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邮路
干线邮路明清时期,官府文书靠驿站和铺递传送。清康熙年间,县境设有驿站2处。当涂县驿有驿马40匹,马夫32名,差夫30名。有通往芜湖、江宁、溧水、宣城、和县的驿传路线5条,总长160余公里。县城设总铺1所,驿路沿途共设周村、塔桥、大盛、二座、采石、横城、慈湖、十里牌、薛镇、新市、博望、高冈、鹿顶、青山、双沟、钟家、何家17处铺递,共有铺司铺兵67名。采石水驿设邮船3艘,有水、舵手15名,水路达江宁、芜湖和安庆等地。清雍正后,驿站和铺递人马逐年裁撤。至光绪末,因现代邮政发展,驿站和铺递全部裁撤。
民国初年,县邮政局和采石代办所均有邮件进出口路线2条。每日由收发人员乘木船至江口芜宁轮船上交接邮件一班。丹阳代办所邮件由邮差步班至当涂,每日接发1班,至江宁县秣稜关隔日交接1班。民国22年(1933)6月,京芜公路建成通车,邮件进出口由水道邮路改为汽车邮路。民国24年.京芜铁路通车后,县邮电局进出邮件改由火车站接发,每日1班。薛镇、博望由当涂转发;乌溪、黄池由芜湖转发;塘沟、霍里、慈湖分别由高淳、采石和江宁县秣稜关转发。上述邮路均为邮差步班传送,隔日1班。
建国初期,县邮电局至南京、芜湖进出口邮件仍由火车转运。1950~1952年,江苏高淳县邮电局邮件,由当高小轮转运,当涂为高淳邮件经转站。县内乡镇各代办所除湖阳由高淳县邮电局接发外,其他均由邮递员步班至县局接转。1955年,县邮电局有县内干线邮路4条。即县城~小桥~银塘~霍里;县城~薛津~丹阳~博望,县城~新桥~龙山桥~查家湾~亭头~黄池;县城~青山街~护河~大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至60年代初,县内各步班邮路已大部被车船替代,实行自办和委办车船转运。1961年,县内干线邮路单程总长145公里,其中汽车邮路41公里,轮船邮路104公里。70年代后,由于乡村公路的普遍兴建,大公圩地区的大陇、乌溪、亭头、黄池、马桥以及龙山桥、钟山、查家湾等邮电局、所先后改为汽车邮路。1986年,马鞍山市邮电局开办马鞍山市至博望自办省内二级汽车邮路,途经当涂、薛镇、丹阳、新市,单程91公里。1989年,县邮电局有县内干线邮路11条,单程总长256公里。其中,汽车邮路220公里,轮船邮路12公里。县邮电局自办汽车邮路有当涂至薛镇、丹阳、新市、博望、新桥、龙山桥、钟山、查家湾、黄梅山等地;委办汽车邮路有当涂至马桥、大陇、亭头、黄池、乌溪等地;湖阳邮电支局的邮件由高淳县邮电局转接。
投递线路民国时期,邮件投递全靠邮差肩扛腿跑,农村邮件只投递到邮政代办所和邮政信柜,由收件人领取或捎转。1950年,逐步投递到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中心小学。1952年,全县投递线路单程为372公里,主要为乡邮员步班投递。1957年,投递线路延长到744公里,投递方式亦逐步改为步车(自行车)混合班,投递频率加快。至1963年,县境农村投递线路单程增至1011公里,全县34个公社303个生产大队全部通邮。从是年起,全县各邮电局所均辟有固定投递段2~3个。1966年12月,为解决社队邮件逐日投递问题,县邮电局在农村社队配备“亦农亦邮”乡邮员17人,并组织捎转站13个,充实了投递力量。报刊、平信直接投递到的生产队达到484个,捎转的生产队431个。1969年10月,由每个公社推选1~2人,专门担任公社至生产大队的投递任务。是年,全县农村投递线路单程总长达到1343公里。从1970年起,全县各邮电分支机构所在地先后通车,农村投递线路随之有所缩短。1984年,县邮电局有自办农村投递线路31段,单程总长1018公里,委办农村投递线路2段67公里,城区投递段道3条3公里。1989年,全县24个邮电局所,共设乡村投递线路33段,县城投递线路4段,单程总长1133公里。
二、邮政业务
函件包裹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县邮政代办所初创时,只能收寄平信和明信片。以后又陆续增办挂号信、印刷品、平常信函、快递邮件和普通包裹等业务。民国22年(1933),全县各邮局信函和印刷品收发量为:县邮政局21.4万件,丹阳邮局9万件,采石邮局4.96万件。包裹业务量较小,县邮政局进口500件,出口480件;丹阳邮局进口163件,出口94件;采石邮局进口只有130件。
建国后,除继续开办民国时期全部业务外,于1950年增办新闻稿件“邮资总付”(报刊社汇总付费)业务,1952年又增办盲人读物、保价印刷品、保价信、保价包裹、保价快递小包等业务。1957年9月,军邮站撤销,军队邮件和义务兵免费平信改由地方邮局办理(义务兵免费平信规定1969年取消,1984年10月恢复)。此后,又陆续增办特种挂号信函、国际挂号信函和国内邮政有声信函等业务。1965年前,使用保价信规定限额最高为人民币16元,由于这种汇款方式不安全,1965年改为限寄有价证券。1986年前,凡各种铅字印刷品均作为“印刷品”邮寄。1986年重新规定印刷品收寄标准,凡“印刷品”必须是经行政机关批准出版的书籍、报刊、期刊和教材等,其它一律作信函或民用包裹交寄、收费。函件出口量,1950年全县只有13.7万件,1967年达到59.85万件。70年代后大幅度增加,1979年101.2万件,1989年增至108.6万件。包裹出口量,1950年为0.1万件,1967年1.12万件,1979年达到1.,96万件,1989年增至4.26万件。
