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唐,全县定工山、安定、凤台、丰资、归化5个乡,分42个耆。明初,并为23个耆。成化十九年(1484年)减为19个耆。嘉靖元年(1522年)并为15个耆,即:坊一耆、坊二耆、近市耆、栖一耆、栖二耆、陶村耆、白二耆、白三耆、钟鸣耆、凤凰耆、朱村耆、合一耆、合二耆、石洞耆、大桶耆。
清与民国初,区划承袭明朝定制。
民国17年(1928年)7月5日将原15个耆改划为7个区、15个保。计为:城区下辖2个保(原坊一、坊二耆);北一区,下辖3个保(原近市、栖一、栖二耆);北二区,下辖3个保(原陶村、白一、白二耆);东一区,下辖3个保(原钟鸣、凤凰、朱村耆);东二区,下辖2个保(原合一、石洞、大欄耆);南一区,下辖1保(原合二耆);南二区(不辖保)。民国22年(1933年)全县分6个区、308个保、2595个甲。6个区为:第一区(原城区)下辖17个保;第二区(原北一区)下辖61个保;第三区(原北二区)下辖69个保;第四区(原东一区)下辖74个保;第五区(原东二区)下辖37个保;第六区(原南一、南二区)下辖50个保。民国24年(1935年)根据《安徽省各县分区设置办法施行细则》规定,将6个区并为3个区:第一、二区并为第一区;第三、第四区并为第二区;第五、第六区并为第三区。民国29年(1940年)撤区并为4个镇、16个乡、159个保。镇乡名称如下:五松镇、顺安镇、大通镇、和悦镇,栖凤乡、忠信乡、紫胥乡、安平乡、汀州乡、陶城乡、民和乡、石佛乡、犁桥乡、钟鸣乡、丹凤乡、朱陈乡、金凤乡、广教乡、五峰乡、天宝乡。民国36年(1947年)6月并石佛、犁桥两乡为犁桥乡,并广教、五峰两乡为广峰乡,撤和悦镇。全县计有3个镇、14个乡、135个保、1466个甲,直至县境解放。
1949年4月21日县境解放。1949年8月以前全县划为一个市(即大通市,时属池州专区,同年8月19日改属县)、1个直属镇、5个区、26个乡、154个保。统辖如下:五松镇(不辖乡),五峰区辖石洞乡、天宝乡、仪凤乡、伏牛乡、羊山乡,顺安区辖陶凤乡、丹凤乡、新兴乡、城山乡、朱陈乡、顺安乡,凤凰区辖钟鸣乡、狮峰乡、陶城乡、金凤乡、九榔乡,凤心区辖栖凤乡、石佛乡、犁桥乡、民和乡、流潭乡,沙洲区辖汀洲乡、忠信乡、安平乡、文沙乡、紫胥乡。
1949年10月全县废保甲改为村闾。市、镇下设街,区下仍为乡,乡下设村,时有171个村、1429个闾。1950年4月撤乡,全县划为1个市、8个区、181个村。1市为大通市,8个区为五峰区、城关区、顺安区、丹凤区、凤凰区、凤心区、汀洲区、文沙区。同年7月27日县政府规定区名均按序数排列。撤大通市,改为第一区;五峰区为第二区;城关区为第三区;顺安区为第四区;丹凤区为第五区;,凤凰区为第六区;凤心区为第七区;汀洲区为第八区;文沙区为第九区。村名称不变。
1952年恢复乡建制,全县为9个区、4个镇、78个乡。同年10月从繁昌县划入上永、下永两乡归犁桥区,共80个乡。统辖如下:大通区下辖大通镇、和悦镇、西垄乡、永平乡、新建乡。五峰区下辖合义乡、大院乡、清河乡、白鹤乡、古松乡、伏牛乡、董桥乡、永和乡、龙门乡、里凤乡、兴凤乡。城关区下辖五松镇、新庙乡、谢垄乡、铜兴乡、复兴乡、近市乡、梅塘乡、齐潭乡、新心乡、洲北乡、洲南乡。顺安区下辖顺安镇、金榔乡、龙山乡、新桥乡、新民乡、沈桥乡、金塘乡、金山乡、长龙乡。新桥区下辖联合乡、民建乡、合建乡、陶城乡、湖城乡、凤凰乡、陶凤乡、圣冲乡、黄岭乡、管山乡。钟鸣区下辖水龙乡、徐冲乡、闸口乡、水村乡、九榔乡、牡东乡、泉栏乡、民主乡、狮峰乡、四合乡。犁桥区下辖流东乡、连湖乡、东城乡、湖东乡、犁桥乡、查壬乡、垄岗乡、水浒乡、石山乡、上永乡、下永乡。汀洲区下辖汀洲乡、太平乡、三义乡、姚汪乡、湖上乡、共和乡、义和乡、黄兴乡、全兴乡、观洲乡。胥坝区下辖铜典乡、衣冠乡、胥坝乡、文兴乡、中垄乡、中复乡、重新乡。
