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铜陵市金融事业始于建国初期。铜官山矿区刚解放时,无任何金融机构。194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大通镇支行在矿区发行人民币,禁止解放前的货币银元、铜币流通,使人民币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大通镇支行所属城关营业所派员到矿区流动服务。1951年4月,铜官山矿区第一个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铜陵支行铜官山营业所建立,开始办理存款、汇兑、贷款等项业务。同月,设立了铜陵县保险公司铜官山服务组,7月,又设立了中国交通银行华东分行铜官山办事处,委托当地人民银行管理,当年共有职工10人。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铜陵市金融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到1952年底,铜官山矿区存款余额为5.7万元,贷款余额为48万元。
“一五”(1953~1957年)期间,铜官山市的金融业务随着铜矿采掘,冶炼工业的发展和地方国营工商业的兴起而发展。1954年,铜官山营业所升格为县支行级的铜官山矿区办事处。同年10月,交通银行铜官山办事处撤销,设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铜官山支行。1957年,铜官山矿区办事处升为中国人民银行铜官山市支行,铜官山市保险公司也相继成立。这一时期银行工作重点是支持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及地方国营工商业的发展。1957年底,存款余额为202万元,比1952年底增长34.4倍,贷款余额为578.3万元,比1952年底增长11倍。
“二五”(1958~1962年)期间,受“左”的错误影响,银行工作出现信贷失控情况。1960年贷款余额4549万元,比1957年底增加了6.9倍,保险业务停办,市保险公司撤销。1961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采取了核资、收贷、控制贷币投放等措施,扭转了信贷失控局面。1962年底,全市贷款余额下降到3116.7万元,金融工作恢复正常。
1966~1976年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冲击,铜陵市金融事业出现徘徊局面,贷款发放失当,企业大量占用银行贷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铜陵市的金融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0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铜陵办事处从市人民银行中分出单独设立。同年11月,恢复保险业务,设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铜陵市支公司。1981年2月 ,中国农业银行铜陵办事处改为铜陵市支行。198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分行、中国工商银行铜陵市支行正式分设。同年5月,专司国家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铜陵办事处正式成立。至此,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在铜陵市开始形成,其分支机构遍布市区、市郊和外围工矿企业,形成多功能的金融服务网络。在国家银行发展的同时,市郊区于1956年就建立了农村信用社,到1985年底有职工19人,隶属市农业银行领导。
1979年以后,铜陵市金融工作重点随着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而发生新的变化。从重点支持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发展的单一型,拓展到支持“有色、化工、轻纺、建材、电子”五大支柱行业的生产建设;从支持工商企业、建筑业的短期流动资金的需要,发展到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基本建设长期资金的需要;从支持内向型企业的资金需要,发展到支持外向型企业的资金需要;从发放一般农业贷款,发展到支持专业户、承包户、乡镇企业资金需要;保险业务也由单一的财产保险发展到火灾、人身、农业、运输等多种保险险种,保险对象也由国营工商企业发展到集体单位、职工居民。
1985年1月起,市金融系统为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开始了金融体制改革,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市人民银行负责金融的宏观决策和控制、调节和掌握货币发行。各专业银行在信贷资金供应上实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植”原则,使银行信贷投向日趋合理。在存、贷款利率方面,改变了“文革”时期的低息政策,提高了利率,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差别利率政策,较好地发挥了利率的杠杆作用。在储蓄存款业务上,不断拓宽业务面,由单一办理活期、定期存款业务,发展到办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华侨人民币储蓄等多种储蓄种类的存款,大量吸收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生产建设。
1985年底,全市金融系统职工总数为571人。储蓄网点达26个,储蓄种类达6种。各项存款余额达22627.6万元,比1978年增长5.76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450.1万元;比1978年底642万元增长9.04倍),各项贷款余额40895.5万元,比1978年底余额10064.2万元增长3.06倍(其中固定资产贷款余额为7539.1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为30486.2万元,农业贷款723.2万元)。各种保险费收入为191万元,比1980年增长17.4倍。全市金融系统经营效益(纯益)分别为:人民银行铜陵分行99.2万元,工商银行铜陵市支行23.9万元,建设银行铜陵市支行283.3万元,中国银行铜陵办事处1.2万元,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7.9万元。30多年来,铜陵市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铜陵市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一定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