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徽州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境内山、水、洞俱有,绮丽多姿,载誉古今。古迹名胜遍布,质朴典雅,独具特色。全区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4处,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徽墨、歙砚、漆器、竹编等传统工艺别具一格,“祁红”、“屯绿”等土产品驰誉中外,极受广大游客珍爱。
1979年以前,徽州众多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开发和利用。1979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视察黄山,对发展徽州旅游事业作了重要指示,从而开创了徽州旅游业的新局面。在经济改革中,中共安徽省委把建设发展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作为振兴中华,建设安徽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1985年,徽州开始走“旅工农”的路子,按照“保护第一”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开发,增建服务设施,改善旅游交通,使旅游业有了较快地发展。
至1987年,全区先后投资2.19亿元,用于旅游建设、资源开发和景点修复,已初步形成黄山、齐云山、太平湖、屯溪山城、歙县文化名城、黟县古民居、石台溶洞、新安江,以及牯牛降、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等十大景区,一个以黄山为中心的旅游有机体系已初具规模。皖赣铁路横贯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屯溪机场正在扩建,新安江航道直通浙江千岛湖、富春江。全区拥有各类旅馆300多家,床位3.1万张。还先后建立23个旅行社,其中接待入境旅客(即外国人、外籍华人、华侨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旅行社6个,并配有车辆、翻译人员,为中外游客提供服务。
旅游资源的开发,服务设施的日臻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1978年,至徽州旅游的只有28万人次,至黄山的游客不足20万人次。1984年,至徽州和黄山的游客分别达到97万和120万人次。截至1987年,全区四年共接待游客1228万人次(内黄山接待534.4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46.69万人次。旅游收入逐年增加,1984年至1987年总收入为2.45亿元,创汇499.59万美元。
(一)自然景观
1.名山
黄山秦称黟山。传说黄帝曾在此修身炼丹,遂于唐天宝六年(747)改名黄山。它雄踞皖南,绵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市之间,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景区精华部分约154平方公里。为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山岳旅游胜地。黄山雄伟秀丽,习称有36大峰、36小峰,实际层峦叠嶂,不可胜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千米以上高峰有7.5座。主要风景有被誉为“四绝”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以及36源、24溪、15泉、3瀑等。黄山景色四季各异,朝夕有别。春季繁花似锦,五彩纷呈;盛夏翠谷涌泉,绿荫映地;金秋丹枫如火,山花溢芳;严冬雾凇冰褂,雄奇雅洁。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登游黄山,称赞“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还是一座生物宝库,森林覆盖率达65%,有野生植物1452种,动物552种,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建国前后,黄山均设有管理机构,黄山风景一直保存完好。1979年黄山正式对外开放后,除已形成温泉、玉屏、北海、云谷、松谷5个景区外,先后开发了北海新景点丹霞峰、后海新景点芙蓉居,重建了慈光阁。1984年开通从半山寺到天都峰1000米的石阶路。1986年6月建成云谷寺到白鹅岭(北海)6.5公里的空中客运索道。同时,还新建一批设施完善、能满足各层次游客需要的宾馆。到1987年,全山建筑总面积已达13万平方米。
齐云山开发于晋,古称白岳。位于休宁县城西15公里处,景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因共“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明嘉靖年间改名齐云山,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景区。境内峰峦四起,峭壁耸立。有36奇峰、72怪岩、24泉,以山奇、石怪、水秀、洞幽称胜。宫观道院点缀其间,碑铭石刻星罗棋布,构成了“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据传清乾隆皇帝曾赞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徐霞客、唐寅、海瑞、戚继光、郁达夫等都曾登临齐云山,留有许多佳句墨宝。山上原有摩崖石刻、碑铭等1000余件,现尚存500余件。齐云山自唐代即有道教活动,为江南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昔日雄丽的玄天太素宫,“洞天福地”等古典建筑毁于“文化大革命”,遗址依稀可见。齐云山景点集中,气候宜人,物产丰盛,交通便利,是皖南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1981年,齐云山成立管理处,兴建修缮了玉虚宫、罗汉洞、香炉峰、栖真岩等道观和景点,对文物古迹、遗址等采取了保护措施,并建成一批旅社、饭店等服务设施。
小九华山位于绩溪县荆州乡东北部,距县城50公里,是我国佛教圣地九华山的一个分支。“传为九华山地藏王曾在此苦修,故名。”境内山势突兀,谷壑深邃,涧水蜿蜒其间。四周山峰峻峭,主峰呈半岛状。东北面200米处有一危岩,倾斜成三叠,势欲飞坠,岩下瀑布飞溅,深潭幽碧。主峰西北侧200米处的河湾中,突起一石丘,丘上有高39米的奇峰拔地凌空,顶尖侧锐,微曲成弧,龙须草生腰间如垂缨,形如大刀插地,故名关王刀,又名关刀峰。此外还有“梅岗听雷”、“狮嘴啸天”、“双溪烟雨”、“五龙夺珠”等十景。明崇祯年间(1628~1635),逐步改建、扩建原有庵堂,依山傍势建造殿塔,亭榭,有地藏殿、银屏寺等,内供佛像100余尊,配有名人书画。“文化大革命”中古迹被毁,现仅存僧房。小九华山又是革命纪念地。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民国32年(1943),银屏寺住持张银祥毅然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民国36年被捕牺牲。解放后这里建有张银祥烈士墓。
