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旅行社
1940年至1949年,设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黄山招待所,属于民间性质,所址设在天都别墅,客房在现黄山宾馆处。抗日战争胜利后,基本上没有什么业务。1954年,移交黄山管理处,改为黄山干部休养所。1955年6月,拆除原建筑,建成黄山宾馆大楼。
1961年,成立黄山华侨旅行服务社,与黄山宾馆合署办公。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机构撤销。
1979年10月,为适应对外开放,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黄山支社(主要接待外国旅行者)、黄山中国旅行社(主要接待华侨、华裔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黄山华侨旅行社(主要接待华侨),三社合署办公。下设办公室、内勤、外勤等二级机构。旅行社受安徽省外事办公室和黄山管理局双重领导。
旅行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和省外事办公室下达的接待计划,完成旅行团在黄山的接待任务。
中国国际旅行社黄山支社的业务范围是:
1.导游翻译;
2.抵离接送;
3.办理旅游委托;
4.代办行李的提取和托运;
5.代办旅游签证;
6.代订房间,代租汽车;
7.代购、代订交通票证;
黄山中国旅行社、黄山华侨旅行社的服务项目,与“国旅”大体相同。
旅行团来黄山,目的是参观游览。因此,旅行社除安排好食宿和交通工具外,主要是提供导游、翻译。导游、翻译代表旅行社,全面负责旅行团游览活动。包括介绍旅游项目、推荐旅游路线、带领参观游览和实地解说等。
馆、所
古代游客主要夜宿寺院,民国《黄山指南》中有紫云庵与慈光寺为接待游客不均而发生矛盾的记载。民国时,天都别墅、居士林、紫云庵、慈光寺、文殊院、狮子林、散花精舍等都有客房,共有床位约300张。
1952年8月14日,成立黄山温泉招待所,1953年改为温泉旅社。
1955年建黄山宾馆,嗣后,建玉屏楼宾馆、北海宾馆、云谷寺及各单位招待所,到1978年底,全山共有床位约1,500张。
1979年,黄山对外开放后,桃源宾馆交付使用,房间分一、二、三、四等。有套间、单间、双人间,部分房间有浴室及卫生设备。其他宾馆、招待所也发展较快。黄山、桃源、北海、玉屏楼等宾馆,环境清静幽美,馆内供应中西餐,有小卖部、通讯、汇兑等附属设施和旅游车队,食、住、行都较方便。各单位招待所设普通客房,还为夫妇备有鸳鸯房。到1983年底,全山共有各类床位3,950张。另有季节性床位1,536张。
各景区馆、所床位一览表
截止日期:1983年12月

季节性招待所床位表

饮食
古代游人宿寺庙,吃素食。
解放后,各宾馆均设中西餐厅,各招待所就近都有饮食供应点。中餐以徽菜为主,兼做京、粤、川、浙,湘、苏等各大菜系风味菜。地方名莱有石耳炖鸡、毛峰肉丝、麻菇豆腐等,色、香、味具佳。黄山豆腐、竹笋、石耳、香菇及石鸡等,自古被视为山珍,久负盛名。1963年,陈毅副总理曾在黄山宾馆、北海宾馆餐厅举行国宴,招待各国驻华使节,所吃菜肴颇受好评。越南人民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对黄山厨师做的粤菜,也曾给予赞扬。目前各宾馆餐厅,均对外营业。
各景区饮食供应点一览表

附1,黄山宾馆接待越南贵宾胡志明一行的菜单
5月21日晚餐:
干炸柱鱼烧四季豆冬菇豆腐红烧元鱼麻辣子鸡西红柿汤小烧麦千层酥面条稀饭四小菜
6月1日晚宴:
大拼盘清炖狗肉广色狗肉辣汁狗肉炸石鸡干烧边豆蒜子苋菜清蒸鲥鱼口麻清汤点心二道烤苹果水果
6月7日欢送宴会:
荷花拼盘清汤鱼翘鱿鱼锅巴干炸大虾蒜泥茄子刻色西瓜奶汤鲫鱼炸春卷炸毛尾四个随碟点心二道
附2,桃源宾馆接待美国马里兰州外宾菜单
第一天:
午餐:徽式鳝糊辣子鸡丁洋葱猪排清炒二冬清蒸甲鱼汤鲜虾烧卖
晚餐:鱼香牛肉丝三色虾仁五香全鸡红绿蔬菜莼菜鸡丝汤鲜肉馄饨
