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天柱峰潜山县城西北30公里处,是天柱山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海拔1488.4米。千仞层岩,高出诸峰,突起如柱,故名。《道书》以为司命真君发祥所都,故名司命峰。峰体锐上丰下,四面嶙峋如春笋破土,直耸如笋尖,又称笋子尖。春秋时,天柱山属皖伯封地,有人为纪念皖伯,山曰皖公山,峰名皖伯尖。从后山龙潭一带面西远眺,一峰兀立,屹然独尊,如剑倚天,因之又称单尖。如从西侧东望,又如掌擎露,陡如层塔,判若烛台,故俗称蜡烛尖。天柱峰高于众峰,先沐朝阳,因之又得名朝阳峰。山峰险绝,历来登陟无几。峰顶平敞如台,约有500平方米。上有天池、观音井等景。危崖和罅缝中,遍布鱼鳞木、戽栎、杜鹃花。峰体石壁上,遍生石耳等珍贵药材。绝顶之阳,赫然横书“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字均1.5米见方。前者系清代都统李云麟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所题,本山采药人贺良谋、贺良佐刻;后者系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于民国33年(1944年)所题,由贺氏后裔贺来滨、贺来潮等人合镌。旧志载:每当仲春,成群白鹤由庐山飞来,萦绕主峰翻飞回翔,世人皆称之为“鹤驾”。宋人张春曾作《鹤驾词》颂曰:“紫微太室之贵,昆间蓬壶之仙,挥斥八极,呼吸阴阳,往来游览,策空浮驾而至。”春夏之交,雾紫晴岚,天柱峰就显得格外神奇,白雾飘来,峰如含羞的姑娘,蒙上了一层面纱,阵风之后,露出峥嵘,在阳光的辉映下,煞是迷人。全身剔透,有时如精雕的翡翠,有时似粗犷的玛瑙。
天池峰主峰区。位于天柱峰南约500米处,南接衔珠峰和神秘谷北口,海拔1426米。峰顶宽平,面积10余平方米。上有二池,一方一圆,深不盈尺,不溢不涸,称天池,天池峰由此得名。立崖面南,飞来峰如履足下。峰体西南巨岩忽开两缝,如刀切斧劈,每道缝宽米余,上架两道石桥。桥下深壑万丈,令人目眩,因名试心桥。屹立桥头,脚下烟岚升腾,身边紫雾缭绕,似有飘飘欲仙之感,故又名渡仙桥。峰北崖壁险绝,下临深谷,称试心崖。谷里崖畔,长年松风吟咏,云蒸霞蔚。春夏之际,特别是雨后乍晴,时有佛光。游人至此,胆豪者常立崖临眺,性怯者则只伏崖俯瞰。站在天池峰上观赏天柱峰雄姿则是最佳方位。
衔珠峰主峰区,天柱峰南约600米,北接天池峰,南连飞来峰,海拔1413米。峰顶两岩高耸,中夹一球形巨石,似双唇衔珠。从南关口西眺,又如双掌擎玉。
飞来峰主峰区,天柱峰南约700余米,北连衔珠峰,东挨月华峰,海拔1424米。峰顶横卧一石,围30余米,高约3米,如冠似磐,势如天外飞来,故名。东、南、西三面绝险,不可攀越,唯北坡药农可缒绳攀登。据药农传,北侧峰腰有雷公洞、乌龙井。旧时,每当大早,远近数十里之内,民众鼓乐齐奏,选能者攀崖登峰。取此井水,祈天求雨。西南悬壁间。石鳞斑驳,俗称黄龙甲,其斑状巧如安徽版图,观后无不叫绝。峰下旧有飞来庵,久废。
月华峰主峰区,天柱峰南约800余米,西挨飞来峰,北临三台峰,海拔1400米。峰顶一石峻峭奇异:从牛马城北望,似一弯新月,称月牙石;自象鼻石西眺,如两叟下棋,称仙人对奕;立神秘谷口南瞻.则象孔雀开屏。真谓移步换景,变化万千。
三台峰主峰区,天柱峰南约750余米,南临月华峰,北眺五指峰,海拔1410米。峰顶岩石竖开三叠,巍列三台。面西侧眺,如一长者背女,俗称和尚背尼姑。

