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铜陵市铜工业生产开始于1952年10月,初期生产单位仅有铜官山选矿厂,生产能力为日处理原矿400吨,产品为铜精矿。随着矿山发展和采出矿能力的提高,选矿生产也逐渐发展。1959年11月,铜山铜矿选矿系统投产,日选能力2000吨;1966年7月狮子山铜矿选矿系统投产,日选能力1000吨;1968年井边铜矿选矿系统日选能力为250吨投产;1971年1月,凤凰山铜矿从瑞典引进的成套自动化选矿系统投产,日选能力2000吨;1975年4月,金口岭铜矿选矿系统投产,日选能力为1000吨。
自1952年投产,截止1985年底,铜陵有色公司所属选矿系统累计生产铜料43.7016万吨,硫精矿(35%)409.6008万吨,铁精矿(60%)521.98万吨。
1985年,铜陵铜工业共拥有选矿系统5个(铜官山铜矿选矿厂、铜山铜矿选矿厂、狮子山铜矿选矿厂、凤凰山铜矿选矿厂、金口岭铜矿选矿厂)形成日处理原矿能力1.4万吨,拥有生产设备830台(套),装机总容量2172千瓦,总重量7232吨,生产产品有铜精矿、硫精矿、铁精矿、金、银、钼等。
在选铜生产的同时,各选矿系统还加强综合利用,进行了选铁、选钼、以及金银生产。从1952~1985年,累计生产铁精砂(60%)521.98万吨。1981~1984年金口岭选厂累计生产钼酸铵18.2吨,产值47万元,分别销往日本、美国及联邦德国,1984年7月停产。选产金、银的单位有金口岭选金厂、铜山铜矿选矿厂、凤凰山铜矿选矿厂,到1985年末,3厂累计生产黄金1001.47公斤,白银18424.2公斤。
一、原矿性质
铜官山铜矿选矿生产的入选矿石为接触变质,高、中温热液交代矽卡岩型多金属硫化矿,主要矿物成份为磁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及其它矿物脉石。矿物组成为:黄铜矿含量1~2%;磁黄铁矿4~8%,黄铁矿5~9%,磁铁矿18~24%,其它矿物脉石含量55~70%。矿石真比重为3.5,假比重为2.1~2.2,硬度E =8~14,含水5~8,含泥小于10%,氧化率小于10%。根据矿物相分析,主要金属含量为:铜物相原生铜含量0.35907%,次生铜含量0.02498%,氧化铜0.01005%,结合铜0.0056%:金0.22克/吨,银7.3克/吨。
铜山铜矿选矿矿石主要矿物成份为含铜矽卡岩,含铜闪长岩,含铜黄铁矿三种类型。含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次为斑铜矿,辉铜矿。矿物硬度9~17(普氏),真比重3.1,假比重1.8。铜物相分析为:铜含量1.043%,硫化铜含量0.986%,氧化铜含量0.057%,氧化率5.46%。多元素含量分析为:铜1.01%,硫6.32%,铁23.24%,二氧化硅29.59%,氧化钙16%,氧化镁1.78%,砷0.01%,锰0.32%,铝0.02%。
狮子山铜矿矿石中含铜矿物以黄铜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为微密块状,其次为角砾状,条带状和细脉状。矿石结构以粒状为主,其次有交替结构,溶蚀结构和压碎结构。黄铜矿呈斑点状、细脉状,赋存于其它硫化物及脉石矿物中,并于磁黄铁矿、黄铁矿密切共生。矿石硬度E=12~14,矿石真比重为3.28吨/立方米。原矿主要元素分析:铜0.903%,硫2.29%,铁9.22%,三氧化硫37.34%。主要物质分析:铜物相,原生硫化铜0.875%,次生硫化铜0.042%,自由氧化铜0.006%,结合氧化铜0.001%,总铜0.906%;磁性铁1.38%,非磁性铁7.34%,试金分析:金0.13克/吨,银17.6克/吨。
凤凰山铜矿原矿均属硫化矿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状含铜磁铁矿、赤铁矿、浸染状含铜石榴子石矽卡岩矿、块状含铜黄铁矿、浸染状含铜大理石等。矿石比重平均3.4,硬度(普化系数)一般为8~12,氧化率小于10%。选矿生产的铜精砂供给第一冶炼厂、第二冶炼厂;硫精矿、铁精矿全部外销。
