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

古人往往误指天都峰为黄山最高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徐霞客准确指出: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即天都亦俯首矣。”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有诗:“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宛如一朵初开新莲,故称莲花峰。峰上有飞龙、双龙等奇松和月池、香沙池等名胜。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云天一色,江河一线,俱在远眺之中。宋咸淳四年(1268)吴龙翰、鲍云龙、宋复一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登至峰顶。今有登峰盘道5里,相对高度110米。游人“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攀至峰顶。起步缓坡称“莲梗”,中间穿过四个石洞,古人称“莲孔”。峰壁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峰下有莲花洞、莲花源。
光明顶在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所谓三十六峰者,骈列舒张,横绝天表,众岫叠岭,效奇献秀,尽在一览”(元人汪泽民游记)。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
炼丹峰在黄山中部,紧连光明顶,海拔1827米。旧志列为36峰之首,传说因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在此炼丹而得名。峰上有石室,室内有炼丹灶,峰前为炼丹台。“黄帝炼丹处,高峰面面开。”玉屏、天都、莲花诸峰及大悲顶耸立在炼丹台前。台下炼丹源中巧石林立,佳木茂密,源下为洗药溪。隔谷相望,又有晒药台。
石门峰位于黄山中部,光明顶、棋石峰之间,海拔1823米,为第四高峰。此峰中间分开,宛如石门。山半有大石横架,两边各有一大石,形状如龟。峰下有石门源、石门溪、猿猴岩、狼豹洞等。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海拔1810米,“健骨竦桀,卓立天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古人视为“群仙所都”,取名天都峰。
唐岛云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问宿锦鸡。”民国二十六年(1937),建登

峰梯道,长3里,有1,564级台阶,194个石栏干和600米铁索,保障游人安全攀登绝顶。峰顶突然平阔,有石室嵌立,可容数十人。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另有石如桃,称为“天都仙桃”。峰顶有“登峰造极”等石刻。极目远望,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诗有句,“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1965年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今有民谣:“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峰腰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又增添了新的景点。