五指峰主峰区,天柱峰南约600余米.西接天池峰,海拔1373米.峰顶巨岩竖裂如五指,从良药坪仰首西眺,如偌大的手掌伸直了五指,高高举起,频频招手,似迎宾上山,送客下山。
石印峰即五指峰的“大拇指”,粗于其它四指十余倍,独立成峰。峰巅巨石方正端厚,仰竖空中,天时感应,化作印石。
玉蕾峰主峰区,天柱峰南约500余米,北眺天柱峰,南邻五指峰,海拔1360米。峰顶岩石泽润,如冰雕玉琢的新苞蓓蕾。立拜岳坛南望,又如鳌鱼翘首朝天。
石榴峰主峰区,天柱峰南约550余米,北襟玉蕾峰,南临五指峰,海拔1284米。峰顶巨岩兀立,上锐下丰,顶端吡咧,状如熟透了的石榴。
蓬莱峰主峰区,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海拔1350米。西、南、北三面崖陡壁削,巨壑万仞,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护石,葛蔓绕膝,跻身往来,险象从生。今已修建石级和护栏。峰下时常云掩雾绕,峰顶在云海中若隐若显。拾级而上,一步一层天,古人云:“登临犹未半,身已在蓬岛”。
花峰主峰区,天柱峰西南侧,又名小天柱,与天柱峰相峙而又相连,海拔1380米。峰顶怪石攒簇,嶙峋峥嵘,状如怒放的花瓣。峰体紧挨主峰石壁,中开一线如门,北临绝壑,险绝异常,俗称小天门,又谓花峰一线天。
皖伯峰主峰区,天柱峰东约250余米,西带拜岳台,东挽柬之涧,海拔1370米。天柱属春秋时皖伯封地,后人为颂其德政,以人名峰。若从后山双河口翘首西南远眺,巨崖凌空,雷霆万钧,气势雄伟,欲与天柱峰对峙,争相媲美。
青龙峰主峰区,天柱峰东约500余米,北望皖伯峰,南连莲花峰,海拔1370米。峰顶东侧是一巨大崖石脊岗,狭长险陡,俗称青龙背,亦称鲫鱼背。峰顶西巅,危石高耸,似石龙昂首。
石楼峰主峰区,天柱峰东约600余米,北邻皖伯峰,东接青龙峰,海拔1328米。峰体系巨岩层叠而成,岩缝纵横有致。南壁重削陡绝,飞鸟难栖。立良药坪北望,如玉阙琼楼,凌空直耸,巍峨壮观。
莲花峰主峰区,天柱峰东约1公里,北接青龙峰,东携打鼓峰,南眺登仙峰,海拔1306米。峰顶巨岩竖裂如瓣,似荷莲争妍吐艳。旁又一小岩,危石削耸,如莲苞出水。有花有蕾,巧趣横生。“莲瓣”中,有天然洞穴,称莲花洞,可容十数人。峰顶及洞内,留有先民凿石栖息的遗迹。
打鼓峰主峰区,又称仙鼓峰,俗称石鼓峰,天柱峰东约1.2公里。西连莲花峰,东跳皖涧寨,海拔1290米。峰顶巨石浑圆,如鼓似球,凌空兀立。称石鼓,东南隔谷遥对鼓棒石,形成天然组景。鼓石两旁危崖直耸,状如巨人奋臂擂鼓。自东侧走马岗西顾,两旁危石又如一对猛狮,俗称双狮戏球,形象逼真。
丹霞峰有二:一在天柱峰南,石印峰北侧。旧志称:“峰顶有神丹,或现如霞。”其二在天柱峰东南约2公里的焙药岩边。因“丹灶苍烟”的映照,峰体时在烟霞之中。宋孙仅诗“鹿见千年白,霞生万仞丹。”
石灯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2.5公里,北眺莲花峰,东接登仙峰,海拔1135米。峰顶石圆如盘,似民间菜油灯盏;圆石西沿突伸一小尖石,如灯火吐舌,俗称石灯。此峰紧傍登仙峰,故有“青灯引路我登仙”的道家传言。
回狮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3公里,炼丹湖西南,海拔1142米,与登仙峰东西对峙,形成天然隘口。天柱源水经其隘口流入青龙涧。今炼丹湖大坝建其峰下。峰顶怪石巉岏,状若巨狮横卧,回眸西北,如憩似眠,又如回首巡山。
登仙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3公里,西濒炼丹湖,东连麟角峰,海拔1152米,“丹灶苍烟”在其西侧。每当雨后初霁,峰壑间烟霞迷离,霭雾升腾,远眺如缕缕苍烟,登临峰顶,恍然置身仙境。西与回狮峰对峙,新建的炼丹湖在其峰下。山光水色,烟云雾海,幽洞狭谷,构成一幅天然画图。
