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学制
清末,当涂县的初、高等小学堂,推行的是“癸卯学制”。辛亥革命后,执行北洋政府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教育7年:高等小学学制为3年,初等小学为4年。民国11年(1922),北洋政府颁行“壬戌学制”,规定初等教育6年:初小4年,高小2年,称为“四二分段制”。此后,当涂县的小学又执行过“戌辰学制”(与壬戌学制大同小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施战时教育,规定每乡镇设中心国民学校,每保设国民学校,执行六年制。建国初,人民政府沿用民国时期旧制。1952年秋,团结街小学在一年级新生中选定一班,试行“五年一贯制”,全县其他小学仍为“四二分段制”。随后,教育部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五年一贯制”暂缓推行,仍沿用“四二分段制”。1953年秋,团结街小学停止试行五年一贯制,将原试点班改为六年制。1958年下半年,团结街小学、光明街小学、解放街小学、河南街小学在各校一二年级中重点试行五年一贯制。1961年上半年,县政府要求调整学制试验后,原几所学校的试验班有的减少,有的停止。1964年,根据省教育厅意见,团结街小学继续试行五年一贯制试验,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停止。但到1969年,全县小学又都实行了五年一贯制。1978年元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小学实行5年制。至此,全县小学学制基本固定下来。1983年,宣城地区教育局发出通知,经报请省教育厅批准,将团结街小学改为六年制。为使全县小学学制统一,1989年团结街小学经县教委批准,从1990年秋季起,不再实行六年制。1983年,当涂师范附属小学随当涂师范划归马鞍山市。按市教委要求,从1985年秋季起,招收2班六年制新生,其余班级仍实行五年制。1990年10月,该校划归当涂县管辖,当年仍招六年制新生2班。
二、课程设置
清末,当涂县的初等小学堂设修身、读经、国文、算术、格致、手工、图画、体操8科;高等小学堂设修身、讲经、国文、算术、历史、舆地、理科、图画、手工、音乐、体操11科。民国时期,当涂县小学的课程设置变动较大。民国元年(1912),初等小学校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7科,高等小学增设本国历史、地理、理科、农业等,初、高两等小学的女生均增设缝纫课,英语为随意科。但有些小学限于师资条件未能按规定开齐。民国12年,按《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高级小学开设国语、算术、公民、卫生、历史、地理、自然、园艺、工用艺术、形象艺术、音乐、体育12科,初级小学设国语、算术、社会科、自然科、工用艺术、形象艺术、音乐、体育等8科。小学授课以分钟计算,初级小学的前2年每周至少授课1080分钟,后2年每周至少1260分钟,高级小学每周至少授课1440分钟。民国17年,初级小学设三民主义、公民、国语、算术、童子军、图画、历史、地理、卫生、自然、乐歌、体育、手工等课,高级小学除开设上述各科外,增设职业科。民国21年,按《小学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初高两级小学都设有公民训练、卫生、体育、国语、社会、自然、算术、劳作、美术、音乐10科。民国22年,当涂县各乡(镇)小学的各年级都开设公民训练、社会自然、国语、算术、体育音乐(唱游)、美术劳作6科。抗战期间,当涂沦陷区的小学一般设国文、算术、日语、自然、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科,唯丹阳小学不开日语。游击区的小学设语文、算术、常识、音乐、体育等科。民国35年,全县初级小学设国语、算术、常识、美术、劳作、童子军体育6科,高级小学设国语、算术、地理、历史、自然劳作、图画、体育、音乐、公民、童子军训练11科,当涂县示范小学中高年级还设英语课。
建国后,沿用旧的小学教育计划,取消公民、童子军课。1951年,城乡各小学执行华东区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四二制小学教育计划,开设语文、算术、体育、音乐、美工,高年级增开自然、历史、地理。每周授课时数:一、二年级24课时,三年级25课时,四年级26课时,高年级29课时。每周集体活动时间,初级340分钟,高级450分钟。五年一贯制小学设语文、算术、体育、图画、音乐、自然、历史、地理。1953年,四二制小学教学计划作了修订:语文分阅读、作文、写字,美工改图画。每周授课时数调整为:低年级24课时,中年级26课时,高年级28课时。学生每周课外活动时间,按低、中、高年级分别安排为360分钟、480分钟和570分钟。1957年秋,全县小学执行教育部公布的《1957~1958学年度小学教学计划》,初小设语文、算术、手工劳动、体育、唱歌、图画、周会7科;高小不开手工劳动,增设自然、地理、历史、农业常识等课。1958年,全县公办小学按《安徽省1958~1959年度小学教学计划》规定,一至六年级都开写字课,低年级每周各3节,中高年级每天各1节,每节约为20分钟。是年,全县兴办了一批民办小学,整日制的按小学教学计划办理,若师资条件不够,可降低要求;早晚班、半日制相同,每周语文12节(低年级),算术6节。1963年秋,执行教育部当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初小设周会、语文、算术、体育、音乐、图画、手工(从四年级起不开设),高年级加设历史、地理、生产常识(六年级)、自然。各年级每周教学时数:低年级28课时,中年级30课时,高年级32课时。写字课,低年级停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县小学停课。复课后,既无新的教学计划可循,又无统一教材可用,各校教学科目自行安排。1972年,各小学执行安徽省革委会教育局下发的《安徽省小学五年制教学计划》,开设语文、数学、常识、音乐、体育、美术。每周上课时数:一至三年级23节,四、五年级24节。全县小学的课程设置趋于统一。1977年,全县小学根据《小学授课时数表》规定,在四、五年级设政治、学工学农,每节课为40分钟,一至三年级每周上课24节,四年级27~28节,五年级28~29节。1981年秋,全县小学按省教育厅当年5月制发的《安徽省全日制五年制小学计划(修订草案)》规定,将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从三年级起开设自然(原称自然常识),四年级恢复地理课,五年级恢复历史课。课程设置逐步趋向稳定。
上一篇:第一节 概况
下一篇:第三节 学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