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在铜官山(今铜陵市)设铜官,负责采冶铜矿。
东汉(25~220年),置铜官镇(今城关镇)。
三国
吴(222~280年),在铜官山建炼铜场。
东晋
义熙年间(405~418年),山西流民南迁,侨置定陵县,县治设于顺安(今顺安镇)。
南北朝
南齐(479~502年),在铜官山麓建灵佑王庙,佛教传入本县。

开皇九年(589年),定陵县并入南陵县。

唐初,在顺安设临津驿。
开元年间(713~741年),朝廷将铜官山封为利国山,并派铜官监督开采铜矿。
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自南陵来铜官山游览。作有《铜官山醉后绝句》、《与常赞府游五松山》等诗。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辗转宜城、泾县、当涂后,来铜官山,作有《宿五松山上荀媪家》、《赠刘都使》、《记南陵题五松山》等诗。
宝应元年(762年),方清率歙县饥民起义,派重兵驻鹊头山,控长江下游。
咸通六年(865年),在鹊头山设鹊头镇。
唐末(889~907年),析南陵县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5乡置义安县,县治设于顺安(今顺安镇),寻废,置铜官冶。
五代十国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旧义安县为铜陵县,县治移于江浒(即古铜官镇)。

北宋年间(960~1126年),置大通镇,镇址在今大通镇老镇。
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将曹彬与南唐军队激战于铜陵,南唐兵败。
至道二年(996年),朝廷在本县设永丰监,铸造铜钱。
庆历四年(1044年),建县学。
皇祐年间(1049~1053年),县人陈翥撰成《桐谱》。是为世界上最早研究泡桐的科学专著。
熙宁九年至元祐元年(1076~1086年),王安石来铜陵讲学,并作《题灵窦泉》、《顺安临津驿》、《胡氏逢原堂》等诗及《送胡叔才序》。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在前往惠州上任途中,路过铜陵。时宣州知府黄庭坚前来迎送,与苏伴游,觞咏赋诗于陈公园(今县实验小学处)。苏轼在此作诗三首。
建炎元年(1127年),李纲来铜陵。作有《江行池阳至铜陵》、《铜陵阻风》、《游五松山李太白祠堂》等诗。
隆兴二年(1164年),大水。坏庐舍田园,市井行舟,溺死甚众。

至正十六年(1356年),县治迁至顺安。

洪武元年(1368年),在大通设河泊所。收船舶税,兼管鱼课。
洪武三年,在大通设巡检司、递运所。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春,县治由顺安迁回铜官镇。
弘治八年(1495年)十月,铜陵发生地震。这是铜陵有史以来史书上所记载的第一次地震。其后,至1990年铜陵地区共发生地震32次。
正德十一年(1516年),县人张文伟著《铜陵算法》,刊行于世,远传日本。
万历三年(1575年),筑城垣,三月动工,十月竣工,砖石结构,周长700丈,高2.1丈。
万历六年,凿玉带河。
万历十七年,春秋两季不雨,大旱,民食草木根皮,饥殍载道。
万历四十一年十月。知县徐一科捐俸募谷,率众在百家墩(今城关镇江滨村)至胭脂峡(今和平乡沿船沟下)间筑都埂,长80余华里,以护仁丰诸圩,翌年三月竣工。
万历年间(1573~1619年),县人佘翘所著的传奇剧本《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刊行于世。
崇祯十三年(1640年),夏水秋蝗,饥殍遍野,有刳肉以食者。

顺治六年(1649年),在大通设江防公署。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大水民饥,夏疾疫。十月江南大疫。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县人王世漋撰医书《幼科金针》,于二十七年成书,计13卷,后易名《怀少集》行世。现仅存11~13卷。
咸丰元年至同治七年(1851~1868年),县人夏思沺著《少()诗稿》、《少()文稿》、《少()赋草》、《少()改课》刊行于世。
咸丰三年一月二十一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督先锋军克铜陵,知县孙润降。不久,清军夺取铜陵。十二月,太平天国顶天候秦日纲率军再克铜陵。
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在大通设盐务招商局。
同治三年,湘军水师分统领彭玉麟在和悦洲设厘金局。来往商船须在此抛锚查验、纳税。
同治八年,法国传教士荻尚清(译音)在和悦洲建教堂,基督教传入本县。
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十三日,《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该条约第三章第一款规定,在大通辟外轮寄航港。
光绪九年,由轮船招商局经营的申汉大轮航班停靠和悦洲。
是年冬,中国电报商局在大通设四等电报局。
光绪二十二年,大通邮界总局成立。辖安庆、徽州、太平、池州等府之邮务,原驿站裁撤,改称邮路。
是年,和悦洲法国传教士朱宾周(译音)兼施医药,西药首次传入本县。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拂晓,大通爆发由励志社成员秦力山发动的自立军起义。二十一日被清军镇压。
光绪二十七年五月,由芜湖泰昌轮船局经营的芜湖至安庆线小轮客班停靠大通内江码头。
光绪三十年,英商与清外务部签订开办铜官山铜矿合同,攫取了铜官山矿开采权。翌年四月十二日,安徽省商、学界代表数百人在本县明伦堂召开“铜官山矿抵制正式大会”。光绪三十四年,英商秘密与日本三井洋行签订共办铜官山矿合同,清外务部提出抗议。宣统元年(1909年)五月二十九日,本县绅、商、学界5000余人在明伦堂召开“抵制外商开办铜官山矿、谋求自办”大会,“途为之塞”,当场集资3万余元(龙洋)。在全国各界人士的抵制和反对下,清政府与英商于是年年底议定,清政府拿出5.2万英磅作为赔偿费,收回铜官山矿权。
是年,在县城东文庙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以书院田租积兴存款及盐肉串票捐为常年经费。
宣统元年(1909年),本县设初等审判厅,属池州府地方审判厅管辖。
宣统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大通饥民抢米。
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浔军将领黎宗岳占领大通,通电光复。先组织大通军政府,后组织安徽省政府,自称皖省都督,通告“宁、徽、池、太四府及广、和二州所属事宜,统归管辖”。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1月4日,县人章家祚被选为安徽省临时议会议员。
2月,在县城积谷仓创办县立女子小学。
4月6日,北阀联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柏文蔚奉南京临时政府留守黄兴的命令,率水陆大军包围大通,以消除黎宗岳的割据势力,黎军军官胡聘臣率部投诚,黎宗岳化装登舟逃走,大通军政府撤销。
5月,孙中山乘江宽号轮经大通,暂停河口视察。
民国2年(1913年)
9月4日,袁世凯任命鲍贵卿为大通、芜湖镇守使。
民国3年(1914年)
6月2日,袁世凯公布各省所属道区域表,铜陵县属安徽省芜湖道。
民国4年(1915年)
10月10日,县人吴钦农、大通商会崔芝荞、刘承辉出口商品(商品名今无考)运往美国巴拿马赛会参赛。获奖凭。
民国5年(1916年)
1月,大通镇商务总会再办商团,招集团丁20名,驻大通镇和缸窑,每日放哨与青阳商团相接。
民国6年(1917年)
7月19日,省长倪嗣冲派定武军驻防大通。
民国7年(1918年)
县成立劝学所。民国13年改为教育局。
是年,省森林局在叶山冲设省立第九造林场。
民国8年(1919年)
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大通学生界、商界以及部分群众,联合组成500余人的队伍示威游行,表示声援。
是年,江苏无锡人祝大椿在和悦洲创建“振通电灯公司”,施行火力发电,大通、和悦洲两地首次用电照明。
是年,本县棉农引种美国草棉、通洲草棉。品种有鸡脚、亚果、三梭。
民国9年(1920年)
县立女子小学附设幼稚班。
民国10年(1921年)
9月,铜陵籍学生王同荣在安庆参与组织并领导驱逐贿选省长李兆珍的斗争。
民国11年(1922年)
3月,县城和大通屠宰户为反对增加屠宰税罢市。
民国12年(1923年)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叶良辅、李捷等人来铜官山调查,对铜官山闪长岩及其接触变质铁矿成因与类别进行初步研究。民国31年,他们在调查宣(城)泾(县)煤田时,创“叶山冲石灰岩”一名,其标准地点在本县叶山冲。
民国13年(1924年)
夏,铜陵旅外学生王同根等人暑假回县,组织一批学生,传播新文化。
民国14年(1925年)
6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大通学生佘贻谦等人,组织后援会,领导与发动大通镇的学界、商界、工人等各界人士示威游行,支援上海工人斗争。
民国15年(1926年)
县城、大通等地工人、商人、学生举行罢工、罢市、罢课,声讨英军制造“万县惨案”罪行。
民国16年(1927年)