清凉峰位于绩溪县,歙县和浙江省临安县交界处,是天日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1787米。1953年下半年,经国家组织有苏联专家参加的勘察队勘察,据其气候特点命名为清凉峰。从主峰到北隅的石柱峰一带,奇峰林立,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余座。较为有名的有野猪岗、奇松岗、鲫鱼岭、戏台顶、黄石口崖等。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木本植物达400余种,其中国家珍稀植物有2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数十种。境内有奇岩、怪石、幽谷、古松等景观和山中台地、峰顶小平原等胜境。晴日登峰,可观云海和百里山色,有时可见五彩纷呈的“佛光”。
牯牛降位于石台县、祁门县接壤处,最高峰海拔1727米。峰顶一巨石酷似牯牛,相传由此得名。境内群峰竞秀,沟壑纵横,森林茂密,云雾缭绕。古木苍劲多而集中,怪石、银藻甚多,并有独特的云海、云河、云湖。“佛光”经常可见,有时持续时间可达1小时左右。晴天登山,可远眺黄山、九华山和长江。山上天然植被保护较好,资源丰富,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被誉为“动植物天然宝库”、“未被开发的黄山”。
江南第一关又名逍遥岩,位于绩溪县伏岭乡东部,距县城25公里,海拔424米,是一处天然的关隘。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曾率军经此关攻取昌化,赞为天险,遂命名。关内岩石陡峭,奇形怪状;高峰耸立,南北夹峙;大壑幽深,涧溪长流。北岩石壁凿有1400多级的栈道,宛若天梯,顶端一孔现天,即为关口。右侧深涧中,一川乱石,涧水冲泄其间;跌宕喧啸。关门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以4根大石条错架于天然的石柱上而成。楣石西面镌刻“江南第一关”5个大字;东面镌刻“徽杭锁钥同治二年里人建造邵道棠题”等16字。关东万山叠翠,耸入云天,关西百仞涧渊,深不见底,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关门之东有施茶亭,亭旁岩刻有古道小史。关门东侧有供行人避雨的拱顶石亭。江南第一关还是一处革命纪念地,民国23年(1934)农历十月下旬,寻淮洲率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4000多人经过这里。民国34年(1945)春节,绩溪县荆州建立红色革命政权,派有民兵扼守此关,国民党军队52师进犯荆州时,曾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激战。
2.幽洞
古城岩位于休宁县城东4公里的万安镇东部,又称万安山、万岁山、万寿山。“寿山初旭”昔为海阳八景之一。隋末汪华起兵攻占郡地及附近州郡,称吴王。大业十二年(616)一度迁新安郡府于此,山顶有“汪王故宫”遗址。汪宫左侧有象峰,巨象蹲伏,长约7米,下有石门夹峙,如双鹅颈探崖内。石门下沿小溪(五里渠)有石板路,竖有巨型石牌楼,上镌“越国古城”,为纪念汪华而建。汪宫正前,雄峙汶溪水滨的狮峰,巅有巨崖悬突,崖顶略平,不足10平方米,可供憩息和远眺,外缘少有人临,因称炼心石。狮峰麓水滨,旧有精致园林,名半亭。峭岩多题刻,半山石壁有方竹,炼心石下石岩有棋室。半亭下有清冽水潭,旧称放生潭,有董其昌题刻“鱼乐国”三个径尺大字。潭中鱼体形腴硕,以红鳍鲑鱼最为名贵,称“神鱼”。狮峰左侧的文笔峰,巅有七层古塔,塔下有明代“还古书院”遗址。古城岩东麓有九墩十一孔石拱桥,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
蓬莱洞又称蓬莱仙洞。位于石台县城东北9公里的贡溪乡杜村。洞口直径2米许,洞外奇石嵯峨,林木掩映。传说蓬莱仙子偏爱这里的旖旎风光,移居于此,蓬莱仙洞由此得名。洞全长3000多米,分天、中、地三洞和地下河四层结构,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主要景区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送客厅等。以通明宫最大,可容千余人;瑶池最奇,石乳、石幔、石笋、石花、石柱比比皆是;迷仙宫最趣,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立体山水壁画”、“王母瑶池”、“海石花”和“天丝”,堪称洞中四绝。洞内泉水涌流,终年不断,空气清新,四季恒温。洞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宏伟壮丽,幽幻奇特。历代文人曾赞吟此洞“天开玉洞欲为题,此地桃源路不迷”;“晓看真气双龙合,晚眺仙台万象低”;“古洞苍然被紫烟,何年此地驻神仙;我来不敢高声语,恐有群真下九天”。
鱼龙洞又称鱼龙宫。位于石台县六都乡鱼龙村,距县城65公里。洞长5000余米,已开发1800余米,最宽处50余米,窄处仅2米。洞口呈鳄鱼嘴形,钟乳倒垂,下为深涧,溪流澄碧,声如丝竹。梅雨季节,泉水涌雪,声似洪雷。乘竹筏入洞,初极狭,行不远,一帷幕状钟乳石垂于前,仿佛洞穷水尽。帷幕下有一椭圆小洞,可允一人佝偻而过。出此口,洞身豁然开朗,高、宽皆10~13米。行数尺,一圆形巨石由洞顶直插水底,石上花纹密布,如天工镌刻。过此石,洞呈藕状,两岸奇石纷列,惊心夺目。水中有海岛状洲渚,两岸小径构筑平整,彩灯辉映,奇幻迷离。过七节藕形水洞,地势渐高,有可容数百人的石洞,一缕亮光由洞顶小孔射入,游人可借小孔仰望天光云影,美不胜收。洞内主要景点有莲花、玉柱、狮子、海螺、仙人弈棋、银燕击钟、三象吸水、莲花池、玉竹林等。前人游洞纪胜甚多,明人何尹赋诗日:“清泉出幽壑,红日映苍岩;绝妙鱼龙洞,尘壤别一天”。
慈云洞位于石台县城东北7公里的七里乡园坑村,洞长3000余米,已开发1500余米。洞内石笋、石幔遍布,景象万千;地下河蜿蜒而出,水声潺潺。全洞主要景点有蟾蜍望月、流水穿云、银河天落,雪拥玉门、七音响石、广寒春暖等14处。以三色麒麟为胜,集赭、黑、白三色于一体,披毛卷尾,神态逼真。
神仙洞位于黄山市新明乡樵山。洞长3000米,南北贯通,现已开发千余米。有蟠桃园、兜率宫、灵山、瑶池等9处100多个景点。洞内钟乳林立,各具情态,洞中有洞,曲折廻环;下有湍流、龙潭,上有挂瀑、卷帘,碧流与乳石互映,熠熠生辉;雾霭袅袅,扑朔迷离,宛若仙境。
梅家洞位于绩溪县金沙乡北部的阳乐坞山腰,离县城35公里。传说宋朝金沙一梅姓大户得罪了朝廷,被降旨灭族,梅家300余口避匿此洞,为官兵侦悉,全部斩杀。后人遂称此洞为梅家洞。洞口呈拱形,高3.5米,宽2.5米。洞壁似用大小不等的黑色砖块砌筑,缝间有钟乳溢出,似石灰嵌缝。洞有四进,第一进特大,拱顶高约7米,宽近4米,深36米。拱顶和洞壁有钟乳溢出,如蟠龙走壁。通过长约2米、径30厘米的小窦,便为第二进,为瓶状圆洞。再匍行经7米长的窄道,进入第三进。此进似两个葫芦合并,中有圆门相通。第四进为曲肘形,内洞容积不大,仅可容10多人。四洞之间有窄窦相连,形同莲藕。
3.秀水
太平湖位于黄山,九华山之间,水面8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于1972年建成。宽阔处烟波浩渺,恰如太湖;狭窄处明镜如画,又似漓江。两岸群山蜿蜒,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湖中岛屿、湖汊、港湾,星罗棋布,奇幻莫测。湖光山色,优美宜人,有“皖南翡翠”之称。不仅可供游客水上泛舟游览,还可开展垂钓、游泳等水上娱乐活动,是旅游,疗养的胜地。
丰乐湖又称丰乐水库,位于歙县丰乐河中游,建于1977年,是一个狭长的人工湖。直抵黄山的公路绕其西岸而过。沿湖两岸,翠峰起伏,粮田梯地连绵。湖上泛舟,但见湖波荡漾,翠微倒映,绿洲芳甸,粉墙青瓦村居,掩映于葱郁的树丛之中,极富山区田园情趣。丰乐湖大坝高54米,坝顶中段有5个溢流孔。俯瞰坝下,羊肠小道,绵延如带,一脉细流,时隐时现。每逢山洪暴发,溢洪道排泄不及,余水即经溢流孔下泄,跳落到远离坝基数十米的河中,刹那间飞流直下,山鸣谷应,蔚为壮观。丰乐湖畔容溪附近的金义山有炼丹亭亭基,山间深谷曰仙人坞,传说为古代道士容成子炼丹修道升天之处。
