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迎客松挺立在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身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一侧枝伸出,似展臂迎客。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

探海松在天都峰顶,经过天桥,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
蒲团松康熙八年《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楼至莲花沟道中,老鹰石下,树身高3米,侧枝密集在2米高度,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针叶簇集顶部,铺展平整,状如蒲团。冠幅直径10米,投影面达78平方米。清人丁廷楗有诗:“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趺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
黑虎松在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有一古松挺立,高15米,胸径达65厘米,冠幅投影面约100平方米。传说早先有一僧到狮子林,忽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黑虎不知去向,只见高大的古松。针叶苍翠,干枝气势雄伟,一派虎气,因此称为黑虎松。

卧龙松旧志所记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龙松在文殊院道中,不知何年“破壁飞去”。现在所指的卧龙松,横生于卧云峰东侧悬崖石壁中。在树干20厘米处,分两叉盘屈生长,顶枝反侧融为一体,作伏卧状,昂首,角崭髯张,颇有苍龙凌波之势,清人曹霂描写为“百尺偃神龙”。
双龙松在西海门回音壁对面,悬崖绝壁间,有一古松,分作两干,从石壁隙缝中伸出,如双龙游海。云雾阴雨天气,远远望去,鳞甲闪动,角崭髯张。1977年遭雷击后枯死,树干尚存。

凤凰松在海心亭东百米处,地径30厘米,在树高40厘米处,分为两条枝干,继而又分成四股平整枝丫,如同凤凰的首尾和两翼,颇似凤凰展翅欲飞。
接引松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崖。”此松似在接引游人,因此得名“接引松”。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松枝过桥。接引松,高4米,接引枝长1.7米。由于游客扶摸,树枝已枯朽,但树干依然苍劲,充满活力。
龙爪松在去始信峰道中。其根系粗大,状如龙爪,深扎岩石,游人过此,无不赞叹。
麒麟松位于狮子峰腰,近狮子林精舍。胸径50厘米,在树高1.5米处分作两干,斜展生长。两翼高低错落,形如麒麟,形象生动。
大王松在北海南侧灌木林中。古松胸径65厘米,主干粗壮,上部分作两干,如利剑直插云端。冠幅投影面达100平方米以上,形如巨伞。因为是这一带松树之王,故名大王松。
团结松在北海至西海的路旁。古松铁根盘结,数干围抱,团团簇簇,竟相生长。人称团结松。
扰龙松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首,前人尊为“帝松”。在散花坞一孤峰间。《徐霞客游记》载:扰龙松“裂石而出,巨干高不及二尺,而斜拖曲结,蟠翠三丈余。其根穿石上下,几与峰等。”此松势如苍龙,凌空飞舞,堪称松中奇观,但因衰老、虫害,已经枯萎。
连理松在始信峰道中,有奇松拔地而起,一根两干,并蒂齐肩,直至顶端。清人戴友衡有诗:“狮子峰前连理松,柯交叶互碧重重。为怜同气难分剖,纵使凤来不化龙”。
辕门松在卧云峰东隅,奇松主干挺直,顶如伞状,另伸一干,形作倒“U”状,宛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
孔雀松在白鹅岭去七○一电视台转折的途中,松状如绿色孔雀昂首挺立,欲展羽翼。
棋枰松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四,盘踞在乎天矼道旁,高二尺,盘根盖顶,冠幅荫广逾丈,须鬣井井,若围棋盘上的黑白方格,游人多误为蒲团松。清人洪云行有诗:“闻道骖鸾客,时来坐对松;樵柯从烂尽,此局几时终?”
陪客松在玉屏峰前文殊台上,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态秀丽,似常年累月.陪伴游人观景,故名。
送客松在玉屏峰的道旁。虬干苍翠,侧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莲花沟的途中,立于石罅之中,枝叶苍劲,姿态优美,似在频频点头,迎望游客光临。
倒挂松旧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在莲花峰道中心,似苍虬逆悬,根茎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一线天”左侧峰壁上,也有倒挂松,根盘生于石隙,主干逆悬危崖,苍劲古雅,独具一格。
贴壁松在天都新道“试胆石”下,有一古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枝干倾斜,向一侧伸展,形态奇特。
盼客松从天都新道“通线天”前望,有一古松,伸展巨臂,姿态很象玉屏峰前的迎客松。此松似在盼望游客登临,但长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开通后才展现风采。
望泉松近盼客松。在一悬崖峭壁上,有巨大古松,斜向生长,树冠伸向汤泉,似在探望汤泉之胜。
扇子松在清凉台上。凭栏俯视,一松形如展开的折扇,扇面平整,松针青翠,巧夺天工。
附考:黄山松的特征和命名
黄山松,学名PinushueengcnensisHaYaTa。是我国华东高山主要松属中的一种。在黄山,一般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以上的高度。可以形成挺拔、苍翠的纯林,也可散生在悬崖之上,点缀石骨。黄山松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的高山峻岭上,除安徽黄山外,安徽天柱山800米以上,浙江天目山700——1200米,福建载云山、武夷山100米以上,均有生长;湖南衡山1000米以上,台湾中央山脉750——2000米,也有同一树种。但与生长在黄山的相比,无论形姿、气势都明显逊色。
黄山松的林学特性,喜生长于酸性土壤和凉爽湿润的地方。能耐-22℃低温,能抗台风,能耐贫瘠。深根性,吸取根能分泌有机酸,溶解难以分解的矿物质(黄山花岗岩),从中吸取可以利用的养料。同时,能利用根呼吸时放出的二氧化碳,遇水化合成碳酸,协助有机酸共同侵蚀岩石。这是黄山松能扎根于岩石的原理。松针有防水结构的蜡状覆盖物(角质岩),能减少水分蒸发,所以不怕烈日和干旱。
上述林学特征,使黄山松能适应黄山独特的气候,生得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其基本形态特征,可概括如下:针叶短粗而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盘根于石,傲然挺立。
黄山松具有鲜明的特点。1936年,在我国植物学会上,经植物学家夏纬英的论证,定名为黄山松。1961年,我国植物学家郑万钧等,对台湾松、黄山松的外部形态、生理结构等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基本相同,应合为一种,正式学名为PinustauenesisASia,即台湾松。然而,黄山松的盛名,依然留在人们心目之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