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救灾工作,古时称赈荒。办法主要是施粥和鼓励富户捐赈。明万历十四年(1586),湖阳人邢靖四捐谷1000石赈荒;十七年,岁荒,薛镇人唐浚具呈请赈,首捐谷千余石,受到县令章嘉祯的表彰。清康熙十八年(1679)旱荒,亭头人丁士碱捐谷赈饥。四十七年水灾,薛镇人唐维震捐助赈谷千石。民国时期,政府根据灾情,下拨救济粮、款或借粮供应。民国23年(1934),安徽省旱灾严重,次年发生春荒,国民省政府几次下拨赈粮。民国24年5月,省府提拨粮一万八千石,分给立煌等48县,其中当涂一百五十石。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生产救灾十分重视。1949年7月,全县遭受严重水灾。灾后,芜当专署拨给救济粮1万公斤,生产贷粮1.5万公斤。1950年2月,县救灾募捐委员会成立。2~7月,芜当专署再次分七批调拨给县救济大米72万多公斤、泥豆4.65万公斤、玉米1.82万公斤,以及衣服、棉被等物资,帮助灾民重建家园。1954年汛期,全县圩堤相继溃决,为安定灾民生活,组织灾民生产自救,县、区、乡相继成立救灾委员会。是年,共发放救灾款488764万元(旧人民币),生产救灾大麦6.41万公斤,还在城镇开展小型手工业生产。
1961年,旱情严重,减产4746.5万公斤。县生产救灾办公室在发放救灾款、物的同时,发动群众大搞代食品和副业生产,动员群众种蔬菜。全县共种萝卜1.7万亩,其它蔬菜4万多亩。
1962年夏、秋,全县除城关、丹阳湖两个非农业公社外,其余公社都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灾后,全县各地大力开展生产自救,银行还贷款6.6万元,扶助灾区发展集体副业生产。全县共发放救灾款23万元,口粮贷款4万元;发给灾民棉布8.63万市尺、絮棉947公斤、毛竹2450根、木材280立方米。次年,为战胜春荒,先后拨发救灾款41万元、棉布2.3万市尺、棉花1000公斤、木材200立方米、毛竹4万根,解决人民的吃、穿、住和疾病治疗等困难。1969年7月,由于连降暴雨10余天,全县圩区内涝成灾。灾后,灾区普遍补种荞麦,开展生产自救,同时调拨返销粮,帮助灾民度荒。
1978年夏,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旱灾。省、地、县各级政府先后发放灾区口粮790万公斤、救灾款77.9万元、生活用煤6000吨、救济布2000市尺、絮棉3000公斤、白菜5万公斤、马铃薯2万公斤,解决灾民生产、生活上的困难。1979年3月,大公圩的7个公社58个大队遭冰雹袭击成灾;6~7月,横山脚下的新市等4个公社、9个大队,连续3次遭受山洪冲击,全县共向灾区发放救灾款31.1万元,口粮683万公斤。1982年7月初,有8个公社遭受特大风暴和冰雹袭击。不久,全县又普降大雨,内涝成灾。宣城行署和当涂县政府共拨救灾款130万元,回销粮5.2万公斤,并调拨双季晚稻种52.5万公斤、木材34立方米、毛竹5000根,帮助灾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1983年,全县部分新圩遭受洪涝灾害,其中两季绝收、家园被毁的重灾民2.35万人。各级政府积极开展调查,核实灾情,认真做好转移和安置灾民工作。先后5次发放救灾款68万元、救灾粮212.5万公斤,调拨煤炭2300吨、棉布45000市尺、尿素503吨,以及毛竹、絮棉、煤油等物资,解决灾民吃、穿、住困难。社会各界也积极支援:马鞍山钢铁公司支援排涝款6万元;县直机关共捐款1.67万元,粮票4.23万公斤,衣服、蚊帐、鞋袜、棉被等共6787件;马鞍山市市民共向灾区捐款10.71万元,捐献粮票45.28万公斤、衣服6.51万件。
1989年7、8月间,连续两次大暴雨,全县溃破、漫溢小圩6个,受重灾的2.1万户、8.83万人。倒塌、损坏房屋3715间。到12月底,全县共发放救灾粮20万公斤、救灾款6.45万元,调拨生活用煤450吨、木材30立方米、水泥60吨、汽油10吨。并及时将日本政府无偿提供的折叠睡垫、药品、食品等紧急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