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宋代“圩官三年一替,圩长一年一易”。明代“创立估工划段良法,令各业户自照本户田亩多寡,以为用工”。清代,管理条陈有《兴工章程》、《巡圩事宜》、《逢歉朋修条议》等8项,从圩长遴选、圩夫征派、圩费征收到奖惩制度均有记载。民国年间,大官圩建立“堤工委员会”,属民办性质。民国37年(1948)改为“设官督办”的大公圩堤工修防处,下设总务、工程、会计3股及4分处。建国之初,大公、一五、城焦、江心、下六、连牵、八卦、黄新、新博、湖阳10圩建立堤工会。后堤工会人员“下放”,出现堤防无人管理,破坏严重。1962年,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县委下文恢复大公圩等10个堤管会,按管理范围,配备3~12人,按亩征收圩费。同时建立长江修防段,负责江堤岁修与管理。70年代,大公、一五两圩堤管会列为事业编制,对公社实行划段包修包防的责任制。原八卦、黄新、新博3圩,联并为团结、军民两圩,改由国家管理。陈焦圩属县代管,建襄城河站后(站属国营),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从60年代起,县人民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曾先后发出关于加强圩堤管理的布(通)告,而以1982年4月12日县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的《关于内河河道堤防管理办法》最为完善,内分8章,为河道堤防管理的准则。每年汛期对照检查,尤其对河道阻水物(堆弃废石、河岸建筑等)作为检查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会同交通部门共同解决。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