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新编《浮山志》是安徽省六大名山志之一,省政府于1986年列入修志规划。同年9月26日,省志办副主任王亚洲、刘少英,指导处副处长晁文璧,在安庆行署地方志办公室领导黄德隆、龙仲文的陪同下,来到枞阳县政府,共同商定了《浮山志》的编修问题,并确定疏获同志为本志主编。
主编接受任务后,即着手拟定了篇目,在征得省、市志办业务指导人员的同意后,开始了搜集资料和编纂工作。
首先,我们深入到省内有关图书馆和档案局,查阅了近千万字的关于浮山的古籍资料,并予以复印、摘抄、标点和考注。与此同时,我们还登山查抄了大量的石刻、碑刻,并对每一块石刻、碑刻的年代、作者、大小进行了考证和测量,从而取得了第一手材料。其次,是有计划地有步聚地组织了安徽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安徽农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绿色文化学术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来山考察,从而弄清了浮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动物、植被等情况,为《浮山志》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此外,我们还专程走访了黄镇、郑曰仁、房师亮、张恺帆、史维岫、朱伯健、李白玉、孙新世(维世之妹)、吴海若等老前辈和当地父老,从而取得了大量的口碑史料和民间传说。
1988年端午节,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室正式开始撰写,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31万字的初稿。1989年,因经费短缺,修志工作中断。1990——1991年,随着修志工作的不断深入,新材料的不断发现,我们又克服各种困难重写了第二稿。1992年春,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完成了第三稿,并在市志办领导的支持下打印成册,交付评议。
1992年11月6日,《浮山志》稿评审会在枞阳县城莲湖宾馆召开,来自全省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代表共42人出席了会议。省人大常委、科教文委副主任吕秋山,省志办副主任汪世明、枞阳县副县长陈妙福主持了会议,县委书记刘玉杰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并致欢迎词,省政府秘书长陈基余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电。会上专家学者积极发言,提了许多宝贵意见,使会议圆满成功。评议会历时三天,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光杰、秘书胡何龙、县志办副主编陈松郭等同志,为会议作了大量的后勤工作,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
评议会后,编纂人员对志稿作了认真研究,并反复进行了修改。 1993年年底上报送审,1994年5月9日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批准正式出版。
本志在编修过程中由于机构不固定,经费没有正常的渠道,给修志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但省、市、县有关领导十分重视,特别是苏桦、吕秋山、徐则浩、王鹤鸣、汪石满、施孟杰、黄德隆、陆克亮、李荣森、操和生、钱新祥、杨维东、刘继保、徐成保、章晓钟、李斌源、陈妙福、吴良仁以及阮学耀等同志,一直关心山志的编纂,企业家孙超、汤士祥、耿万华三先生还赞助了部分修志经费,才促使志书如期成稿。在付梓出版时,安庆市市长周公顺、市志办主任陆克亮、枞阳县常务副县长章晓钟、县志办主任阮学耀等,积极落实出版经费,终于使《浮山志》能公开面世。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画家黄镇,生前亲临浮山,为本志题写了书名;90高龄的台湾书法家王恺和先生,亦展纸题写了扉页。他们留下来的墨宝,使这部新志增光添彩,也刻上了他们一片爱乡爱山之情!
业务上,由于编辑力量单薄,我们特聘了龙仲文、李成岐二先生为本志编审。他们殚心竭虑地帮助修改,提高了志书质量。此外,我们还得到了美学家郭因、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吴昭谦、安师大韩也良、孙毓飞、王浩清教授、台湾诗人疏影、省委组织史编写组刘彦培、安庆师范高级讲师周一帆、县志办主编张国雄诸位先生的指导。在编务工作中,王雪松、王硕、王尚友、疏浚、疏宏斌、疏澄、疏通、疏达、谈若华、杨晓蕾等同志,均付出了大量的劳动。黄山书社及市志办文印部的同志,不顾酷暑高温,加班加点地赶印本志,其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称赞。
在此志书出版之际,我们特向一切关心、支持和出力、出资的人士,致以真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礼!并祝愿他们与浮山同在!
由于我们力薄能鲜,志中挂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多多批评指正,以便我们补缺订讹,使本志更趋完善。
《浮山志》编辑室
1994年6月30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