第二天:
早餐:咖啡牛奶土司点心二道
午餐:四色拼盘黄焖块鸭兰花徽笋鸳鸯莼菜汤锅贴饺
晚餐:清蒸甲鱼津葱扒鸭麻婆豆腐三鲜汤葱油饼
告别晚宴:
凤穿牡丹芙蓉鱼肚锅巴虾仁三色鲜笋七味小碟宫保子鸡葡萄桂鱼馄饨全鸭蛋黄锅贴鸳鸯油酥
交通
黄山地处皖南山区,过去交通闭塞。古人游山,或步行跋涉,或骑马坐轿,多取道于歙县,经岩寺镇、潜口入山;或从泾县,经旌德、箬岭入山;或从青阳,经太平县、焦村入山。民国二十一年(1932)修通青(阳)屯(溪)公路,交通情况稍有改善。1949午后,逐步修通了黄山至外围的公路网。景区内,修通了汤口经温泉至慈光寺,汤口经温泉至云谷寺两条公路。屯溪修建了飞机场。皖赣铁路全线通车后,黄山与周围城市紧接相连,交通情况显著改善。
公路1955年前,游客出山需经汤口车站中转到屯溪或太平县(今黄山市)方向。1956年开始设黄山汽车站,每天有一班车去屯溪。1957年增开至芜湖班车,1975年增开至贵池班车。1979年,黄山正式对外开放,各地班车逐年增加。1983年夏季,由黄山汽车站每天发出的班车有到屯溪、歙县、杭州、景德镇、苏州、上海、南京、铜陵、贵池、合肥、安庆、九华山、太平县(黄山市)等20个班次,约60部班车。除公共汽车外,1983年起,又增加合肥、芜湖、南京、杭州等旅游快车和旅游车队的各种专车。
附黄山至各地里程表

铁路安徽芜湖至江西贵溪(鹰潭市属)的皖赣铁路于1981年接轨,1982年起,开始客货试运。1984年正式交付使用。北京至福州等南方地区的快车由此通过。岩寺站离黄山仅有59公里,转乘公共汽车一小时多即可到达。
民航屯溪机场为中型民航机场,停机坪跑道2000米,可起降伊尔14型和安24型客机。航线有:屯溪至合肥,空中里程254公里;屯溪至杭州202公里;屯溪至上海362公里。
车队1956年黄山仅有汽车“小奥司丁”一辆、“中吉普”一辆;1956年增两部“华沙”轿车。1961年调“吉尔”卡车一辆,以后又更新增调了几部卡车。黄山管理处设驾驶班,行政用车和接待用车不分。
1979年,成立黄山管理局。为适应旅游事业发展需要,成立旅游车队,隶属于接待处。车队按照“便利、高效、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的要求,配备各种车辆23部,其中有卧车2辆,空调旅行车9辆,大客车4辆和卡车4辆。设修理班。1982年增设加油站。车队实行岗位责任制,定车、定员、定任务,加强了经济管理。增开了温泉至云谷寺旅游班车和汽车出租业务。汽车出租按车型、里程和包车时日计算费用。1983年全队26台车,正常出车23台,安全行驶73万公里。
1981年4月6日,黄山旅游车队与杭州中国旅行社达成协议,在杭州开展组团(杭州——黄山团)游黄山业务。当年八个月组团167个,接待华侨、港澳台同胞计1,856人。1982年,组团200个,接待2,200人;1983年,组团233个,接待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844人。收汇率逐年增高。
通讯
1943年,黄山始设邮政代办所。每隔三日由工友送邮包到汤口,同时取回邮件。1955年6月,设黄山邮电支局,隶属汤口邮电支局,有一名正式职工,两名临时工。1956年起,黄山邮电支局改属歙县邮电局领导,为股级单位。1962年,黄山邮电支局又转属徽州专区邮电局领导,为科级单位,人员增加到6——8人。1980年,成立黄山邮电局,隶属徽州地区邮电局,人员增加到25人。随着邮电业务的增加,人员编制目前已增加到41人。
电话设备1955年开始装3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一般忙季用机20门。1960年装50门磁石交换机一套,同时装单路载波机一部,直开歙县。1962年,增装100门磁石交换机一套,单路载波一部,直开屯溪。1970年,新开高三路载波机一部,直开屯溪、合肥。1980年,新装HJ200门自动交换机(二座席)一套、12路二部、电传机二台及电力、机线场等成套设备。1982年,又增四路载波机一部。1980年后,山上各宾馆、各食宿点都安装了可直接拨号的电话。
