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医疗制度]
1952年,马鞍山矿务局附属医院建立护理小组,实行护理三班制,首次订立护理常规。1956年,马鞍山铁厂医院始建立医师负责制和三级护理制。1958年2月,市卫生所门诊实行三班制。同年,市卫生所改称市人民医院后,制订了十大医疗制度。1959年,市人民医院首次在市委家属区和塘西街道开办家庭病房;马钢医院内科推行临床分区巡回护理负责制。1965年2月,市卫生局规定,主治医师或负责医师每周要有两个半天到门诊看病。“文化大革命”中,医疗制度受到批判,代之以职责不清的“医、护、工一条龙”制度,导致医院秩序混乱,医疗质量下降。“文化大革命”后期,医疗制度开始恢复。1975年底,市卫生局革委会明文取消“医护一条龙”制度,恢复了中断多年的院长、科主任查房制、三级护理制和三级医师负责制。1982年,市人民医院建立“一化带三化”制度,即思想革命化、管理制度化、技术操作常规化、基本设施规格化,有效地提高了医务管理水平。
[就诊管理]
一、公费医疗马鞍山公费医疗制度始于建市初期。1958年3月,市公费医疗预防实施管理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具体办理公费医疗事务。同年5月,市卫生部门对全市公费医疗对象进行普查核实,全市实有享受公费医疗1437人。1964年10月,市卫生局颁发划区医疗通知,对享受公费医疗转往外地就诊作出规定。从1980年6月起,公费医疗开始实行按系统分部门定额包干,超支不补,个人节余按节余数的50%奖励给个人的办法。1982年,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决定,市直副处级以上干部的公费医疗经费不下达到部门,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1984年,全市享受公费医疗的有1.2万余人,其中副处级以上的干部574人,中央在地方代管的2939人,省在地方代管的243人,大学生1362人。到1985年,全市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增至14635人,其中除622名副处级以上干部自1980年以来一直实行费用统包外,民政、公安、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群团等系统的其他干部,均实行定额包干不补的办法。
二、合作医疗60~70年代,马鞍山市郊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主要依靠农民自己集资,自己培养土医生,走“一根针、一把草”的道路,防治小伤小病。为办好合作医疗,1970年3月,市人民医院举办第一期“毛泽东思想赤脚医生训练班”,吸收23名农村青年参加学习。4月,又在佳山公社东湖大队进行合作医疗试点。至1970年10月,郊区有69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医疗点的赤脚医生,由下放医务人员、公社卫生院派遣医生和经过培训的农村青年充任,并由社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赤脚医生组成的“三结合”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管理。合作医疗制度规定,每个农业人口每年缴合作医疗基金1.5~2元,医药费报销幅度为30~50%不等。在下放医生和城市巡回医疗队的帮助下,至1971年底,郊区农村共培训赤脚医生159名,不脱产卫生员560名,加上原有的农村医生、卫生员,基本上实现省、市规定的每大队有2~3名赤脚医生、每生产队有1名不脱产卫生员的目标。至1977年,全郊区共有赤脚医生162人,卫生员643人,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巩固的大队有58个。1980年10月,市卫生局举办第二期赤脚医生学习班,复训原有赤脚医生42人,进一步提高了赤脚医生的诊断、治疗水平。1979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一些合作医疗站相继解散。1981年底,杜塘、小黄洲、濮塘、佳山、霍里、红旗6个公社合作医疗解体,大队合作医疗站均改为卫生所。1985年,全市除慈湖乡联农村、雨山乡九华村仍保留1名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外,其他68个村的合作医疗站均改为村卫生所,78名赤脚医生也改为自负盈亏,收费看病。
[巡回医疗]
1958年3月,市人委文教科决定,全市医疗单位开展巡回医疗,做到哪里有劳动大军,哪里就有医务人员。1958年第二季度,铁厂医院、市卫生所、各联合诊所以及农村各诊所首次派出医务人员深入田边地头,为农民治病。1960年8月,全市先后组织72个巡回医疗队(组)深入到车间、工地和农村防病治病。1966年9月1日,马鞍山首次向歙县农村派出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为当地人民治疗血吸虫病。1967年,又向和县、含山两县派出两支巡回医疗队。1968年,再次向和县的善厚、吴月、陶店、石阳,含山县的陶厂,巢县的福山、仙踪等公社派出医疗队。1975年10月,马钢医院、市人民医院各派出10名医务人员,到皖南山区巡回医疗。同年,马钢医院、市人民医院、十七冶医院、市保健院、向硫矿医院、市卫生防疫站共同组成4个医疗队,到遭受待大洪涝灾害的临泉县庞营、桐城两公社为灾民防病治病,历时3个月。1977年2月,市人民医院派出26名医护人员,分赴休宁县溪口区、铜陵县顺安公社、全椒县石沛公社、市郊佳山公社;马钢医院派出两个医疗队,分赴休宁县和市郊红旗公社;马建医院、向硫矿医院各派出1个医疗队去市郊雨山、杜塘公社,帮助当地医院开展手术,治疗血吸虫病人。1982年2月,马鞍山又向休宁县溪口区、歙县岩寺区等地派遣医疗队开展防病治病。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