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铜陵盛产石灰。1949年以前,铜陵无正规建材生产企业,仅有个体石匠和窑户,以手工生产方式采石、雕凿石材、烧石灰和烧制青砖、小瓦。
1951年,铜陵矿山恢复建设,华东建筑公司铜官山工程处在解放东村、长江东村、扫把沟等处建起采石场、石灰窑、砖瓦窑。1952年底,由铜官山矿务局建筑工程队接办。1956年,铜陵地方建材工业开始有规模较小的合作化组织,当时砖瓦年产量约100万块,石料年产量约1.5万吨,石灰年产量约1600吨,其生产方式以手工为主。
随着铜陵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铜陵建材生产难以满足基本建设的需要,砖瓦有70%尚需外购。铜官山手工业联社于1956年开始扩大建材生产规模,先后在现石城路,扫把沟兴建砖瓦石灰厂和砖瓦厂,铜官山地方工业筹委会于1958年开始在仪凤岭一带兴建仪凤岭水泥厂。此时,铜陵建材工业起步,至“二五”计划末,全行业工业总产值达656.84万元,铜陵建材工业初具规模。但因设计粗糙、资金短缺,基建未达到预期效果。各企业产量低,亏损严重,仪凤岭水泥厂在1962年停建,建材工业一度低落。
1970年至1975年,仪凤岭水泥厂(改称东风水泥厂)复建,各厂矿和社队通过不同渠道筹集资金,建成三个小型水泥厂和一些小窑厂、小采石厂,这一阶段基建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建材工业产品种类少,布局不当,生产和销售均缺乏统一计划和管理、石料价格混乱、东风水泥厂年产量徘徊在万吨以内,连年亏损。铜陵建材工业发展缓慢。
1970年,铜山铜矿水泥厂(初名铜山铜矿水泥车间)筹建,1971年投产,形成年生产水泥8000吨规模。1970年,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水泥厂筹建,当年竣工。1972年改名为选厂水泥车间,1983年改为铜官山铜矿水泥厂。1975年,设计规模为年产粉煤灰水泥3.2万吨的铜陵市桂家湖水泥厂筹建,1977年竣工试产。
1976年2月,铜陵市建管公司成立(正县级、隶属市经委),开始对全市地方建材工业实行统一管理。该公司对直属企业实行全面管理,对行业企业实行计划生产和统一销售管理,改变了铜陵建材工业管理混乱的局面。
1980年,铜陵建材工业再次起步。1981年国家确定了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先行地位,铜陵各水泥厂大规模改、扩建,轮窑厂纷起。水泥、砖瓦产量迅速提高,但由于企业管理薄弱,新办建材企业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建材行业仍以传统产品为主,仅有水泥、砖瓦、石灰、石料等十几个品种。1982年10月,铜陵市成立“铜陵水泥厂前期工作领导小组”。1983年12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安徽省铜陵水泥厂筹建处”,筹建年产规模为120万吨的水泥熟料厂。1985年12月国家计委批准该项目建议书。
1984年起,建管公司遵照国家建材局倡导的“大家办建材”的方针,对直属企业逐步下放企业管理权,对行业企业放开销售权,由以“人、财、物、产、供、销”为主要内容的微观管理,转向以统筹规划、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建材专业人员,开发新产品,质量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管理。各企业内部通过整顿,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逐步走上正轨。全市建材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产品品种增加到61个,产品产量、质量得到全面提高。1985年,建管公司对建材经销公司实行招标承包,对其他直属单位仍实行计划管理。“六五”计划间,全市建材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187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四五”计划期间(1970年~1975年)产值增长1倍多。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水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