼,胜于陵之螬实。吾为斯泉庆,更为全校庆。视彼泉名应梦,井泛胭脂,徒供凭吊而无济于实用者,其价值殆有过之。然以淤寒既久,井墙剥落,石块零乱,绠汲为难。乃顾工重甃,用彰名胜。鲁名士乌以风性嗜古,慨助法币五千元,修建石栏,永垂不朽。规模亦仍其旧,盖不欲立异而忘古也。志其颠末,庶后之长斯校而饮斯泉者有所追忆焉耳。潜山县立农桑职业学校校长毕乃玄敬撰。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旦。
现存于三祖寺内,石英质碑体,楷体阴刻右起16行直书。高88厘米,宽58厘米。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