二、设备
铜官山铜矿选矿主要生产设备到1985年底,共有总吨位2755.63吨,装机总容量1.56万千瓦。其中碎矿系统主要生产设备有:旋回破碎机1台,,圆锥破碎机3台。磨浮系统设备有:球磨机6台,破碎机1台,2套EW24号浮选机系统,每系统32槽。磁选设备有:磁选机8台,5个6A浮选机系统,每系统12槽,4个FW24号浮选机系统,每系统12槽。精矿主要生产设备有:浓缩机2台,脱泥斗2台,过滤机10台(内滤机3台,外滤机7台)。
铜山铜矿选矿生产设备到1985底,共有卷扬机2台,鼓风机1台,水泵25台,5吨抓斗行车1台。重型铁板给矿机1台,破碎机3台,皮带运输机12台,振动筛5台,球磨机(溢流型)4台,分 级机6台,浮选机138台,磁选机6台,过滤机6台,浓缩机8台,真空泵7台,搅拌机12台,水力旋流器1台,加药机2台,灰渣泵2台,砂泵6台。
凤凰山铜矿到1985年底,选矿生产拥有综合设备333台,总重量1418.369吨(不包括选矿自动化及报废设备),设备完好率达96.8%,另有成套瑞典阿特拉司公司进口的自动化选矿设备。
金口岭铜矿选矿主要生产设备有:短筒格子型球磨机2台,双螺旋分级机1台;溢流型球磨机1台,搅拌桶3台,泥浆泵2台。1号铜、钼浮选系统一套,2号铜、金浮选系统一套。1号浮选系统有浮选机34槽。2号浮选系统有5A浮选机26槽。
三、工艺
铜官山铜矿选矿初期生产为单一选铜,生产工艺流程采用碎矿——球磨——浮选——铜精矿的半优浮选流程。1953年选矿增加选硫生产,1958年增加选铁生产,1975年增加尾砂再选铁生产,其生产工艺也相应进行变更。到1985年底,选矿生产工艺流程分为破碎、磨浮、磁选、精矿脱水4道。铜山铜矿选矿生产采用三段一闭路碎矿,一次闭路磨矿,分级溢流选铜的工艺流程。碎矿系统在投产初期为三段开路流程,1971年10月改三段开路破碎为三段一闭路破碎。狮子山铜矿选矿工艺1964年时采用单一选铜的浮选流程。流程结构为一粗一精二扫。1967年,改为三段一闭路流程。凤凰山铜矿选矿生产工艺采用碎矿、磨矿、浮选到精矿处理的工艺流程,碎矿使用3段开路流程。金口岭铜矿选矿生产工艺采用碎矿、磨矿、石灰乳化、浮选工序。
1号(铜、钼)浮选系统。混合精矿由砂泵扬至X旋流器级溢流作铜精矿,送至浓缩机,沉砂经搅拌加入药剂进3A浮选机进行铜钼分离。扫选尾矿(即铜精矿)进入浓缩机精选所得钼粗精矿,经球磨机再磨后进入2A浮选机经4次精选后即获铜精矿。铜精矿经浓缩,过滤后为最终铜料产品,送至冶炼厂冶炼。2号浮选系统(铜、金),选金尾矿进行搅拌桶,加药剂搅拌后进行粗选,粗选后的矿井入精选,精选精矿进浓密机为铜精矿。
四、生产状况
铜官山铜矿选矿系统于1952年10月正式投产,实际生产能力为日处理原矿289吨,全年处理原矿3.53万吨,生产铜精矿实物量2633吨,铜量298吨。1957年处理原矿达96.68万吨,完成铜量10240吨,硫精矿(35%)17.83万吨。1958年,选矿生产能力由日处理原矿2800吨增加到4100吨,7月起,进行选铁实验作业。1966年处理原矿量达147.14万吨,生产铜量1.08万吨,硫精矿16.78万吨,铁精矿16.65万吨。1971年,为配合“双三万”(即铜料、粗铜各三万吨),选矿处理量增加到年处理原矿139.12万吨,生产铜量1.00万吨,硫精矿(35%)19.1万吨,铁精矿(60%)20.74万吨。由于1971年“双三万”采掘比例失调,挖富丢贫,加之矿山资源减少,原矿供应不足使选矿生产1973年后呈下降趋势。1980年,年处理原矿量67.84万吨,生产铜量3417.99万吨,硫精矿(35%)10.41万吨,铁精矿(60%)17.01万吨,到1985年,选矿能力已达到日处理原矿5400吨,生产范围由选铜发展到选硫、选铁。该年,年处理原矿44.96万吨,生产铜量1964.44吨。从1952年投产到1985年,铜官山铜矿选矿厂累计共处理原矿2847.2万吨,生产铜量21.8万吨,硫精矿(35%)378.18万吨,铁精矿(60%)455.15万吨。