邮路1955年,接通黄山至汤口普通邮路。1956年开始,增加黄山至汤口机要邮路和至石门步邮。1960年,增黄山至屯溪普邮。1970年,新开至芜湖普通邮路。1983年开辟高山步邮至玉屏楼、北海、云谷寺。
报刊发行1955年前,报刊由订户直接向汤口邮电支局办理。1956年起,黄山邮电支局开始办理报刊发行业务。1956年至1979年,全山发行报纸每年平均400份,收订各种刊物175份。1980年,黄山对外开放以后,报纸发行增加到825份,收订各种刊物1,614份。
长话、电报1959年前,长话、电报均由汤口邮电支局代办。1960午后,黄山邮电支局增设长话转拨机,开始长话、电报通讯业务,可接国际电话。
1961年至1970年,每年长途电话业务平均为5,200次,收发电报3,100份。1980年后,长途电话增加到全年27,000人次,电报6,300份。1963年10月,39个国家的外交使团共69名外交官员来山游览,五天时间,接发国际电话423次,出国函件446件,国际函件22件。
商店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山建设一度停顿,原在山做工的一些江北民工,为了糊口,隔天去太平焦村挑米到汤口去卖,顺便带回生活必须品。建国后,黄山管理处职工及紫云村居民所需商品,大都到汤口采购。
1954年,歙县供销合作社在黄山居士林设紫云商店,经营日什小百货,有营业人员2人。1957年,改为黄山土产门市部,店址在原邮电局营业部,有工作人员3人,经营范围扩大。1958年该门市部移交歙县百货公司经营,改为歙县百货公司黄山分销处。1959年移交黄山管理处经营。1964年4月,又交回歙县供销社经营。由下属单位黄山区供销社在汤泉设紫云村门市部,工作人员增加到7人,经营范围扩大。到1977年商品增加到1,500多个品种,并在北海宾馆设立了代销点。
1978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游客增多,营业额扩大,歙县供销社收回领导权,改紫云村门市部为黄山商店。10月,又由供销社交歙县商业局,成立黄山友谊商店,为科级建制。同时扩大营业铺面,在黄山管理局原办公大楼一楼设工艺品门市部和副食品门市部。为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服务。
随着黄山对外开放,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1981年4月,黄山友谊商店改由徽州行署商业局领导。1982年,成立黄山商业综合公司,与黄山友谊商店合署办公,人员编制37人,旅游旺季顾用季节临时工30人左右。商店下设五个门市部、一个冷饮室、两个联营商店、四个代销点,商业网点遍及全山。第一门市部设在小补桥头,第二门市部设在桃源宾馆,第三门市部在车站,第四门市部在北海,第五门市部设在云谷寺;联营茶庄设在车站,联营商店设在第一门市部内,冷饮室设在小补桥下;并在西海、玉屏楼、汤泉旅社、逍遥亭生活区各设有代销点。
经营范围也逐年扩大,目前经营各类商品达3,500多种。营业额1978年为26万元,1979年为38万元,1980年为78万元,1981年为133万元,1982年为120万元,1983年为148万元,1984年为175万元。
另,温泉区设有工艺美术服务部,桃源宾馆内设有黄山画店和文物商店,出售文房四宝、铁画、玛瑙制品、字画等22类近300种商品。
卫生
医疗单位卫生处:1979年前,未设卫生行政机构。1980年成立卫生处,与黄山疗养院合署办公,负责全山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计划生育和卫生行政工作。
黄山疗养院:1955年由安徽省卫生厅投资兴建,床位50张,县级机构,行政领导属黄山管理处,业务经费由省卫生厅管理。主要接收老红军,地、市级以上干部,副教授以上知识分子以及劳动模范来院疗养。1980年,床位增加到70张,有10个单间,30个双人间,增设了公共卫生等设备。1981年安装0.5和0.2吨锅炉各一台,病房、科室均装备了暖气。1967年前有工作人员32人。1980年,定编制84人。目前有职工65人,医务人员与行政人员比例,大体为6:4。院建制为一室一处。办公室负责全院人事、保卫、行政等事务工作,医务处负责全院医疗业务(含护理)的计划拟定和组织实施等工作。
