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曹松(公元830~903年),字梦征,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晚唐诗人。早年居于洪都西山,后随建都刺史李频。李死后,曹松浪迹江湖,生活潦倒。光化四年(公元901年),71岁时才考取进士。当时与他同科的年龄均逾古稀的王希羽、刘象、柯崇、郑稀彦等五人,时称“五老榜”。曹曾官秘书正字,一生不得志,对现实极为不满,写下许多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诗篇。曹尤爱故乡的山水形胜,在他主要著作集《曹梦征诗集》三卷的130余首诗中,吟咏天柱山者居多。
李公麟(公元1049~1106年)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人。进士出身。初以画马得名,后从事佛道宗教画和人物故事画。注重写生。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李公麟游天柱山,为黄庭坚题刻《青牛篇》刻画《黄山谷坐青牛像》于石牛洞东崖石壁,是天柱山摩崖石刻中较早的一幅画刻,今已不存。
刘源(?~公元1282年)字叔清,南宋淮南西路同安郡(今安徽省潜山县彭家岭)人。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元兵大举南下,南宋半壁河山岌岌可危。源奉朝廷之命,与张德兴、傅高举义旗于淮西,以御元军。刘源以峻峭险绝的天柱山为大本营,建野人源寨,自任寨长。按天柱山的山势方位,设东、南、西、北、总五关(现各关口基石、舂臼、锅灶、牛马城等遗址尚存)。分兵屯田,春则出耕,冬则入寨。常出奇取胜,与元兵争斗十五年。元军首领昂吉尔率兵攻源寨未克,改攻司空山寨,源出兵援救,被阻。不久,司空寨破,张德兴、傅高均被杀。昂吉尔回兵攻源山寨。源寡不敌众,最后寨破,源亦战死。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宣宗封源为“护地大王”。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于彭岭建造大王庙,规定每年二月十五、七月十五举行春秋两度庙会,以示纪念。在西关寨石壁上,至今仍保存刘源纪事石刻。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永绶(生卒不详)安徽省潜山县人。明宣德间(公元1426~1436年),因三祖寺香火不盛,葛亲至金陵灵谷寺,迎达善、佛照二僧来三祖寺住持,并捐资修建殿宇、装塑佛像。后人于寺前右侧建祠以纪,曰“葛公祠”。今已不存。
徐桂(生卒无考)潜山人。字子芳,号秋亭。明嘉靖己未(公元1535年)进士。初授东昌司,后擢刑部主事,历员外郎,旋升郧阳知府。《安庆府志》称:“为政一本宽仁,而察奸特严。有寺妖僧缓为奸妇女,佞佛者坠其法术,致伤夫命。桂得其情,一日亲诣寺缚主僧,勘鞠律除之。焚其寺。郧阳数十年不破之巫风,一旦尽剔焉,为当时所称”。后辞职归乡,筑室白云岩,专事著述。有《丹台集》。
金梦先(生卒不详)字肯公,安徽省潜山县人。少即博览群书,能诗善文。后廪贡生,曾纂修《安庆府志》。康熙癸亥(公元1683年),又受聘编修《江南通志》。尤为熟知天柱山掌故。有著作多篇。
张必刚(公元1708~1792年)字健夫,号立斋,安徽省潜山县城南郊人。乾隆丙辰(公元1736年)进士,辛酉(公元1741年)授澄迈(今海南省澄迈县)知县。任期中,四上辞呈。乙丑(公元1745年)获准回家,一面教书,一面著述。他沉醉乡里,深爱皖山。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他在第三代《潜山县志》中,对潜山的名胜古迹,特别是天柱胜景,记述得具体、细致。虎头崖石壁上,张必刚亲书的“超然物表”4个80厘米见方的大字题刻,至今保存完好。
余震(公元1858~1949年)安徽省潜山县青楼人,自号“皖潜老人”、“霍南旧逸”。清光绪丁酉(公元1897年)中举,曾任湖北省建始知县。工诗,有《霍南旧逸诗集》。在参加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的《潜山县志》修订期间,注重潜山形胜,特别是天柱山名胜的入志。他亲临天柱,实地考察,写有《虎头岩》、《鱼鳞木杖歌》、《雨后望天柱峰》等诗作。