3月初,北伐军在粉碎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占领南昌、九江后,由程潜任军长、林伯渠为中共党代表的北伐军第六军沿江东下,到达大通,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并召开庆祝北伐军胜利军民祝捷大会。
民国17年(1928年)
财政部决定将帆船盐运改为轮船盐运,大通搬运工人刘某邀集大通商会、士绅、盐商至南京请愿;同时,大通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并游行示威,抗议财政部的决定。
民国18年(1929年)
4月1日,《新大通报》创刊。创办人赵凯旋(又名赵克祥)。该报一直办到抗日战争前夕。目前所见到的最后一期,是民国24年5月25日出版的,现藏于安徽省图书馆。
是年,县人樊义泰代表本县中医界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反对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废止中医案。
民国19年(1930年)
9月4日夜,省保安队来大通换防,与驻大通陆海空司令部第二十六后方医院伤兵发生冲突,互动干戈,经有关方面调解,第二十六后方医院于28日移驻芜湖。
11月,中共党员凌霄来铜陵县秘密开展建党活动,建立汀洲党小组。
民国20年(1931年)
春,铜陵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铜陵特别支部成立。
7月17日起,大雨倾盆,计达10昼夜,全县48圩13洲相继破尽,17万灾民流离失所。
9月,《鹊江日报》创刊,创办人县人黄德基。该报仅办了一年多时间。现仅存的一份是民国20年12月15日出版的第九十二号,藏于安徽省图书馆。
民国21年(1932年)
平、津、宁、汉著名京剧演员筱风楼、徐松涛、许翠福等来大通演出《万花船》。
民国22年(1933年)
成立县戒烟所,为吸食鸦片者施戒。
民国23年(1934年)
秋,大旱,受灾面积92584亩。
11月,中共铜(陵)繁(昌)无(为)县委成立。苏拓夫任书记。
是年,在县城单池(今老人委一带)建县立公共体育场1座。民国27年毁于日军侵略战火。
民国24年(1935年)
1月,县人谢家骅、王培棠等在南京创办的杂志《松光》创刊号正式出版。始为月刊,翌年改为季刊。
5月,省建设厅在本县设短波无线电台。
民国25年(1936年)
国民党铜陵县党部成立。
民国26年(1937年)
7月,“七七”事变后,大通镇回乡度假的旅外学生90多人成立旅外学生暑假工作队,
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8月13日,在旅外学生暑假工作队的宣传和推动下,大通镇工、商、学、绅各界隆重集会,宣布成立大通镇各界抗日后援会工作团。是月下旬,该会发起慰劳上海前线抗日将士募捐活动,七日内募银元5000余元。汇上海抗日慰劳总会,转赠抗日将士。
9月上旬,大通镇30多名女学生组成战地救护班,并聘请南京中央医学院陈奇女护士来讲授战地救护知识。10月初,淞沪五十兵站医院迁至大通,战地救护班成员分组轮流到医院为抗战伤病员服务。
民国27年(1938年)
春,王培棠在西湖乡朱家嘴朱氏祠堂创办铜陵临时中学,有师生134人。日军入侵县境后停办。
5月4日,日本侵略军飞机1架,第一次轰炸县城,太平巷落弹2枚,炸毁民房5所,死伤各1人。24~29日,日军每天出动3~6架飞机,轰炸大通、和悦洲、铁板洲、炸毁数家民房、厂房。
6月11日,日军飞机3架,再次轰炸县城,东街、中街、西街均落弹,炸毁民房10余所,炸死5人,伤10余人。21日,3艘日舰泊老洲江面,向县城发射炮弹2发,并有日机1架,盘旋县城之上,用机枪扫射。
是月,国民党大通守军川军独立十四旅驱赶居民,抢劫财物,纵火焚烧房屋,实行所谓“焦土抗战”,和悦洲3条大街和13条巷弄化为一片废墟,大通街原有的500多家店房只剩下33家。
8月7日,日军水陆空并进,进攻大通。国民党大通守军148师以两营兵力与之激战数小时,伤亡惨重,被迫向铜(陵)青(阳)边境转移,大通沦陷。
是月14~15日,日军飞机3架第三次轰炸县城,中街及公共体育场等处落弹,炸毁民房6所。
8月,新四军军部派张伟烈来铜陵工作。
9月,国民党驻铜部队向羊山矶附近日军发射炮弹967发,命中474发,击沉日军汽艇2艘,重伤运输舰、汽艇10艘。
10月,新四军在天井湖一带建立兵站。
11月26日,大通、荻港日军分水陆两路在空军掩护下分别向县城和顺安进攻,县城、顺安同时陷落。
11月底,铜陵沙洲游击大队成立。章啸衡为大队长,谢节之为教导员。正式编入新四军四支队第二游击纵队第四大队。翌年2月3日,改番号为新四军三支队铜(陵)芜(湖)繁(昌)独立第一大队。
12月上旬,沙洲游击大队在沙洲坝伏击日军,毙、伤日军50余人。
是月,新四军三支队进驻铜(陵)繁(昌)地区,所属老五团进驻凤凰山、三条冲一带。中共铜(陵)南(陵)繁(昌)中心县委成立,张伟烈任书记。
是月,凤凰山、钟鸣等地群众在新四军三支队服务团、民运队的组织发动下,相继成立农民抗敌协会、青年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和猎户队、儿童团等组织。
民国28年(1939年)
1月8日,新四军三支队老五团在柯冲设伏,与日军激战1小时,日军伤亡10余人。
25日,在铜官山附近伏击日军,毙、伤日军10余人。2月12日,在挂岭伏击日军,战斗半个小时,毙日军8名,伤5名,俘1名。
春,新四军三支队在金凤乡大屋基方村召开铜陵、南陵、繁昌三县民众代表大会,号召民众团结抗日。新四军三支队指战员、国民党三县县长和各界代表近千人参加大会。
4月5日,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女)等在新四军军长叶挺陪同下来大屋基方村新四军三支队驻地视察。
4月24日,新四军一支队老一团副司令兼团长傅秋涛、副团长兼政委江渭清等率领下进驻三条冲。
4月,皖南特委决定,撤销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分别成立中共铜陵县委和中共繁昌县委。张伟烈任中共铜陵县委书记。
5月23日拂晓,日军在凤凰山、峡山口一带“扫荡”,新四军一支队傅秋涛部和民国县政府县长潘宗鹏所率的县常备队联合与日军激战。次日中午,日军溃退。
6月,新四军一支队老一团拔除朱村日军据点,全歼日军30余名。
7月,中共铜陵县委在凤凰山新屋岭周家小学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会议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共铜陵县委员会和出席皖南党代表大会的代表。
7月7日,由傅秋涛主持,在丹凤乡凤凰山周村召开抗日战争两周年纪念大会,并追悼阵亡将士。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参加大会,并讲了话。
12月,新四军一支队老一团调离铜陵,新四军二支队老二团进驻铜陵。翌年2月,团部由繁昌移驻龙潭肖村。
民国29年(1940年)
1月2日,国民党军(番号今无考)歼铜陵日军后藤大队,并击毙后藤大队长。
2月25日,驻垅上吴日军一士兵因厌战思乡,引爆手榴弹自杀,时有日兵3人扑上抢救,同被炸死。
春,日伪华中矿业公司铜官山矿业所在县城西街成立。先后从荻港、安庆、合肥、芜湖、南京、常州、上海等地胁迫大批工人,并征用民夫共达3000余人来铜官山开矿。
6月,青黄不接,农民生活困难,时任中共铜陵县委书记的张东等,在敌前地区发动群众开展向地主借粮斗争,并直接与民国县政府县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交涉,仅闸口汪村祠堂一处粮库就借粮2万余斤,悉数分给农民。七八月间,中共中央来电称赞:“铜繁的群众运动已经走上正规的道路”。
是月,中共铜陵敌后县委成立,书记张伟烈,领导敌后地区抗日斗争;中共铜陵县委仍保留,主要领导敌前地区抗日斗争。中共铜陵敌后县委、中共铜陵县委均隶属皖南特委。
7月,中共东南局决定成立铜陵敌后军政委员会,以统一领导铜陵敌后抗日武装和敌后基层政权,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税收工作。“皖南事变”后,中共皖南党组织进行调整,敌后军政委员会自行消失。
是月,中共铜陵县委领导人随新四军北撤,县委撤销,成立中共铜陵敌前工委,坚持敌前地区的斗争。翌年5月,中共铜陵敌前工委改为中共铜陵敌前县委,书记王卓。
民国30年(1941年)
1月2日,中共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在沙滩脚会见张伟烈,决定中共铜陵敌后县委领导的独立连不北撤,留下坚持斗争。4日晚,新四军三支队离沙滩脚,移泾县。
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电示曾希圣负责收容新四军突围人员。曾希圣指示张伟烈在白茆洲江边负责与江南联系,帮助“皖南事变”中突围人员渡江。
1月18日,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就收容“皖南事变”中失散人员和建立游击根据地等问题发出指示,明确指出:“皖南失散武装人员,望尽量收容,即在芜湖附近,铜陵、繁昌一带打游击,建立根据地与民主政权”。
1月20日,中共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等人突围到铜陵。1~2月,“皖南事变”中突围人员从铜陵、繁昌过江的有近千人。
是月,中共铜陵县委书记张东由泾县突围行经南陵县何湾区水龙山时,因叛徒告密被捕,后在铜、南交界处涧滩杨遇害。
2月1日,民国县政府成立党政军联合清乡办事处,搜捕、残害新四军突围将士。
