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宁芜铁路当涂段
宁芜铁路原称京芜铁路,民国23年(1934)由商办江南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筹资兴建,民国24年建成通车。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华中铁路株式会社控制,并改名南宁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仍由江南铁路公司经营。民国35年2月,京芜铁路路轨拆卸停运,民国37年10月复轨通车。建国后,京芜铁路改名宁芜铁路,先后归属南京铁路办事处、上海铁路分局、合肥铁路局、蚌埠铁路局和芜湖铁路办事处,1980年划归南京铁路分局管辖。1989年,县境线路总长18公里,设当涂、毛耳山、黄梅山3站。
当涂站始建于民国24年(1935),位于宁芜线84.6公里处,当时为五等车站,有站线2条,办公和候车室80平方米。建国初期,当涂站有长100米土站台1座,站房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59年,建成400平方米候车室1座,1982年建客运售票房1座,同时新建第二座货运整车仓库。至1985年,当涂站已发展成为具有部分现代设备的三等车站。站内设施计有:到发线3条,一道到发线有效长550米,二道正线有效长587米,三道到发线有效长628米,另有当涂肉厂专用铁道线1条和尽头式货物线232米,道岔6副;旅客一号站台面积2706平方米,二号站台837平方米,货物站台611平方米,货物仓库600平方米;有色灯进站信号机2座,色灯信号出站机6座,10门对讲电话机1部,电话单机6台。到发线采用64D型半自动闭塞装置。1985年,全站有职工39人,日通过客车8对,货车18对。1989年旅客发送量22.9万人次,货物发送量7.2万吨。
毛耳山站1959年11月建成,为四等车站。1985年,站内有站线3条,一道到发线有效长973米,二道正线有效长798米,三道到发线有效长789米,另有通往马钢姑山铁矿专用线1条,有道岔6副。全年旅客发送量1.68万人次,货物发送量铁矿石40.1万吨。
黄梅山站1964年1月建成,1985年有站线2条,一道正线有效长808米,二道侧线长793米。有通往黄梅山铁矿专用线1条,道岔3副。全年旅客发送量0.55万人次,货物发送量铁矿石5.5万吨。
二、专用铁路
县境最早的专用铁路,系民国7年(1918)私营宝兴铁矿公司修筑的平岘岗至茅家桥运矿轻便铁路2公里;最长的专用铁路为私营益华、宝兴两铁矿公司于民国8年出资50万元,兴筑的萝八山至马鞍山江边的运矿铁路,全长19.6公里。1956年后,上述铁路均划属马鞍山市。1989年,县境计有专用铁路线3条,全长18.9公里。
马钢姑山铁矿专用线建于1959年10月,起自毛耳山站中心,至姑山矿站止,全长12公里。1962年7月,毛耳山站中心向内延伸4公里,其余8公里移交姑山铁矿管辖。1985年沿线增设姑山站,有蒸气机车2台。
黄梅山铁矿专用线建于1965年,起自黄梅山站中心,至专用线终端止,全长5.5公里。矿内设站线2条,有效长度各209米。
当涂肉联厂专用线1972年5月建成通车,自当涂站中心至专用线终端止,全长1.4公里。运送货物主要为该厂冻猪肉及猪副产品,所用车厢多为B型冰盐和机械保温车。
三、铁路桥梁
宁芜铁路县境路段,共建永久式桥梁5座,总长247.6米。头河桥位于中心桩号80公里处,长9.2米,民国24年(1935)建,系钢筋混凝土桥。襄城桥位于中心桩号83公里处,始建于民国24年,民国31年改建为长28.3米的钢梁桥。新造桥在中心桩号90.4公里处,长31米,民国24年建,195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油坊桥在中心桩号95.4公里处,长13.2米,民国24年建,民国31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姑溪河大桥位于当涂县城西南,宁芜线中心桩号85.6公里处,系大型铁路桥梁。民国24年初建时为松木结构,民国31年改建为长165.9米的钢梁桥,桥面宽6.3米,两边人行道各1米。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