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鹦哥石有二:天柱峰南会真崖上,一石峭立,肖似鹦鹉昂首嘀鸣。此称雄鹦哥石。立小天门西望,又极似喜鹊,旁有一株古松,疏枝淡叶,傍石而立,故合称“喜鹊叫梅”。牧羊河畔的石崖边又另有一鹦哥石,称雌鹦哥石,侧身敛翼,依偎在田垅中,似抱窝孵子,又象痴情地等待雄鹦哥的到来。
老鳖探海虎啸崖上,大石如盘,南端伸出一小石,形如鳖头。若遇雨后放晴,虎啸崖下,烟云翻滚,白浪滔天,虎啸崖上,老鳖雄踞,探视云海。
仙人别墅天柱峰南的石榴峰顶。巨石岿列,如一幢精巧的住宅,耸立峰顶。时而隐显在云雾之中,如玉宇梵宫;时而又耀眼于碧霄之下,似天阙琼楼,鬼斧神工,令人称绝。
关刀石虎啸崖南壁下,上丰下锐,背部弧形微凹,比拟关羽大刀有过之而无不及。俗称仙掌石。
帝座石虎啸崖上,高、阔均为2米。下层笃厚如座,上层扁薄似靠。背负天柱,面迎万壑,高低峰峦如百官拜揖。俗称仙人椅。
蜗牛石虎啸崖上,巨石傍道兀立,高约8米,长约10米。形体浑圆,状如蜗牛。西侧上端仲出两小石礌,似蜗牛探角觅路。
笔架石天池峰东侧神秘谷北口处。大石横置,呈“山”字形,似一台笔架。南面石壁旧有石刻。今已模糊难辨。俗称元宝石。
宝剑石五指峰南壁下的神秘谷中。一条长形薄石倚崖而立,形如古代长剑。道家传为司玄洞府中的镇妖宝剑。
三月鸟走出神秘谷中的龙宫,扶拦回首东北,巨崖腰间的树丛中,一巨石隐卧其间,似一只恋窝之鸟,又似灰鸽抱窝,俗称鸽子下蛋。
吊钟石天池峰南的岩层中,浑圆矗立,上细下粗,形若古刹梵钟。
印石即石印峰顶巨石,上方下圆,如一枚方印仰竖峰巅,俗称龙珠石。
金龟石神秘谷南口上端,大石凌空,形如乌龟。石体上被雨水浸蚀的条条斑痕,使其天然分成龟首龟身,犹似西向飞来峰爬行,故称“金龟朝飞来”。又因其位于正北方位,又称“金龟横北斗”。
仙菌石飞来峰北侧半壁间。石圆如盘,中央微隆,如蘑菇生于崖上,俗称蘑菇石,又名斗笠石。今亦谓其为“太古飞碟”。
飞来石冠于飞来峰顶,势如天外飞来。径20余米。俯瞰如盘,远眺如冠,尤似维吾尔族小花帽扣在脑勺。据药农传,石下有洞,可容百人。石顶有池,池水不涸。一踏进天柱山,这块奇妙的怪石就显露出峥嵘。
月牙石月华峰顶,怪石奇异。从牛马城北望,如一弯新月,称月牙石;立象鼻石西眺,似二叟下棋,称仙人对奕;站神秘谷南口南瞻,若彩雀翻翎,称孔雀开屏。每适夕阳西照,晚霞辉映,更似金鸡唱晚。移步换景。变化万干。
天狗望月神秘谷南口东侧,高10余米,如犬坐地,遥视三台、宝月诸峰。从牛马城北望,又似一堵牌坊。俗称牌坊石。
象鼻石振衣岗南的人行路弯道外侧,独树一怪石,高约3米。长约5米。石体东缘挺起一柱,粗不盈抱,如象鼻朝天,饮天柱之雨露,吸日月之精华。石体西部如象首,维妙维肖。

仙蚌献珠牛马城西,两块巨石形椭面平,并列对竖,似河蚌张壳吸露,又如神蚌绽蕊吐珠。俗称蚌壳石。
牛眠石牛马城南,一巨石独卧丛林之中,状如牛眠。旧志载石旁有庵曰牛眠庵,久废。
葫芦石牛马城南,两石叠竖,上削下丰,通体浑圆,如一颗葫芦弃于山巅,相传“两仙酒后上月华,对奕兴酣不知归,一局未休千万载,葫芦化作石一堆”。
龙蛋石南关口西,高米余,形椭圆,立于路旁,如
一颗硕大的蛇蛋。
恐龙汲水又名穿崖,南关口南面的大龙窝。石呈弧形自上而下隆出崖面。外悬内空,高约4米,似一条恐龙。一泓清泉从石旁缓缓流过,故名恐龙汲水。
三圆石天柱峰东,三块巨石硕大浑圆,交错叠撑,石下空邃,形成天然洞穴,名仙人洞。因北宋李柬之曾宿洞题名,今名柬之洞。洞内可容数十人,有石窗、石桌、石蹬,可憩可炊。
