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道班养护
建国初期,宁芜公路县境路段由芜湖公路管理站派出养路工巡回养护。1959年1月,当涂县养路队成立,县境公路养护任务改由县养路队承担。1960年3月,当涂县公路管理所成立,下设大桥、新桥、当涂、五里牌、薛津、丹阳、博望7个道班,对宁芜公路和当博公路实行分段养护。1976年4月,当涂、新桥、大桥3个道班合并成立新桥道班。是年,全县有专业养路工160名。1972~1980年先后成立青山、石桥、双沟、新市、大陇、塘南、年陡7个道班。1989年,全县共有道班12个,养路工180人,养护里程210.3公里。道班养护的职责主要是由各道班分管路段实行常年小修保养。小修所需工费、石料费、杂费等开支均归入线路小修项目,按各线路专业定额标准纳入省公路建设经费计划开支。各道班每月均定有养路计划,养护范围包括路面、路肩、排水、行道树、标牌等检查维修。如遇严重自然灾害和水毁、塌方等,则由县站集中作业。1989年,县境路段每个专业道工平均包养路面1.7公里。
二、乡村包养
60年代后,城乡公路逐年增加,公路养护力量日显不足,1964年11月,按省政府规定将支线公路包给公社、生产队养护。计有11个公社的28个生产队包养公路65.3公里。由于管理不善,路况不理想,包养制只实行2年即改为“道(班)群(众)”共养制。省道当博公路改由沿线公社选调常年代表工18名负责养护。道群共养制沿至1983年,全县共选调常年代表工78名,养护里程172公里。1984年7月在大公圩地区实行养护承包经济责任制,将养护责任直接落实到人。养护标准要求达到路面平整、无坑槽、无横沟、无路障、排水良好,出勤率达到90%。费用标准定为石料及运输费每年每公里300元,工资报酬每公里定员0.6人,每人每月工资36元。在执行合同期间,由公路站派员作技术指导,按季检查评比。
三、公路绿化
县境公路绿化,由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干线公路绿化由公路部门统一安排。1950年宁芜公路大整修后即栽树绿化25.9公里,1956年重修当博公路时,根据不同路段栽植不同树苗1~2行。但因重栽轻管,很少成活。1960年,县公路管理所成立后,加强了对公路绿化的管理,情况有所好转。1963年在宁芜公路全线补栽各种树苗2万株,在当博公路沿线栽树近4万株。1965年3月,县公路部门首次在宁芜公路大桥公社路段实行栽树承包,由沿线生产队植树2500棵,实行包栽、包管、包活。由于合理解决了树权、收益和经费等问题,提高了树苗成活率。“文化大革命”时期,县境干线公路成材树木被大量盗伐,尤其是当博公路林荫一直很不理想。1986年宁芜公路拓宽改建,除新桥乡境4.3公里路段路西一边仍保持原栽法梧外,县境其余路段行道树全部更新,共栽植樟木、水杉等树苗1万余株,成活率达80%以上。同年,县公路部门发动群众在当博公路沿线重新栽植树苗20万棵。全县乡村道路绿化,全部由路段所在地的乡、村自栽自管,1979~1986年共栽树300万株。乡道绿化较好的有黄池、亭头、石桥、乌溪等。
四、养路机械
50~60年代初,养路工具十分简陋。道班工人使用的工具只有锹、镐、木桶及用水泥制成的压路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60年代中期,先后改制成夹底水桶,活底自动卸料车、推拉耙等工具,购置了洒水车等机械,工作效率提高1倍多。进入70年代后,公路接养里程猛增,养护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养路机械化程度开始逐年提高。至1987年,县公路站主要养路机械计有解放牌汽车6辆,四轮牵引车23辆,洒水车2辆,压路机4台,打夯机2台。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