汇兑民国元年(1912),县邮政局开办汇兑业务。民国9年,丹阳、采石邮局亦办汇兑。民国22年,县邮政局收汇金额为5.74万元、兑付金额10.2万元;采石邮局收汇3.24万元、兑付1万元;丹阳邮局收汇1.44万元,兑付1.3万元。县邮政局汇款每笔最高以500元为限,采石、丹阳以100元为限。汇款方式采用普通三联式汇票。建国后至1954年,汇款仍采用旧式三联式汇票。1950年,全县出口汇票0.71万张。1955年起改用按汇票金额剪格式竖写三联汇票。由邮局在银行设立汇兑资金专户,每月汇超、兑超款经核准后由银行划拨,归省局统一结算。1956年增办各报汇款,1958年又将定额汇票改为四联复写式汇票。为确保汇兑质量和汇兑资金安全,是年县邮电局开始配备专职汇兑业务检查员,并在封发室设立汇检台,对全县各支局进出口汇票进行稽核检查。1962年,汇票开始改用专门设计的专用汇套,全县各局所汇票出口增至2.06万张。1980年前,普通汇票每笔最高限额为300元,最低为1元。1980年起,汇款金额每笔最高扩大到500元,1983年又扩大到5000元,超额部分可分笔办理。1989年,县邮电局开办的汇票种类有普通汇票、代收货价汇票、航空汇票、小额汇票、电报汇票、特种汇票、高额汇票和定额汇票8种,全年出口汇票3.96万张。
报刊发行建国前,县邮政局不办理报刊发行业务,县城和乡间较大的集镇由私商经销《中央日报》、《申报》、《新闻报》和《芜湖工商日报》等报纸。解放后,县邮政局始替用户办理代订代购报刊业务。1950年实行“邮发合一”,报刊发行正式交邮局办理,县邮电局当年收订报纸1605份、刊物1105份。1953年,报刊发行工作确定每年2、5、8、11月份为预订月,分别对下一季度报刊进行预订并收取预订费。发行费为订价的20%,邮费为定价的5%。1954年规定报刊到月底或季末可破季收订。1955年,省邮电管理局确定当涂为全省矿厂地区报刊发行重点县。当年全县报纸期发数为5024份,杂志为3370份。报刊发行的有《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文汇报》、《大公报》、《解放日报》等,杂志有《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人民文学》等。1958年报纸订阅的范围扩大到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发行量大幅度增加。报纸期发数达到2.14万份,刊物达到1.36万份。1960~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报刊发行量连年下跌,最低的1962年报纸期发数仅有0.29万份,刊物0.23万份,为邮局报刊发行数的历史最低点。1963年后,始逐渐回升。此后直至1978年,除1967、1968两年因报刊大部停刊,发行量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报纸期发数均保持在1.2~1.8万份之间。1979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报刊杂志种类逐年增多,发行量亦随之大幅度增加。为加强业务管理,县邮电局于1980年10月专门设立报刊发行组和两个报刊门市部,配备专职人员分别办理报刊期订和零售业务。1989年,全县报纸期发数2.5万份,订销杂志累计数达到52.3万份,全县报刊流转金额达到92.8万元。
集邮1983年2月,县邮电局在营业处开设集邮专柜,配备营业员1名。集邮种类有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文字邮票、欠资邮票和编号邮票等。邮票来源由县邮电局每月向省邮票公司预订。1987年2月,为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县邮电局向全国发行《李白逝世1225周年纪念封》1枚,售价0.23元,发行范围达16个省、市、自治区。同年3月,县成立集邮协会。8月,龙山桥邮电支局设立集邮台。1988年,县集邮协会举办邮展2次。1989年4月,为庆祝当涂解放40周年,县邮协举办了集邮调剂交换会。
三、机要通信
建国后至1957年,县以上党政机关机要文件传递由军邮站兼办,县及区、乡文件由县委机要通信员专门投递。自1958年10月起,县以下机要文件传递始交邮电部门接办。为做好机要通信的保密、安全和及时投递,县邮电局专门配备了机要员,负责对机要文件进行收发登记,每天由干线邮路投递员负责投递,机要文件投递一律与普通邮件分开办理。1989年,全县有机要通信邮路6条,经办机要文件的局,所有县局、新市、釜山、黄梅山、钟山等。
四、邮政储蓄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邮政局曾开办邮政储蓄,但业务量很小,全县仅有储户20余户。1986年5月,县邮电局在营业部重新举办邮政储蓄。1987年7月,丹阳、薛镇、新市、马桥、黄池、大陇、护河、湖阳、龙山桥和博望支局亦先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邮政储蓄属代理服务性质,储蓄存款归县人民银行统一支配。储蓄利息由邮电局按实际支付额与银行结算,银行按一定比例付给邮局手续费。为加强业务管理,1989年县邮电局设立储蓄组,配备专职人员5名。储蓄余额,1987年为40.6万元,1989年达到147.2万元。全县参加邮政储蓄储户1700余户。
若干年份当涂县邮政业务量表

上一篇:第一节 机构
下一篇:第三节 电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