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矿山系统基本建设始于50年代初期,最初以铜官山铜矿为基础,建设规模为日采选400吨。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先后完成井边铜矿、铜山铜矿、狮子山铜矿的基本建设,矿山规模发展到日采选3600吨。70年代,凤凰山铜矿、金口岭铜矿相继完成基建投入生产。到1979年底,有色公司矿山建设共完成投资32709.56万元,占公司建设投资总额64.02%,其中用于采矿建设工程投资为24080.72万元。累计完成更新改造资金11165.6万元。其中采矿措施为560.42万元,开拓工程为6467.72万元。1978年5月,安庆铜矿开始筹建(1979年缓建)。1982年12月,由中日合作进行的安庆铜矿精密探矿工程开工,日方无偿投资1000万美元,计划到1986年9月完工。1984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意恢复安庆铜矿基本建设。到1985年底,完成投资2276.13万元,预计1989年建成投产。各矿坑采施工单位主要是有色公司井巷公司及各矿自备施工队伍。
截止1985年末,有色公司矿山系统基本建设累计完成资金52573.64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836万元,更新改造资金17737.64万元,占有色公司建设资金总额的64.89%,日采选能力达1.45万吨,拥有各类主要坑采设备3212台,设备总重为11.16万吨。铜官山铜矿完成建设投资8292.69万元,更新改造资金7026.96万元;铜山铜矿完成建设投资5478.24万元,更新改造资金3954.54万元;狮子山铜矿完成建设投资7229万元,更新改造投资2978.99万元;凤凰山铜矿完成建设投资9294.6万元,更新改造资金3776.16万元;金口岭铜矿完成建设投资1966.25万元,更新改造资金1165.23万元;安庆铜矿完成建设投资2276万元。
一、坑采工程
〔铜官山铜矿坑采工程〕1950年初,在国家批准恢复铜官山铜矿建设后,铜官山铜矿工程处于1950年6月,开始了铜官山铜矿井巷恢复工程。首先对日本侵华时期开拓的旧有坑道进行疏通修复,当时遗留的井巷主要在老庙基山65米中段处,有平巷200米左右,第一斜井约60米,第二斜井30米,横巷约190米,因长年荒废,无人维护,旧洞口及巷道支护均已倒塌,恢复施工的设备简陋,主要靠人工以手锤打眼,填药放炮,工程进度缓慢。到1950年10月下旬,第一斜井与平坑贯通,同年11月上旬,225米的平巷疏理工程全部完工,坑外铺设轻便铁道127米。1951年矿山先后安装了4台压风机,其中二台功率为522HP,自制了载重1吨的铁矿车100辆,建设了平坑内处临时供风、供水和供电设施,加快了井巷工程建设。1951年,井巷掘进共完成1168米,到1952年4月,井巷恢复工程初步完成,5月转入生产准备阶段,当年6月,铜官山矿正式出矿生产。至1952年底,采矿恢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9.9万元。
从1952年起至1985年,铜官山铜矿坑采工程建设竖井10个,主要有松树山斜井、天鹅抱蛋山斜井、主井I#、主井Ⅱ#、副井I#、副井Ⅱ#、副井Ⅶ#、副井Ⅷ#、宝山一号盲井、宝山二号盲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5319.65万元(含更新改造资金)。
〔铜山铜矿坑采工程〕铜山矿坑采工程于1957年开始施工,至1985年,共建设12个矿井,主要有副井、主井、八号措施斜井、盲井、铜山天井、六号竖井、九号井、新大井、铜山风井、前山风井、南风井、七号井等。累计完成基建资金9432.78万元(含更新改造资金)。
平巷建设:0米中段双轨沿脉坑道于1958年开工,1959年竣工,完成巷道226.6米,截止1960年完成巷道1927.3米、负170.5米中段。1976年上半年至1979年底,新区扩建共完成开拓巷道4180.5米、负214米中段,1976年开辟,完成开拓巷道3978.1米,该年还拉开了负257米新大井石门及部分沿脉运输坑道,完成开拓坑道2187.5米。
〔狮子山矿坑采工程〕狮子山矿坑采工程自1960年开始,到1985年,共建设大小各种矿井16个,主要有:狮子山主井、副井、西措施井、西山盲井、东山盲井、混合井、老鸦岭措施井、砂子堡主井、探矿井和盲井、东风井、西风井、老鸦岭风井、主井粉矿回收井、混合井粉矿回收井、溜井等。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0207.99万元(含更新改造资金)。
平巷建设:西狮子山于1958年开工。1962年、1963年停建,共有正132米中段、正90米中段、正50米中段、正20米中段、负10米中段、负40米中段等掘进段,累计总掘进进尺2.15万米。东狮子山矿段于1958年开工,到1963年全部停建。老鸦岭正52米中段平坑,1970年开工,1978年竣工,掘进进尺315.1米,工程投资23.62万元。正65米中段于1974年开工,1978年竣工掘进进尺83.4米,工程投资7.178万元。负120米中段,1975年开工,1979年竣工, 掘进进尺2075.9米,工程投资92.4万元。负160米中段,1973年开工,1979年竣工,掘进进尺5264.4米,工程投资283.95元。负280米中段,1975年开工,1978年竣工,掘进进尺1213.5米,工程投资114.38万元。
〔凤凰山铜矿坑采工程〕凤凰山铜矿坑采工程1966年开始建设,到1985年,共建成矿井5个。它们是混合井、南风井、北风井、新措施井、新副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3070.76万元(含更新改造资金)。