新安江历史上曾名徽港(溪)、浙江、渐江(水),是徽州连接浙江的重要水上通道,曾被誉为“徽州文明的摇篮”。江流清澈妩媚,千廻百转于崇山峻岭之间,构成一册奇妙的山水画卷。历代文人雅士泛舟江上,为之写下许多赞美的诗篇。如沈约的“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李白的“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等等,都是对新安江的真实写照。游览新安江,既可领略山村野趣,饱尝水乡风采,还能一览众多的人文名胜。处新安江上游的屯溪市,是一座古老的美丽山城,为全国甲类对外开放城市,市内有闻名的老街和众多的古迹。顺江而下,有宋代“程朱理学”创始人程颐、程颢的祖籍篁墩;有屹立中流峻伟奇丽的小南海;有清代“父子尚书”曹文植、曹振镛的故里雄村。新安江的浦口江畔耸立的将军山,是隋文帝的骁将蔺亮屯兵镇守处,山上有将军祠。处新安江下游的深渡镇,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旧式街衢和水陆码头。新安江还造化了有利于花果生长的小气候,名花佳果遍布两岸。歙县朱家村附近的卖花渔村,是徽派盆景花木的主要产地;南源口一带盛产窨制茶叶的珠兰花、白兰花、茉莉花,号称“三花之乡”。渝潭、漳潭、绵潭是驰名中外的“三潭”枇杷产地,号称“枇杷之乡”;街口一带是闻名遐迩的“柑桔之乡”,其中“三口”(街口、溪口、正口)蜜桔为果中上品。沿江两岸辟有许多山翠果香的观光果园。从新安江乘船,可直抵千岛湖,进入富春江,是沟通沪、杭的水上旅游线。
(二)人文景观
1.古塔拱桥
长庆寺塔位于歙县练江南岸的西干山下,塔前原有长庆寺,建于北宋重和二年(1119)。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塔顶被雷电击毁,后几经修缮,主体仍不失原貌。塔七层,实心方形楼阁式。第一层有木廊,四面辟有券门,门洞内置有石雕莲瓣佛龛。第二层以上,墙面中间均隐出窗券,墙面绘有彩色佛像,塔檐上各悬铁马,随风作响,悦耳动听。
新州石塔又名大圣菩萨宝塔,为石制五层佛塔,位于歙县城北部(现歙县二中校内),建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塔高4.6米,呈八面形体,全用赭色麻石凿砌而成,每层均有棱形石檐。第三层有一焚纸烧香的炉窟,左右两则均镌有大“佛”字,正背两面为铭文记事。第四层八面均有如来佛神位字样。第五层为剥落的如来神像浮雕。整个石塔没有花纹图案装饰,简洁朴实,庄重古雅。
文昌塔位于旌德县城中心。始为文昌阁,建于明嘉靖初年(1522)。后复建易阁而塔,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建成五层八角塔,塔基纵横10米,从石基至塔顶高30米,塔身外径6.8米,砌砖厚1.5米。塔内为木结构,每层铺以木楼板。循梯而上,可达顶层,凭门四顾,可览全城景色。塔顶镇以铁盔,八角悬有风铃,随风铮铮作响。
巽峰塔位于休宁县城南玉几山东翼,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塔高35米,八角七层,砖砌楼阁式。每层有四个拱门,内置168级盘旋梯道,上达顶层风格酷似膏代佛塔。塔内绘有众多壁画,线条至今仍清晰可辨。
文峰塔位于祁门县城南凤凰山,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知县李希泌倡建。塔为五层六面砖质,石阶110级,盘旋而上,登塔远眺,祁城山光水色尽览。是为梅城十二景之一,谓“塔峦高眺”。
太平桥又名河西桥,位于歙县城西,横跨练江之上,是一座纵列式16孔大型石拱桥。全长290米、宽9米,高9.5米,始建于南末端平元年(1234),为木质结构,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改建为石桥,清代曾多次修缮。桥下为碎月滩,水面宽阔,波光粼粼;桥北远望,黄山莲花峰依稀可见。1969年7月5日遭特大洪水冲击,桥主体巍然无损,仅桥面石板、栏杆毁坏。随后改为钢筋水泥桥面、栏杆,并加宽人行道。在城西公园和太白楼的映衬下,太平桥更显得壮丽多姿。
三溪桥原名乐成大桥,又名南河桥,位于旌德县城北13公里的徽水、抱麟溪、玉溪三水汇合处,是一座11孔的大型石拱桥,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桥长194米,宽6米,两侧石栏排列着160根石柱,每根石柱上刻有荷花,形象逼真。
平政桥位于祁门县城东,是一座5孔石拱桥,始建于元大德11年(1307),明弘治年间重建。桥长77米,宽7米,翼以石栏,两栏有石柱8根。规制宏丽,保存了明代建筑风貌。
屯溪桥又名镇海桥。位于屯溪市西的华山脚下,为6墩7孔石拱桥,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桥体石质坚固,气势雄浑,全长130米,宽6米,桥下横江碧水奔流。昔日水上航运盛时,可远眺青山白帆,彩云霞光,海阳八大景之一的“屯浦归帆”源见于此。
通济桥原名戊己桥,位于黟县城北,是一座3孔石拱桥,始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后几经修建,清乾隆十九年(1754)改称通济桥。桥长32米,宽6米,高7.3米;两侧各设24根立柱和23块栏板,桥短柱窜,结构严谨,端庄古朴。
2.宅居亭阁
三槐堂又称王家大厅,民间俗称“金銮殿”,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丁酉科乡举王经天故宅,位于休宁县秀阳乡溪头村。大厅结构严谨,气势宏伟。原有三进,现存两进仍占地900多平方米。采用砖木结构,有木柱182根,主柱围粗1.4米。两进之间有一大天井,两侧配厅边各有一小天井。三槐堂经多次修理,仍基本保持原貌。
程氏三宅位于屯溪市柏树街东里巷,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三幢住宅的结构和艺术风格大体一致。每宅均为五开间两层穿斗式楼房,前后厢房中间有天井,类似三合院。门楼向内开,门罩朝里做,封火山墙高低错落,覆以小青灰蝴蝶瓦。室内地面为斜铺地面砖。三宅外观简朴无华,内部装饰美观大方,整个建筑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等,都显示出徽州明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司谏第位于歙县潜口乡,为明进士、吏科给事中汪善的宅第。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为砖木结构厅堂建筑。面阔三间,进深8米,木构架用材巨大。瓜柱下木垫、叉手,单步梁和斗拱上,均有精美的雕刻,整个厅堂体现了明初建筑风格。享堂尚存明永乐四年匾额一块。
太白楼与新安碑园位于歙县河西太平桥头,背依青山,面临练水。太白楼是一座两进五开间的双层楼阁,相传为纪念李白访隐仙歙人许宣平而建。现存楼阁为明、清两代重修,1980年又作较大修整,恢复明清时期的结构形式,风格古朴典雅。楼下后进为李白纪念堂,前进和楼上为文物陈列室,藏有古字画、古墨、古砚等。沿太自楼后山而上,为新安碑园,仿照徽州明清间私家园林格局建造,各式花窗洞门临虚而设,可凭游眺。园内砖雕石刻,门窗装折、庭石池岩以至室内陈设,多为旧时遗物。碑园共收藏陈列名人各类碑碣、法帖225方,汇集了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怀素、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董其昌等大名家的手迹珍品。风格各异,摹刻精细,蔚为大观。以陈列于200米碑廊壁龛中的《余清斋帖》、《清鉴堂帖》两套碑刻及拓片最为珍贵。
檀干园俗称小西湖。位于歙县潜口乡唐模村东,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因正门西旁沿溪堤岸曾种植檀花和紫荆,故名檀干园。该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园门前建有双层八角亭,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上各悬铁马。园内有人工开凿的里外两湖,模拟杭州西湖风景。镜亭为全园中心,亭外为一石砌平台,亭内四壁嵌有宋以来苏轼、朱熹、米芾、黄庭坚、董其昌等18位书法名家的长幅书法刻石。檀干园历尽沧桑,除书法石刻外,园内建筑多成残迹。