2月初,彭嘉珠奉新四军领导人的指示,率部50余人,到铜陵敌前地区配合地方党组织和军队开展工作。3月初,新四军又派杨明、王卓等来铜陵,成立铜陵敌前行动委员会。4月,彭嘉珠奉调回江北,何志远、巫希权、肖须知等来铜陵敌前地区工作。5月,铜陵敌前行动委员会改为铜(陵)青(阳)南(陵)党政军委员会。同年11月撤销。
2月,董店乡大地主、汉奸吴智和组织伪铜陵兴亚自卫大队,自任大队长。
5月,根据新四军七师领导的指示,铜青南党政军委员会决定,在金家湾成立铜陵大队(又称一大队)和铜陵游击大队(又称二大队),均隶属铜青南党政军委员会。铜青南党政军委员会撤销后,铜陵大队属新四军七师五十五团领导。9月,铜陵游击大队调到江北,编入新四军七师五十七团。
冬,驻铜陵日军修筑据点、碉堡,以限制新四军活动。
民国31年(1942年)
1月,新四军七师五十五团一营副营长章家元奉命打入日伪内部建立沿江地下交通站。
夏,中共铜陵敌后县委组建铜陵敌后游击队,始10多人,后发展为近70人。翌年3月,中共铜青南县委成立后,铜陵敌后游击队编入铜陵大队三中队。
8月,敌后忠信乡陶城日军据点内日军伍长中村反战起义,投奔铜陵大队。
年底,国民党军一四四师、五十二师、一四五师、新七师轮番“清剿”铜陵大队,均告失败。
民国32年(1943年)
7月17日晨,铜陵大队在顺安焦家埠目连庵遭到日伪军500余人包围袭击,经激烈战斗,大部突围,大队长巫希权、副大队长叶为祜等28人在范家湾突围泅渡时壮烈牺牲。
民国33年(1944年)
7月,铜青南行政办事处成立,张世杰任主任。办事处机关设舒家店。
是月,铜陵大队改编为皖南支队二团三营。同月,又重新组建一支武装,仍称铜陵大队。大队长查富德,隶属皖南支队。翌年9月,改编为皖南支队三团三营。
9月,铜青南行政办事处在钟鸣创办舒家店小学,校长由张世杰兼任。该校有高、中初级复式班各一个,学生200余人,教职工20余人。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办。
11月,中共皖南地委和皖南支队领导机关由无为白茆洲迁至舒家店、上山缪一带。
是月,皖南支队在钟鸣乡栏溪保曹家墩曹家祠堂建兵工厂、被服厂。
民国34年(1945年)
1月,撤销铜青南行政办事处。成立铜陵县政府;县长张世杰。政府机关驻舒家店。
2月,皖南专署在钟鸣狮子山清凉寺创办皖江第二联立中学,校长由张伟烈兼任。该校有高中、初中各1个班,学生100余人,教师5人。民国34年9月停办。
5月6日,皖南军分区和皖南专署在舒家店举行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祝捷大会,参加者数千人。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斗争中,铜陵人民作出很大牺牲。抗战前全县有16万多人口,抗战结束减至14万人左右,牺牲烈士600多人。
9月24~30日,皖南地委、皖南专署、皖南支队等党政军机关和铜陵县党政机关及部队先后撤离铜陵渡江北上。
是月,铜陵地区日军和伪保安大队向国民党铜陵县国民兵团投降。
10月上旬,杨明、朱农、陈爱曦、陈尚和等人先后重返铜陵,组成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和皖南人民自卫军总队,坚持皖南沿江地区的斗争。10月10日,在顺安庵门口肖村召开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和皖南人民自卫军总队成立大会。杨明任县委书记兼总队政委。会议决定,将沿江地区划分为铜青南和南繁芜两个县委,朱农任中共铜青南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
12月,国民政府经济部战时生产局苏浙皖区特派员办公处派彭霞起、朱启哲等抵达铜官山,接收原日本人经营的华中矿业公司铜官山矿业所。
是月,国民党一五O师及一六二师之一部开赴铜陵“清剿”,大肆捕捉、杀害革命志士和群众。为避实击虚,朱农率中共铜青南县委机关及武装力量,转移青阳宾山地区,开辟新的战场,陈尚和、周坚铠、尹彬等转移到铜青南边界的天门山周围,开展游击活动。
民国35年(1946年)
11月,中共皖南地委决定撤销铜青南县委,成立铜青南工委。
是年,在县城西余家桥南创办县立初级中学,国立第十六中学由四川迁至和悦洲,更名为安徽省立铜陵中学。
民国36年(1947年)
7月,中共铜(陵)青(阳)贵(池)县委成立。铜青南工委隶属铜青贵县委领导。
11月,民国县政府县长胡国泰伙同牧承前对铜陵人民实行血腥屠杀,18名革命志士在县城西门外惨遭杀害。
民国37年(1948年)
1月1日凌晨,国民党六十三师包围中共铜青南工委机关所在地杨树冲一带。激战后,中共铜青南工委机关人员1人牺牲,4人被俘,其余安全突围。
9月,铜青南工委改称沿江第四工委。
12月,根据中共皖南沿江工委统一部署,沿江第四工委在下自荻港上至大通的近百里沿江一线,分别建立荻港、十里厂、坝埂头、北埂王、金牛渡、铜陵、扫把沟、横港、羊山矶、大通等10多个情报站,利用各种办法,搜集国民党军事情报。
民国38年(1949年1月~1949年9月)
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铜陵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年初,国民党五十五军七十四师、八十八军一四九师驻县境沿江一带,构筑工事,企图凭藉长江天堑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南进。
2月,中共皖南地委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决定撤销沿江第四工委,成立中共铜陵县委和铜陵行政办事处。
4月6日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路突击集团军第二十七军300余人组成的“先遣渡江大队”,驾数十条小木船,冒着国民党军队的炮火,变偷渡为强渡,先后在铜陵,繁昌之间的十里厂至皇公庙和铜陵的北埂王至金牛渡之间登陆,很快与中共皖南沿江工委胜利会师。
4月15日,中共铜陵县委选派孙运松、王步升、李玉堂组成武装侦察小组深入沿江地区国民党军队前沿阵地,将国民党军队在铜陵一带的江防设施、指挥中心、兵力、炮弹布置等情况绘制成图。17日夜,选派水性好的游击队员赵邦根从横港与羊山矶交界处泅水过江,送往江北中国人民解放军。
4月20日21时15分,担任铜陵正面渡江任务的三野八团二十四军七十师,从江北发起强渡,突破长江天堑,21时35~45分在铜陵文兴洲登陆。文兴洲为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点。
4月21日8时,铜陵县城解放。是为江南第一座被解放的县城。
4月24日,铜陵县爱国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县长陈策发布《安民告示》。
4月26日,中共铜陵县委、钢陵县爱国民主政府在五松镇小学举行庆祝县境解放群众大会。
是月,县委、县政府组织群众架设电话线路170余华里,修补道路150华里,抢修桥梁5座,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进,并供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粮食25万斤、马料2.5万斤、柴草8.6万斤、军鞋3000余双,派支前民工134人。7月,大水,县境48个圩除官庄圩、凤心闸外,余皆溃破。下旬,县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
是月,中国人民银行大通支行始发行人民币,同时收兑金银,禁止金银、银元在市场流通、买卖。
8月4日,县人民武装部成立,隶属池州军分区。
9月27日,县委发出《关于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运动的指示》。是月始,全面开展剿匪反霸运动,于1952年胜利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12月)
10月1日,县各界人士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是月,废保甲制,建村闾。至年末,全县建行政村171个,闾1429个。
12月,县政府发布《加强市场行政管理,取缔奸商投机操纵的通告》,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场上禁止以物换物,推行人民币的流通。
是月,洲圩区开始堵复汛期溃破的圩堤,至翌年4月完工,完成土方103.9万立方米。
是月,县人民教育馆在大通市设立。
1950年
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大通市支行代理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月25~29日,铜陵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67人。
是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皖南办事处在大通市设代理处。翌年1月改称支公司。
3月,进行第一次工业普查。
4月,召开全县首次防疫联席会议。1952年5月,成立县防疫委员会。翌年2月,县防疫委员会改为县爱国卫生委员会。
5月,全县约5.6万人参加中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和平签名”活动。
6月,开展《婚姻法》宣传活动。
9月,进行土地改革试点。11月土地改革运动由点到面铺开,至翌年11月结束。
10月,成立冬学委员会,全县兴办冬学102所,有学员4962人。
11月,兴建大通至青阳县木镇公路,翌年8月通车。