平巷建设:平巷开拓自1958年8月开始施工,至1962年4月,因停建而停止。在正10米和正73米完成单轨坑道掘进3111米,1965年冶金第十八井巷公司进行凤矿平巷建设施工,当年完成掘进588米。1966年依据北京设计院提出的粗略资料进行平巷施工,全年完成平巷掘进2956米,硐室325立方米。
1967年,进行3号沿探矿、4号沿电车道、混合井石门电车道的掘进,翌年在正102米中段、正90米中段、正10米中段进行平巷开拓。当年完成基建掘进进尺1505米,硐室工作量1233立方米。1969年至1970年底,进行负40米、负148米、负156米、负140米、负190米中段和破碎系统的基建掘进,共完成平巷掘进进尺2132米。到1970年底,累计完成平巷掘进1.13万米,天井845米,1970年以后,为配合坑下采矿生产,在已开拓的中段进行平巷延伸开拓。到1979年底,累计完成平巷掘进29103米,硐室工程1.42万立方米。1980年以后,公司采用更新改造资金进行坑采工程建设。
〔金口岭矿坑采工程〕金口岭铜矿坑采工程于1970年开始建设,至1985年,共建成矿井7个。主要有:主井、副井、三号矿体风井、措施井、盲井、充填井、管子井。累计完成建设资金3131.48万元(含更新改造资金)。平巷建设:金口岭铜矿在没有建矿前,笔山矿区隶属铜官山矿,负5米运输巷道由铜官山矿建设。1975年以后,金口岭铜矿对5米中段进行延伸掘进。到1985年末,5米中段巷道掘进共开拓619.7米。
二、露天采矿工程
1954年10月,有色公司露天采场开始建设,建设区域为铜官山、老庙基山和小铜官山。1964年铜山采场因坑下采矿造成地表陷落而改为露天采矿场。有色公司先后建设了4个露天采矿场,到1985年底,老庙基山小铜官山露天、涝山露天、因矿石采完而闭坑,铜山露天、前山露天仍在继续开采。
〔老庙基山小铜官山露天采矿工程〕1953年7月,国家重工业部批准铜官山矿务局提出的建设露天采场的报告,决定老庙基山、小铜官山负25米中段以上采用露天开采。1954年6月,铜官山矿成立了露天开采剥离大队,开始露天采矿建设的前期准备,同年10月,开始基建剥离,并调入批量机械化采运工具(汽车、推土机、电铲等),使老庙基山、小铜官山露天采场成为国内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机械化露天矿山。到1955年底完成基建剥离量120.1万立方米。在基建剥离中,主要采用浅孔爆破和硐室爆破,挖土机挖掘。1955年完成露天基建投资1056.98万元。1956年底,完成剥离总量234万立方米,当年完成基建投资823.71万元。
1957年1月,铜官山矿务局老庙基山、小铜官山露天采场结束基建剥离,投放生产,累计完成基建剥离632.50万吨,共243万立方米。
〔铜山露天采矿工程〕1956年铜山铜矿筹建时,初步设计铜山采区露天开采,后因国家从法国订购的自卸汽车不能及时进口,露天开采缺乏运输工具,又被迫改为坑下开采。到1964年4月负40米以上矿房全部采完,0米中段矿柱也开采了部分,导致地表形成2.8万平方米的陷落带。1964年6月24日至28日连续暴雨,含水泥石漏入0米中段、负40米中段,发生伤亡事故。嗣后冶金工业部生产办公室组织有色冶金设计总院、长沙矿山研究院、中南矿冶学院、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等单位参加的“铜山铜矿采矿方案”联合工作组,从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对铜山铜矿进行调查研究,于1965年1月上报了《关于铜山铜矿改坑采为露采的报告》,1965年9月冶金工业部批准铜山采区露天开采方案。
铜山矿区露采表土剥离于1965年4月开始,当年完成基建剥离量10.36万立方米。1966年正40米、正30米开始剥离,正100米至正30米8个平台进行剥离,全年共完成剥离量143万立方米,同年开始生产少量副产矿石。1968年4月,露采矿区开始出矿,基建剥离转为生产剥离,1967~1969年共完成剥离量1215958立方米,1970年,剥离下降到正10米、正60米、正50米,正37米,正20米,正10米5个工作平台,10月1日,铜山露天完成剥离进入生产阶段。自1965年4月铜山露天采场表土开始动工剥离,到1970年10月1日进入全面生产阶段止,铜山露天采场累计完成剥离量349万立方米。
〔前山露天采矿工程〕前山采区位于铜山矿区,原设计采用坑下开采,1965年4月,负40米中段4号矿体,5号、6号采矿场矿柱大错动发生落盘,损失矿量36万吨,占该矿体总储量的43.3%,同时负40米有高温发火状况,坑下开采难以继续进行。1965年4月,铜山矿向冶金部提出将前山采区由坑下开采改为露天开采。11月,设计队向冶金工业部上报《铜山铜矿前山技术改造方案意见书》,提出继续坑采和改用露天开采两个方案。冶金部于1966年7月批准前山区技术改造方案,同意前山区负40米以上改为露天开采,同年7月22日,前山区露天采场开始人工表土剥离,相继拉开7个平台,全年完成基建剥离量13.38万立方米。到1978年共完成基建剥离量281.9万立方米。
〔涝山露天采矿工程〕涝山矿段为铜铁混合矿体,地表露头为铁帽和磁铁矿。1956年,铜官山矿务局在地表137米采用人工剥离浅孔开采铁矿,依据开采状况,1958年铜官山矿务局正式决定涝山矿段为露天开采,同时进行设计工作,翌年上报设计书。到1965年,基建剥离任务基本完成,剥离量73.59万立方米,1966年开始剥离生产全部停止。
1968年,铜陵市革命委员会有色生产指挥组决定恢复涝山露天的生产,到1978年涝山露天开采结束,最终开采深度57米,生产铜矿石64.2万吨,铁矿石62吨,总剥离量为139立方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