贡阳山介于棋石峰与白鹅岭之间,海拔1800米。这一带松林茂密,盛产木兰和黄山杜鹃。山的西北部下面,为北海宾馆。1978年在山顶上建电视转播台。此峰高拔开阔,日照时间长,故名贡阳山。
鳌鱼峰在黄山中部,从平天矼能攀至峰顶,海拔1780米。因山峰形状极象鳌鱼而得名,为36小峰之首。峰腰有三角形的鳌鱼洞,洞额刻有“天造”二字,洞内有梯道,游人可从洞中穿过。古人有诗:“东海有巨整,何年飞到此;人行穿鱼腹,沾衣湿玉髓。”峰前有数石,远望似螺蛳,构成“鳌鱼吃螺蛳”、“老鳌下蛋”等景。峰背有龟形大石,名“鳌鱼驮金龟”。
莲蕊峰位于黄山中部,傍莲花峰耸立,海拔1770米。峰状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清人曹文埴有诗:“一茎分得蕊相鲜,太华休夸少华莲。应有花将开并蒂,方知藕更大于船。”因时有云雾在峰顶缭绕,又名渡云峰。峰下有“石龟”,上有“采莲船”、“孔雀戏莲花”等景。
白鹅峰又名面壁峰,位于白鹅岭东,石门峰与乌泥岭之间,海拔1768米。峰壁平整如砥,山势险峻,景奇境妙。唐温处士曾居于此,李白有著名诗篇《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仙桃峰位于黄山西部,排云亭东南。从东海门望去,峰顶有石似仙桃;从西海观望,则巨石似从天外飞来,又称飞来石。清人胡蔼芝题咏:“何处飞来不可踪,岩阿面面白云封。想伊也爱黄山好,来为黄山添一峰。”攀登至峰前,可见巨石孤耸峰头,高十余米,仰视大有倾倒压顶之感。周围有扶栏,石壁刻有“画境”二字。明人程玉鹏有诗:“策杖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你是飞来,恐而又复去。”仙桃峰有小路,西北行两里可至西海排云亭。
玉屏峰介于天都、莲花峰间。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明代普门和尚曾在峰上建文殊院,今在其旧址建玉屏楼。明徐霞客游此,赞叹不绝:“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峰,两峰秀色,俱可手。四顾奇峰错列,众壑横,真黄山绝胜处。”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记述:“光明顶之旷,桃花源之幽,石笋矼之奇,各擅其异,唯文殊院兼收之。”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台。此峰海拔1716米,玉屏楼距峰巅36米。峰壁刻有毛泽东“江山如此多娇”和朱德“风景如画”的手迹,狮石上刻有刘伯承所题《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的诗篇,又有“一览众山小”等大量古今石刻。旧有谚语:“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
牛鼻峰在莲花峰南,海拔1695米。峰上有石如犀牛,站在莲花沟里,举目仰望峰顶,可见怪石“犀牛望月”。
佛掌峰位于天都峰背左面,从白鹅岭下云谷寺遥望,峰上有五石嵯峨,宛如伸开的巨掌,故名。清人曹来复有诗:“灵秀甲天下,佛来大欢喜。伸手数奇峰,已先屈一指。”此峰海拔1690米。当云雾萦绕时,峰顶裂开的巨石,又构成“五老荡船”的奇景。