12月起,发动全县群众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至1952年结束。
是月,全县召开10次公审大会,有农民3万余人次参加对恶霸、地主的斗争,有3317名农民登台控诉,历时1个月。
冬,大通市改为大通镇,隶属本县。
是年,开展肃毒运动,鸦片烟被禁绝。
1951年
4月4日,县政府组织民校工作队赴农村帮助建立常年民校。
是月,成立县抗美援朝分会;全县有300余名青壮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抗美援朝飞机大炮款2.5万元,慰问品404.5万件。
是月,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至年末,全县共组织互助组664个,参加农户9071户,占全县总农户22.6%。
5月1日,城关、顺安有10.12万人参加游行,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
6月1~3日,县第一届民兵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6月23~27日,县首次青年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0月29日,长江航运管理局在大通和悦洲设大轮趸船码头,沪汉大轮航班停靠和悦洲。1957年12月码头迁至横港。
11月12日~17日,县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县城召开。
是月,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宣布成立铜陵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更名为县妇女联合会。
1952年
2月,在机关、企业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是月,在私营工商企业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至7月末结束。
3月,县政府将新民黄梅剧团改编为铜陵县新民黄梅剧团。
是月28日,本县划属安庆专区。
春,县委在姚汪乡徐礼先互助组基础上试办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月中下旬,县境大通、五峰、城关、顺安、新桥、钟鸣、胥坝等地出现蝗虫,危害田地1.02万亩,各地组织2.16万人将蝗害扑灭。
6月24日,县政府发出《关于防治血吸虫病的通知》。
是月,县政府发布通令,在县境使用统一市秤。
秋、冬,全县民办小学改为公办小学,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10月,县成立扫盲运动委员会,并组建扫盲工作队。
11月27日至12月3日,县政府在大通举办首次物资交流会,商品成交总额29.37万元。
1953年
2月,县男子篮球代表队参加安庆地区第一届运动会篮球比赛,并获第2名。
是月,县首次业余剧团会演在县城举行。
是月,县工人俱乐部在县城东建立。
4月12日~16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铜陵县首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是月,县境第一个农村信用互助组——龙门乡信用互助组在五峰区龙门乡建立。
7月1日,本县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211661人。
是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县成立选举委员会,至翌年7月,第一届基层选举结束,选出乡镇人民代表1748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4人。
8月,铜陵县工商界代表大会召开。并成立铜陵县工商业联合会。
9月,铜陵县铜官山办事处成立。
10月27日夜,台湾国民党飞机飞临县境上空,投反共传单3200余张。
12月,开始实行粮、油计划收购和供应。
是月,县委组织干部学习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是年,开始推广使用化肥。
是年,实行生猪派购。
1954年
3月,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成立。
4月,在全县推广合式秧田、泥、盐水浸种、小株密植等耕作技术。
5~9月,降水量达1288.6毫米,江水猛涨。7月24日,全县圩堤溃破殆尽。8月1日,长江坝埂头水位高达15.12米(海拔。下同)。全县淹没田地24万亩,倒塌房屋67887间,死亡51人,受灾人口12.1万人,占总人口64%。7月中下旬,县政府派出干部500人,调用船只675艘,转移灾民4.95万人,粮食118.5吨。嗣后,政府组织灾民以各种形式进行生产自救,并发放救济款56万元,寒衣9560件,减免税粮5821.37吨。机关干部和非灾区群众亦解囊相助,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7月13~16日,全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铜官山区召开,出席代表139人。
9月16日,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供应。
10月25日始,全县开展为时1个月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活动。
是年,县委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在全县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年底,全县共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21个,入社农户占全县农业户11.4%。
1955年
2月21日至3月31日,全县约86%的人参加了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的签名活动。
3月1日,国家发行新人民币,新币1元兑换旧人民币1万元。
7月,在全县职工中开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1959年10月结束。
9月,在全县农村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一些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组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年底建高级社76个,入社农户占全县农业户41.7%。
11月,实行粮、油定量供应。城镇居民使用粮油票证。
是月,县成立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领导小组,1956年初在大通进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试点,至6月,全县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或合作化。
12月,铜陵县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是月,成立《铜陵报》社。
是年,本县开始试种双季稻,实行水稻一年两熟制。
1956年
1月1日,《铜陵报》试刊第1号出版。9月,经省委批准,《铜陵报》公开发行。该报为铜陵县委机关报。1958年9月16日至1959年4月,曾与《铜官山报》合并出刊。
1961年2月28日停刊。
是月,贯彻《兵役法》,本县开始征集义务兵。
2月中旬,县委统战部在顺安镇举行回、汉民族春节联欢会。
4月26~30日,中国共产党铜陵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97人。
是月,全县首次科学普及工作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5月4日,铜陵县人民政府改称铜陵县人民委员会。
7月11~22日,本县完成麻风、甲状腺肿、血丝虫、头癣病的普查登记工作。
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县辖铜官山区政府被撤销,成立铜官山市筹备处,由省直辖。
11月23日~28日,第一届全县运动会在城关举行,设置田径、篮球2个项目,有304名运动员参赛。至1990年,共举办5届全县运动会。
是年,本县农村对孤寡困难户实行由集体“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
是年,本县实现乡乡通电话。
是年,全县有高级农业合作社178个,入社农户39961户,占全县农户数97.3%,基本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7年
1月15日,县城至繁昌、大通2条公路竣工通车。
1月,铜陵县广播站成立。
2月,铜官山——城关6千伏供电线路架成,县城使用电灯照明。
4月,本县选送汀洲大豆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展览,获好评。
5月30日,省电影处将其第70放映队移交本县,本县始设电影队。
