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当涂县工业薄弱,矿产资源较丰富。民国23年(1934)全县城乡有厂坊60家,其中电灯厂1家、碾米厂3家、钮扣厂2家、烛皂厂3家、机面厂3家、砻坊31家、油坊8家、茧厂5家、砖瓦窑3家。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铁木业、铜锡业和鱼网业,均系小手工业。各业资本共计9万余元,年总营业额32万余元。民国13~18年,蚕茧业最盛,有缫丝厂28家,年产干茧4000~5000担,产值在100万元以上。此后由于兵荒马乱,茧价低落,茧厂多数倒闭。矿产以铁矿为著,民国年间开采的矿区有大凹山、小凹山、东山、南山、小姑山、萝卜山,开采总面积1873亩。
1949年,全县共有私营工业企业113个,为铁木业、棉布业、酿造业、榨油、印刷等门类,均属手工业,年产值602万元。1950年,城关粮油饲料加工厂开工,是全县首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相继建成包括食品、酱品、酿酒、榨油、砖窑、织布、雨具、童车、车辆配件、皮件等15家工厂,其中全民企业5家,集体企业10家。同时将全县手工业组成各种行业的生产合作社74个。1957年,全县完成工业产值1326万元,是1949年的2.2倍。1958年,办起了矿山、钢铁、机械、农药、化肥、化工、塑料等工厂,职工人数增至14460人。生产的产品由过去铁木制农具等十几种发展到生铁、农药、合成氨、水泵、饲料粉碎机、脱粒机、塑料薄膜等100多种。次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36家,其中全民企业56家、集体企业80家,年产值4805万元,是1957年的3.62倍,重工业的比重,由1950年的1.6%上升到4%。
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县停办部分厂家,工业企业总数减少到104个,全民企业减少到24家,钢铁厂、肉联厂、化肥厂先后下马。经过3年生产结构调整,挖企业内部潜力,抓资金合理流向,1966年工业产值为2853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管理机构瘫痪,规章制度废弛,生产受到挫伤。1968年完成工业产值2259万元,比1966年减少594万元。
自70年代后期起,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推进技术进步,全县工业发展较快。至1980年,全县工业企业增加到221个,其中全民企业41个,集体企业180个,年总产值1.24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11.71%。1985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工业总产值2.99亿元,比1980年增长1.41倍。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为51∶49,从此当涂县由原来的农业县转变为工业农业县。此后,产值逐年上升,1986年为4.16亿元,1987年为5.72亿元,1988年为6.94亿元,1989年为7.48亿元。年产值达到1000~1500万元的企业有3家,500~1000万元的企业有4家,100~500万元的企业有17家。工业产品有数百种,LSG系列锅炉、“天鹅牌”童车、丝绸被面、羽毛扇等成为名、特、优产品。出口创汇产品,由原来的冷冻鲜肉发展到纺织、皮革、塑料制品等20多种。1989年,全县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为367家,其中全民企业35家,集体企业332家。固定资产原值1.76亿元。工业结构分为冶金、机械、化工、纺织、建材、食品、采矿、轻工8大类、30个工业行业,为进一步发展全县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列章节为县属工业各门类,不含乡镇企业。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