狮子峰在北海,东邻始信峰,南近贡阳山,海拔1690米。整座山峰,如雄狮卧地,头西尾东,狮首有丹霞峰,腰有清凉台,尾有曙光亭。狮子张口处,有庙宇狮林精舍,附近有宝塔、麒麟等奇松,蒲团、凤凰等古柏,又有四季喷涌的天眼泉。这一带景点多且集中,游客无论从哪一条路线登山,都在此集散。故有“不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的民谣。在狮子峰腰清凉台附近,山岩上保留着“清凉世界”、“万壑幽邃”、“灵幻奇秀”、“伟奇幻险”、“天然图画”等题刻。
观音峰在北海散花坞中,海拔1686米。峰形似神话传说中的观音大士,故名。当云雾缭绕时,景名为“观音飘海”。
耕云峰傍天都峰而耸立,海拔1685米。峰顶有石如松鼠,跃跃欲跳,名“松鼠跳天都”;从天都峰梯道俯视,峰顶两石又如犁尖,似在耕云犁雾,故又名耕云峰。清人汪树棋有诗:“谁驱黄犊逐云行,片片芙蓉种欲成。布谷春风吹不到,故教山乐代催耕。”
石笋峰在上升峰东面,为柱状石峰,海拔1683米。峰形酷似竹笋,故名。峰下为石笋矼。
始信峰在后海之东,凸起于绝壑之上,海拔1683米。这里巧石争妍,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与东南一峰中隔丈许,古时曾断木为桥,游人手扶接引松枝而渡。如今已建石桥,名为渡仙桥,接引松依然挺立在桥畔。此峰小巧玲珑,风姿独秀。历史上有文人雅士,至此饮酒抚琴,故有琴台之称。明僧一乘,曾在峰顶建“定空室”。明末民族英雄江天一,隐居黄山,在此独坐抚琴,抒发情怀。当代学者李一氓补书碑记,刻于台侧石壁上。相传旧时有人从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始信黄山风景奇绝,遂有始信峰之名。
浮丘峰位于叠障峰西南侧,海拔1683米。传说为古仙翁浮丘游憩之所,故名浮丘峰。别名轿顶峰,俗称箬帽尖。
云外峰在丹霞峰之西,海拔1680米。山势高耸,穿出云外,特别是云海形成时,千峰俱隐,唯此峰浮出云外。又因天都、莲花诸峰奇峻,此峰胜景象散逸在云外而不被重视,故名。清人程之有诗:“缥缈离奇峙碧空,浑凝云外复云中。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峰下有杏花源,源中多杏树;峰上黄山杜鹃甚多,有瀑布飞挂。
薄刀峰在光明顶下,可望而不可至,海拔1677米。峰上岩突出,形如厨刀竖立。

紫云峰在松林峰西北,海拔1665米。因常被云雾笼罩,阳光照射时呈紫色,故名紫云峰。民国《黄山指南》称桃花峰对面的山峰为紫云峰,实误。峰下有柏木源,源中多柏木,源下为桃花溪,水流入汤泉溪。
丹霞峰石床峰西南,排云亭右侧,海拔1664米。峰壁为赭色,霞光落照,色彩斑斓。峰下有红水源,水入丹霞溪。霞光照映,溪水流动,光彩夺目。西海排云亭新辟两条盘道,过桥可攀至峰顶,眺望九龙、松林、云外诸峰。
轩辕峰在容成峰东面,两峰相连,海拔1664米。峰顶有仙石座,下有石仙室,旧传轩辕黄帝游憩于此。清人吴瞻泰有诗:“轩辕一峰峰势殊,高四千仞凌天都。晴空万里碧云远,宛如莲海浮方壶。”峰下有仙人洞、紫芝源、紫云溪,旧传黄帝曾在源中采紫芝。
笔架峰位于北海散花坞中,海拔1650米。一峰突起,顶分五岔,酷似笔架,恰好又与笔峰相对,一坞之中,有“笔”有“架”,天然成趣。峰右有骆驼石、钟石、飞来石等,左有“姜太公钓鱼”等石景。
仙女峰在始信峰东,近石笋矼,海拔1650米,不在72峰之列。深壑之中,一峰突兀,独出云表,素妆淡裹,秀姿娇娆。
云际峰在石人峰西南,海拔1645米。此峰周围常有云雾萦绕,峰顶直插云际,故名云际峰。峰下有藏云洞,古人有诗:“峰头一片云,出自藏云洞;四海望甘霖,莫入襄王梦。”