宝纶阁位于歙县呈坎乡东部,为罗氏宗祠后堂,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是一座三个三开间的带楼阁厅。楼阁为监察御史罗应鹤加建,供收藏“御赐”珍品之用,故名宝纶阁。阁厅宏敞,面阔29米,进深10米,高7米,沿廊有10根并列的巨型石柱,阁楼进深7米,前檐高悬“宝纶阁”巨幅匾额。整个建筑雕工精细,石栏、斗拱、檐柱和瓜柱刻有精美图案和浮雕花带,梁栋上有彩绘,色彩鲜明,风格典雅。
魁星楼位于绩溪县旺川乡石家村西,为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的十七代孙石承谟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兴建。台基高60多厘米,每边长近7米,采用磨光的花岗石建成。楼台四周是4根60多厘米见方的石柱。四边木梁雕有梁眉,安有梁托。楼顶采用花砖砌成一字脊,脊端有凤尾角,正中竖葫芦顶,两边排列着天狗、天马、麒麟各一对,其建筑设计,处处隐寓着对明朝的思念。楼内三面是青砖白墙,正面有6扇花门,上有神座,中为石承谟像,神座上方原悬有“魁星楼”匾,匾上刻有魁星像。楼左侧,仿石守信帅印的长、宽、高比例放大,用石料建成长近7米,宽高各3.5米的“印堆”。楼后南山上,一株明代古松,干粗需三人合抱,参天挺拔,枝叶繁茂。
老屋阁和绿绕亭老屋阁,又名吴息之住宅,位于歙县西溪南乡西溪南村,建于明代中期,是一座占地342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正面是水平形高墙,大门用铁皮包镶并建有水磨砖砌成的门罩,厚实庄重,不事雕琢。阁为三间二进、呈“口”字形的四合院。楼上厅堂宽敞,沿天井四周有一圈齐整的栏板,雕有精美的飞禽走兽和花朵,还设有带扶手的“飞来椅”(雅称“美人靠”)。楼上房壁均以芦苇编篱,外敷泥土、石灰,紧密牢固。老屋阁东南边为一池塘,池畔建有绿绕亭,亭呈方形,始建于明初,景泰七年(1456)重建。该亭飞檐下的雕饰木纹,月梁上包袱形的彩绘图案,典雅工丽。亭东南临池一侧,置有“飞来椅”,可近观繁茂场圃,远眺绿茵田畴。明著名书画家祝枝山曾作《东畴绿绕》一诗赞咏。
古谯楼歙县城内有东南两座谯楼,宏伟壮丽,风格独特。“东谯楼”又名阳和门,位于解放街头,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共三层。大梁柱架于石墙上,楼顶飞檐高瓴,街道贯通其下。南谯楼位于古县衙(今县人民政府)对面,三层三间,下为门阙,两壁各立大木柱13根,建于隋末,宋宣和年间重建,明弘治十四年(1501)重修。两座古谯楼历经数百年,至今依然特色独具,蔚为壮观。
六角楼原名太宇亭,位于黄山市甘棠镇下街头,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崔宪所建。楼三层六角,砖木结构,高23米,占地65平方米,美观古朴,气势雄伟。下层楼座镶嵌的17块青石麻布底浮雕,人物花鸟,丰姿多采。楼墙所用“花砖”是制坯时掺用石灰混合而成,质地坚韧,平滑如镜,砖面图案细致精密,形似大理石。各种造型雕绘,显示了明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3.宗祠牌坊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古称龙川),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龙川是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的故里,胡氏宗祠因奕世尚书而建。祠堂座北朝南,前后三进,建筑面积为1146平方米。祠前为近百平方米的广场,房屋场基和广场的地面、阶墀、栏杆,全用花岗石砌成。前进是22米宽的高大门楼和宽敞的天井,天井亦用花岗石铺成。中进为正厅,是家族举行祭典的地方,由14根围粗1.66米的银杏树圆柱架着大小19根冬瓜梁构成。梁托上雕有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有龙、凤、狮、虎。正厅两侧有高约4米的落地窗门数十幅,均刻有莲叶、荷花,千姿百态,组成一册绝妙的莲荷画卷。后进为寝室,上下两档,中间一狭长天井,窗门雕有多式花瓶。
舒氏余庆堂位于黟县屏山村,是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建造的五开间大祠堂,占地600多平方米。大门正面是水平型高墙,墙上用水磨砖砌成双柱三楼贴墙牌坊,高约10米,砖柱呈棱形,月梁砖雕细镂,简朴大方。祠堂三进,主要构架均为银杏木,大柱直径60厘米。梁头柱间斗拱、梁下替木,瓜柱均镂有花饰,檐下一排斗拱,层层叠承,形成藻井,较完整地呈现出明代建筑风格。
程氏宗祠位于屯溪市东率口,为南北朝名将程灵洗的行祠。行祠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学士程敏政曾作记,述其“为正堂四楹、东西庑八楹、门屋四楹。前瞰石溪,右临水渠”。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增设寝室四楹,广厦回廊,横贯钩连”。现堂、屋、廊、庑俱存,建筑宏伟,颇为壮观。
许国石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歙县城阳和门内。明万历十二年(1584),为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歙县人)所受“恩荣”而建造。石坊平面呈长方形,正面三楼四柱,南北长11.45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四面八柱,各连梁枋。整个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通体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回石,用料巨大厚实,八根柱子各为50厘米见方、7米多高,12只威猛传神的石狮倚柱雄踞于石基之上。立柱、梁枋、匾额、斗拱和雀替,均饰以精美的雕刻。石坊内外匾额的题字,为馆阁休擘窠书,相传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手笔。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富堨乡棠樾村首石板大道上,由东至西排立着7座石牌坊,故曰牌坊群。由东至西的一连5座同式三间四柱三楼冲天柱清代石坊,分别旌表“忠、孝、节、义”和“贞节”人氏。进村后,在鲍氏祠堂前两侧,各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明代石坊,是旌表“慈孝”人氏和“孝子”的,形制粗壮简朴。在群坊之间建:有“骢步亭”,匾额为清代书画家邓石如所书。牌坊群岿然伟立,集徽派石雕、砖雕为一体,具有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
胡文光石坊位于黟县东源乡西递村前,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石坊为四柱三间四楼单体结构,高13米,宽9.6米,通体为黑色大理石“黟县青”。中间两柱前后饰有两对高达2.5米的倒卧石狮。一楼月梁粗壮,刻以镂空浮雕,精美而古朴,两侧嵌以石雕花窗;中间横梁,前后分别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和朝列大夫胡文光”等文字。二楼中间,西为“胶州刺史”、东为“荆藩首相”八个斗大双钩楷字,书体遒劲。三楼中轴线上镌有“恩荣”二字,两旁衬以盘龙浮雕。从二楼至四楼左右两间和顶端,流檐飞脊,脊头鳌鱼触须晕动,四根石柱的东西两面共有12个丁字拱,托着12块人物石雕。整个石坊造型奇伟,雕刻精湛,风格古朴。