仙臂石三圆石北侧,高约5米,状呈圆柱,上截偏斜,似一弯曲的手臂。
鳄鱼石三圆石东北侧,怪石狭长,浑身鳞斑,一端吡裂,似鳄鱼张口。
坦腹石青龙峰中段,大石高阔光润,拦中横断,上截微仰,如弥勒坦腹,俗称弥勒石。
仙鼓石仙鼓峰顶。大石浑圆,如鼓似球,两旁危崖高耸,状若鼓架。若立走马岗西眺,两旁危石又如双狮,故称双狮戏球。
鹏鸟石仙鼓峰东南侧崖壁间,一石伸出米余,似大鹏展翅。
仙女晒鞋三圆石西侧。柬之洞前,长约5米,高约2米,上宽下窄,南端宽厚。北端尖削,如一只尖脚女鞋,仰晒鞋底。

鸳鸯石三圆石西侧的岗脊上,两石并列偎伏,似一对鸳鸯忠贞厮守,两情依依。
海狮石青龙峰下侧的小心坡旁,高约2米,立崖临壑,形如海狮卧窥沧海,昂首嬉戏。
将军石西关寨口下侧,高约3米,如一位身着戎装、威风凛凛的将军,面西而立,忠诚地守卫着西关寨,又似一武士护卫着马拉车,运送粮草入寨。石后有一株古松,冠盖如伞,合称“仙人打伞”。
马拉车西关寨西侧的山谷中。两块巨石前后耸立;前者似一匹奔驰战马,后者如一辆负荷的战车,合称马拉车。
负重。
丹霞石焙药岩下,石色殷赤。此处众山环围,水气充足,在阳光映照下,石现霞光,地生紫烟。旧志称:“刘度人诵灵宝经遇仙处。”又有“丹灶苍烟”之称,旧时被列为“潜阳十景”之一。
石狮焙药岩下,大石浑厚,高约8米,围约20米,如狮坐地。石下有洞,名狮子洞。石旁有岳云山馆遗迹。
仙拳石焙药岩西侧,高约20余米。石体分两截,呈柱状。顶石大而浑圆,阳面有被雨水淋蚀的四道竖痕,犹似指缝。一眼望去,恰如一只紧握的拳头。俗称拳头石。
望夫石仙拳石东铡,麒麟崖南壁间,石纹似一组浮雕,右如一扇紧闭的门户,名天门;左似一位身着古装的仕女,倚门顾盼,称望夫石,合称仙女守天门。
拴马石良药坪步道旁。大石方正,高约4米,周10余米,四棱分明。西南棱有对角凿通的圆孔。相传是宋末刘源在天柱山结寨抗元时,为拴马所凿。今建炼丹湖,石被水淹没。
神猫逼鼠良药坪南,回狮峰北端峭崖,突起二石,下石似猫,上石如鼠。远视犹似猫缘壁逮鼠,鼠翘尾逃窜。
仙人床良药坪东登仙峰西下侧,长约4米,宽约2米,立地米余。南端高阔隆脊,北端低窄渐平,极似一副棺材,俗称棺材石。自西关至东关的人行步道经其石旁。
仙桃石回狮峰东南的步道旁。高约10余米,周约30余米,上锐中丰下削,色泽殷赤。夕阳下,顶尖微现红光,犹似熟透的山桃。

麟角石麟角峰顶,高约I5米,宽约20余米,向北倾斜矗立。侧视,如犄角刺空,正望,如一面硕大的铜锣。
蜒蚰石天柱山怪石中的一大奇观。仙鼓峰东南绝壁下端,形象逼真。长约40余米,宽约10米,高约3米,紧贴崖壁之上,玉润臃呆,可笑可爱。顶端对称伸出的两小石柱,长均约2余米,似一对蜒蚰触角。传说若有一角长高,雷公必将其劈断。至今崖隙间还留下许多碎石断角。诚然,这是一个美妙的联想。每逢春夏,东关多有烟云缥缈,蜒蚰石时隐时显,时高时低,似觉蜒蚰蠕蠕攀壁,欲上峰巅。
鼓槌石翠华峰北侧,东关至走马岗的步道旁。高约3米,平地矗立,上丰下削,犹似鼓槌。与仙鼓石遥遥相对,合称仙人打鼓。
天狮石天狮峰顶,巨岩横空,形若猛狮,横卧峰顶,距守天门,环护天柱。气势雄伟,威武昂然。
雀舌石天狮峰西南崖壁间,一石突伸,长米余,扁窄细长,如黄雀仲舌。
鹊桥石天狮峰西南侧石壁间,巨崖悬空隆起,呈弧形落入崖下,如虹飞渡,全长40余米,弧高约8米。攀登大天门的千级石阶穿拱洞而过。桥临绝壁深壑,险象环生。烟云缭绕,苍茫迷蒙之际,扶拦而行,犹如飞身天外,妙在奇中,乐在奇中。