云门峰位于石柱峰南面,海拔1645米。此峰岩壁分开如门,云从中行,缭绕峭壁,故名云门峰。又因山峰对峙,似一把剪刀,又有剪刀峰之称。峰下有云门源、云门溪,溪水从两峰中流向东南,经丰乐河入新安江。
虾蟆峰介于紫石峰和青鸾峰之间,海拔1642米。峰形如蟾蜍欲跳,栩栩如生,故名。
笔峰又名“梦笔生花”,在散花坞,近笔架峰,海拔1640米。孤峰耸立,下圆上尖,峰顶石缝中长出一株古松,盘曲伸展,如同笔尖,故名“梦笔生花”。古人有诗:“莫愁才已尽,又见笔生花。碧落似张素,横斜任画沙。”

圣泉峰位于桃花峰北,莲蕊峰前,海拔1627米。峰状上下大,中间小,形如腰鼓。康熙十三年《黄山志》记载:“顶上有汤池,丈展罕至,于邻峰顶上遥瞩,见池中波浪腾沸。从地涌出一布水,向峰顶东南而下。”因泉在峰顶,人不能至,掺入神奇传说,而有“圣泉”峰名。
飞龙峰在北海去松谷庵道旁,连芙蓉峰,海拔1627米。峰状似跃出海面,腾空而起的飞龙。峰下有百花涧、百花源,峰壁有飞瀑,瀑水流入汤泉溪。
仙人峰在轩辕峰东北,海拔1610米。峰顶有两石人,宛如削成,相对而坐。旧有神奇的传说,轩辕黄帝与浮丘得道升天后,灵气化为石人,南为轩辕,北为浮丘。峰下有仙人洞,峰亦由此得名。
石鼓峰位于狮子峰西南,海拔1590米。峰上为西海口,下为铁线潭。峰顶一石如鼓,故名。
翠微峰在云外峰北,洋湖矼南,海拔1589米。此峰上下,松树密布,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故名翠微峰。峰下有翠微源、翠微洞、青牛溪,峰畔有布水源。旧有翠微寺,久废。
青鸾峰为天都峰之辅,海拔1589米。峰顶有仙人打坐石,峰下有采药源,旧传轩辕黄帝曾在此采药。整座山峰形如青鸾蹲立,故名。变换角度观望,又象战马昂首长啸,因而又名立马峰。宋人有诗:“卓立岩青凤形,蹁跹舞翠炫花文。冲霄千载飞腾处,犹剩峰头一片云。”近人黄宾虹题赞:“山势插层云,矫健鸾翻翼。吹啸人去遥,壁立五千尺。”峰壁石刻“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10个巨字,气势磅礴。在左侧峰壁,还能看到第四纪冰川的擦痕。
石床峰在西海西南,石柱峰与松林峰之间,海拔1574米。“上有石床横陈,长丈二,阔五尺,如白玉琢成,其平如砥,行住坐卧皆宜。又有紫石床三、碧玉枕三,相传为容成、浮丘二仙侍帝寝息之所”(康熙十八年《黄山志定本》)。元人汪珍有诗:“拟约闲云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仙翁何处归来晚,风撼松花满石床。”峰下有石室,深约30米,俗名观音崖。室内有观音打坐石。
金炉峰在合掌峰的皮篷景区内,不在72峰之列,海拔1560米。峰如金炉,峰壁凿有石级,游人可登峰揽胜。附近有36小峰环列,环境清幽异常。
西海群峰位于黄山西部的西海门,是风景区中最秀丽、最深邃的部分。西海群峰,海拔多在1550米左右。从北海行两里至西海排云亭,可见无数山峰坐落于深谷之中,直插云霄。其中,知名的有双笋峰、尖刀峰、飞来峰,石床峰。“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清人汪天与诗)。大峰磅礴,小峰玲珑。每当云雾萦绕时,层层峰峦,时隐时现,好似片片樯帆,点点孤岛。近观有“仙人晒靴”、“仙人晒鞋”、“武松打虎”等石景;远眺有“仙人踩高跷”、“仙女绣花”、“天狗望月”、“文王接车”等奇观。因不属72峰,故统称为西海群峰。左、右内侧的山峰,也称左数峰、右数峰。