胡文泺石坊

4.古镇遗迹
屯溪老街屯溪老街是历史上形成的一条商业街,以其传统的商业店面,保持明清遗风的徽派建筑和朴厚的石板路面而闻名。老街全长1272米,其中步行街895米,宽4.8米至7米不等,路面全为浅赭色石条,具有浓厚的山区古镇特色。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桁栅、楼板等组成的两层立体木质结构。店铺两侧多为马头墙封隔,门面宽约3~6米,入内连续多进,以天井相连,是典型的前店后坊(库)、前店后户(宿)的传统格局。近年来,老街逐步恢复传统店号,如久负盛名的“同德仁”国药店、“程德馨”酱园、“同益”食品店等金字招牌重放光彩。老街还辟有一段长200米的“古代街”,设有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古风犹存。游览屯溪老街,可购得“屯绿”、“祁红”、“黄山毛峰”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文房珍品,还可品尝闻名的徽菜佳肴。
西递古民居位于黟县城东8公里的东源乡西递村,建于宋代。村落周围群山连绵,清溪萦回。村内现存122幢清代民居建筑群,栉比联翩,全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马头粉墙,盖以小青瓦。屋前或屋后多有小庭院,地面用颜色不同的鹅卵石铺成图案。不少庭院筑有假山、鱼池、花台。大门框均为精磨的黑色大理石。门楣嵌有砖雕,多为八仙、财神、寿星、松鹤、麒麟,花鸟等图案。漏窗形状各异,嵌有松竹、蔓龙、八宝等石雕。大门前沿多设有稍低的雕刻精致的“莲花门”。横梁和天花板有描金绘彩的装饰图案,梁枋和柱础上刻有祥云、波涛、旭日、仙鹤。花窗花门上的木刻以戏文为主,雕刻细腻,人物栩栩如生。清代知府胡文照故居“大夫第”的临街彩楼,飞檐翘角,栏杆窗扉玲珑剔透,尤引人注目。西递古民居建筑群,较集中地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特色和水平,被国外学者誉为“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东方文化的缩影”。
宏村原名弘村,现为黟县际联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建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是保存清代建筑较多的村落。古代宏村规划布局匠心独具。全村以正街为中心,北围月塘,南附南湖。村内层楼叠院,以青石板铺成的道路蜿蜒曲折。一条近1米宽的清澈水渠,流经各户,俗称“牛肠穿堂”,最后注入南湖。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花园,池边多设栏杆。梁柱门坊雕刻精细,高墙透窗,款式颖异。村旁的南湖,建于明永乐年间,湖面呈弧形,水平如镜,远峰近景,倒影似画。湖畔的南湖书院,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书院正门楼和“湖光山色”书楼等古建筑,仍保存完好。
渐江墓渐江为明末新安画派开创大师,其墓位于歙县城南披云峰附近的西干。此处古时有十座寺庙相邻,故又称“十寺上”。其中兴唐寺、五明寺乃渐江晚年常住之处,死后即葬于寺后。渐江又号梅花古衲,其友人便在墓周广植梅花,以示纪念,故古墓也称梅花古衲墓。墓前用石砌半圆形墓堂,中置石桌、石凳,是游人揽胜小憩的地方。
汪由敦墓汪由敦为清代名宦、文学家,卒后归葬于家乡休宁县溪口乡木干村北,原墓规模宏大,有三层拜台和石墓道,入口处有石华表一对。墓道正中勒有石刻碑文,即传世的《时晴斋帖》,拜台两翼有众多的石人、石兽。现保留有墓前石人一对,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造型逼真。
戴震墓及纪念馆戴震是清代著名考据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卒后归葬休宁县故里,墓建屯溪市南7公里的九山头(属休宁县商山乡),面积约40平方米。该墓系土冢,清逸简朴。墓碑上镌有“隆阜戴氏皇清特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先考东原府君先妣朱氏孺人合墓”等字。墓堂面积约20平方米,堂口宽1.2米,边沿用长条石围砌。墓后层峦叠嶂,苍松滴翠。在屯溪西郊隆阜乡,设有戴震纪念馆。馆址原名“摇碧楼”,民国十三年(1924)戴氏后人辟为“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也称戴震藏书楼)。1983年秋,重新修葺,建立戴震纪念馆。该馆南面临街,北面临河,凭窗眺望桃花洲,远山近水,相映如画。馆藏有书万余册及戴震手迹、“古欢园”楹石等。馆南不远处为戴震旧居地。
程大位故居程大位为明代珠算大师,其故居座落在屯溪市上新率口渠东,是一座两进三问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建于明建德年间,1986年重新整修开放。故居占地500平方米,门楼里外挑檐,曲梁斗拱,马头山墙。室内气氛恬静,陈设简朴。第一进西房为程大位原居室,堂前陈放有程大位石像。楼上明间陈列有《算法统宗》、有关典籍以及中国各式算盘等实物。
陶行知纪念馆位于歙县城内小北街,原崇一学堂旧址。为仿古阁楼式建筑。前临街巷,门洞内收。正厅古色古香,宽敞明亮,左右为小院。楼上通间装窗,四周花窗围护,中间设有“仙人靠”,颇为典雅。馆内4个展厅,展品1500余件,陈列有陶行知生平事迹介绍、纪念题词、著作手稿、衣着遗物等。
陶行知纪念馆

圣僧庵壁画位于歙县城西3.5公里的圣僧山麓,为前后两进三开间小寺庙。唐武德年间高僧慧明居此,善医眼疾,被人们尊称圣僧。庵内两庑有十八罗汉渡海图6幅,大殿后壁有侧坐观音图1幅,后天井左边墙上有柏树图1幅,系明代画家黄柱于万历五年至六年间(1577~1578)所作,为现存黄柱墨迹珍品。享殿须弥座上有金刚经石刻,其题跋为戏剧家汪道昆于明万历七年(1579)所作。须弥座和栏杆上的石雕,刻工精细,图案美观。
太平天国壁画绩溪县旺川村曹氏支祠(俗称“九恩堂”)的墙壁上,绘有太平天国壁画7幅,内容包括进军、攻城、神怪小说故事、俚歌、题字等。其中“攻城胜利图”为墨笔所绘,长2米,高1.5米,是太平军在咸丰十年(1860)首次攻克旌德县城的写实。图中再现当时旌德县城构筑特点,展示出攻城部队行军、架登云梯、肉搏、胜利等情景。还描绘了清官兵长跪乞降、百姓出城欢迎太平军等场面。图中还用墨笔描绘了翼王的印模。壁画质朴稚拙,艺术、史料价值较高。
黟县古衙位于黟县人民政府大院内,是一座占地160平方米的歇山式正方形建筑,系清光绪初年(约1877)重修。古衙既没有庙宇寺观的轩敞古朴,又没有江南民居的精巧美观,但风格独特:重顶翘角,屋顶与房高几乎相等;正面四根柱子立在鼓形石上,支承着厚达50多厘米的梁头挑和额枋;正脊两端微翘,屋低顶重,结构简陋。
胡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绩溪县镇头西北部,遗址地势较高,三面依水,可作天然防护,只一面陆地据有防兽沟,高处加设过瞭望哨,是古人聚居的理想处所。1955年,这里发现石镖、花纹瓦片,经过挖掘,获得一批实物,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后又发现有孔石斧等,收藏于省博物馆。
5.革命纪念地
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园位于绩溪县家朋乡磡头村东南。195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许家朋烈士而建。纪念碑用花岗石制成,长方体,高14米,正面镌“英雄许家朋永垂不朽”,背面刻有英雄主要事迹。沿碑座周围,辟有250平方米的广场,从山脚到广场,铺设2米宽的花岗岩石级,环山树木葱茏茂盛。
