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4年4月,“当涂县城关镇烈军属生产委员会”成立,下设糟麦代销组、修补麻袋组、纺织组3个福利生产单位,年产值4400元。开始时,主要是发动烈军属参加生产。在159名职工中,只有聋哑人1名。资金主要来源于职工自筹、民政部门投资和从利润中提留。1957年,城关镇烈军属生产委员会改名为城关镇烈军属生产合作社。由参加生产的人员自筹股金1302元,县民政科投资2.81万元,用以发展生产。1958年,福利生产单位划归县民政科领导。是年,福利生产单位发展到9个,有藕粉厂、鞋底厂、制绳厂、洗染厂、饲料加工厂、劳动运输队、草织厂、化妆品厂、牲畜饲养场。共有职工335人,其中聋哑残人员38人;总产值12.14万元,全年人员工资3.5万元,按利润的10%提取公共积累资金1.02万元。1960年,对福利生产单位进行撤并或交付行业归口管理后,仅剩制绳厂、金钢砂厂、制鞋修鞋厂,有职工244人,年产值30.39万元,获利4.84万元。次年,制绳厂、制鞋修鞋厂交商业部门管理,福利生产单位只保留金钢砂厂。
1965年,将原有的福利生产单位合并为当涂县综合厂,有职工154人,其中盲聋哑残人员5人。1971年,综合厂和城关发扬革命传统小厂合并为“当涂县发扬革命传统小厂”。1974年,城关发扬革命传统小厂划出,恢复“当涂县福利综合厂”,为全民所有制福利企业,并被正式列为省汽车配件生产厂家。1978年,更名为当涂县汽车附件厂。次年,汽车附件厂有职工71人,其中聋哑残23人;固定资产50万元,年产值41.74万元。1984年,省汽车配件公司安排县汽车附件厂生产摩托车电机产品,并列入全省摩托车配件生产计划。是年,全厂职工86名中,盲人2名,聋哑人15名,肢体残缺者9名。
随着优抚、扶贫事业的发展,社会福利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1988年,全县共有福利工厂和经济实体13个,其中残疾人占职工总数50%以上的有4个。共吸收残疾人和“双扶”对象178人,占职工总数的61%,人均年收入1200元。1989年,对福利生产单位进行整顿,全县只保留了6个福利工厂和经济实体。共有职工102人,其中各类残疾人39名,困难户22名,占职工总数的62%;年创产值383.66万元,实现利润20.41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