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市工业布局大致遵循以下原则,(1)首先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用于开发主导工业,如矿山(铜、铁、硫、煤);(2)遵循工业行业分工的客观要求,各行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各自的特色。如纺织工业重点是麻、棉、绢、纶、涤等;化学工业重点是硫酸、化肥等。(3)企业的开发尽可能接近原料、动力、产地、产品消费地和交通枢纽,以节约生产、流通费用。(4)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要求,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保护环境的原则,确定工业基地与城镇的合理布局。(5)充分考虑政治、职工因素和国防安全的要求。
一、企业分布
依据本市地理位置划分的范围,工业企业的分布基本特点是:沿江片内主要座落着化学工业区、冶炼(有色)工业区等,外围片内主要是矿区(重点铜矿、硫铁矿、煤矿都在其中),机车工业区等;市区片内又分为东、南、西、北郊及中心区,南郊属于纺织工业区、钢铁工业区,西北郊是电子工业区,机械工业区、东郊是建筑材料(水泥)工业区,其它工业行业及企业大多数座落在市区8条主要城市道路两侧,少数轻工企业散落在市民住宅区内。
建市初,本市交通以水路、公路为主,市内轻轨火车由矿区通江边。当时仅有色工业几家工厂和少数轻手工业厂家,都集中在火车路边与沿江、沿街,既有利生产,也便于流通。
50年代末,大办钢铁、 大办工业的浪潮掀起后,铜陵一批工业相继建设,钢铁厂、洗煤厂、炼焦厂、耐火材料厂、冶金机械总厂、化肥厂、麻纺厂、砖瓦厂等先后建成投产,第一冶炼厂生产规模扩大。杨家山、扫把沟、横港等地区形成连片的工业区,是本市当时的工业中心。外围矿山散布在狮子山、凤凰山、铜山(贵池县内)、井边(枞阳县内)等地。
70年代开始,市区南北向主干线义安路、石城路建成,铜陵运输机械厂、铸造机械厂、电器厂、无线电厂、无线电元件一厂、无线电元件二厂、第二麻纺厂、针织厂(后改铜申电缆厂)、供电局谢家垄配电所等工厂在干道两侧建成,形成新的工业区。同时,铁道部铜陵机车工厂、铜陵市新桥硫铁矿等厂矿建成,使凤凰山、狮子山、立新煤矿、鸡冠山等地区自然连成一整片,形成矿山工业区。70年代后期,在规划工业布局时,重点将第一麻纺厂、化纤厂、化纤丝织厂、绢纺厂、印染厂等企业建成一片,形成纺织工业区。计划将无线电厂、无线电元件一厂、无线电元件二厂和由三线迁铜的电子工业3个厂家,建于石城路一线,逐步连成一片,可望形成电子工业区。
1985年底,本市市区工业企业118家沿江片占9.5%,外围片占12.78%、市区片占77.72%。
〔化学工业〕铜陵化学工业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化工企业有12家,主要有铜官山化工总厂、有机化工厂、新桥硫铁矿、一冶磷肥厂、二冶磷肥厂、勤奋化工厂、兴隆化工厂、涂料化工厂等。化学工业企业大部分布在扫把沟地区,主要企业分布在金山路西段,地理位置优越,水、陆、铁路联运十分方便。新桥硫铁矿座落在外围片。
〔纺织工业〕本市纺织工业于50年代后期起步,80年代有较大发展,产品以涤纶、麻、绢为特色,已经初步形成以麻纺、绢纺、棉纺、化纤织物、漂染等为主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工业行业。1985年,纺织工业公司(局)座落在市南郊,所属6家主要企业也位于市南郊连成一片。此外,第二麻纺厂、针织厂座落在石城路北段。
〔建材工业〕建材工业规模不大,但点多面广,产品品种多,除砖瓦沙石满足本市需要外,还生产水泥及预制件和大理石及制品、釉面砖等37个品种。建材工业公司位于石城路南段,公司直属企业东风水泥厂位于东郊仪凤岭下,直属企业建设制砖厂位于石城路南段,其它企业分布在市外及沿江地区。
〔电子工业〕电子工业起步于70年代,目前,有整机和元件两大类电子产品。电子工业公司位于石城路南段,座落在石城路与义安路交汇口。下辖直属企业有无线电厂、无线电元件厂一厂、无线电元件二厂、无线电仪器厂等6家企业。主要厂家分布在石城路干道一线,工厂结构较为紧密,地理位置优越,水、陆、铁路联运十分方便。
在机械、电力、钢铁、煤炭、食品、轻工等行业中,主要企业还有铁道部铜陵机车工厂、立新煤矿、大通煤矿等座落在外围片;铜陵发电厂、有色机械总厂、造纸厂等企业座落在沿江片;铜陵运输机器厂、钢铁厂、焦化厂、市食品厂、啤酒厂、市酒厂、木器厂、印刷厂等企业散落在市区片范围内。
二、企业规模
建市初,除有色工业系大型企业外,其它工业均是小型企业。1957年底,全市8个独立核算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大型占12.5%、小型占87.5%。这些企业中,有100人以上的3个;500人以上1个;1万人以上1个。
“四、五”计划期末(1975年),共有企业52个,其中大型企业1个,中型企业2个,小型企业49个,大中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5.8%,到“五五”计划末,共有企业69个,其中大型3个,中型4个,小型62个,大中型占全部企业总数11.3%,比“四五”期末扩大5.5%。
1985年末,本市工业企业118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3个,集体所有制企业85个。按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3个,中型企业3个,小型企业112个,大中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5.4%。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