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铜陵市区的人口分布主要以分散为主,城市人口除集中分布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外(包括铜官山区、郊区),其余人口均分散分布于外围工矿区。人口的分布与发展,是与采矿业的崛起和发展紧密相连的。铜陵市建制以前,人口主要分布于铜官山矿务局,集中在铜官山铜矿区域范围。1958年,铜官山区人口66215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38人,分布于市区的胥坝、老洲、西湖、铜港4个公社和铜兴、兴隆2个办事处。
此后,随着有色工业的发展,外围矿山不断得到开采,人口便逐渐向那里迁移,从而形成了以各个矿山为中心的块块人口集中区,人口分散分布于各个工矿区内。1982年7月,市共有人口20257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01人,比1964年的1286人增加1415人,增长110.03%。其中分布于铜官山区的人口118050人,人口密度为4593.39人/平方公里;郊区14395人,人口密度为371.96人/平方公里;狮子山区33530人,人口密度5004人/平方公里;铜山区21096人,人口密度753人/平方公里;普济圩农场15507人,人口密度132.5/平方公里。
到1985年底,市区人口分布情况为:铜官山区126986人,人口密度达4941.1人/平方公里;郊区19084人,人口密度493.12/平方公里;狮子山区36137人,人口密度5393.58人/平方公里;铜山区20880人,人口密度745.71/平方公里;普济圩农场13304人,人口密度113.71人/平方公里。
按人口性质分,市区主要以非农业人口为主。1957年,非农业人口为49675人,占总人口的87.89%。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和工业的逐步发展,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水平和程度不断加快和提高,一部分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剩余农业人口转移到其他行业并向城镇和矿山聚集,或转为商业人口,或转为工业人口,或转为其他人口。1964年市区有非农业人口77593人,占总人口的80.42%,比1957年增加27918人,增长56.20%;1970年为101534人,占总人口的90.68%,比1964年增加23941人,增长30.86%;1982年增加到162836人,占总人口的80.38%,比1970年增加61302人,增长60.38%;到1985年,发展到182853人,占总人口的84.50%,比1964年增加105260人,增长135.66%,比1982年增加20017人,增长12.29%。
市区若干年份人口密度和非农业人口表

1985年市区人口分布及密度情况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