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6年9月21日,有色公司露天采矿正式生产,生产区域为老庙基山、小铜官山露天采场。1966年7月,该露天大规模采矿结束,留一台电铲、两台汽车继续进行残矿开采,1972年全部结束。1970年10月1日,铜山露天投产。1978年6月,前山露天投入采矿生产。1980年1月,铜山露天停止出矿。
露天开采过程中,因采场地质状况不同,所使用的采矿方法也不同。老庙基山、铜官山露天在同一矿床,上部用露天开采,下部沿至露天采场的走向两端均用地下法进行开采,从而形成露天和坑采同时进行,提高了矿床的开采强度。铜山矿的铜山露天和前山露天采矿在设计中确定固定螺旋式坑线延伸新梯段的方法,在露天生产前期,螺旋坑线位天顶盘非工作面上,增加了生产的采剥比。后把负27.5米以上梯段,改为矿体顶盘的半固定路堑开拓延伸,使生产前采剥采量减少。生产前5年,剥离量设计的91%,出矿量为设计的147%。截止1985年,各露天矿山生产总累计完成采矿量1198.77万吨。
一、矿床开拓
老庙基山小铜官山露天采场采用顶盘折返式固定坑线开拓矿床,后改为沿矿床东端绕至底盘的折返式固定坑线开拓矿床,在松树山增开一条堑沟,在观音涝山、小铜官山增加开拓了3条临时堑沟。矿床开拓采用碉室爆破。边坡结构为底盘最终边坡角与矿体倾角一致,顶盘最终边坑角60度。
铜山露天采场矿床开拓采用顶盘折返螺旋沟联合开拓方式:边坡上公路自东翼(正65米)而南(顶)于两翼折返一次后,螺旋三圈进入锅底(负103米)。边坡结构:最终边坡角底盘44°15′,顶盘40°45′。
前山露天基建时期按北京有色设计总院采至负40米设计施工,为螺旋式坑线开拓。1974年改为在岩性较好的顶盘大理岩中设置折返坑线开拓。1976年9月至1979年11月间,因在开采过程中相继有5处边坡滑落,同时发现底盘出现510米长的裂缝线,经省冶金厅同意,将开拓方式改为顶盘一侧折返坑线,小露天境外的负40米以上4号矿体转为坑下开采。边坡结构要素与铜山露天相同。
二、开采工艺
老庙基山小铜官山露天开采工艺在1954年至1956年,采用硐室爆破,1957年试验油炸药爆破取得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同时还进行了接近微差的间隔起爆试验,其后改为用继电器控制时间起爆,后又按苏联专家意见进行比值的爆破。1957年,开始使用钢绳冲击式钻机进行穿孔爆破,代替原小碉室爆破。1954年,采装使用11台0.75m3的柴油铲,1955年从罗马尼亚引进3台旧电铲,取代柴油铲,1957年后开始试验C2—3型电铲配12吨索马牌汽车和深孔爆破,形成露天采装配套工艺。
铜山露天穿爆工艺采用两种微差爆破方法,1972年起,采用在钻孔装药中间用一个起爆仓、一根导爆线引爆方法。采装设备在1966年使用3台3M3电铲,后又有3台4~4.6M3电铲投入使用。
前山露天1966年7月使用人工剥离,1973年4月后,采用机械化剥离。
三、矿石运输
老庙基山小铜官山露天采场采用人工板车与12吨自卸汽车运输矿石,以汽车运输为主。在矿床内开拓主运输坑线,纵向坡度8%。露天采场采用溜井、分散卸装方式运输。
铜山露天矿石运输采用汽车运至溜井,利用原坑下1号、2号溜井与露天梯段贯通,作为露天卸矿溜井,经风闸门放矿入矿车内,用电机车牵引运至负40米主井,经翻矿笼卸入矿仓,再经风闸门卸入3吨机斗内,提升至选厂矿仓。
前山露天矿石运输采用汽车——堆矿场——电铲转载——汽车——斜坡道矿仓——电铲转载——箕斗斜坡卷扬——主井粗矿仓的运输方式。
四、开采状况
1956年9月,老庙基山小铜官山露天采场投产后,日采选矿石236吨,年采矿量为8.48万吨,1957年为37.99万吨。1960年因生产中发现小铜官山底盘边坡开裂滑落,遂将此改为坑下开采,保留老庙基山露天,年采矿量为79.97万吨。1961年完成矿量48.5万吨。1966年7月以后,露天采场能力基本消失,1972年,露天采场闭坑。累计完成采矿量664.024万吨,铜量4.73万吨。
1966年,铜山露天有少量副产矿石,1967年生产矿石3795吨,1968年开始出矿,年采矿量2.64万吨。1970年10月正式投产出矿。年产矿量21.45万吨。1971年~1975年共采矿量218.82万吨。1980年1月停止出矿,累计开采矿石量434.75万吨。
1975年8月,前山露天采场堑沟下掘。副产出矿。1978年6月正式出矿,到1984年共完成采矿量59.9万吨,铜量4489.6吨。1985年2月扩大延伸至负40米方开始剥离扩帮,副产供矿,到1985年底,前山露天累计采矿量为100万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