鲤鱼跳天门鹊桥石西下侧,高约3米,浑身鳞斑,头向大天门,大有跳出牧羊河后再腾跃天门之势。
覆盆石覆盆峰顶西南侧,石平且圆,径约20余米,形如石盆倒扣峰顶。俗称团宝石。
羊角石覆盆峰西北侧,两石并列挺立,高约2米,间距不足尺,如山羊双角。
石屋覆盆峰南牧羊河边雌鹦哥石旁。高约8米,周50余米。南檐前倾,石顶宽敞,中隆一线如脊。上有石臼,臼旁有3对对称的石眼。据传是宋末刘源在天柱山结寨抗元时,为搭棚舂米所凿。今牧羊河管理所设于石旁。
鳌鱼石迎真峰东面山岗上,怪石鳞次栉比,圆润光泽,形似鳖鱼,且个个昂首西北,头朝天柱。
飞虎石飞虎峰顶,大石如戟,向两翼突伸。远远看去,犹似猛虎生翼,势欲飞腾,侧望又如笋似指,俗称青笋石。
天蛙石马祖庵北,天蛙峰顶。高约15米。长约20余米,形似青蛙张口面西,仰天作鸣。石东侧又有许多乱石,犹如一群活蹦活跳的小蛙紧跟老蛙身后呱呱作闹。
樱桃石天蛙峰北侧砂砾岗上,一石浑圆光润,似一棵樱桃落入砂堆。
钥匙石马祖庵北,通往天柱山庄的人行道左侧。长约3米,如古式铜锁钥匙。传说古时候穷苦山民乞求山神,用它启开东边降丹峰腰的圆门洞,可借出金牛耕耘山地。后因山神受骗险失金牛,就紧闭洞门,永不开启。因之钥匙也被弃之路旁,化为顽石。
圆门石钥匙石东,降丹峰西侧半壁间,有一块直径约10余米的圆形凹陷处,极似关闭的门户。传说门内有洞,洞藏金牛。贫苦山民可乞求山神,用石匙启开洞门借出金牛,帮助耕耘山地。
八戒念经马祖庵西北1公里,石龙峰顶。岩石形似猪头,张口仰望南天,恰如俗语“八戒念经,有口无心”,又称猪头石。
混元霹雳又名霹雳石,俗称雷打石,马祖庵北0.5公里的登山步道南侧。一进山门,这块怪石便奇迹般地映入眼帘。高约10余米,周约60余米,浑圆苍黛。中开一缝,宽不足尺。断面齐整,似刀削斧劈。北壁有清都统李云麟于咸丰辛酉年间题刻的“混元霹雳”四个一米见方的大字。此石的东北,隔路横立一石,偌大断面上的石纹,酷似闪电光束,直指霹雳石缝,一组奇景,巧趣天成。
飞雁石马祖庵北0.5公里的天书峰下。一石傍崖兀立,顶端前伸,两翼舒展,势如大雁横飞。
麒麟石亦称象石,马祖庵东100米处,高大浑厚,如民间绘画中的麒麟。今佛光寺管理所用房建于石上。
木鱼石马祖庵门前的田垅中。大石浑圆,拦中一道横缝,形如释家木鱼。形象与位置,天公安排如此之精巧。今被泥土淤没过半。
狮子石马祖庵门前200米处的田垅中,高约3米,形如一头雄狮威武独立。1987年夏,天柱山林杨建停车场时被毁。
鲤鱼石马祖庵南面50米处的山岗丛林中,一石横卧山前,一端椭圆,一端尖溜,中间浑厚,遍体鳞斑,酷似一条鲤鱼困于山岗。
轿子石马祖庵南0.5公里的燕子冲。巨石方正,正中空邃,面西而立,如一乘坐轿停落山前。
黑虎石马祖庵南4公里黑虎河谷的东侧,高约8米,周约10米,色润苍黛,上下两层:下层如猛虎奔窜之状,上层似勇士骑虎之势。当地山民奉为“黑虎大仙”,并在东部山脊处立有石质华表、香案、祭台,以供信奉者祭祀。北侧人行道旁,立有半亭半庙式的黑虎庙一座。据山民传:这种建筑风格,意在亭为栅栏,庙为虎厩。旧时,当地山民常来庙祀其香火,祈求六畜兴旺。
拦虎石黑虎石南20米处的河谷中。传说黑虎大仙曾用此石拦住逃窜的黑虎,使其无法归山入洞,继而顺顺当当地缚虎镇妖,为民除害,保得山民六畜兴旺,人丁平安。
鸡冠石鸡冠石岭顶端。岩石形如雄鸡顶冠,而东北而立。巧若金鸡啼晓。石旁有座凉亭,曰鸡冠亭。
仙人石白水湾东仙人岗中段,高约20余米,如一巨人傍崖兀立,留连这里的湾青水白,岗翠岭黛的旖旎风光。
