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日用工业品开始由县花纱布公司和百货公司经营,对供销合作社实行扶持、支持、优先优惠政策。经营品种由煤油、食盐、食糖及日用小百货,发展到针织品、纺织品、五金、交电、化工、石油、建材、汽车以及糖、烟、百货、文具等门类众多、品种齐全的日用工业品经营体系。
一、采购渠道
当涂的日用工业品货源经历4个不同时期:50年代国民经济开始实行计划管理,商品自上而下统一分配、调拨;60年代商品流通渠道单一,强调以行政区域范围进货,因当涂县与江苏省毗邻,经商业部批准,有9个公社可跨向南京市、高淳县进货;70年代商品流通渠道畅通,采取多渠道向外地组织进货,向工厂直接进货;80年代市场全面开放,进货门路宽广,数量充沛,品种齐全。
二、结构变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颖商品取代了陈旧商品。穿的方面,解放初期,士林蓝布为大宗商品;50年代中期,普遍使用卡其布;60年代化纤品投入市场;70~80年代,化纤发展到中长、纯涤纶,取代了涤棉布的销售。呢绒、绸缎、毛线的上市量逐年增多。成品服装中呢绒上装和儿童服装、滑雪衫等畅销不衰。吃的方面,副食品充沛,讲究营养价值。1980年,全县592974人,每人年均食肉6.5公斤。苹果、柑桔、梨、麦乳精、奶粉、桂圆、荔枝销售量激增。生活用品方面,塑料制品和人造革制品的兴起代替了陈旧的木、铝、铁制品,家用电器发展迅速。早期的紧俏商品,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新的高档商品正趋于购销两旺,50年代的“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1989年的销售量分别是1954年前的628倍、631倍、70倍;60—70年代的“新三件”——收音机、灯具、电风扇的销量逐年增长;80年代的“四大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至1989年,共销售各种型号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24243台、洗衣机4859台、录音机14838台、电冰箱849台。许多电讯、电料商品日益广泛地进入城乡居民家庭。应运而生的经营单位纷纷建立,县五交化公司、工业品公司、基层供销合作社、国营商店都设有专营或兼营门市部、柜组,个体经营电器商店的也不断增加。
1979~1989年当涂县高档商品销售情况表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