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浮山在建国前有塔二十座,多以方石垒成。塔内分藏舍利、爪发、衣钵、骨灰等。
释迦如来舍利塔在莲花石右,建于明末,系邑人吴应宾、吴道新与会圣寺和尚尔培主持建造的。塔用石料砌成,高3米,占地面积约9千方米。因雕刻精致,人称“花塔”。塔中的舍利子,原供奉在庐山金轮峰塔内。明果清法师重修此塔,掘者挥锄不慎而使宝瓶破碎,散入土中。时浮山文士吴绍廉往寻,得二十二颗,以金瓶盛归,建成此塔,作为镇山之宝。60年代初,塔毁。人们在清理塔基时,撬开了石板,板下有石箱,箱内有铜匣,匣内有一座金宝塔、一本经书、一个琉璃瓶,瓶内盛有舍利子、珍珠及琥珀等物。如今金塔去向不明,只有部分文物陈列在枞阳县文物管理所内。
远禄祖师塔在会圣岩右,栖真岩内。岩端刻有“开山和尚卯塔”字样。宋嘉祐五年(1060年),徐家市民陈文政建,范仲淹为塔铭,后被侵占者用乱石垒塞。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六月,阮自华同朗目、淡居二高僧重建。塔高7尺,圆形,直径3尺,为高级白石雕刻而成。塔上联云:“千里瓢囊归叶省,一屏棋局付欧公。”朗目有记事七绝—首在岩壁。明太史黄辉题“远公塔院”四字于岩端,解放后,塔被严重损坏。1986年,管理处重修此塔和塔院。
众僧塔在华严寺东,回龙峰下,面湖,内藏历代和尚遗骨。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远禄禅师建造。后废。
普同塔在雷公洞内,为会圣岩僧藏骨之所,元至大二年(1309年)建,后废。
古庭禅师衣钵塔在金谷岩内,塔高3米,直径1.9米,石结构。明代所建,万历间重修;今又修复一次。
天柱塔在戗山顶,为双石塔,明樊仿建。今已不存。
三宝塔在“阮集之读书处”东侧,明万历三十年(1602)朗目本智禅师建造,为众僧藏骨之所。塔后有二小塔,左刻“卧云禅师之塔”,右刻“方山宝”(今不存)。塔7层,高7米,中空,塔底直径3.3米。塔体呈正六边形,为方石结构。正面中间有一块碑刻,上书“三宝塔”三字,字体刚劲有力,为朗目和尚所书。1989年冬,浮山管理处予以重修。
本公塔在舍利塔右,为本觉明禅师之遗骨所在。已废。
朗公塔在华严寺右,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元月,慈圣太后赐金,朗目和尚之徒圆白、圆忍建,丘禾实太史作碑铭。内藏朗目和尚骨灰。已毁。
慈照法师塔在华严寺后,清顺治三年(1647年),净芳和尚建。幻际、心宇、无说三和尚之骨附于塔内。今废。
云浪律师塔在华严寺左,康熙六年(1668年)建。已毁。
淡公塔明天启三年(1623年),吴应宾、阮自华建,为高僧澹居藏骨之所。50年代毁。遗址在翠微峰西,面对屯兵峰。
清公塔清康熙三年(1665年),在瑜、在旨诸和尚建。为清隐法师藏骨之所。50年代毁,遗址在淡公塔右。
连云、碧云两师塔在张公与观音两岩之间。塔后峭壁插空,藤花点翠,昔人称为雨花廊。连云和尚未逝前,于此廊下自造其塔,与碧云塔并立。二塔建于明末,毁于60年代初。
无可禅师爪发塔在华严寺后,清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吴道新集资修建。内藏方以智削发为僧时的头发和临终时的指甲。塔铭为吴道新所撰。是塔,毁于60年代。
新普同塔在华严寺左,十王殿院内,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山足和尚建造。内藏散放的众和尚灵骨。毁于50年代。
山足禅师塔在无可禅师爪发塔前,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仲春建,钱澄之撰写塔铭。今塔毁碑存。
宗六禅师塔在华严寺左,清雍正六年(1728年)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界超和尚重修。已毁。
淇清禅师塔在宗六塔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一振和尚建。已毁。
上一篇:第二节 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