6月5日,县委部署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整风运动。
是日,县城至芜湖公路建成通车。
6月21~23日,铜陵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59人。
7月,铜陵县第一座固定煤气机排涝站在钟仓山嘴建立。
8月,县医院、大通及顺安中心卫生所妇女避孕指导室,推行节制生育。
9月22~10月8日,县委组织群众辩论,开展反右派斗争,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一些人被错划为右派。
10月,县办第一家矿山——叶山铁矿建立,翌年划归安庆地区。
是年,县文化部门挖掘地方传统戏曲、舞蹈剧目,并创作出音乐、美术、雕刻等体裁作品100余个,其中9个作品参加全省会演或展览。
是年,实现社社通邮,乡乡有医疗机构。
1958年
1月7日,本县首次有47名国家干部下放到农村劳动。
3月18日,董店乡义和社农民徐光华用猎枪击毙1只30余公斤的虎。
5月29~31日,铜陵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14人。
5月18日至8月20日,仅降雨148毫米,全县受旱田地30.6万亩。旱情发生后,城乡平均每日有4.7万人参加抗旱。
6月,在全县宣传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7月1日,县城西北江滨置小轮码头,芜湖至安庆班小轮停靠运客。
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陵县,与铜官山市合并。
是月,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至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县境建人民公社12个,原行政乡(镇)撤销。
是月,全县城乡开展大办钢铁运动,为炼钢铁而纷纷建小高炉,滥伐树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林业资源亦遭到破坏。
11月,县境农村在大跃进口号下,办集体食堂1284个,实行生活集体化。
冬,农业部门首次自制兔化弱毒疫苗,用于预防猪瘟。
是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颁发奖状,授予老洲乡“文化之乡”称号。
1959年
2月13日,芜湖至铜陵铁路动工兴建,翌年5月12日路轨铺抵顺安站。
4月3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铜陵县建制,仍归安庆地区领导。21日,市、县正式分开办公。
是月,恢复城关、大通、顺安镇建制。
6月至9月,雨水稀少。全县受旱农田22万余亩。经组织人力抗旱,成灾面积降为18.7万亩。
8月20日,在县城西箬帽山兴建革命烈士纪念塔,次月30日竣工。
9月,全县下放904名干部到农村落后队担任领导。
秋,在全县党内外干部中开展“反右倾”斗争,一部分干部受到错误处理。
10月18~22日,县首届业余文艺会演在县城举行,有300名农民业余演员登台表演。
11月25日至12月1日,铜陵县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87人。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铜陵县委员会。
是月,收治部分麻风病人于金榔乡闸口村石壁寺,1965年,在金榔乡龙潭徐村建县麻风病防治专科医院——柏山医院。
12月,本县开始利用沼气作能源试点,顺安机关食堂、县委小农场试用沼气。
是年,省气象局在本县设气候站观测场。翌年2月开展地面观测记录和短期天气预报业务。
是年,本县首次引进乳牛。
1960年
2月,全县进行衡器改制,改16两进位制为10两进位制。
2月17~20日,中国共产党铜陵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城关召开,出席代表307人。
春,本县农村一些地区出现饥荒,部分群众患浮肿病和子宫脱垂病,非正常死亡现象时有发生。4、5月间,县委、县人委组织救济粮,定量发给病人,并抽调205名医务人员赴农村免费救治病人,大部分病人转危为安。
6月4日,有贵池、青阳、枞阳、怀宁、铜陵5个代表队参加的安庆地区首届龙舟比赛在大通举行。本县代表队夺得冠军。
8月3日,圣冲水库临时溢流坝因暴雨袭击被洪水冲垮,淹没农田3000余亩,淹死32人。
是月,本县第一座百货大楼在城关人民路破土动工,翌年6月竣工营业。
12月,全县开展整风整社运动,批判和纠正1958年以来的“五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生活特殊化风和生产瞎指挥风,并开展经济退赔活动,停办集体食堂,至翌年3月此项工作结束。
是年,开通铜陵县至安庆的载波电话电路。
1961年
1月16~22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整风大会,针对1958年以来的“五风”,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月,县委在全县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简称“责任田”),翌年春取消。
8月,在顺安公社陶山大队建社会福利院。该院于1963年迁至城关镇东门木鱼山。
9月,县委成立平反领导小组和甄别办公室,对1957年以来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甄别、平反,至翌年5月基本结束。
11月上旬,县委在和平公社旗杆大队进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试点。
是月,县委成立改造右派领导小组,开始纠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至翌年6月,共为66名“右派”甄别改正。
12月29日至翌年1月1日,铜陵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98名。
1962年
是年,县工业部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及《工业七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开始调整工业结构,停办一批1958年“大跃进”中兴办的企业,建立劳动生产责任制。
1963年
3月,全县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4月,在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分散主义、反对铺张浪费的“五反”运动。
10月15~24日,县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80名委员出席会议。
10月16~20日,铜陵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83人。
12月中旬,在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称“四清”运动)至“文革”前夕停止。
1964年
春,县酒厂酿制的粮食酒、山芋干酒在安庆地区食品、酿酒等行业产品评比中,分别获第一、第二名。
7月1日,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
是年,县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与农业局在农村建科学试验小组35个,进行良种试种、选育,新化肥品种施用,病虫防治等实验活动。
1965年
7月14日,本县由隶安庆地区改隶池州地区。
是年,全县农村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1966年
1月25~31日,召开第三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委员87名。
是月26~31日,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223人。
2月,开展“向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学习”、“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的活动。
是年春,安平农用“安2型”飞机场投入使用。连续5年共喷撒棉花农药40万亩次。
6月10日,县委派工作组进驻铜陵中学(今县第一中学)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是年上半年,《毛主席语录》首次在本县发行。
6月22日,全县小学教师集中城关开展“文革”运动,历时两个月,大部分教师受到点名批判。
8月下旬,各单位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并在全县贯彻“十六条”精神。
是月,城乡“红卫兵”开展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旧风尚)活动,许多文化古迹遭到毁坏,部分家庭被查抄。
10月底,首批学生、教师代表142人赴北京串连。
1967年
1月14日,成立“革命造反派联合司令部”(简称“联司”,后同)。
2月26日,成立“革命造反派总部筹备委员会”(简称“总筹”,后同)。
3月27日,成立县革命生产指挥部,各公社、镇随之成立革命生产领导小组。