麟角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3.5公里,西连登仙峰,北邻翠花峰,海拔1150米。一偌大危石斜立峰顶,高约15米,宽约20米。立登仙峰东眺,如犄角刺空,名麟角石。若登观日台南望,则似一面巨形铜锣。与登仙峰东西对峙,形成东关寨口。
翠华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3.5公里,南邻麟角峰,东眺石函峰,海拔1120米。拔地凌空,嶙峋峭峻。峰体石罅中,遍生奇花异草,古藤虬蔓,百态千姿,兢相争妍。尤其是峰顶古松,老杆兢秀,新枝滴露,苍翠遒劲,葱郁覆荫,如一枝翠黛独秀的春花,立于东关群峰之中。
石函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4公里,东接走马岗,西邻翠花峰,南眺大天门,北瞰龙潭河,海拔1046米。南北二面崖壁陡削险绝,立后河南瞻,峰如春笋破土,俗称笋子峰。峰南面绝壁千仞,名千丈崖。峰顶林木蔽荫,馥郁葱茏。上新建石亭,名叠翠亭,可供小憩。
天狮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公里。东携少狮峰,西邻覆盆峰,北眺千丈崖,南瞰牧羊河。巉岩层叠,气势雄伟,与覆盆峰东西对峙,形成奇险峻伟的谷口,名大天门。自大天门向东攀登新凿的石级,可临峰顶。峰顶宽敞如台,面积约400平方米。顶石巍峨如狮,威武昂然,名天狮石。立顶西顾:迎真峰、覆盆峰招之即来;远眺西北;飞来峰、天柱峰遥相呼应;近观北侧:石函峰、翠花峰尽奔眼底;放眼东南,千嶂竞秀,万壑争辉,地阔天高,风光无限。天狮峰海拔1186米,是经人工开凿可登峰顶游览的天柱山第二高峰。
少狮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公里,海拔l180米,天狮峰东侧,象一只小狮紧挨老狮的身边,显得乖巧可爱,俗称小天狮。东、南、北三面壁陡如削,拔地400余米。巨壑万仞,无从攀登。牧羊河源于峰南下侧。
覆盆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公里,海拔1150米,与天狮峰东西对峙,中夹一谷,称大天门。峰顶西南侧有一圆平巨石,色泽光润,径约20余米,如一圆形石盆倒扣峰顶,名覆盆石,俗称团宝石。古时,天柱山多兵革烽烟,山民每每来此结寨避乱,故又名团宝寨。
石纽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4.5公里,东眺覆盆峰,西望迎真峰,海拔1090米。峰顶圆石成堆,似中便装的布纽,若从麟角峰东望,其石已不成石纽,却又状若石榴,亦名石榴峰。
迎真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4.5公里,东接石纽峰,西襟佛子峰,海拔1109米。峰顶岩石错落有致,构成天然洞穴,道家谓此为迎接司命真君的地方。据传在宋末刘源结寨抗元的最后年头,有十八个新婚女子在丈夫战死后,于峰顶结寨抗元,至死不降,最后一齐战死,故俗称寡妇寨。今峰顶仍有石臼、石龛,瞭望孔及瓦砾等遗迹遗物。以前登峰皆从峰北侧石缝间赖竹竿、绳索为械,或攀缘枝蔓,还需能者为导。1988年秋,新辟登峰石级,并设有扶拦。登临峰顶,东南可览潜水如练,皖河似带,天宽地阔。晴空万里时,迎江古塔依稀可辩。

佛子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公里,东接迎真峰,西望飞虎峰,海拔1016米。峰顶怪石秃兀,如僧坐禅。又如老道面东入定,恭迎真君下界。