铜山铜矿选矿厂于1959年6月投产,日处理能力仅100吨。同年11月,设计能力为日处理原矿4000吨选矿扩建系统投产,当年生产铜精矿3193吨,铜量356.93吨。1960年遵循“高指标、放高产”的方针,全年生产铜精矿2.67万吨,铜量3242.74万吨,硫精矿(35%)1868.35吨,铁精矿(65%)1.38万吨。1964年年产铜精矿1.94万吨。1969年处理原矿12.88万吨,生产铜精矿8854吨。1981年,年产铜精矿1.08万吨,1985年,铜精矿年产量累计量达7.35万吨。从1970年到1985年,铜山铜矿选矿生产累计生产铜精矿34.78万吨,铜量5.79万吨,硫精矿(35%)15.50万吨,铁精矿(60%)16.76万吨。
狮子山铜矿选矿生产始于1958年,日处理原矿当时仅为50吨,1961年9月,选矿停产共处理原矿6200吨。1964年矿山重建,按日选1000吨规模设计,1966年正式投产,1978年生产铜精矿约4700吨。1969~1972年共生产铜精矿8.02万吨,铜量1.33万吨。1973年至1979年,选矿共生产铜精矿11.76万吨,铜量2.40万吨。1985年,年处理原矿量68.60万吨。从1966年到1985年,狮子山铜矿累计处理原矿925.71吨,生产铜精矿32.69万吨,铜量6.85万吨,硫精矿1102吨。
凤凰山铜矿选矿系统于1971年9月正式投产,日处理矿石能力2800吨,年处理原矿能力88万吨,使用的设备为从瑞典引进的日产2000吨采选成套设备。1971年处理矿量60.04万吨,完成铜量10030吨,硫精矿(35%)3262吨;1975年,处理原矿量达43.05万吨,生产铜量4932.08吨。1976年推广选矿半优先浮工艺流程,1977年选矿处理量达47.73万吨,生产铜量5700吨,硫精矿(35%)2534吨。1980年,引进芬兰的选矿自动化系统调试投产后,生产量不断上升,1985年,选矿处理量为55.040万吨,生产铜量6200吨,硫精矿(35%)2220吨。从1971年到1985年,凤凰山铜矿累计处理原矿771.86万吨,生产铜量9.50万吨,硫精矿(35%)11.71万吨,铁精矿(60%)43.33万吨。
金口岭铜矿选矿系统于1973年开始试产,该年原矿处理量为13549吨,1975年,年处理原矿2.63万吨,1985年,年处理原矿达15.40万吨,从1973年到1985年,金口岭铜矿选矿生产共处理原矿173.16万吨,生产铜料1.09万吨。
附:凤凰山铜矿选矿自动化生产线
凤凰山铜矿选厂于60年代后期从瑞典阿特拉司公司引进成套选矿设备,建有中央控制室,对整套设备进行集中启动和停车,在控制室中可监视全厂设备运行情况。碎矿的磨矿系统实行部分单机、单项自动检测与自动调节。冶金部根据凤矿自动化基础和良好设备条件,经1973年全国冶金科技会议讨论决定,选择凤矿为全国选矿自动化试点单位。1974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冶金部在铜陵联合召开了凤凰山选矿自动化试点会议,决定由冶金部和一机部两个部所属科研单位和制造厂家联合研制自动化设备,以实现磨矿的浮选过程的计算机控制。1978年,经国家批准,从芬兰奥托昆普公司引进一套选矿自动化装置,1981年10月投入使用。随后又从美国引进一台矿浆粒度仪用于生产。从芬兰引进的自动化装置包括仪表、库里厄——300萤光分析系统和过程计算机系统。整个装置对磨矿和浮选生产过程的料位、给矿量、浓度、细度、酸碱度、流量、压力、液位、药剂量、品位等过程物理量及工艺过程参数进行检测与控制,到1985年底,运行正常。该装置的使用提高了技术经济指标,减轻了劳动强度。进行选矿自动化控制后的1981年至1983年与1977~1979年相比,选矿指标大幅度提高,铜精矿品位提高0.854%,硫精矿品位提高4.11%,扣除3年自动化费用净收益42.51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