4月27日,县驻军、县人武部发出倡议书,禁止“打、砸、抢、抄、抓”等行为。
7月2日下午,“联司”,“总筹”两派首次发生武斗。次日县驻军、县人武部发布《关于坚决制止武斗的通告》。
9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331部队进驻本县执行“支左”(支持革命“左派”)任务。
是年下半年,因武斗和造反活动的冲击,党政机关瘫痪,部分工厂、商店停业。
1968年
3月1日,“联司”,“总筹”两派成立县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委员会。同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铜陵县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取代原公安、检察、法院机构。
4月,各单位的两派群众组织均实现大联合。
8月16日,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后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本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10月,开展知识青年和部分干部、城镇居民下放农村工作。
11月16日,成立全县工人、贫下中农、红卫兵代表大会(简称三代会),1973年5月撤销。
11月,老洲公社光辉大队率先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2月4日,首批“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铜陵中学及原县委、人委的17个单位。
同月12日,本县首次召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有363人出席。
是年底,成立县群众专政指挥部(于1971年9月20日撤销)。各公社、镇陆续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
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331部队离县,395部队进驻。
3月,沪铜(陵)铁路线接通,本县顺安站通车。
7月,县境连降暴雨,受灾面积3.1万亩,通讯线路毁坏60余杆公里。县组织山区劳力2000余人到圩区防汛抗灾。
9月5日,成立中共铜陵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
11月,县组织民工义务修路,共出勤36519个工日。
12月,全县开展“学大寨、赶郭庄、超农纲”宣传活动。
是年底,本县至贵池无线定时会晤人工电报电路开通。
是年冬至翌年春,全县各级党组织陆续开展整党、建党工作。
是年冬,中共池州地委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本县大通镇,进行集镇“斗、批、改”工作试点。
1970年
2月,县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贪污、反盗窃、反投机倒把)运动。
4月25~27日,县组织3万余人在境内进行大清查,查出无户口、无证明人员1120人。
8月1日,县筲箕崂铁矿首次安装机械采矿设施并投产。
是月11日,钟鸣公社率先实行社办合作医疗制度。
12月26~29日,中共铜陵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450人,县委机构恢复,
是年,全县有44个生产大队、528个生产小队粮食亩产超纲要。
1971年
5月19日,县委举办第一期“批修整风学习班”,开展整风运动,历时20天。
6月,全县基层党支部全部恢复。
9月16日,县革委会作出治理顺安河并围垦灭螺、联圩工程的决议。27日成立该项工程指挥部。
是月,县工业系统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10月,逐步传达林彪叛国出逃事件真相。
11月5日,顺安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至1973年春完成第一期工程。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241部队、183部队来县参加该项工程。
12月26日,顺安化肥厂建成。
1972年
3月21日,全县进行对“一打三反”、整党、清队等运动的政策落实大检查,历时两个半月。
4月,首批计划生育手术小分队赴农村进行“三项手术”(绝扎、上环、人工流产)。
5月,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县文艺调演。
1973年
2月,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铜陵县公、检、法管制小组,恢复县人民法院、公安局。1979年恢复县人民检察院。
5月1日,顺安大桥兴建动工,至翌年7月竣工通车。
10月,县中学生田径代表队参加池州地区首届中学生运动会,获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
11月9日至翌年1月9日,全县干旱,未下雨期持续达2个月。
是年冬,本县首次出席全国棉花亩产超百斤县代表会议。
1974年
3月1日,铜陵县由原属池洲地区划归铜陵市领导。
是月,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批判林彪、孔子)。
6月26日,上海赴皖医疗队第一、二小分队进驻钟仓、顺安中心卫生院,至1977年6月撤离。
12月5日,成立县民兵指挥部,于1976年12月14日撤销。
是月8日,全省黑色冶金矿山会议在本县召开。
是年,全县有79个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是年,有400名县直机关干部赴农村驻点工作。
1975年
1月,全县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
7月25日,安平公社红庙大队女青年梅冬雪为抢救两名溺水儿童而牺牲;10月30日,县委宣传部、共青团县委发出向梅冬雪学习的通知,11月1日中共钢陵县委追认其为中共党员。
9月,本县代表赴京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是月,县城至各社、镇的广播专线开始架设。
12月2~6日,县委召开农业学大寨四级干部会议,传达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讨论本县在三年内建成大寨县的规划。
是月19日,铜陵市、县委抽调666名干部组成普及大寨县宣传队进驻部分单位开展工作。
1976年
1月8日,全县人民沉痛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
3月4日,开展所谓批判“以三项指示为纲”,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7月下旬,本县在钟鸣、顺安设临时医疗区,接收治疗唐山地震致伤人员。
9月18日下午,2万余人在县五七中学(县第一中学)操场参加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大会。
10月21日,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隔离审查的决定。23日,县召开庆祝粉碎“四人帮”纂党夺权阴谋胜利大会。
是年,本县始试种杂交水稻。
1977年
2月12~16日,县委常委作出常委班子革命化的六项决定。
4月18日,董店、五峰山铁矿零线采场塌方,5名矿工遇难。
是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本县发行。
是月,全县深入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5月,召开县首次中、西医结合会议。
6月3日,县委作出大力发展社队企业的十项指示。
7月5日,山区动员4000余劳力赴东、西联圩参加防汛。
8月,本县广大干部、群众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揭批“四人帮”及其余党罪行的活动,
9月7日,钟鸣公路段发生一起重大汽车撞人事故,死亡7人,伤22人。
是月11日晚,台风袭击县境,房屋倒塌2千余间,死亡2人,伤22人。
是年冬,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动工两百余处,完成土石方433万方。
是年,县委组织工作队在部分社、镇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978年
1月,县农科所培育的“铜花1号”水稻品种获省级奖励。
是月,成立县复查冤假错案专门机构,进行案件复查。
4月,成立县“右派分子”摘帽工作领导小组,开始为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人员进行实事求是的改正。
是年夏,干旱,受灾田地20万余亩。
9月,县直机关开展“一批双打”(揭批“四人帮”、打击投机倒把、打击贪污盗窃)运动。
是月15日,共青团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做好红卫兵组织结束工作的通知》,全县中、小学校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和学生会组织。
