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8年2月,铜官山市人民委员会下达文件,决定成立“铜官山市苎麻纺织厂筹备处”。9月正式动工兴建,确定规模为5600纺锭,158台布机的苎麻纺织厂。1962年4月,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下马。
1966年2月,市苎麻纺织厂恢复建设,利用原有厂房和设备进行改造,生产绢纺产品;11月,铜陵特区苎麻纺织厂改名为铜陵特区绢纺厂,生产规模定为2800纺锭,同年首期工程800纺锭投入试生产。1970年绢纺厂调整产品结构,开始试生产苎麻纺织品。1966~1976年绢纺厂共创产值1729.48万元,实现利润27.62万元,上缴税金81.16万元。
1971年12月23日,铜陵市合成纤维厂会战指挥部成立,并开始兴建规模为苯酐500吨/年、聚脂300吨/年、涤纶短丝250吨/年工程。1973年7月,撤销市合成纤维厂会战指挥部,成立铜陵市合成纤维厂生产筹备处。1974年,合成纤维厂正式投产,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产量低,企业连年亏损。1976年7月,铜陵市合成纤维厂筹备处更名为“铜陵市合成纤维厂”。1978年以后,该厂经过3次内涵技术改造,扭亏为盈,产量由1978年的66.2吨,上升到1981年的1461.74吨,3年迈出三大步,生产能力提高7倍。1981年2月,铜陵市合成纤维厂更名为“铜陵市化纤厂”。
1978年,市绢纺厂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进行挖潜改造,扩建13872锭棉纺车间 ,用棉纺设备生产纯棉、棉绢、麻棉、绢麻棉等混纺产品。1981年,该厂在麻纺800锭的基础上进行挖潜,形成2000锭生产能力投入生产。同年棉纺13872锭工程竣工投产。
1979~1981年,绢纺厂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85%的速度递增。到1981年止,已形成棉纺163万锭,麻绢2000锭和年产桑绵球1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品种由原来的单一桑绵球发展到麻涤布、棉麻交织布、棉纱、麻纱、麻条、绢条等10多个品种,铜陵市纺织工业绢、麻、棉生产初具规模。1982年初,市绢纺厂走挖潜、改造、革新道路,进行了“搬绢、扩麻、扩棉、扩绢、上漂染”工程。“搬绢扩麻工程”:从6月至1983年10月,绢纺厂纺车间由原厂址搬迁到天桥南路市钢铁厂对面新厂房;1982年5月,在新厂址兴建了年产500万米的简易漂染车间,1983年1月投产。麻纺2000锭的新工艺扩建,在原绢纺厂厂址进行,1983年7月试车投产,形成4000锭的生产能力。“扩绢、扩麻、扩棉、上漂染工程”:将棉纺由1.63万锭扩建到3万锭、布机720台;麻纺由4000锭扩建到8800锭、布机500台和年产1500万米布的漂染厂;绢纺由单一桑绵球发展到2000锭绢丝、960锭丝,1982年开始动工,同年12月,铜陵市轻工业局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决定在铜陵市绢纺厂基础上,合资经营、建立安徽省铜陵苎麻纺织工业联合公司,扩大产品出口创汇能力。1983年1月,铜陵市纺织总厂成立,下设三厂一处,即绢纺厂、苎麻纺织厂、棉纺厂和棉纺厂筹备处。1984年7月,市人民政府决定批准撤销铜陵市纺织总厂,成立铜陵市纺织工业公司,下属六厂即化纤厂、苎麻纺织一厂、苎麻纺织二厂、绢纺厂、漂染厂、化纤丝织厂。1985年8月,铜陵市纺织工业公司撤销,保留铜陵苎麻纺织工业联合公司。化纤厂、绢纺厂归口市经委领导。苎麻联合公司由苎麻一厂、二厂、漂染厂、服装厂等企业组成,公司自1982年联合经营以来,共吸收外资1119万元,经过4年建设,形成麻纺8800锭、棉纺13872锭、织机460台,印染1500万米和年产6万件服装的综合型纺织企业,产品共5大类20多个品种。1985年完成产值2802.28万元,利税961万元。
1982年后,市化纤厂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发展涤纶长丝和短丝项目,同时发展化纤丝织品、涤纶絮片、经纬编织物等项目,使产值、产量连年上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5年化纤厂共有涤纶长、短丝等5条生产线,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涤纶长丝1000吨,涤纶短丝8500吨、涤纶絮片250吨、经纬编织物300吨。产品共4大类20多个品种。实现工业总产值8539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利税829万元。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