皖南苏区江边特区革命委员会(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黟县西北部的柯村。民国23年(1934)8月,中共太平中心县委发动柯村农民暴动,一举推翻国民党地方政权。同年10月,在柯村柯氏宗祠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皖南苏维埃政府。1977年,黟县人民政府整修柯氏宗祠,恢复原貌,并在祠内陈列革命文物和图片,展示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歙县岩寺镇,民国27年(1938)2~4月,原南方赣、闽、粤、湘、鄂、豫、皖、浙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先后到达岩寺镇集中。4月,新四军军部由南昌迁驻岩寺。7月,军部由岩寺移驻泾县云岭。现岩寺镇血防组和金霁时宅,为当时新四军军部的驻所,叶挺、陈毅等曾在此工作、生活。岩寺桥北向墙上和琶塘,现仍有当年新四军书写的抗日标语和二支队的布告。
中共皖南特委旧址位于屯溪老街69号,为砖木结构的二层临街旧式楼房。这座楼房原为“合记春”中药店,正门与相邻店面相仿,整个建筑属前店后宿格局。一进是店堂,二进是三室一厅,前后楼全是阁房。民国22年(1933)冬,方志敏派李杰三等人到屯溪秘密组建皖南特委,特委机关设在“合记春”店内,李杰三等人住在楼上,直至民国24年,特委机关遭敌破坏。1987年,屯溪市人民政府将这座楼房按原貌作了整修,设立纪念馆,陈列有百余件图片和革命文物。
附:参观、考察点
屯溪茶厂座落在屯溪市柏树路31号,建于1950年10月。1960年并入屯溪地区九家私营茶号,改称屯溪茶厂。该厂技术力量较强,设备比较先进,年生产精制茶10万担,为徽州地区最大的国营茶厂之一。驰名中外的“屯绿”主要由该厂加工。
徽州胡开文墨厂座落在屯溪市长青山下,1956年由屯溪四家厂、店合并而成。技术力量雄厚,制作经验丰富,拥有明清以来制墨模具7800余副、700多个品种,其中64副“御园图”墨模为稀世珍品。该厂仿制传统古墨,不断创新产品,现已发展到1000多个品种。1987年又开发六彩龙墨、五彩墨等18个新品种,并投入批量生产。其中黄山松烟胡开文巨墨长60厘米、宽7厘米、厚5.5厘米、重9公斤,被称为“墨王”。
屯溪漆器工艺厂座落在屯溪市郊阳湖。前身为屯溪市茶箱油漆生产合作社,1981年成立工艺厂。现为轻工部定点生产厂,也是安徽省漆器工艺品出口外销的主要厂之一。产品品种有堆漆推光、骨石镶嵌、刻漆、描金彩绘,漆器小件5大类300多个。主要有橱、柜、桌、椅等家具,挂屏、屏风、台座摆饰品和各种碗盘、瓶盒,以及漆砂砚、首饰等漆器小件,现年产7000多件。
屯溪竹编工艺厂座落在屯溪市长干路。前身为屯溪市竹工生产合作社,1982年改名竹编工艺厂。主要生产各种传统的竹编工艺品,有日用品和礼品、花篮、竹席、面包篮、果盘等。该厂设备较齐全,破、分篾基本实行机械化。拥有诸多名工巧匠。年近古稀的方生全师傅技艺超群,能把宽3厘米的竹片破成120~140根竹丝,编制的山水花鸟、珍禽异兽,无不姿态万千,维妙维肖,曾多次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上赢得好评,编制的一对直径1米、高2.1米的花瓶,被日本商人购去作广告样品。
屯溪罐头食品厂座落在屯溪市大庆东路,1958年建厂,是轻工业部出口罐头重点企业,年产量近万吨。1987年又建成我省第一条高频电阻焊罐生产线。主要产品有竹笋、蘑菇、青刀豆、蕃茄酱、枇把、黄桃、雪梨等10多个品种,畅销国内外。
屯溪塑料厂座落在屯溪市社屋前,1955年由屯溪牙刷厂合营后扩建而成。产品品种、产量、质量均居省内首位,为轻工部定点生产厂,主要生产凉鞋、编织袋以及其他薄膜、塑料小件。其中塑料凉鞋就有300个品种。1984、1985年,先后从日本、联邦德国引进两套聚丙烯编织袋生产线,年产量为1800万条。在省创最佳经济效益竞赛中,连续三年夺魁。
歙砚厂座落在歙县城北门。1963年成立歙砚砖雕生产组(后改社),1966年改厂。该厂在继承和发扬徽派砚雕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并逐步扩大更新设备,改手工操作为半机械化操作,产品品种和产量都有较大发展。早在1964年,在广州秋季交易会上,就接受外商订货。1979年起,年生产量达1万余方,出口量约占50%。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座落在歙县城东郊,1956年由四家徽墨作坊、店铺合并而成。1963年,郭沫若曾视察该厂,并留下珍贵墨迹。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由中央主管部门直接拨款为该厂新建厂房,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该厂生产的李廷珪牌徽墨,是传统的名牌产品。厂里除藏有明清以来刻镂精细的墨模500余种外,近年来又推出一批当代著名画家画稿墨模,产品品种已有450多个。1986年又研制成功高级油烟书画墨汁。
休宁中学座落在休宁县万安镇。校园古树参天,环境优雅,一幢幢校舍错落有致地矗立于绿树丛中,休宁中学已有70多年的历史,现为省重点中学。早在民国27年(1938)就建立中共地下支部,培养出许多优秀革命工作者和国内外闻名的专家、教授。建国后,休宁中学教学设备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又新建了科学馆、教学楼、图书馆等,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该校以其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培养人才众多而闻名。
(三)地方名产
1.名茶
黄山毛峰产于黄山风景区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是蜚声中外的极品名茶,居全国名茶之首。外形似雀舌,细扁而稍卷曲,白毫显露,油润光亮,入杯冲泡,汤色清澈微黄,香气馥郁似白兰,滋味醇爽回甜,余味深长。特级毛峰一芽一叶嫩头,谓“一旗一枪”,每市斤约有2.4万个芽头。1986年一级黄山毛峰被选为外交部国家礼品茶。
祁红即祁门红茶,主要产于祁门县。外形紧秀乌润,色泽鲜亮,香气清鲜而持久,似果香又含兰花香,被国际市场誉为“祁门香”。冲泡后汤色红艳,饮之醇和,回味隽厚。祁红以其独特的香味,冠跃世界茶坛,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山名茶,被誉为“茶中英豪”、“康乐饮料之王”。1954年,祁红礼茶就被国务院列为招待外宾礼茶之一。
屯绿即屯溪炒青绿茶,是我国绿茶中出类拔萃的产品。主要产于休宁、歙县、旌德、绩溪、屯溪等地,因历史上集中在屯溪加工输出而得名。屯绿外形匀整壮实,条索紧结,色泽绿润且灰白发亮,冲泡后汤色绿明嫩黄,香气持久,如熟板栗香,滋味醇厚甘美。其品种繁多,主要有珍眉、贡熙、特珍、雨茶、秀眉、绿片6个品种18个级别,还可窨制茉莉、珠兰、玳玳、玫瑰等花茶。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市新明乡猴坑600米以上高山中,是我国烘青绿茶中之极品,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成茶两叶包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形似含苞待放的白兰花,魁体均匀,不散不翘不曲,肥重壮实,色泽苍绿,宛如橄榄,白毫多含而不露。入泡后芽叶上浮,云雾绕顶,清香四溢,滋味浓醇。
老竹大方产于歙县南乡老竹岭一带,是传统的功夫茶,属绿茶类中扁形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外形扁平、匀直、光滑,色泽深绿,与龙井茶相似,但较龙井茶肥大。冲泡后汤色淡黄,香气浓郁,略带熟板栗香,滋味浓醇爽口,叶底嫩匀黄绿,其中“顶谷大方”为大方茶之极品,1986年被选为外交部国家礼品茶。老竹大方还有减肥功效,有“减肥之王”美称。同时对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和心肌梗塞有一定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已把大方茶作为健美茶、清音茶饮用。