是月,全县1954个农村生产小队中有1952个接通交流电路。
12月12日,县委发出《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的通知》。
是月21日,县委批转纠正冤假错案领导小组的《关于冤错案件复查平反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至1980年结束冤错案平反改正工作。
是月,铜(陵)繁(昌)交界的黄浒公路桥建成通车。
是年,全县有12个公社粮食亩产超400公斤。
1979年
3月28日~4月1日,举办顺安“三月三”物资交流会,有6万余人次参与,集市成交额达25万余元。
5月21日,恢复顺安镇建制。
7月1日,太(平)胥(坝)公路线动工,于9月30日竣工。
8月20日,全县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宣传月活动,历时一个月。
是月,70%的生产队实行“定额包工、底分活评计酬”的生产责任制,30%的生产队实行“包干到组,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
12月,本县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至1985年底结束。
是年,全县有1438人被摘除“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帽子。
是年,全县工业系统开展“高产、优质、多品种、低消耗”的增产节约活动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
是年,本县首次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1980年
1月1日,县委、县革委会分署办公。
2月,城镇街道、农村社队先后恢复“文革”前的名称。
3月19日,恢复铜陵县政治协商委员会。
4月下旬~5月中旬,全县各级党组织学习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并联系实际开展对照、检查活动。
5月6日黎明时分,大通羊山矶江段发生一起水面交通事故,一只民船被撞沉没,有8人遇难。
9月25~29日,召开中共铜陵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48人。
10月17~19日,县委召开公社党委书记、公社革委会主任会议,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和省委126号文件精神。
是月,本县开展宣传贯彻中央《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活动。
是月,全县工业企业进行普查登记,核发全国统一营业执照。
11月26日至12月4日,召开第四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委员109名。
是月28日至12月2日,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召开铜陵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253人。
12月5日,撤销县革委会,恢复县人民政府。
1981年
3月,本县有13个国营企业实行利润包干经营责任制。
6月中旬至7月下旬,新建公社光荣大队发生违法滥伐山林事件,砍伐山林1000余亩。事后,主要责任者分别受到处理。
7月1日,本县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会上有37个先进党支部、96名优秀党员受到县委表彰。
8月,本县农村全部实行“家庭经营承包”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10月28日,县委组织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队赴山区开展工作。
是月,铜陵县新汽车站投付使用。
是月,芜湖长江航运公司在县城西江滨设小轮客运码头。
是年,县农科所培育的“铜花2号”水稻品种获省政府奖励。
是年,在全县青年、团员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活动。
是年,县人大颁布了《铜陵县完善包干到户责任制的暂行规定》。
是年,县成立工商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领导小组,在全县企业中逐步推行各项经济责任制。
1982年
2~4月,全县有千余名工作队员赴农村宣讲中央(1982)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3月,本县开展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4月15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职工大会,部署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中犯罪活动。
5月3日上午,在一场暴雨后,顺安街道两侧涌现大批蛤蟆估约20余万只,为罕见奇观。
6月25日,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省长周子健来县视察水情。
7月1日,本县按全国统一部署,开始第三次人口普查。
是年,对本县下放农村的城镇居民577人作了回城安置。
是年,各社、镇成立扶贫领导小组,开展扶持农村困难户工作。
是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三千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0.2103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1983年
1月,县委作出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包括允许农民进城摆摊设点、开店、办厂,允许集体或私人办学在内的“十允许”政策。
2~5月,改革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在原行政区划基础上改公社为乡,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改生产小队为村民小组。
4月27日,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贯彻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农民承包荒山造林,加快绿化步伐的通知”的通知》,其中提出7条实施办法。
6月10日至7月10日,本县首次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
7月6日凌晨,朱村乡房村煤矿发生山洪淹井事故,5人遇难。翌年1月县政府对主要责任者作了处理。
是月,县境连降暴雨,江水猛涨,13日20时县境坝埂头长江水位达14.25米。全县1898名干部和4万余劳力日夜奋战在防汛第一线,力保东、西联圩。
是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83123部队舟桥连、南京军区后勤部第2船运大队来县支援防汛。
是月下旬,万亩以下小圩大部溃破,全县受灾田地近22万余亩。沪铜铁路、铜繁公路、铜青公路被淹,交通中断。
8月26日,全县进行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统一行动。
9月4日,县委、县政府表彰13个防汛抗洪先进单位和129名防汛抗洪先进个人。
10月20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改革动员大会,部署全县机构改革工作。
是月,胥坝乡旭光村办起全县第一所农村敬老院。
是月,全县开展清除精神污染活动,清查一批淫秽书刊和黄色录像带。
是月,在全县青年、团员中开展“实行晚婚、计划生育”的万名青年签名活动。
11月19日,召开公判大会,5名刑事罪犯伏法。20~23日将其余罪犯押赴全县乡、镇巡回宣判,全县有7万余人参加巡回公判会。
是月,成立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是年冬至翌年春,进行机构改革,提倡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一批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是年,全县有11个乡成立农民科普协会。
是年,城关镇红旗村泉水村民小组农户普及电视机(主要为黑白机),成为全县农村第一个“电视村”。
1984年
1月16~19日,县境遭雪灾,交通、供电、通讯一度中断,全县动员数万人铲雪开路、扒雪护房。
2月8日,省委书记黄璜来县视察工作。
4月13日,县政府发出通知,严禁捕杀白鳍豚等珍稀动物。
是月,开展本县地名普查工作,于10月结束。1986年《铜陵县地名录》出版。
是月23~29日,召开第五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委员99人。
是月24~30日,召开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237人。
5月,在农村推广省柴灶。至翌年9月,全县建省柴灶2161台,安装节能器405只。
