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布《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了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实行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的教学方法;以上课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启发儿童自觉性和积极性;课内与课外活动配合进行。
1953年,各小学开始系统地学习苏联教育学,把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纳入教师学习计划。教育领导部门还派人对小学教师作辅导报告,举办专题讲座,推广“三五”经验,即“五个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五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级分制”。从此,各校成立教学研究组,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红领巾教学法”。其特点是贯彻启发性,采用谈话法,使学生能更好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1954年至1965年,小学各科教学都有所改进。语文课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知识系统性和文艺性。中低年级重视字、词教学,朗读注意形象感染;作文教学有全期计划,克服盲目性。算术课加强直观教学,尽可能自制教具,借助教具给学生以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低年级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1966年“文革”开始时,教学时停时复。上课主要讲“语录”、“老三篇”或开批判会。
1971年,教育部颁发了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教材。市教育局组织教师学习,恢复市区标校际教研组,举行教材分析报告会,举办教材培训班,多次举行观摩教学,各校教学工作又恢复正常。1979年,市区部分小学开始研究电化教学,到1983年,市区各小学普遍开展电化教学。
1980年以来,全市小学遵照“三个面向”(面向现化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开展教改活动:(一)开展中、青年教师比教活动,由市评议小组人员从在各校被评为前几名的教师参加市级比教活动中评选等级;最后,将评出教课质量最高的教师,举办全市观摩教学;(二)开展“创造教育”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在第一课堂改革方面,语文教师创造程序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师实践“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教数学时,教师学习和实践常州市特级教师邱学华的“尝试法”(也称“五步教学法”),变教师“讲授型”为学生“训练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教师鼓励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歌词的内容,鼓励学生自编舞蹈,自唱自演。在第二课堂方面,市区不少学校每 周开设一节信息课,各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按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小组,开展小摄影、小书法、小美术、小制作、小歌舞的“五小活动”。(三)开办实验班。1952年秋,市教育局决定在市实验小学开设一个实验班,配备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的语文、算术教师,经过5年的教改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加强校际联系,加快教学信息的传递。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