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林地
当涂县境东北部多山宜林,林地资源较为丰富。1949年,全县有荒山面积31万余亩,其中有林地6411亩。1988年,全县林业用地13万亩,其中有林地9.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1.1%。
二、竹木品种
清乾隆十五年《当涂县志》记载,本县传统树种共分为多产和有产两类:多产类有松、柏、榆、杨、柳、桑、柘、槐、椿、枫、楝、橡、株、栎、冬青、乌桕等;有产类有杉、桧、栀子、枳棋、皂荚、檀、榧子、梓、楸、石楠等。此外,竹类有篁竹、毛竹、水竹、木竹、老竹、斑竹、澹竹、紫竹、慈竹、天竹、潇湘竹、苦竹、骈竹等;果树有梅、杏、桃、李、石榴、银杏、樱桃、枣、枇杷、柿、栗、橙、橘、葡萄等。
进入本世纪,尤其是70年代以后,林业部门重视树种更新,在保存好原有良好树种的基础上,又陆续引进外地优势树种,有杉木、檫木、火炬松、湿地松、元竹、泡桐、法梧、大关杨、214杨、川楝、香樟、水杉、池杉、柑桔、苹果、雪松、广玉兰、水松、金钱松、沙娜杨、喜树、漆树、拐枣、棕桕、桤木、龙柏、蜀桧等,大多引种成功。
三、活立木蓄积量
1988年,全县林木总蓄积量为68.3万立方米,其中山林蓄量34.7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50.8%,四旁植树842万株,蓄积量33.6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49.2%。林木年生长量为3.6万立方米。薛、丹、博山丘地带和青山周围林木蓄积量相对集中,占全县总蓄积量的64.2%。活立木树种主要以马尾松、黑松和国外松的中幼龄林为主。
四、资源分布
由于县境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林业生产条件的不同,地区间树种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丘陵低山地区以马尾松、黑松、国外松、杉、竹为多;平原圩区主要是水杉、池杉、白榆、香樟、大观柳、214杨、香椿和苦楝;沿江滨湖地带则以柳、池杉和枫树为主。因人为长期采伐,全县天然森林很少。现有林木均为人工林,大树少,中、幼林多。
全县大规模营林活动始于民国初年,及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总计造林面积5万余亩。分布情况是;青山、花山3万亩;甑山、白纻山0.8万亩;黄土山、宋家山数千亩;其余如岱山、对面山、无相寺、象山等处数千亩至数10亩不等。村庄、道路、江河堤埂植树素有传统,亦颇见成效。上述林木大多于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战火。
建国后,人民政府致力恢复和发展林业生产,荒山秃岭多被绿化。1982年,根据全县农业区划,按各种林木的不同性质和用途,划分为丘陵用材林、薪炭林和圩区农田防护林两个林区。丘陵用材林、薪炭林区包括青山、横山、围屏3个国营林场和与之毗邻的10个乡镇的53个行政村,总面积41.8万亩,有林业用地12.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8%。该区兼营经济林及竹林。圩区农田防护林区包括沿江(河)、沿湖的30个乡镇271个行政村,面积175.4万亩,有林业用地1万亩,森林覆盖率3.5%。主要是护堤林和四旁植树。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