6月4~5日,省首届龙舟竟渡比赛在大通举行,副省长杨纪珂等出席开幕式,本县代表队获本届龙舟赛第二名。
是月,开展本县中药材资源普查,至翌年11月结束。查明本县中药材品种有1668种。
7月20日,县委、县政府制订并颁发《关于企业自主权的意见》。
10月3日,县政府批转落实私房政策领导小组的《会议纪要》,退还私房7064平方米。
是月21日,钟鸣乡成立全县第一所乡镇业余党校。
是月30日,本县骨髓炎医院的医疗成果通过省内外专家鉴定,确认该项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1月6~10日,中共铜陵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316人。
同月17日,县城拨号自动电话与铜陵市并网开通。
是月,全县开展整党工作,至1987年1月结束。参加整党活动的党员有9436名。
是月15~17日,省水利厅来县参加“顺安河综合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会议”,工程验收合格。
是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改革企业干部管理制度的若干规定》,对企业进行简政放权。
是年,县政府下属机构由原50个精简为28个。
1985年
1月起,全县采用全国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
4月1日,本县取消粮食统购、生猪派购,改为合同定购。
是月6日,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和改革教育工作的决定》。
是月18日,县政府批转颁发《铜陵县矿产资源管理试行办法》。
是月,开展城镇房屋普查工作,至年底结束。
5月17~18日,在县境太阳洲江段两次出现2只白鳍豚。
5月,县广播电台呼号试播。
是月,大通渔业公社渔民胡仁义父子在长江捕获一头中华鲟。旋即放回长江,受到有关部门表彰。6月初,由本县组成安徽省女子龙舟代表队在大通集训,同月赴湖北省宜昌市参加全
国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1987年和1988年又参加全国第三、四届“屈原杯”龙舟赛。
7月6日,举行“对越自卫还击战英雄事迹报告会”,同月开展学习县籍烈士英雄事迹的活动。
是月13日零时30分,在羊山矶江段发生翻船事故,有33人落水。大通渔业公社渔民吴有根夫妇和杨保华父子冒险抢救,使26人脱险。县委、县政府于8月15日通报表彰抢救者。
是月20日下午1时许,流潭乡和顺安长龙村一带遭龙卷风袭击,并伴降暴雨和冰雹,损坏部分房屋和稻田,折算损失约百万元。
9月4日,县政协举行第一个教师节座谈会,县五大机构负责人、教育界政协委员及各界代表出席会议。
11月4日,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划归县领导。
是年,县委作出《关于干部理论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全县有800余名干部参加省举办的马列主义哲学电视教学的学习。
是年,本县中、小学升学率超过全省平均标准。
是年,本县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县,省向县贷扶持资金130万元。
1986年
1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
是月,县叶山林场始建全省第一个笋用林基地,面积1500亩。
3月,城关镇、钟鸣乡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
7月30日,本县乡镇企业产品膨润土粉、单轨行车、手拉葫芦,被省乡镇企业局批准参加“北京乡镇企业出口产品展销会”。
8月,本县代表赴北京出席“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会议”,并在会上介绍矿产管理经验。
9月27日,老洲乡在省第六届运动会上被评为“体育先进乡”。
12月,由县土壤肥料站编写的《铜陵土壤》出版。
是年下半年,始进行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
是年,本县工业产品棉麻交织布、混纺布、圆钉打入国际市场。
1987年
2月8~11日,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1987)5号文件精神,部署“深入改革,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工作任务。
3月6日17时许,县境遭风暴、冰雹袭击,有9个乡镇受灾,折算经济损失约380余万元。
4月14日,召开第六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委员142人。
是月14~20日,召开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249人。
是月,撤钟鸣乡建钟鸣镇。
7月,县黄金选冶厂在钟仓兴建动工,1990年10月竣工。
11月12~16日,中共铜陵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311人。
10月28日,白鳍豚半自然养护场在大通动工兴建。
是月,举办县首届农民业余歌手大奖赛。
是年下半年,有16个乡镇创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是年,本县在钟鸣镇首次开展配方施肥,施肥1.39万亩,增产粮食597.7吨。
1988年
3月15日13时30分至次日凌晨2时,大通、新建、西湖、流潭、新桥、金榔、胥坝一带4次降雹,冰雹最大直径10公分,并伴暴风雨。
是月,老洲乡地毯厂生产的丝织地毯在中国地毯交易会上受到外商好评,参展产品全被选中购买。
4月中旬,全县各乡、镇均成立救灾扶贫基金会。
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来本县木鱼山古冶遗址考证。
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蔬菜、果木林、蚕桑、檀皮、意杨、笋用林、凤丹、生姜、养猪及白荡湖、东西湖养殖10个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11月,县人大审议通过《铜陵县实施义务教育法规划》。
11月24日,本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产煤县。
是年,本县被列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县。
是年,成立县开发“四荒”(荒山、荒坡、荒水、荒滩)指挥部。
1989年
1月11日15时30分,太平乡钱湾渡口发生一起沉船事故,19人遇难。
是月,县政府查封423口非法开采的小煤窑。
3月10日,省政府为本县颁布《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
3月20日,县化肥厂与铜陵市磷铵厂签订股份经营协议,成为磷铵厂的合成氨分厂。
4月9日,召开第七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委员137名。
是月10~16日,召开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215名。
5月1日,经国家黄金总局批准,本县开发黄狮崂金矿。
8月,中共钟鸣镇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10月上旬,本县被列为省首批“实验教学网络化县”。
是月上旬,县体育馆动工兴建,至翌年5月5日竣工投付使用。
11月23日,县政府批转县体委《关于开展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安排意见的报告》,并成立县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指导组。
是年,本县成为基本扫除文盲县。
1990年
9月5日,县老年大学创办并举行首届开学典礼。
是月13~16日,中共铜陵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276人。
是月26日,县籍运动员李忠平在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上获男子单人双桨2000米赛艇竞赛金牌。
12月25~26日,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县政府《关于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号召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工作,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
是年,本县棉花总产量达3260吨,创历史最高纪录,粮食总产10.0174万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受到国务院表彰。
是年,本县生产黄金达万两,成为全国重点产金县。
是年,本县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联系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