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初期,在矿区内有“永和”、“永昶”等9个经营纺织品的私营商业,经营品种为黑、白平布、印花平布、各种斜纹布、各式色织布、丝绸和部分针织品,每家资本约2000万元至3000万元(旧人民币)。
1953年,矿区国营商业经营机构建立,纺织品由国营商业、矿区职工消费合作社和私营商业交叉经营。国营商业和职工消费合作社销售比重占80%以上,国营商业除零售外还担负市场批发任务。1954年9月,棉布实行统购统销。职工和城市居民每人发放布票分别为34市尺和27市尺,凭票购置各种棉布。由于棉布统购统销后私营商业进货受到限制,矿区内9户经营棉布行业的私商组成经销、代销店,给国营商业代销棉布。1956年初,又将棉布业和百货业的36户私商归口改造,成立了“公私合营百货商店”。同年10月,铜官山市建立,市场销售量大幅度增长。1957年销售棉布66.39万米,丝绸1.56万米,呢绒0.13万米,卫生衫裤1.67万件,棉毛衫裤1.16万件。1958年10月,铜陵工业品批发站(二级)建立,货源充足,销售量增长较快。1959年销售棉布155.2万米,呢绒0.3万米,绸缎4.35万米,卫生衫裤5.05万件,棉毛衫裤3.72万件,均比上年增加一至三倍。1959年以后,由于棉花等轻纺工业原料供应不足,纺织品货源十分紧张。从1961年3月起,除棉布继续实行凭票供应外,对棉毛衫裤、卫生衫裤、床单、毛巾等针织品也实行凭布票销售,同时还对部分汗衫背心、棉毛衫裤、丝绸实行高价销售。在此期间,职工和城市居民定量布票由原来20余尺减少到11尺。1961年棉布销售量比1959年减少72.2%,卫生衫裤减少80%,棉毛衫裤减少75.3%,直至1962年末供应逐步好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丝绸(包括丝绸被面)、化纤布、低档呢绒、毛线等商品一度凭“工业品购货券”供应。
1978年以后,纺织品、针织品货源好转,花色品种增加,销售数量大幅度增长。从1981年1月起,对涤棉混纺布临时免票供应。1982年11月,为了扩大省内产品的销路,解决棉布积压问题,实行临时免票销售。从1983年下半年起,国家正式取消布票,各种棉布、涤棉混纺布、化纤织物、毛呢、绸缎及各种成品服装均敞开销售。
铜陵市几个年份主要纺、针织百货销售数量


上一篇:第一节 百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