白岳黄芽又称齐云山毛峰,产于休宁县齐云山(白岳)。清明后谷雨前采摘,其外形似毛峰,色黄隐翠,白毫显露,一叶包一芽,状如“金边镶碧鞘、碧鞘裹银箭”。冲泡时,芽叶飘浮,朵朵可辨,徐徐下沉,芽挺色艳。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持久,茶味鲜醇,沁人心脾。
松罗茶是我国最早名茶之一,产于休宁县松罗山,属炒青绿茶之条形茶。条索紧卷匀壮,色绿有光泽。冲泡后汤色绿明,清香四溢,味醇厚带有橄榄香,初略苦涩,回味甘甜。松罗茶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化食通便,以及解毒,消炎等有一定功效,有“绿色金子”之称。
歙县花茶是一种再加工的香型茶。用素茶和珠兰、茉莉、白兰等鲜花窨制而成。茶引花香,益增茶味。花茶条索匀齐,叶芽肥壮长秀,色泽深绿光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清明,花形宛如串串珍珠,香气馥郁,滋味醇和,色、香、昧、形齐备。花茶品种很多,主要有珠兰花茶、茉莉花茶、茉莉顶谷大方等。
黄山银钩1972年创制于歙县大谷运乡,以毛峰茶之嫩度,炒青茶之制法,细采精制而成。外形如钩,色彩黄绿油润,高香持久,味浓鲜醇,回味甘甜,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嫩黄完整。1986年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一,1987年被选为外交部国家礼品茶。
2.名果
徽州雪梨产于歙县、休宁县、屯溪市等地,主要产于歙县城北上丰乡,因梨初结时用漆纸包裹,嫩白如雪,故称“雪梨”。徽州雪梨果形美观,皮薄汁多,肉细香甜清脆,品种有30多个,以上丰的金花早、细皮、木瓜梨、涩梨著名。金花早果呈扁圆形,成熟早,梨味甜,汁多、肉细、皮薄,贮运方便。涩梨具有药用价值,制成梨汁、梨膏,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功效。
三潭枇杷产于歙县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瀹潭一带。三潭枇把果大、肉厚、汁多、香甜。鲜果含有丰富的甲种维生素、糖、钙、磷、铁等成分,可生食,也可制作罐头。枇把叶可入药,有润肺化痰、治疗气喘的功效,枇杷品种繁多,以大红袍、光荣、朝宝、白沙著名。三潭枇杷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国内外声誉,民间有“世上三潭枇杷、天上王母蟠桃”之赞语。
三潭枇杷

金丝琥珀蜜枣因外形扁平、金丝细缕,色似琥珀而得名。产于歙县杞梓里、三阳,英坑等地,尤以英坑乡金竹村所产最佳。琥珀蜜枣核小肉厚,色泽金黄,光艳微明,脆酥香甜,营养丰富,是滋补佳品,有健脾胃的功效。
黄山猕猴桃又名杨桃,徽州各县均有生产,尤以黄山地区为胜,这里早有猕猴采桃贮于石室发酵成酒的传说。黄山猕猴桃果大皮薄、肉厚、汁多、酸甜、清香,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磷、钾、钙、铁、镁等,具有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等功效。猕猴桃除鲜食外,还可制成果酱、果脯、果汁、果酒等,味美爽口,是旅行饮用之佳品。
歙县金桔主要产于歙县新安江畔的街口、正口、溪口一带,故又称“三口金桔”。金桔形略小于黄岩蜜桔,同四川红桔相仿,味较红桔甜,桔味比蜜桔重,含维生素丙特多,香气浓郁,色香味质皆优,素有“一树金桔十里香”之誉。
黟县香榧黟县、黄山市、休宁县,歙县等地均产香榧,有形如橄榄的食用榧和小而圆、主要用于榨油的“和尚榧”两种,食用榧以黟县和黄山市樵山所产为佳。香榧营养丰富,含有脂肪、蛋白质、钙、磷、铁等利于人体的物质。炒熟香榧,入口松酥,清香微甜,常食有润肺止咳和驱肠道寄生虫的功效。
问政山笋产于歙县城东的问政山,南宋时被选为“贡笋”。其肉白皙鲜嫩,指掐能溢水,堕地能碎,味尤腴美,当地群众称之为“白壳苗”。清初诗人汪薇有“群夸北地黄芽菜,自爱家乡白壳苗”诗句。
3.工艺品
徽墨产于屯溪市、歙县、绩溪县和旌德县,是著名的安徽文房四宝之一,也是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具有色泽黑润,舔笔不胶,入纸不晕,历久不褪,香味浓郁,防腐防蛀等特点,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高档徽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墨锭造型优美,两面有名家巧匠题刻的各种图案和文字,还有多种仿古套墨和集锦套墨,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歙砚产于歙县,是著名的安徽文房四宝之一,也是传统的工艺美术品。歙砚石质坚韧,温润莹洁,纹理缜密,扣之有声,抚之若肤,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贮墨久而不涸等特点。按天然的星晕纹理可分为眉纹、罗纹、金星、银星、金晕诸品。歙砚的雕饰采用浅、深浮雕的徽派技法,并就砚石自然形状因势构图,精磨细琢,图案多样,形态各异。
徽派盒景

徽派盆景歙县卖花渔村,是徽派盆景花木栽培的主要基地。徽派盆景属树桩造型盆景,以苍古刚劲、蟠曲奇特、千姿百态而著称。取材于梅、桃、柏、榆、山茶、紫薇、杜鹃、石榴、桂花、南天竺等。主要造型有游龙式、螺旋式、疙瘩式、立台式、动物式(如孔雀开屏、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露根式、自然式等。各类植物又都有一些名贵品种,如梅花就有绿萼、迎春、朱砂、骨红、玉蝶等10多个品种。卖花渔村品种最多的是山茶花,不下二三十种。
祁门瓷器采用著名的祁门瓷土精制,既有日用瓷,又有装饰瓷,现有100多个品种。造型优美,图案奇特,色彩艳丽。珍品有双龙杯、金皇后、白皇后、碎点红釉杯、薄胎碗等。其中口径13.5厘米的薄胎碗,每只重仅75克,最薄处不到0.5毫米,“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近几年来,已有批量祁瓷出口外销。
螺甸漆器产于歙县郑村乡路口村,是歙县传统的日用工艺品。它以竹、木、金、银、贝壳为胎,涂以不同颜色的生漆层,运用雕镂或剔刻等特技,形成色彩不同、深浅有异的纹饰图象。花纹瑰丽,光泽鲜艳,凡钟鼎篆,花鸟虫鱼,绘画摹刻均不爽毫发。漆器的种类很多,有银胎、嵌甸、红黑退光等。珍品有“杨茂造”剔红山水人物观瀑图、八方图,“张成造”剔红老人观瀑图圆盒、“嫦娥奔月”、“大观园”等。
徽州竹编主要产于屯溪市、黄山市,是徽州传统工艺品。以本地质地细柔坚韧的翠竹为原料,制作精细别致,造型美观大方,图案新颖,色彩鲜艳。竹编品种很多,除传统的日用品和礼品外,还有穿花花篮、格子竹席,蛋形空花篮、圆形细花篮、椭圆形果盘、小花面包篮、浅菊花篮、插花水果盒、双耳蛋盘,两用花瓶,熊猫罐等新品种。有些新产品如竹编画,竹雕、竹根造型、竹制人物、竹制动物等已销往国外,并为游客所珍爱。
4.徽菜