1953年9月成立铜官山办事处,属城关区,成立大通港人民政府,属大通区。1954年3月升铜官山办事处为铜官山区(一级政权区,下设5个办事处),析城关区的铜兴乡归铜官山区。全县计有10区、4个镇、80个乡。
1956年4月经调整合并,全县划分1个区即铜官山区,2个县属区级镇即城关镇、大通镇,1个区辖镇即顺安镇,3个直属乡即老洲乡(由原洲南乡、洲北乡合并)、石桥乡(由原新心乡、梅塘乡、近市乡合并)、谢垄乡(由原谢垄乡、新庙乡、复兴乡合并)。5个区公所(县派出机构)下辖37个乡、1镇:大通区公所辖和平乡(由原水平乡、和悦镇农村合并)、西垄乡、董桥乡、董店乡(由原永和、龙门乡合并)、新义乡(由原合义乡、大院乡、清河的一部分合并)、建设乡(由原新建乡、伏牛乡合并)、横港乡(由原白鹤乡、古松乡合并),顺安区公所辖顺安镇、凤凰乡、新桥乡(由原管山乡、盛冲乡、陶凤乡合并)、城山乡(由原沈桥乡、黄岭乡合并)、高桥乡(由原里凤、兴凤合并)、长山乡(由原长龙乡、金山乡合并)、朱村乡(由原新桥乡、新民乡合并)、金合乡(由原金塘乡、合建乡合并)、湖城乡(由原湖乡、陶城乡合并)、金龙乡(由原龙山乡、郎坑乡合并),钟鸣区公所辖章亭乡(由原民建乡、联合乡合并)、民泉乡(由原民主乡、泉栏乡合并)、四合乡、牡峰乡(由原牡东乡、狮峰乡合并)、山冲乡(由原闸口乡、徐冲乡、水龙乡合并)、九榔乡(由原九龙乡、水村乡合并),钟仓区公所辖犁桥乡(由原犁桥乡、湖东乡合并)、黄兴乡(由原黄兴乡、义和乡、共和乡合并)、永丰乡(由原上永乡、下永乡合并)、流潭乡(由原水浒乡、流东乡、连湖乡合并)、东城乡、凤心乡(由原查壬乡、齐潭乡合并)、石垄乡(由原石山乡、垄岗乡合并)、北埂乡(由原湖上乡、姚汪乡合并)、斗门乡(原三义乡)、太平乡(由原太平乡、汀洲乡合并),胥坝区公所辖紫胥乡(由原胥坝乡、衣冠乡合并)、文沙乡(原文兴乡)、垄典乡(由原铜典乡、中垄乡合并)、新复乡(由原重新乡、中复乡合并)、老观乡(由原全兴乡、观洲乡合并)。同年8月析铜官山区建市,5个区公所恢复为基层政权区,城关镇、大通镇仍为县属区级镇,设老洲乡、城郊乡为县属乡。区属乡撤并为17个:董店乡(原董店、董桥合并)、建设乡(原建设、横港、白鹤乡各一部分合并)、新义乡(原新义乡和建设、长山乡各一部分合并)、西垄乡,以上属大通区;顺安乡(原顺安镇、城山乡和金合、长山乡各一部分合并)朱村乡(原金龙、朱村、高桥合并)、湖城乡(原湖城、章亭合并)、新桥乡(原新桥、凤凰合并),以上属顺安区;钟鸣乡(原牡峰、民五和四合乡部分合并)、金榔乡(原山冲、九榔合并),以上属钟鸣区;五丰乡(原流潭、永丰和顺安、马中各一部分合并)、太平乡(原太平、观洲和北埂、斗门各一部分合并)、和平乡(原黄兴乡和斗门、北埂各一部分合并)、钟仓乡(原犁桥、东城、凤心合并)、西湖乡(原石垄乡和谢垄部分合并),以上属钟仓区;胥坝乡(原紫胥、文沙合并)、安平乡(原垄典、复兴合并),以上属胥坝区。