飞虎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公里,东望佛子峰,西邻芙蓉峰,海拔1066米。峰顶巨岩突耸。中矗之岩威猛如虎,双侧片岩横生如翼,势如腾飞。“天公有意派神虎,飞巡护山除妖邪”。
芙蓉峰主峰区,天柱峰东南约5.5公里,东邻飞虎峰,西襟丹砂峰,海拔965米。峰顶怪石嵯峨,绿荫簇拥,如芙蓉绽蕊。激水奔腾若泻,自峰之西侧飞流直下。天工巧绘一幅芙蓉天国画卷。
丹砂峰马祖区,天柱峰南约5.5公里,东临芙蓉峰,西接天蛙峰,海拔940米,与芙蓉峰东西对峙,激水夺流其间,旧志称:“世传有丹砂,人不能取,中夜或见红光,远近皆视”。旧志丹砂之说实属道教色彩之用笔。峰顶覆有略呈红色的砂砾,才是天然本色之所在。
天蛙峰马祖区,天柱峰南约6公里,东接丹砂峰,西傍降丹峰,海拔978米。与天书峰、降丹峰上下排列,三峰鼎峙。峰顶巨石翘首横亘,长约20余米,高约15米,形如青蛙张口仰天。山风呼号,似觉蛙鼓有声;烟云飘动,确似金蟾雀跃。立身峰顶,放眼远近,群山磅礴逶迤,潜水蜿蜒如带,不禁大有江天寥廓之感。山路盘陀,草径曲幽,又是一番怡情诗意。
降丹峰马祖区,天柱峰南约6公里,东接天蛙峰,南毗天书峰,海拔971米。《道书》称:“上帝降丹于许真人处”。
天书峰马祖区,天柱峰南约6.5公里,北挨降丹峰和天蛙峰,南瞰石龙峰,西眺香子峰,道家流传汉末方士左慈在峰下莲子洞修真,于峰下得九天玄女赠授天书。峰下有左元放石室。
石龙峰马祖区,天柱峰南约7公里,北望天书峰,西邻香子峰,海拔880米。峰顶一石似巨龙昂首,额角宛然,势欲腾云;又如八戒懒卧寺(佛光寺)后,张口面天,“八戒念经,有口无心”。俗称猪头石、猪头峰。
香子峰马祖区,天柱峰南约7.5公里,海拔781米,顶立一石,圆削直耸,巨岩为础,石壁苍黛。夕阳西照,宛然一柱燃香插在香炉之中。登峰西眺,层峦叠嶂,绵亘千里,晚霞云海,蔚为壮观。
毛女峰茶庄区,天柱峰东南约12公里,西距天柱山林场总部2公里,海拔576米。满山苍翠馥郁,竹木葱笼。道家流传旧有毛女在此修炼。明李庚有诗:“皖伯山前毛女峰,何物女子成奇功”。民间称此峰为黄猫尖。
朝天峰三祖寺区,三祖寺北l公里,天柱峰南约18公里,海拔178米。满山苍松,挺拔苍茏。驻足峰巅,可觐谒天柱真容。
卓锡峰三祖寺区,天柱峰南约20公里,海拔123米,以梁宝志禅师卓锡开山得名。三祖寺、觉寂塔、卓锡泉具在其峰下。
白鹤峰三祖寺区,三祖寺东1公里,天柱峰南约20公里,海拔146米。以梁白鹤道人开山建观得名。白鹿岗,真源宫在其峰下。
雪尖峰虎头崖区,天柱峰东南约20公里,海拔745米。峰顶岩石晶莹如雪,故名。与玉镜峰南北对峙,真可谓“雪白镜莹相辉映,山光风韵无限情”。
玉镜峰虎头崖区,天柱峰东南约22公里。海拔913米,又名玉照峰。西南峰腰崖壁苍润,皎莹如镜,尤其是雨后放晴,崖壁晶然透亮。《太平寰宇记》载:“唐贞元二年,从皖山东南忽然爆裂,皎莹如玉,行人远见,如悬镜然。刺史吕渭奏闻,因改万岁乡为玉照乡”。从此峰名玉镜。
卧虎峰虎头崖区,天柱峰东南约24公里,海拔786米,玉镜峰南2公里。峰顶西南,有一天然洞穴,整齐方正,可容百余人,如猛虎张口,卧视西南。俗称饿虎峰。
铜锣尖后山区,天柱峰北约5公里,海拔958米,整个峰峦及周围群山,遍布参天大树。1958年,国营天柱山林场在此设立分场,营造林木。如今这里已是莽原林海,是天柱山区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十一节 峻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