即徽州菜肴,为安徽菜系的主要代表。徽菜在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清代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徽菜中心转向屯溪,大量绩溪人从事徽菜馆业,并逐渐扩大到长江流域大小城镇。到建国前夕,仅上海市就有徽菜馆、店130余家。建国以后,徽菜进一步面向全国,在海外也享有声誉。徽菜讲究色、香、味、形、份量和汤卤,能够在保持本菜系传统烹制技法的基础上,吸取各菜系之所长,不断创新。徽菜开始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主料和配料大都取于本地的土特产品。随着徽菜业的发展,广泛选用山珍海味和各地的土特产品,菜肴品种花色不断增多。重油、重色、重火功,为徽菜的三大特色,这是由于徽州山区生活环境和民间传统食俗的影”向而形成的,后来的“三重”已发展成新的内涵。重油,主要指讲究用油的品种搭配,掌握用油的时间和方法;重火功,则根据不同原料要求,采取旺火快炒、烈火炸、匀火蒸煮、文火炖等等;重色,指重视色调的搭配和造型,有的徽菜犹如朵朵鲜花组成的一幅画,徽菜擅长炒、炸、烧、炖、溜、焖,能充分发挥原料本身的滋味,再加上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或葱、蒜、姜等)除腥引香,使徽菜的独特风味更加鲜明。徽菜历史上有五六百个品种,经过挑选巩固和创新,目前已确定120多个新老品种。
徽菜

附:徽菜名菜单
火腿炖甲鱼以皖南山区“沙地马蹄鳖”为主料,火腿及火腿骨等为佐料,菜成后汤色清醇,肉烂香浓,裙边滑润,无腥味。
红烧果子狸以栖息山中的果子狸为主料,佐以净梨等原料,红烧成菜后,菜色金红,汤汁稠亮,狸肉细烂浓香,味鲜甜带有微咸,是冬季时菜中的珍品。
黄山炖鸽以鸽子为主料,佐以黄山特产山药,放砂锅中用炭火炖成。其汤色清白,鸽肉酥烂,山药鲜香,原味不失。
清蒸石鸡以山涧石鸡为主料,佐以徽州山区特产香菇,成菜汤清见底,肉嫩味鲜。因盖碗清蒸,原汁原味不散,香郁诱人。
腌鲜桂鱼以淡盐水腌制的鲜桂鱼为主料,佐以猪五花肉、山笋等,入口肉嫩白鲜美,为徽州著名的传统风味。
香菇盒以两只大香菇间夹猪瘦肉等佐料做成,整齐地排列盘中,形色悦目,入口芳香。
问政山笋择著名的问政山笋煮后,浇以麻油等佐料制成。笋色玉白,清香脆嫩,鲜甜微酸。
双爆串飞以山鸡和野鸭脯肉作主料,以青豆、鸡蛋清作佐料,用民间特有的方法制成。菜白绿相间,形如麻花,肉鲜嫩,略带葱、姜和花椒香味。
虎皮毛豆腐以屯溪、休宁一带的特产毛豆腐为主料,配以辣椒酱等佐料烧成。呈黄色虎皮条纹,鲜醇爽口,芳香诱人,有开胃作用,是徽州特殊风味菜肴。
香菇板栗以山区特产香菇板栗制成,呈黄褐色,两色分明,酥香脆嫩,清鲜爽口。
杨梅丸子以肉、蛋和杨梅汁制成,呈玫瑰红色,入口香甜带酸,形、味都如真杨梅一样,是徽州的民间菜。
凤炖牡丹以整鸡代凤,猪肚切成牡丹花,火腿片作花蕊,用木炭火细炖,成菜造型美观,汤浓如乳,肉烂肥鲜,是体现徽州山乡特色的一道大菜。
双脆锅巴以猪肚头和鸭肫为主料,调以香菇、笋、火腿片,用鸡汤做成汤汁,浇在刚起锅的油炸锅巴上,锅巴酥松中透出清香,其味格外鲜美,俗称“平地一声雷”。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尝双脆锅巴后赞不绝口。
徽州圆子以生、熟猪肥膘肉、炒米、鸡蛋、白糖为主料,配以蜜枣、青梅、金桔等,炸成金黄色圆子,浇以汤料。此圆子外观金黄,表皮酥脆,馅心味甜香浓,是徽州传统风味菜。
(四)旅游服务
1.旅行社
1979年以来,为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区先后建立23个旅行社,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的旅行社有6个。
中国国际旅行社黄山支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屯溪支社,分别成立于1979年10月和1982年3月,负责接待总社和各分社介绍至徽州的外国旅行者。
安徽省黄山中国旅行社(黄山华侨旅行社与其合署办公)、徽州中国旅行社、黄山市(县级)中国旅行社,分别成立于1979年10月、1981年6月和1987年7月,负责接待总社和各分社介绍至徽州旅游的华侨、华裔外籍人士,台湾和港澳同胞。
歙县康辉旅行社,成立于1986年12月,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及港澳、台湾同胞。
屯溪市、黄山市、休宁县、黟县、石台县自1986年起,还分别设立17个国内旅行社或国营旅游公司,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
旅行社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食宿和交通工具,提供导游、翻译,负责旅游团体的游览活动。至1987年底,全区有专职翻译、导游40人,各类旅游车辆112部。
2.旅馆
1979年以后,地区和各县市新建、扩建和改造了一批设备比较完善,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宾馆、旅馆。至1987年底,共有各类旅馆325家,总床位3.1万张,其中带卫生设备的床位6689张。
黄山风景区对外开放后,扩建和新建一批旅游宾馆,增加了配套设施。至1987年底,拥有各类床位6540张,其中带卫生设备的床位577张。景区主要宾馆有桃源宾馆、黄山宾馆、北海宾馆、玉屏楼宾馆,云谷山庄等。
华山宾馆为全区较为高级的宾馆之一,位于屯溪市老大桥东侧,面临率水。主楼、三江楼、翠竹楼依山势而建,具有徽州古建特色。宾馆四周茂林修竹,四季葱茏苍翠,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楼内设有宽敞的套间、客厅、会议室,配有徽州特有的玉竹家具和电器设备,多功能餐厅构筑精巧、富丽堂皇,现有高档床位330多张,可接待外宾。
新安江宾馆位于屯溪市新安江大桥北端,面临新安江,背倚屯溪老街,共有建筑面积4500多平方米,251个床位。室内家具式样新颖,配有彩电、空调,有6个会议厅,可兼作舞厅。楼顶平台夏季可设茶座。宾馆还配有散客餐厅、会议餐厅和宴会餐厅,可同时供400人进餐。
新安江宾馆

江心洲宾馆又称黄山职工旅游俱乐部,位于屯溪市江心洲。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宾馆建筑集徽派建筑风格和苏州、扬州建筑特色于一体,古朴秀丽,环境优美。拥有标准客房168间(套)、420多张床位,闭路电视、空调、卫生设施齐全,并设有中西餐厅、会议室、多功能活动厅。
紫阳饭店位于歙县练江大桥头,拥有300多张床位和500人同时进餐的餐厅,有会议厅和商品展览厅。环境清静优美,室内设备齐全。
新安宾馆位于歙县练江之滨、碎月滩头,建有披云阁、碎月楼、玉阶院等具有徽派特色的阁楼庭院,设备齐全,拥有328张床位和4个会议厅,餐厅可供350人同时就餐。
凤凰山宾馆位于休宁县城北凤凰山公园景区内。宾馆为二层楼房,门楼飞檐翘角,两侧石狮雄踞,显示出徽派建筑风格。馆内回廊环抱天井,建有鱼池、假山,杂以花木、修竹,环境幽雅、清静。宾馆置有45张床位,设备齐全。
3.娱乐场所
徽州各景区所在县、市,均有剧院、电影院、文化宫(馆)、体育场。
附:屯溪市文化娱乐主要场所

4.旅游交通
屯溪市是徽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旅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公路从屯溪向外辐射的公路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有直达上海、苏州、扬州、杭州、开化、衢州、景德镇、婺源、南京、合肥、安庆、铜陵、贵池、宣城、芜湖等城市班车,开往黄山景区的班车一天多达六七个班次。近年来,区内各地通往黄山、齐云山等景区的公路,已大部降坡、取直、加宽,修建、改造的线路长达400多公里。除原有通往黄山汤口的公路外,黟县、休宁县、黄山市都分别开通了直达黄山景区的公路。
铁路皖赣线贯穿徽州境内的绩溪县、歙县、屯溪市、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每年4~10月,屯溪至南京每天对开旅游直快列车一对。
航空屯溪机场几经扩建,可起落中型飞机,通航合肥、杭州、上海。1986年3月,再度进行扩建,飞机停航。建成后的机场可全天候起落大中型客机,将增辟若干条国内、国际航线。
水运徽州境内的新安江,是连接千岛湖和黄山的唯一航道。屯溪至歙县深渡,可通帆船和机帆船;深渡以下,常年可通小轮。
附:屯溪至各地汽车里程

徽州地区旅游交通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