1957年2月9日撤销区公所建制,原各区辖乡改归县直属。同年8月恢复顺安镇建制。1958年9月撤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农村改乡为人民公社,划为3个区13个公社。计为:大通区辖大通红旗公社、董店东风公社,铜官山区辖铜港超英公社、城关火箭公社、老洲上游公社、西湖公社、胥坝卫星公社;顺安区辖顺安五星公社、朱村先锋公社、新桥凤凰公社、钟鸣钢铁公社、五丰公社、钟仓和平公社。
1959年4月市县分开,恢复铜陵县建制,全县撤区划为12个公社,大通、城关、董店、老洲、西湖、朱村、顺安、新桥、钟鸣、五丰、钟仓、胥坝。同年6月恢复大通、城关、顺安三镇,原大通公社改名为新建公社,城关公社改名为城郊公社,其余公社名称不变。全县计有3个镇12个公社。同年12月撤顺安镇,全县调整为2个镇即城关镇、大通镇,5个公社:由原董店公社,新建公社,朱村公社的兴凤、高联2个大队合并成董店公社,由原城郊公社,西湖公社,老洲公社合并成城郊公社,由原顺安镇,顺安公社,朱村公社的朱村、新凤、金塔、龙山4个大队,新桥公社的观湖、先进、明塘、新丰、瑶山、明星、丹凤7个大队合并成顺安公社,由原钟仓公社,胥坝公社,五丰公社的永合、联胜、水浒、合义、连湖5个大队合并成钟仓公社,由原钟鸣公社、新桥公社的叶湖,五丰公社的马中合并成钟鸣公社。
1960年4月,撒大通镇,与董店公社合并为大通公社:撤城关镇与城郊公社合并为城关公社。1961年3月改划为10个公社:大通公社析为大通、董店2个公社,顺安公社析为顺安、新桥、朱村3个公社,钟仓公社析为钟仓、五丰、胥坝3个公社,城关公社和钟鸣公社不变。同年9月,析钟鸣公社部分成立金榔公社,析城关公社部分成立老洲公社,析钟仓公社部分成立和平、太平2个公社,析胥坝公社部分成立安平公社。同年11月从大通公社析出渔业大队,成立渔业公社。全县计有16个公社。
1963年3月恢复城关镇,析城关公社为城郊、西湖2个公社,析五丰公社为流潭、马中2个公社。全县计有1个镇、18个公社:城关镇、渔业公社、大通公社、董店公社、老洲公社、城郊公社、西湖公社、顺安公社、朱村公社、新桥公社、金榔公社、钟鸣公社、流潭公社、马中公社、和平公社、钟仓公社、太平公社、胥坝公社、安平公社。1965年7月恢复大通、顺安两镇。大通公社改为新建公社,其余不变。全县计有3个镇、18个公社。1969年5月撤顺安镇并入顺安公社。1973年3月治理顺安河时,部分公社随河道位置调整了区划:由原和平公社的复兴、中心、红星、墩上、郎丰5个大队和钟汪大队的一半,原马中公社的永合、东埂、西埂3个大队,原流潭公社的永胜、永丰、长河、新河4个大队共12个大队组成新马中公社,由原和平公社的万丰、垄上、钟汪的一半、旗杆、北埂5个大队,原太平公社的姚汪、红旗、三义、林丰、斗门、明塘6个大队共11个大队组成新和平公社;析原马中公社的中心、金城、马中3个大队归钟鸣公社。1979年5月恢复顺安镇。全县计有3个镇、9个居委会,18个公社、189个生产大队。1983年4月,改公社为乡,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辖地范围不变。全县有3个镇、11个居民委员会,17个乡、1个公社(保留渔业公社)、195个行政村。1984年9月撤渔业公社并入大通镇。撤顺安乡并入顺安镇。1987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钟鸣乡成立钟鸣镇。1987年12月析无为县成德村划归铜陵县老洲乡。1990年全县计有4个镇、13个居民委员会,14个乡、199个行政村。
铜陵县1990年行政区划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