下棋石三祖寺北的赵公岭。旧志载:“赵真人常居岩下,其上有下棋石。”1963年天柱山林场修建茶庄板车路时毁。
试剑石赵公岭上,下棋石旁。旧志称:“相传赵真人曾在此试剑。”1963年与下棋石同时毁。
青牛卧溪三祖寺西的石牛溪畔。大石状如牛眠,现存石体长7米,高3米,周约30米。上有明代胡缵宗题刻的“天下奇观”和“石牛”及其它题刻8处。“石牛”头于民国时毁,“牛脊”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地山民炸石修田时毁。
立鹤石三祖寺东1公里真源宫遗址前,相传梁白鹤道人选址立鹤处,旧志称:“上有宋淳熙石刻。”今仅存石脚,碑刻无存。
船形石纵卧虎头崖下的溪流中。长20余米,高阔均10余米,如一艘船只搁浅在溪涧之中。溪水从石下潺而过。石顶有明嘉靖间罗文博题刻的均80厘米见方的湲“元气磅礴”四个大字。
来云石船形石北侧,高约8米,傍崖竖立,石壁有纹,似朵朵云彩。上有明罗汝芳题刻的“来云”二字。
云浪石来云石旁,高约10米,石壁上的石纹水痕,似层云涌浪,随风飘忽。
美女石卧虎崖下的寥家宕。高约4米,婷婷玉立,如身着古装的淑女流连顾盼。
和尚石美女石东50米处,和美女石前后相向。高约5米,石顶圆溜,石体略倾,似一僧人避嫌而去。故又称高僧石。
酒瓮石卧虎崖西侧的塔祝岭旁,巨石体高周圆,高约10余米,上丰下锐,形如酒坛,俗称酒坛石。
羁虎石玉镜峰西南麓崖畔。石上有数道横向勒纹,如链绳磨擦过的痕迹。民间传闻仙人将卧虎崖之虎羁绊石上,以保一方安全。
金鸡石有二:一在玉镜峰西麓王桥南,石高2米,形如雄鸡引颈啼鸣,上有“金鸡石”三字石刻。一在丹霞峰下,旧志称:“传说刘度人遇神人邀至金鸡石,见三仙对奕,一仙与刘一棋子,使吞之,后刘仙去。”
莲蓬石玉镜峰西麓王轿边,高约3米,围10余米,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蕾。中开一缝,人可进出,俗称小雷打石。
讲经石玉镜峰西麓崇慧塔遗址前,长7米,宽6米,高2米,上有“讲经石”三字石刻。相传为唐代高僧崇慧大师初入天柱山时,曾在此石上讲经说法。
团磨石玉镜峰西莲花崖畔。石体周圆,石顶平磐,中有横缝,极似一副石磨置于崖畔。
玉镜石玉镜峰西长崖脚。岩石平敞光润,晶莹如镜。尤是雨后初晴,夕阳辉映,璀璨绚丽,蔚为壮观。
斗牛石玉镜峰顶,两大巨石南北对峙,长各10余米,高约3米,如两牛斗角。
风帽石玉镜峰北麓锣鼓冲步道旁,高约10余米,周40余米,似古时民间御寒的风帽。
箱子石玉镜峰北麓锣鼓冲中段步道旁。:高约5米,周约50余米,石体方正,石面平敞,如斧劈锯截,面积约100平方米。石左5米处,侧立一石,其断面与箱子石平面绝对吻合。谓之箱盖。
锣石玉镜峰北麓锣鼓冲下段,巨石圆平,径约5米,中间微隆,石旁又一略呈弧形的条石,镶其石边,俗谓锣签。
鼓石锣鼓冲出口处,一石嵌在田塍中,石面圆平,似板鼓鼓面。其与锣石合称锣鼓,并以此名冲。
仙人桥雪尖峰东北侧,湖田村通往漆埠村、万涧村的斜排岭中段。一石跨路横空,中有巨石支撑。南北跨度约30余米,拱空高度约5米,石宽4米余,厚约3米。来往行人均经桥下。
铁心石天柱峰北侧刘源墓西,大石苍黛,高约3米,周20余米,顶部尖耸,形如心脏倒置。俗称黑心石。
上一篇:第十三节 巉岩
下一篇:第十五节 幽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