本院年床位使用率为65——70%。
门诊部:1954年设黄山管理处卫生所,有医护人员各一人。1955年起改为黄山疗养院附设门诊部,医务人员6——8人,年诊7,000人次左右。1979年后,人员增加到12人,设诊断室、治疗室、化验室、药房等,年诊12,000——15,000人次,负责职工、家属、驻山人员和旅客的预防、医疗、保健工作。
工人疗养院:1957年建黄山工人休养所,科级机构,属省总工会领导。1960年移交黄山管理处作为一般宾馆使用。1981年省总工会收回,称黄山工人疗养院。县级机构,70张床位。1981年房屋进行了全面维修。从1982年开始,由省总工会组织,分批接待全国的工人、劳模作短期休养。年床位使用率约50%。
高山医疗室:1981年8月,在北海宾馆、玉屏楼宾馆,分别设医疗室,各配医士一人,属接待处领导,并由卫生处进行业务指导。主要负责游客临时患病的诊治和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工作。
医务人员1955年后,医疗队伍逐步扩大,到1983年,全山共有医务人员50人,其中主管医师(管理)2人、主治医师2人(放射科、中医科各1人)、医师16人、医士5人(含公卫医士1人)、护士20人、药师2人、药剂士3人、化验员3人。医技人员中百分之七十五集中在黄山疗养院。
医疗设备1973年以前,黄山疗养院有心电图机一台,200毫安X光机一台,超短波电疗机一台,红、紫外线机一台,显微镜二架,1‰分析天平一架等设备。随着干部队伍老化,疗养院性质也随之改变,工作方针从“以养为主”,改为“以疗为主、疗养结合”。1981年,省财政拨款11万元,添置了老年病、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抢救设备。主要有:心电图机三台,心电急救监护装置一套,床头监护一台,超声波心动图机一台,心电向量机一台,自动呼吸器一台,八道脑电图一台,300毫安X光机一台,50毫安X光机一台,医用电冰箱三台,显微镜三架,1‰分析天秤一架,激光、高频、中频、低频、红、紫外线等电疗机,运动车等体疗器材,牙称综合治疗椅,电高压消毒柜等。病床并配有对讲讯号系统。黄山疗养院,工人疗养院,都配有吉普车、救护车和卡车。
疾病除疟疾、痢疾等有散在发生外,黄山景区内,没有传染病、流行病和地方病。
环境卫生黄山管理局成立后,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逐年形成。1980年,成立黄山管理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群众性的卫生运动更加经常化、制度化。
卫生设施:风景区内共设有公共厕所34个,其中简易厕所8个。1981年制木质垃圾箱35个,砖石结构垃圾箱25个,木质果皮箱100个。1983年又定制铸铁果皮箱100个。1982年在风景区以外的白亭,建立了垃圾场和焚化炉,对各种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饮水卫生:1975年前,各景区基本上都是饮用自然山溪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旅客增加,溪水出现污染现象。现在不定期由徽州地区卫生防疫站进行溪水卫生分析,相应采取了沙滤、建贮水窑、保护上游水源等卫生防护措施。枯水季节,对玉屏楼天池水进行药剂消毒。
食品卫生:执行重要接待任务时,都进行食品、毒物分析,平时实行卫生监督管理,贯彻实行“五四”制。1983年1月,《食品卫生法》公布后,桃源宾馆、黄山宾馆等单位,都增添了消毒柜,冷盘间和防蝇罩等食品卫生设施。
环境清洁:1978年前,各单位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季节突击和周末卫生大扫除的制度。1979年,黄山对外开放后,每年雇用季节工,组成卫生清洁队。清洁队分散到全山各景区,负责周围环境、厕所、登山道路和亭阁的清洁卫生工作,实行划片包干的岗位责任制。1982年前,清洁队由卫生处领导,嗣后由园林处结合护林统一管理。