望仙峰在石笋矼西北,海拔1544米,峰名由神话传说而来。旧传轩辕黄帝与浮丘公、容成子在黄山炼成灵丹,服后成仙。空中响起弦歌,三人升天。侍从攀住龙须,亦想随之而去,然而龙须折断,从空中坠落。据说龙须岩的龙须草,即由此而来。峰下为太平县望仙乡,峰西有弦歌乡、弦歌洞、弦歌溪,都因此传说得名。
一品峰近望仙峰,海拔土535米。整座山峰,形如品字,故名。
老人峰在天都峰东侧,海拔1530米。峰顶有巨石如人,摩肩接踵,向天都峰攀登,名为“五老上天都”。前面一石为五老之首,作前导状,称老人峰。明人许楚记游:“峰小而锐,壁立无阶。即攀茅挽葛而上,遇险必矜慎置足。”对面朱砂峰北,有高矮两石如人,亦称老人峰。
鸡公峰在北海去松谷庵的途中,海拔1520米。峰如雄鸡,伸颈欲啼,故名。附近有书箱、宝塔、骆驼诸峰,形象生动,巧夺天工。
仙都峰在丞相源东、布水峰西南,海拔1513米。旧有仙道传说:此峰乃是神仙境界,时有“彤云拥簇,白鹤飞翔”,故名仙都峰。清人陈恭有诗:“忙得秦皇汉武求,只因蓬岛与瀛洲。何如浑却仙人迹,牧竖樵夫许共游。”
棋石峰在白鹅峰南,海拔1512米。北接贡阳山,东为石门峰,西为平天矼。四面景物,各有特色:北奇峭,南敦厚,东幽深,西隐秀。旧传唐天宝年间,有人在此拣到许多形状相同的石子,以为是黄帝与浮丘对弈所遗留的棋子,故名棋石峰。清人宋定业有诗:“人世围场遍九州,千年狠石赌孙刘。只见峰顶棋枰在,烂尽樵柯局未收。”今辟为北海宾馆区,峰下为棋石源。
清潭峰在逍遥溪北,与紫石峰相邻,近百丈泉,海拔1512米。峰上有布水源,下泻为百丈瀑。潭泉汇成清潭,潭水溢入逍遥溪,峰以潭得名。清人贾有福有诗:“净逼清霄彻底看,碧琉璃下雪翻澜。重岩细细花如镜,纵近温泉骨亦寒。”
上升峰连仙人峰,近靠始信峰,海拔1510米。因常有云雾拥簇,冉冉上升,故名上升峰。旧传仙人阮公在此峰升天,故又名阮公峰。
九龙峰位于仙都峰南,海拔1510米。峰势蜿蜒起伏,如九龙相缠。峰下有九龙岩、九龙洞和九龙源、九龙溪。
叠障峰在松谷庵南,九龙峰东,海拔1500米。峰壁高下层叠,峰形犹如屏障,故名叠障峰。宋人有诗:“架空睥睨三千界,叠起稜层十二楼。明月上来遮不得,翠光浮动万山秋。”峰下有石乳岩,岩中长滴石乳,俗称滴水岩。

牌坊峰在西海门左群峰中,位于仙人晒靴的右下方,峰状如一座石牌坊,故名。此峰海拔1500米,不在72峰之列。
钵盂峰又名掷钵峰,在天都峰东,近炼丹峰,海拔1496米。峰腰与天都相连,峰上有巨石如覆钵,似从天都峰上掷下,故名。宋景祐《黄山图经》载有东国奇僧在此掷钵的传说。俗又有木鱼峰名。清人张鹏有诗:“谁家白足僧,作此天际想;高钵矗丛霄,烟云足供应。”
五老峰在望仙峰下,海拔1485米。峰顶裂开,耸立如五老人,故名。
引针峰在芙蓉峰下,海拔1481米。峰顶细石竖立,上有裂缝,状似金针倒插。峰下有大、小洋湖。
石柱峰位于东海之西、云际峰北,海拔1477米。山峰如削,插地撑天,峰下为石壁源。
驼背峰在狮子峰北面,海拔1469米。峰腰突出,状似驼背老人。
桃花峰位于紫石峰南面,西连云门峰,海拔1460米。早先峰上多桃树,四月间,由峰麓向峰顶开花,如同锦霞,分外艳丽。繁花谢时,落红满溪,称为“桃花浪”。峰下为桃源,隔溪为汤泉。桃花溪水经白龙桥汇入汤泉溪。峰麓有桃源宾馆、岩音小筑、观瀑楼等建筑群。
布水峰位于黄山东麓,仙都峰东北,海拔1459米。康熙十八年《黄山志定本》记载:此峰瀑布,飘曳如练,高出云端。云卷峰隐,布水亦隐。明人陈恭有诗记其胜:“谁将飞沫挂危峦?长使穷黎穿眼看。我欲制成真帛练,年年被与此山寒。”古人有“布水峰之奇,奇以云”之评说。
合掌峰近青蛙峰,在石门源,海拔1455米。峰状如僧人合掌膜拜,故名。
青蛙峰近白鹅峰,在石门源,海拔1695米。峰上一石挺出,形似蟾蜍,石色青翠。
容成峰西连鳌鱼峰,东近云际峰,海拔1450米。旧传为容成子游憩处,故名。又因峰形如钟,俗称钟峰。峰上有容成洞,峰下有紫烟源,源下为容成溪。