张恨水(公元1895~1967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人。出生于江西广信,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产作家。他的笔名多次用“潜山”、“天柱山人”自称。如:“潜山人”、“我亦潜山人”、“天柱山樵”、“天柱峰旧客”、“天柱山下人”等。他的著作中,也多次用潜山、天柱山的地名、景点名及家乡的农俗为题,如小说《潜山血》、《神秘谷》;杂文《我重皖人、我敬薛岳》、《野人寨好比小宜昌》等。1955年夏末,张恨水大病初愈,只身南下,回到潜山,走访了《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发生地。1955年春节团拜会上,毛泽东间及他为何不见新作。不久,周杨在一次会议上转告了毛泽东主席的致意:老作家还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于是,他又写了历史小说《孔雀东南飞》,于1955~1956年连载于《新闻日报》上,后由北京宝文堂书局印成单行本。为了研究这位小说大家,于1988年10月在潜山县城召开了“张恨水学术研讨会”,潜山县文物管理所专设了张恨水陈列室。
柳文杰(公元1899~1927年)安徽省潜山县柳家畈(今属岳西县)人。1919年毕业于安庆六邑中学,1923年毕业于湖北省文科大学英语系。1926年秋,任国民党潜山县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青年部长。1927年夏,进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9月,任潜山县农民协会主席。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游览了天柱山,并作诗“以此登临心愈壮,不思避世到桃源”。1927年12月7日,在梅城暴动中壮烈牺牲。
柳志杰(公元1902~1934年)又名芝叶,号展筹,化名万云,安徽省潜山县柳家畈(今属岳西县)人。1927年与堂兄柳文杰同时游览天柱山,并作《登皖山》诗。1930年5月参加红军,任潜山县革命委员会军事训练班主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二师第二团团长。1933年6月,在抗日同盟军吉鸿昌总指挥部任秘书、参谋等职。1934年3月,在南昌被捕,同年7月12日,在南京雨花台就义。
乌以风(公元1902~1989年)字冠君,原籍山东。30年代定居天柱山麓野人寨。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浙江西湖图书馆编纂,潜山县私立景忠中学代理校长、安庆师范学院教授。
乌一生信仰佛教,自号“忘荃居士”。1937年来潜山,先以居士身份皈依山门,住庙马祖庵。后受聘于景忠中学执教。
乌以风酷爱天柱景胜,别号“一峰老人”。前山各景区均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人的相助下,曾登临主峰绝顶。
1938年至1944年间,先后主持承建和整修天柱山房、岳云山馆、翠云别墅、望岳亭和良药坪至天柱峰的简易步道。
1985年编纂了《天柱山志》,填补了天柱山历史无志的空白。
1989年2月26日病故于野人寨。按其遗嘱,遗体在三祖寺以佛教礼仪火化,骨灰葬于茶庄。
贺良谋(生卒不详)安徽省潜山县白水乡茶庄村人。贺氏世居天柱山,从小练就攀崖走壁的绝技,采药为生。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登山经验,创造了“竿绳结合”的登山方法,并一直作为绝招,传袭贺氏子孙。因他长期攀崖采药,使他背脊弯曲,当地人称他“贺驼子”,别号“山猴子”。1851年春,久旱不雨,良谋登天柱峰绝顶,取“圣水”以祷雨。10年后,偕弟良佐绳负清都统李云麟登临主峰绝顶,并将李题写的“孤立擎霄”四字镌刻于主峰绝顶,至今犹存。
贺来滨(公元1911~1960年)安徽省潜山县白水乡茶庄村人,贺良谋后裔。贺来滨和弟来潮(公元1913~1989年)均精于攀崖登山,采药为生。1944年,他兄弟二人将张淦题写的“中天一柱”四字镌刻于天柱峰绝顶。1983年夏,年逾古稀的贺来潮和涂儒美、涂修云及贺海舟等,再攀天柱主峰,将“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洗刷一新,涂裱红漆,并于峰顶树立红旗一面。今字体清晰,旗杆尚存。
夏菊花安徽省潜山县三妙乡人,全国杂技协会主席。1986年7月9日,游览了三祖寺及茶庄景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