文化娱乐
电视1969年前,黄山地区看不到电视。1968年8月20日,国家决定,在海拔1,800米的黄山贡阳山峰顶建电视转播台,称八二○工程。当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中”,设计施工等方面都较为困难。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成立“八二○”工程指挥部,在黄山管理处革命委员会的配合下,负责本项工程的实施。1969年6月竣工并交付使用,称为“安徽省广播电台黄山七○一台”,隶属于安徽省广播电台。主要任务是:调频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广播电台节目,同时接收中央电视台节目,并通过定向天线,向上海等南方省、市转播,服务半经200公里。电台有建筑物1,400多平方米,其中铁塔高100米。工作人员37人(主要是科技人员)。1972年,改由徽州行署文化广播局领导。
差转台:
1.六频道台:1979年建于桃花峰腰,接收七○一台转播的中央和安徽电视台节目。十二频道接收,六频道播出。塔高50米,转播功率10瓦。
2.八频道台:1981年建于百丈泉前一棵松下,收转浙江电视台节目。二频道接收,八频道播发。功率10瓦。
黄山各风景点,都能直接收到七○一台转播的彩色电视节目。唯温泉区,因受高峰阻碍,接收效果不好。差转台的建立,解决了温泉区和逍遥亭生活区接收电视质量差的问题。
电视机:电视机在黄山已经普及。1983年底,全山共有20英寸以上大彩电21台,14英寸国产金星牌彩电70台;私人先后购进14——16英寸彩电30台,黑白电视机150台。90%的职工家庭,都有了电视机。
电影1956年建礼堂,兼作放映电影的场所。面积506平方米,有600个活动座位。1981年改建,安装了915个固定座位。50年代,有放映员1人,16毫米放映机一套。1977年,配松花江5501型座机两台,皮包机一套,16毫米放映机两套。1981年正式改称电影院,有工作人员4人。旅游旺季每日放映一场电影,有时两场,淡季隔日一场。由安徽省电影公司统一安排供应影片,芜湖电影公司中转。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16毫米彩色风景片《黄山》。
1962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35毫米彩色风光影片《黄山似画》,1977年重新拷贝后改名《黄山》。
1979年,安徽电视台拍摄了35毫米彩色风景片《黄山奇观》。
1982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35毫米彩色宽银幕风光片《黄山观奇》。该片在1983年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奖。
1983年,中国电影公司发行了香港拍摄的,以黄山风光为背景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白发魔女》。
以上影片,黄山均有专用拷贝出租。
黄山画店黄山画店设在桃源宾馆三楼中厅。所属旅游商品服务部,设在桃花峰下公路旁。画店创于1980年5月,以经营书画,发售碑刻拓片为主,兼营湖笔、宣纸、徽墨、歙砚等“文房四宝”,以及具有黄山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同时辟有书画家习作场所。
画店开张后,我国书画界许多著名人士,如赵朴初、刘海粟、林散之、钱松岩、亚明等,均向画店提供了自己的作品。
咖啡厅在桃源宾馆餐厅内,始建于1981年。每年5至9月份季节性开放。厅内播放电子音乐,备有跳舞厅。经营多种饮料、糕点。主要服务对象为外宾、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