卧云峰在黄山东麓,近槛窗峰,海拔1438米。此峰高峻,常隐入白云之中。峰头云雾,常终日不散,故名卧云峰。
骆驼峰在书箱峰、鸡公峰之间,海拔1436米。从十八道弯观赏,峰形酷似骆驼,故名。此峰不在72峰之列。

眉毛峰北连钵盂峰,西连紫石峰和清潭峰,海拔1430米。从黄山大门眺观,峰骨状如眼眶,其上松树高大茂盛,形如眉毛,峰因此得名。
书箱峰近鸡公峰,与宝塔峰隔谷相峙,海拔1386米。由于峰壁裂隙如格,从松谷庵道中观望,酷似书箱,故名。
朱砂峰在青鸾峰南,于慈光寺抬头可见,海拔1370米。此峰纯石,宛如削成,在赤色的山岩上,间生着苍松。月光映照,色彩绚丽。峰半岩壁,为朱砂岩,岩上有朱砂洞。旧传轩辕黄帝与浮丘曾在此采朱砂炼丹。峰下有朱砂源、朱砂溪,均因岩壁赤色和传说而名。
芙蓉峰位于松林峰西南,东连磨盘峰,西为探头峰,海拔1335米。峰势峭拔,形若芙蓉。唐人程杰有诗纪胜:“谁把芙蓉云外栽?亭亭秀丽四时开。清宵皓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峰南有芙蓉岭,下有白马源。
宝塔峰在书箱、望仙两峰间,海拔1314米。从松谷庵登山,往狮子林途中,有盘道绕过此峰。峻峰矗立,状如宝塔。
松林峰位于平天矼西北,北连丹霞峰,近排云亭,海拔1310米。峰下苍松盖顶,极少有杂木,故名松林峰。峰下有松林溪和黄连源、石榴源。
石人峰在莲花峰西北,近石柱峰,海拔1310米。山峰秀丽险峻。峰顶有石,形似两老者对坐。石人“高不逾丈而下临百仞”。明人陈恭有诗:“日日烟霞望里收,项强曾有一低头?高岩独立真千古,愧杀人间软美流。”
探头峰在芙蓉峰西,下有小洋湖,海拔1234米。山峰峥嵘,顶部如人抬头探路,故名。
槛窗峰在黄山东麓,卧云峰南,海拔1222米。远瞰可见峰壁数洞,透过洞穴,能见隔山之光,形若天窗。
罗汉峰在丞相源云谷寺东,近仙都峰、仙灯洞,海拔1157米。峰多奇松,粗壮高大,状若罗汉。
采石峰在飞龙峰西,海拔1122米。峰下巧石玲珑,多白石如玉,瀑布沿峰壁飞下,冲击岩石,澎湃如雷,宛如采石之声。峰有龙岩、白龙源。
紫石峰近青鸾峰,与桃花峰隔溪相峙,海拔1122米。整个山峰为紫色的花岗岩体,峰麓有汤泉。古人形容为:“紫石峰下藏太阳,不施炉灶自成汤”。峰由汤泉而著名。清人黄元治有诗咏景:“天都垂右臂,委折如蛇腹。迤南忽昂首,紫石峰矗矗。朱砂驻其颜,汤池濯其足。高下一千仞,以骨不以肉。缝罅几百层,层层怪松绿。紫崖既峭直,绿荫乃横覆。间色如锦绮,霞映逾夺目。”峰下为汤泉溪,溪畔有黄山宾馆等建筑群。
轿顶峰民国《黄山指南》记载,轿顶峰有两座,一为浮丘峰,俗称轿顶峰,另一座在松谷道中,刘门亭对面,海拔1032米,峰状似轿顶。
枕头峰在松谷庵对面,海拔1005米。峰头有石如枕,清人张历游此题诗:“明山多奇书,不入世人目。我欲移石枕,玉简从头读。”
醉翁峰在玉屏峰西,海拔1004米。旧名黄泥尖。此地景物佳秀,前人评说:“醉翁至此,宜其意,不在酒也。”醉翁峰名,由此而来。
道人峰近醉翁峰,海拔988米。由道家传说得名。
香炉峰在丞相源,海拔945米。峰状似香炉,峰头常有云雾飘逸,犹如香炉上轻烟缭绕,故名。
夫子峰与轩辕峰相对,南接神仙洞,东为碧山湖,海拔775米。峰腰大小山洞七个,峰东有太白书院旧址。此峰别名为夫子尖,蜡烛峰。
马鞍山连眉毛峰,海拔750米,不在72峰之列。从温泉至云谷寺的公路中途,汽车绕此山而行。山小,呈马鞍状,故名。登上主峰,可南观桃花峰,北眺香炉峰。
磨盘峰近芙蓉峰,海拔649米。峰状如磨盘而得名。从辅村远眺,又似笔架。
附录:峰序表(海拔高度以区域航测图高为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